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2017年贵州省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9年第36卷第4期

2015—2017年贵州省奶牛布鲁氏菌病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李照伟1,刘 霞1,徐春志2,汤德元3

(1.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

2. 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81;3.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为了解贵州省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在全省9个市(州)随机采集148个场次的25 910份未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奶牛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3年共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样品36份,平均阳性率为0.14%(36/25 910);个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群体阳性数量呈增多趋势,表明布鲁氏菌病流行虽得到一定控制,但有流行扩散风险;布鲁氏菌病阳性奶牛全部来自规模场,因而需对其加强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引种检疫,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散养户奶牛的布鲁氏菌病防控。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奶牛;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2019)04-0019-03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9.04.005

Sero-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Brucellosis in Cows

in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2015 to 2017

Li Zhaowei1,Liu Xia1,Xu Chunzhi2,Tang Deyuan3

(1. Guizhou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uiyang,Guizhou 550008,China;2. Guiya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uiyang,Guizhou 550081,China;

3.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status of brucellosis in cows in Guizhou Province,a total of 25 910 serum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cows without vaccination against brucellosis in 148 farms/times in 9 cities(prefectures)from 2015 to 2017 to test for Brucella by 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and standard-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6 posi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 of 0.14%(36/25 910);the positive rate at individual level tended to decrease year by year,while the number of positive groups was increased,indicating that the epidemic range may enlarge though the disease was controlled to some extent. As all positive cows came from scaled farms,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of brucellosis and quarantine for introduced cows,meanwhile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n cows in free-rang households should also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brucellosis;cow;sero-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Guizhou Province收稿日期:2019-02-15 修回日期:2019-02-27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6﹞2620号)通信作者:刘 霞

1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须通报动物疫病,是我国的二类动物疫病,并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优先防治病种。病牛及带菌牛是牛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和其他健康家畜危害极大[1]

。该病主要侵害奶牛生殖器官,可引起母牛流产,公畜睾丸炎及附睾炎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了较大威胁

[2-3]

。奶

牛布病还存在食源性感染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4]

。近年来,奶牛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致使奶牛布病传播风险的控制和消除难度加大。本调查对2015—2017年在贵州省采集的非布病免疫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检测,旨在评估该病3年间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依据。1 材料1.1 血清样品

2015—2017年随机采集全省148个场次的25 910份非布病免疫的奶牛血清,−20 ℃保存备用。样品采集覆盖全省所有奶牛养殖场点。1.2 检测试剂盒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阳性血清,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阳性血清:均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3 仪器设备

生物安全柜(Thermo Fisher 1300Ⅱ级A2型)、移液器(Eppendorf)、恒温培养箱(北京利康达圣DH500)、水浴锅(上海精科华瑞YLE-1000)等。2 方法

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5]

进行操作与判定,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对阳性样品进行复检。

20

3 结果与分析3.1 总体检测情况

随机采集全省148个场次的25 910份奶牛血清样品,通过RBT初筛和SAT复检,共检测出阳性血清样品36份,阳性率为0.14%(36/25 910)。3.2 时间分布

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7、5、4份,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7%(27/7 308)、0.07%(5/7 407)、0.04%(4/11 195),个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表1);分别检出阳性群1、1和4个,阳性场群数量呈增多趋势,且同一个场连续3年检测为阳性群。

表1 2015—2017年奶牛布病感染抗体检测情况时间/年场点次数采样数/份阳性数/份

阳性率/%2015517 308270.372016427 40750.0720175511 19540.04合计

148

25 910

36

0.14

3.3 群间分布

对所采集的样品按照规模场和散养户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规模养殖和散养奶牛布病阳性率存在差异,阳性样品全部来自规模场,且3年间均检出阳性(表2),说明规模场奶牛仍存在较高的布病发生风险。4 讨论

调查发现,贵州省奶牛布病个体阳性率逐年降低,其中2016年比2015年下降了5.2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表明该省的布病感染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每年均检出布病阳性,提示贵州省奶牛布病防控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发生风险。

2015—2017年同一个场群连续检出阳性,2017年阳性群体又增加了3个,群体阳性数量有增多趋势,提示连续3年检出阳性的场群存在扩

2019年第36卷第4期

表2 2015—2017年不同场点奶牛布病检测情况统计场群分类采样数/份规模场散养户合 计

6 9783307 308

2015年阳性数/份27027

阳性率/%0.3900.37

采样数/份7 391167 407

2016年阳性数/份505

阳性率/%0.0700.07

采样数/份10 34684911 195

2017年阳性数/份404

阳性率/%0.0400.04

散布病风险,需要尽快制订方案,实施布病净化,同时也表明贵州省在布病防控工作中还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不同场点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3年间贵州省自然感染奶牛均来自规模场,说明规模饲养场可能是该病传播的一个风险点,因此应加强规模场奶牛的饲养管理,构建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尤其是做好引种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布病的感染和传播。本次检测未在散养户奶牛中检出布病阳性,这可能与样品采集数量较小有关,对其防控不能忽视。

本次调查由于客观原因,未能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采样设计,因此该调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贵州省奶牛布病流行情况,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流行趋势和特点,对于贵州省布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6]

参考文献:

[1] 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6:135-141.

[2] 陈彪,王涛,李爱巧,等. 乌鲁木齐市动物布鲁氏菌

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3,30(3):28-30.

[3] 克劳斯·尼尔森,于伟玲. 布鲁氏菌病诊要点[J]. 兽医

导刊,2011,171(11):38-40.

[4] 薛红梅,徐立青. 青海省种畜繁殖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

学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0,26(7):641-642.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

术:GB/T 18646—2002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6] 柯春荣,陈宝杰,杨向东,等. 贩羊所致输入性布鲁

氏菌病疫情调查[J]. 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2012, 10(3):166-167.

(责任编辑:朱迪国)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