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教育一向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大学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与教导谋生技能,还包括道德与美学的培养,体能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拓展。教育学家们指出:学生惟有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才能受到完整无缺的大学教育。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学校简介开宗明义地宣示:“课外活动为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部份。”孔子教导读书人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与西方教育思想强调高等教育的完整性是相合不悖的。广泛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活跃课余生活,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外活动本身的思想性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作风,课外活动有效地把学校和社会、学校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样使学生逐渐形成了脚踏实地的作风。课外活动还可以以它丰富多采牢牢地吸引学生,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继续得以健康发展。课外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采,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能有效地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苗子”,课外活动使每个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课外活动搞得好,就可以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苗子破土而出,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能成为未来的人才。正因为课外活动有上述好处,也就成了学校教学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课外活动状况,往往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和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课外活动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活动。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尽情发挥,有一定的自由性。更重要的是它
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出多种多样的人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对学生实施了素质教育。
体验过课外活动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参加课外活动非常有趣、开心,令人心情舒畅,比上文化课带劲,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课堂所学的知识。因为长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会造成人体的耳、眼、手、脑等频繁的活动,尤其是分管学习的大脑皮层活动更激烈,使这些部位往往容易疲劳,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分管学习的高级中枢必然会由兴奋降低下来,而渐渐转向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这时,有选择地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会使分管学习的部位得到休息。这样,相互调节,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身心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雏形,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大大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课外探究活动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高度的近视已成了现代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而知识的经济,竞争的社会,发展中的中国又在渴望着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样的课外活动。合理的科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以下是如何
活跃课外活动的具体方法:
1、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段年级的学生本身在动手操作和分析思考的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只是他们在科学探究时还没有养成正确、规范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常规教学以外的措施来解决。
(1)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
在众多学生当中毕竟还是有部分科学学得比较好,科学探究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在科学的学习中去帮助那些相对薄弱的同学,教师在安排小组的时候,就可以将能力强的同学均匀分配到各小组去,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提升各小组内其它同学的能力水平。
(2)开设纯粹的模仿课
在常规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的演示实验,而学生只是看着老师操作,一些学生分组实验,很多也都是实验前请同学来讲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而已,偶尔一些比较难操作的实验方法教师才先做一遍给学生看,教师总认为学生已经学会操作了,但在实验中恰恰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小组还是需要教师私底下手把手教,所以有时教师可以专门开设几节纯粹的实验操作或观察记录的模仿课,设计一些科学探究问题,首先由教师规范、准确地演示一遍实验、记录等探究步骤,让学生真正感受一下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模仿教师的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像科学家一样的基本、规范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基础探究能力。
2、搭建学生的课外探究平台
现在科学毕竟还不是主课,所以除了科学课堂上的科学探究以外,一年一次的科技月比赛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他的科学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另外再帮学生搭建一些课外探究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1)开设自助探究课
学生往往很有兴趣在课后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也很想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解决课堂教学以外的科学问题,但很多情况需要一些科学器具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些科学小实验,可是课外学生又没有科学课堂上的科学工具,也没有合作的小伙伴,更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场所和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几节自助探究课,根据学生设计的科学小实验或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一些必要的试验器具,让他们进行自助的探究。
(2)设计有竞争性的课外活动
很多情况学生对教师布置课后活动不积极,是因为活动不带有挑战性、竞争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的教学内容,提升活动的竞争性,这样学生更愿意参与。
例如,在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中,要求学生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并制作一根小杆秤,学生可能没什么兴趣,因为认为现在都是电子秤或天平秤,后来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一个小杆秤的制作比赛,比一比谁制作的杆秤称出来的重量最接近电子秤的数字显示,这样学生兴趣浓厚起来了。
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科学探究活动后,会有一定的探究成果,也一定希望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评价,而且只有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赞赏,他才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继续去开展课后探究活动。
苏霍姆要斯基说得好:“即使一个学习差的学生,也会有兴趣、爱好和特长,也能培养成才。”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衡量学校素质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兴趣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