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脚本
序号 0 内容 引子 解说词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xx,是xx系xx专业专任教师,下面由我分六部分来介绍一下《信号的检测与控制》这门课程的整体情况。 备注 1 第一部分:课程 课程性质与作用(即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设置 本课程开设于我系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和物联网专业,下面我仅就本专业的情况汇报一下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的界定起始于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就业岗位众多。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按能力需求将本专业就业岗位定位为如下三个岗位(群):过程管理与控制、生产工艺设计、设备操作与维护。 针对三个岗位(群)分别采用基于过程管理与控制、生产工艺设计、设备操作与维护过程的课程设计路径,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进行分析,构建的专业项目课程结构体系图如图所示。其中红色填充部分就是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即本课程定位于服务于本区域的电子企业,直接为现代电子行业培养掌握了电子生产过程中,信号的检测与控制、具有SMT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掌握经典传感器的基本工作过程及其应用,掌握现代新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生产中的常见待测信号,合理选择检测设备,并针对选择的检测设备,正确设计后续的接口电路,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控制;尤其是针对表面贴装设备中所涉及的待测信号,要能够熟练掌握信号的性质,所应用的检测设备,信号的控制过程。并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充分了解检测工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适应企业对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表面贴装技术》与《自控原理》。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1、设计理念
本课程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威海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迅猛发展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室,吸纳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资源充分共享,直接为现代电子行业培养掌握了信号的检测与控制、具有SMT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设计思路 (1)内容组织 基于SMT生产过程,选择待测信号构建任务型学习情境,按照先经典传感器、后新型传感器检测与控制,内容选取由易到难、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排列任务顺序,并且在学习每种检测设备时,都配有学习性任务单,采取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2)实践环节 利用校内的两个实训室及校外的10个产学研密切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直接参与现代电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就业、择业、安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设计 针对每个任务,采用学习性任务单的形式,通过该任务的效果图或视频导入,提出任务目标,学生做出完成任务的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估和检查。学生在制定工作计划前,教师对完成任务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必要的讲解或者给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找到答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任务,通过学生实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找寻答案,再通过学生讲解、师生共同参与探讨和任务实施技能训练,然后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所需知识。
2 第二部分:教学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什么?) 内容 内容选取 本课程定位于服务于电子企业的生产和设备维护者。直接培养在生产制造产品和设备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对应的岗位是生产线的生产、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 内容组织 通过整合、重组,以实际生产的产品为载体,构建任务型学习情境,基于生产流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从事电子设备维护、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岗位的职业能力。 表现形式 1、选用教材 信号的检测与控制(自编讲义)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编写上,力求做到突出高职高专特色,服务于高职高专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大目标。全书以表面贴装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为依托,通过在企业的大量调研以及行业间的信息反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五个典型的项目,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教学资料及资源 我院自2007年始投资建设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试题库及在线测试系统,同时扩建了网络资源存储系统,扩容了网络出口带宽,为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活动搭建了优良平台。目前本课程已建成的教学资源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站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本课程还有网络课程、资源库和试题库及在线测试系统,这些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互联网资源。 3 第三部分:教学第三部分:教学设计(如何教?) 方法与手段 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 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性任务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由认知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知,评价、反馈、深入掌握的学习过程,并在
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主,灵活运用“引导文法、卡片法、小组讨论法、魔法盒法、旋转木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实训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进行“体验性学习”,并在每次工作后做出相应的小组和个人评价,反馈给下一次工作中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DVD教学影片、动画、多媒体课件、校园网、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学院现有共享的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实训室1个,共有2004年购进xx公司生产的xx实验仪24套,该实验仪主要针对常见经典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新建一个检测技术实训室,投资39万元,为提高学生对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认知、应用、设计能力,熟悉工业现场环境,已与中国xx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检测实操平台。设备已经到位并安装使用,配合原有实训室内设备,能够满足学生《信号的测试与检测》课程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建有xx公司等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 合理的教学团队 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 专任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且一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四人均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两人还具有xx专班讲师资格。 2位兼职教师均来自企业一线,一位为xx副总,主管生产,主要作为我们学生到企业实习时的实践指导教师,另一位为xx集团的总工,主要参与实训设备的开发和教材开发。 另外,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我们又聘请xx集团两位工程师来我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主要以课题的形式。 4
第四部分 教学◆ 一个教学单元为例,阐明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过程。 组织实施与评◆ 教学效果 价 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程在教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督导的一致好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极大认可。同时,在历届的电子设计大赛中都用到本门课程的知识,竞赛选手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好的证明。 本课程的特色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选择SMT生产过程中常见信号来检测与控制构建任务型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排列任务顺序。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出任务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具体实施、检查评估”,采用多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相应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条件建设 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自动检测实训室,用于课程的校内实训;吸纳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聘有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5 第五部分 课程特色 6 第六部分 课第六部分 课程展望 程展望 增加实物制作 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项目,购买元器件,部分项目做出实物,以加大学生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出售作品。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教师加强自身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得更好。 网络资源师生共建 能够让学生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师生共同把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的更加充实。 以上是我对《信号的检测与控制》这门课程的整体介绍,有说明不清楚或不对的地方,还恳请评委质疑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