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作者:练海峰 石坤华 谢胜伟 张振平 何小东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5期

【摘 要】本文针对兴宁市姜区姜瘟病发生较严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发病特点;防治措施

兴宁市黄陂、罗浮镇具有多年种植生姜历史。由于生姜产量高、品质好,在当地小有名气。但近年来,姜瘟病在该地发生较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给种姜农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影响了种姜积极性。但由于姜瘟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为此,去年笔者对该地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防治姜瘟病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姜瘟病的主要症状

生姜的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而上变枯黄,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渍状黄褐色,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挤压后有白色发臭的黏液。严重病株,后期地上部调萎枯死,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 2 姜瘟病的发病特点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青枯假单胞杆菌是其致病菌。在25~30℃的最适温度下十分有利姜瘟病菌的流行和发展。在当地,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株, 6月中下旬至7月及9月至10月上中旬是姜瘟发病高峰期,尤其是在适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大量病菌随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大批植株发病。一般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粘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而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一般发病相对较轻。 3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生姜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条件,应采取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扩展。 3.1 实行轮作,切断菌源

实行轮作,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这是减轻姜瘟发生的有一个效措施。姜瘟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因此,实行轮作是切断土壤传菌的一个主要措施。一般发病轻的田块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间隔1~2年,发病重的田块要间隔3~4年,与水稻(禾本科作物)或葱、蒜轮作,不能与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轮作 3.2 精选姜种,杜绝传菌

选用无病优质姜种是切断初侵染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生姜收获前,可在无病姜田严格选种,在姜窖内单独存放,第二年下地前再进行严格挑选,防止种姜带菌传播。 3.3 深耕改土,精细整地

生姜是喜温、喜肥、忌高温烈日、怕渍怕旱作物。松、肥、厚、深的砂质壤土是生姜高产的基础。有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层有利于生姜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因此,种植生姜要深耕改土、精细整地。在冬至前进行深翻晒冬,春节后打碎泥土,种植前再进行翻锄翻耕,整平厢面,并开好环田沟、十字沟。采取高厢深沟,利于排水,提高通气性,减轻姜瘟病发生。姜厢做成1.5~2m、宽沟0.4~0.5m、沟深0.4m以上。 3.4 姜种消毒,减少菌源

催芽前用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姜瘟宁500倍液浸种30min;然后捞出平地堆放并用麻袋覆盖闷种6h后进行催芽播种。 3.5 施用净肥,淋施净水

施用腐熟净肥可以减轻姜瘟病发生危害。一般不宜施用病姜、病株及带菌土壤沤制的土杂肥,而应施用腐熟的猪、牛粪等有机肥。同时,天气干旱时,宜采用井水等净水灌溉。要增施磷、钾肥或复合肥(含硫酸钾),不偏施氮肥。 3.6 病株处理

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同时,将周边的健株一并去掉,并将病体集中深埋或药物处理,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撤施生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填平。严禁病株放入水沟、道路及水井,防止姜瘟病菌被流水进行传播危害。 3.7 药剂防治

防治姜瘟病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这是防治姜瘟病的重要措施。一是一旦发生姜瘟,要及时施药防治;二是发病较重地区,建议在发病前施药防病,效果较好,可在5月下旬至6月施药1~2次,药剂可选用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用妙回田(3%甲霜灵.恶霉灵)500倍液穴施(淋姜头),每隔7~10d淋1次,连续2~3次;或用姜瘟宁500倍液穴施(淋姜头),每隔5~7d淋1次,连续2~3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