},一”。一 、 、 历史・学习才5导 一 一 一 静修 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将一 些易混历史概念分析透彻,打好自己的历史功 底,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与史学能力,为之后 的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以必修一教 材为例,梳理了下列易混历史概念。 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指皇 帝个人专断独裁,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一 种国家结构形式,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权 的命令,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与地方分权 相对立。 2.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 民本主义之“民”一般指平民百姓,其含 义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国家才能安 定,要求君主将人民视为国家之本。民主主义 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强调“主权在民”,“人民主权”,人民拥有不可 剥夺的政治权利。 3.宣政院与理藩院 宣政院是元朝设置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宜 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关,管辖西藏、四川 和青海的部分地区,由此,西藏正式成为我国 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理 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 构,地位与六部相同,理藩院起初管理蒙古事 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事务。 4.租界与租借地 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 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 据点。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 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 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称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 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5.八路军与新四军 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将中国 共产党的军队改组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 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的主力部队改 编而成,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 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全称为国 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6.运动战与游击战 游击战是运用小队伍,分散在敌后进行 袭击的非正规作战。其特点是依托于广大民 众 没有前线和后方,作战灵活。运动战是拥 有相当大的正规部队,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 量为目标的正规作战,其特点是兵力强大,指 挥统一,步调协调,突击力强。 7.沦陷区、国统区与游击区 沦陷区是指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帝国 主义占领,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 社会性质属于殖民地。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 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 性质。游击区是位于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人 一 民军队与日伪军争夺的地区,是敌我争夺的 区域,游击区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8.洋务与洋务运动 洋务当时从“夷务”演化而来,泛指一切 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物。洋务运动是指 l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洋务派打着“自 强”、“求富”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 自强”的运动。 9.长沙市与沙市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很多同学 把沙市误认为长沙市,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 √ 、 ÷ : 历史・学习柏导 、 一 约》将沙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时称“湖北省荆 会主义公有制的斗争,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州府沙市”,地处湖北省的中南部,现为荆州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三大改造、制定社会主义 市的沙市区。 宪法等,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10.立宪派与革命派 l6.“左”倾与右倾 立宪派主要是指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上层,他们不满清朝统治 现状,要求改革,但也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 宪。革命派主要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中下层,f 1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 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f顷则指思想超越客观 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 空想和盲动。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 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险主义。右倾指思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11.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爆发于旧历辛亥年 的武昌起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12.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 1915年,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孙中山领 导了护国运动,护的是中华民国,反的是袁世 凯的专制独裁统治。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 法运动,护的是《临时约法》,反的是以段祺瑞 为首的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 l3.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一个以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孙中山担任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南京临 时政府夭折。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成立,代表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 22年的统治结束。 l4.封建专制与封建制度 封建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 度,主要特征为君主专制、皇位世袭。辛亥革 命后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结束。封建 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土地制度、文化制度等。 l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 争,其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最终走 向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指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 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前 进,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投降与保守,这种 思想为右倾机会主义。 17.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 执行的抗战路线,它依靠并广泛发动人民群 众,使得敌后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 敌作战的主要力量,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片面抗战路线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执行 的抗战路线,它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不 敢发动人民群众,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利益。 18.中央苏区与陕甘宁边区 中央苏区是1931年在赣西南、闽西革命 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 地,一般称中央苏区,至1934年红军长征结 束。陕甘宁边区成立于1937年9月,是中共抗 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是指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 平等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民主革命一般是指 以反封建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O.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重庆谈判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力量占据优势并主动提出的谈判,其目的是 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做准备,企图把内战责任 转嫁给中国共产党,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 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化问题。北平谈判是1949 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力量明显占据 优势,国民党为了争取时间,为“划江而治”而 提出的谈判,其内容为战争是否继续进行。 21.专制与专政 专制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 一/ …一 历史・学习才;导 一、 一 中在个别人手中,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为个 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 人专断。专政是指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统 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 治,是一种统治方式和手段。 28.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22.城市与城邦 二月革命是1917年2月(俄历)爆发,由工 城市一般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 人、士兵领导,目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 方,通常是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 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 邦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往往以—个城市为中心, 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包括周围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 革命范畴。十月革命是1917年10月(俄历)爆 数万,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是其突出特征。 23.公民法与万民法 、 公民法存在于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3世 纪中叶,是罗马共和国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 产物,它仅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万民法 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是在罗马帝国对外 扩张、疆域扩大、民族成分复杂情况下,公民 法不适应形势需要而出现的产物,它适用于 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24.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明朝的内阁是明成祖为加强君主专制而 设立,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没有实权,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英国的内阁是由议会中 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而成,内阁拥有实 权,要对议会负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5.邦联制与联邦制 在邦联制之下,政府对外没有完整的权 力,加盟成员的权力相当突出,各邦拥有各领 域的实权,中央政府的权力相对薄弱,整个国 家机构松散。在联邦制之下,美国是具有统一 主权的国家,其成员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权,只 是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联邦政府的 地位高于各州,一切重大权力均属中央政府。 26.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 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由议会制定的法 律来决定,君主必须遵循议会制定的法律。民 主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 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政权组织 形式。 27.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 系,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 发,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目的是推翻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之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社 会主义革命。 29.苏俄与苏联 苏俄是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 国的简称,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1922 年苏联成立期间使用此名称。苏联是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从1922年至1991年 苏联解体期间使用此名称。 3O.两极格局与“冷战” 两极格局是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美 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两大 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关系格局。“冷 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 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 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31.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两个共同体与欧洲煤 钢共同体三者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一 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