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49卷第17期

 

2018年9月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ol.49ꎬNo.17Sep.ꎬ2018

  文章编号:1001-4179(2018)17-0018-06

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任金铜1ꎬ杨可明2ꎬ王志红1ꎬ莫世江1ꎬ陈群利1ꎬ冯 图1

(1.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ꎬ贵州毕节551700ꎻ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ꎬ北京100083)

摘要: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ꎬ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ꎬ结果表明:①20a间ꎬ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ꎬ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ꎬ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ꎻ②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ꎬ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ꎬ草地退化较为严重ꎻ③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ꎬ研究区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ꎻ④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ꎬ研究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ꎬ景观优势度明显ꎬ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ꎮ总体来看ꎬ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ꎬ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ꎬ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ꎬ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ꎬ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ꎬ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ꎮ

关 键 词:土地利用ꎻ景观生态学ꎻ景观格局ꎻ草海湿地中图法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8.17.004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ꎬ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产生退化、萎缩等现象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ꎬ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ꎬ其面积大幅缩减[1]ꎮ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ꎬ同时也会影响到湿地水禽的生境、种类和种群数量等[2]ꎮ

近年来ꎬ不少学者针对不同湿地类型的景观格局

沿海湿地方面ꎬ洪佳等采用表面湿地/人工状态指数(SWCSI)定量分析了过去40a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的驱动力及其空间差异特征[5]ꎻ向英奇对辽宁沿海地区过去15a的土地利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和驱动力进行了分析[6]ꎮ在孤立湿地研究方面ꎬ刘吉平等在确定孤立湿地景观指数最佳分析粒度的基础上ꎬ从在湖泊湿地方面ꎬ莫晓琪等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天目湖流域1995~2015年的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8]ꎻ田颖等对太湖流域建设用地的扩展及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9]ꎮ

为有效保护草海湿地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空间上分析了孤立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7]ꎮ

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ꎮ在河流湿地方面ꎬ宋诗园等利用景观动态变化度、景观破碎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ꎬ分析三峡库区的建立对乌江流域(重庆段)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3]ꎻ贾毅等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ꎬ对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4]ꎮ在河流三角洲及

收稿日期:2017-09-12

性ꎬ当地政府及保护区管委会针对湿地、湿地生态系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36)ꎻ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特色重点实验室(黔教科合KY

字[2012]012号)开放基金项目(贵工程院政通[2015]37号)ꎻ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B[2012]20号、21号ꎬ黔科合LH字[2016]7052号)ꎻ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5]448号)ꎻ贵州省科技厅社会攻关计划(黔科合SY字[2013]3171号)ꎻ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2]2009号)ꎻ贵州高原湿地生态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5XT003)

作者简介:任金铜ꎬ男ꎬ讲师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为3S技术及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ꎮE-mail:jintongabc@163.com通讯作者:杨可明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矿山地理与形变信息等研究ꎮE-mail:ykm@cumtb.edu.cn

 第17期   任金铜ꎬ等: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9

修复ꎬ以及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的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ꎬ实施了“退耕还湖”等一系列措施ꎬ草海湿地区域景观生态发生了较大变化[10]ꎮ吴际通等基于1973~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ꎬ分析了草海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11]ꎮ然而ꎬ2010年以后ꎬ威宁县新城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ꎬ导致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ꎮ

为揭示草海湿地区域景观生态变化情况ꎬ本研究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ꎬ对草海湿地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特征进行研究ꎬ以期为草数据(图2)ꎮ其中ꎬ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ꎬ其他数据包括研究区1∶1万地形图、威宁县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等ꎮ

海湿地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ꎮ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乌蒙山麓腹地ꎬ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湿地ꎬ平均海拔2170mꎬ平均水深约2mꎬ最深处不到5mꎬ保护区总面积96km2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ꎬ水域面积25km2[12-13]“ꎬ与滇池、ꎮ草海是风与西南西风的过渡带中国三大高原湖泊”ꎮ草海自然保护区处于东南季青海湖并称为ꎮꎬ作为一个完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典型的高原喀

ꎬ冬暖夏凉、日照丰富

[14]

斯特湿地生态系统ꎬ草海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我国特有的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ꎬ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为Ⅰ级重要保护湿地

[15]

草海紧邻威宁县城ꎬ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ꎬꎮ

特别是1958年开始的“围湖造田”ꎬ1972年草海湖区水域面积仅存5km2

左右ꎬ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ꎮ为有效保护湿地区域生态环境ꎬ1982年草海开始1992恢复蓄水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ꎬ1985年经贵州省批准建立草海保护区ꎬ

[16]由于地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ꎬ草海湿地区域经济

ꎮ社会发展在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同时ꎬ也严重影响着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ꎮ2017年8月国家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督察情况指出ꎬ威宁县城发展与草海保护严重冲突ꎬ“城进湖退”问题突出ꎮ

为揭示草海保护区建立后ꎬ特别是近20a来湿地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ꎬ本研究选取威宁县小海镇黑岩洞至草海湖区一带集水区域开展研究工作ꎬ研究区主要包括草海镇、小海镇和双龙乡部分区域(图1)ꎬ面积约50807.90hm2

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Landsat本研究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利用研究区1995ꎬ2005ꎬ以获取土地利用

和2015年3期

图1 草海湿地区域位置

遥感影像预处理工作主要涉及图像增强Fig.1 LocationmapofCaohaiwetlandarea

、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假彩色合成ꎬ以及研究区裁剪等ꎮ具体预处理工作包括:①针对所获取的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亮度值普遍偏低、整体偏暗ꎬ对影像数据进行3%线性拉伸ꎬ改善影像数据的亮度值和对比度ꎬ以实现图像增强处理时+和ꎬ还提供有OLIꎬ传感器在提供获取较好的目视效果ꎻ②由于LandsatETM15m分辨率全色波段30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的同

ꎬ为提高图像解译15精度ꎬ将影像的全色与多光谱进行融合处理ꎬ以获取

以研究区m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开展土地利用解译ENVI5.的较高分辨率影像进行配准处理2软件平台配准工具2015年Landsat8OLIꎻ③ꎬ对影像数据为基准1995ꎬ2005ꎬ要求配准误差控制年融合后ꎬ通过在1个像元之内ꎻ④通过裁剪和重采样处理ꎬ获取研究区影像数据ꎮ

参考«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所制定的分类体系ꎬ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和数据源特点ꎬ将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5种类型ꎮ由于未利用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ꎬ研究区内以荒草地为主ꎬ较少有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等ꎬ同时考虑所选用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等原因ꎬ本研究将未利用地划归为草地ꎮ

在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类体系之后ꎬ结合专家经验、室内影像判读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20

  人 民 长 江

表1 不同年份各景观类型面积

2018年 

Tab.1 Theareasoflandscapetypesindifferentyears  

的方法ꎬ建立影像解译标识ꎬ利用ENVI5.2遥感软件平台ꎬ通过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判读解译出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2)ꎬ利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ꎬ最终将分类精度控制在85%以上ꎮ

年份199520052015

hm2

耕地17953.63219048.24618561.114

林地20238.63020230.80420118.639

草地10496.4568693.0688626.898

水域1821.7952490.7102556.143

建设用地289.716337.383937.444

3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是导致景观功能及服务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根本原因ꎬ研究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变化ꎬ能够为进一步揭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提供科学依据[17]ꎮ空间异质性是景观空间格局的具体表现ꎬ景观能够有效反映景观功能和动态[18]ꎮ

空间格局指数是反映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化指标ꎬ

结合研究区景观格局分布特点及景观类型指标间

3.2 研究区各景观类型转换分析

1995~2005年间研究区不同景观类型间转换关系(表2)可知:①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转入转转入贡献率达到51.328%ꎬ主要是由草地和林地转入ꎻ③从转出情况来看ꎬ草地的转出量最大ꎬ转出贡献率达68.448%ꎬ主要转为耕地、水域和林地ꎬ部分转为建设用地ꎮ

表2 1995~2005年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Tab.2 Thetransfermatrixoflandscapetypesinthe

2005

草地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中TabulateArea工具ꎬ统计

出变化最多ꎻ②从转入情况来看ꎬ耕地的转入量最大ꎬ

相关性等特点ꎬ本文选取斑块类型面积(CA)、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分维数(FRAC)、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化特征ꎮ

作为主要参数[19]ꎬ分析研究区近20a来景观格局变

3.1 景观类型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1)可知ꎬ1995~2015年间ꎬ研究区林地、草地面积总体17.81%ꎬ草地面积减少较为严重ꎻ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大幅增加ꎬ其中水域面积增加40.31%ꎬ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23.57%ꎬ建设用地有向草海核心保护区方2015年间有所减少ꎬ减少了2.56%ꎮ

向发展的趋势ꎻ耕地面积增加6.10%ꎬ但在2005~

总体看来ꎬ随着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呈下降趋势ꎬ其中林地下降0.59%ꎬ草地下降

通过对研究区景观类型面积进行统计(图2和表

studyareain1995~2005

耕地

建设用地1.31348.559

201.160270.7720.000林地

草地耕地

8404.4601219.170149.39017479.5000.879136.7861.560

342.4165.829

670.3575.4100.0000.968676.734

水域

2092.000474.1302.204480.170

转出面积

hm2

建设用地林地水域

1.325287.512

0.00049.871

0.00019758.500

472.358

0.4261813.9807.8153056.319

转入面积288.6151568.740

  总体看来ꎬ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的10年间ꎬ当地政府和保护区管委会对以草海湖区中心的湿地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ꎬ特别是对草海湖水域面积的恢复做了大量工作ꎮ相关政策及工程的实施ꎬ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有所增加ꎬ湿地得到一定的保护ꎻ同时ꎬ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ꎬ研究区内建设用地景观类型有所增加ꎬ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以侵占草地和耕地为主ꎮ

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ꎬ草海湖区得以恢复ꎬ湿地面积持续增加ꎬ生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ꎻ然而ꎬ经济社会发展ꎬ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速ꎬ特别是2011年后位于县城北面五里岗工业园和县城新区的建设ꎬ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在20a间增加223.57%ꎮ

图2 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

Fig.2 Landscapepatternoflanduseinthethreephasesofthestudyarea

 第17期   任金铜ꎬ等: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1

  进一步分析研究区2005~2015年间景观类型转换关系(表3)可知:①从转入情况来看ꎬ研究区近1088.603%ꎻ建设用地主要是由耕地、林地和部分草地转入ꎬ其中由耕地转入建设用地最大ꎬ10a间有421.698hm2耕地变成了建设用地ꎮ②从转出情况来看ꎬ耕地转出最多ꎬ转出贡献率达72.768%ꎬ这期间耕地主要转为建设用地ꎮ

总体来说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ꎬ特别是2011耕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ꎮ⑤水域和建设用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值都比较小ꎬ并且水域的斑块密度值保持不变ꎬ说明两种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较低ꎻ从平均斑块密度来看ꎬ随着草海湿地保护的深入开展ꎬ草海湖区水域面积恢复略有成效ꎬ水域的平均斑块密度逐渐有所增加ꎬ而建设用地景观的平均斑块密度先增加后急剧降低ꎮ通过对比图2可以发现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ꎬ研究区内除县城新区新增建设用地外ꎬ自2011年以后在威宁县北部地区新建有五里岗工业园区ꎬ导致建设用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加ꎮ

a景观类型转入最大的是建设用地ꎬ转入贡献率达

年后威宁县城新区及五里岗工业园的建立ꎬ研究区

2005心保护区发展~2015年间建设用地急剧增加且明显向草海核ꎬ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以侵占耕地为主ꎬ“湖退城进”情况依然存在ꎮ这一期间草海湖区继续得以保护ꎬ研究区水域面积净增加65.433hm2表3 2005~2015年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Tab.3 Thetransferstudyareamatrixoflandscapetypesinthe

2005

hm2

草地8622.草地

4603.耕地

889建设用地of2005~林地

2015

66.5110.0940.水域

118转出面积70.612耕地

4.25618555.400

421.6981.42165.449492.823

建设用地0.0000.002337.3810.0000.0000.002林地0.1841.643111.85320117.100

0.000113.680水域0.0000.1330.0000.0002490.5800.133转入面积

4.440

5.668

600.062

1.51565.566

677.2503.3 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分析

斑块密度(PD)指数与景观破碎化程度密切相关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ꎬ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异质性特征[20]某一斑块类型的总面积除以该类型的斑块个数ꎮ平均斑块面积(MPS)在斑块级别上等于ꎬ在景观级别上等于景观总面积除以各个类型的斑块总数MPSꎮ方面的意义代表一种平均状况:景观中的MPSꎬ在景观结构分析中反映两个值的分布区间对研究区范围以及对景观中最小斑块粒径的选取具有制约作用ꎻ另一方面ꎬ可表征景观破碎程度ꎬ能够反映出景观的异质性ꎮ

经分析ꎬ研究区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图3)为变化情况:①20a间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ꎬ说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ꎮ②草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指数先增加后略有减少ꎬ而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少ꎬ说明草地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有所改善ꎮ③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逐渐增加ꎬ而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逐渐降低ꎬ说明研究区20a间的林地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ꎮ④耕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先降低后增加ꎬ而平均斑块密度先增加后降低ꎬ总体来看

图3 1995~2015年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斑块

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

Fig.3 Changeinthestudyofpatchareadensityfrom1995andmeanto2015

patchsize

3.4 研究区景观斑块形状及景观多样性变化

斑块的几何形状是体现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ꎬ分维数常用于反映景观尺度范围内形状的复杂性ꎬ分维数越大ꎬ斑块自然相似度越低ꎬ斑块形状就越复杂[19]由图ꎮ

4(a)可以看出1995~2015年间:①研究区

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的分维数呈逐渐下降趋势ꎬ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形状复杂性有所下降ꎬ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ꎬ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ꎬ由于核心区开发为旅游景点ꎬ部分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规则ꎮ②耕地景观在近20a间始终保持较高的分维数ꎬ主要是耕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频繁ꎬ同时由于研究区地处乌蒙山腹地ꎬ喀斯特地貌发育ꎬ导致耕地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ꎬ而耕地景观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强弱ꎬ由此产生的边缘效应ꎬ也会对其他景观造成不利的影响ꎮ③水域景观分维数

22

  人 民 长 江2018年 

略有下降后上升ꎬ说明在自然保护区相关政策的实施后ꎬ研究区内的水域形状复杂性先是由于水域斑块的增加导致复杂性的增加ꎬ趋于稳定后ꎬ原互相分离的小斑块逐渐连接在一起ꎬ形成团状的大斑块ꎬ形状也逐渐趋于规则ꎻ同时ꎬ由于草海保护区相关治理、修复工程的推进ꎬ沿湖道路、围堤等人工设施逐步修建ꎬ导致保护区中水域分维数的降低ꎮ

4 结论

通过对贵州草海湿地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ꎬ结合专家经验、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验证相结合的1995ꎬ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数据ꎮ对研究区近20a景观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ꎬ综上研究结果方法ꎬ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提取研究区

图4 1995~2015年间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斑块

所占景观面积比和分维数

Fig.4 Percentageinthestudyofarealandscapefrom1995andfractalto2015

dimension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PLAND)是用于度量景观组分ꎬ是某一斑块类型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相对比例PLANDꎬ是帮助确定稀少ꎬ其值等于的值趋于景1000观时中优势景观元素的依据之一ꎮ时ꎬꎬ说明景观中斑块类型变得十分说明整个景观中只有一类斑块组成ꎮ

由图4(b)所示ꎬ1995~2015年间:①研究区内林地、耕地和草地景观的优势度较为明显ꎬ其面积在研究区内占有优势地位ꎮ②研究区林地景观的PLAND值高于其他景观类型ꎬ说明研究区林地景观优势度最为明显ꎬ但总体看来林地景观呈下降趋势ꎬ其优势存在一定下降ꎮ③耕地景观的PLAND值先增加后略有下降ꎬ说明耕地景观的优势度先是有所增加ꎬ后略有下降ꎬ但总体看来20a间研究区耕地的优势度整体上升ꎬ耕地面积有所增加ꎮ④水域景观的PLAND值呈上升趋势ꎬ说明水域景观的面积逐渐增加ꎬ由于受到人为影响⑤ꎬ值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景观总体保护区水域景观得以恢复ꎬ但研究区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PLAND值较小ꎬ优势度有所上升ꎬ虽整体PLANDꎮꎬ

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ꎬ城镇化程度较低ꎮ

可知:①20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ꎬ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ꎬ耕地景观类型面积先增加后略有减少ꎬ但总体增加ꎻ②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ꎬ20a间草海湿地区域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ꎬ其中耕地景观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入ꎬ草地退化较为严重ꎬ主要转出为耕地、水域ꎻ③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ꎬ20a间草海湿地区域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ꎻ④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ꎬ20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ꎬ林地、耕地和草地景观优势度明显ꎬ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ꎮ

贵州草海湿地区域1995~2015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较为明显ꎬ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ꎬ各景观类型间相互转化较为繁杂ꎮ但总体来看ꎬ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ꎬ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ꎬ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ꎬ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ꎬ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ꎬ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ꎮ由于本研究仅从长时间序列探讨草海湿地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情况ꎬ并未涉及景观格局优化ꎬ下一步可从景观格局优化方面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ꎬ以期更好地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ꎮ参考文献:

[1] 张敏ꎬ宫兆宁ꎬ赵文吉ꎬ等.近30年来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

其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ꎬ2016ꎬ36(15):1-12.

[2] 王丽.近20年来纳帕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黑颈鹤生境质

量的影响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ꎬ2015.

[3] 宋诗园ꎬ曾波ꎬ周廷刚ꎬ等.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重庆段)

湿地景观动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ꎬ2017ꎬ15(1):81-88.[4] 贾毅ꎬ闫利ꎬ余凡ꎬ等.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

[J].遥感信息ꎬ2016ꎬ31(5):66-73.

[5] 洪佳ꎬ卢晓宁ꎬ王玲玲.1973-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驱

动力分析[J].生态学报ꎬ2016ꎬ36(4):924-935.

[6] 向英奇.环黄渤海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研究-辽宁沿海地区湿地景

观格局变化分析[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ꎬ2015.

[7] 刘吉平ꎬ马海超ꎬ赵丹丹.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J].

生态学报ꎬ2016ꎬ36(14):4307-4316.

[8] 莫晓琪ꎬ朱颖ꎬ胡义涛ꎬ等.1995-2015年天目湖流域湿地景观格

 第17期   任金铜ꎬ等: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3

局演变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ꎬ2017ꎬ32(1):293-300.[9] 田颖ꎬ李冰ꎬ王水.江苏太湖流域建设用地扩展及景观格局分析

[J].环境科学与技术ꎬ2015ꎬ38(S1):485-490.

[10] 齐建文ꎬ李矿明ꎬ黎育成ꎬ等.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ꎬ2012ꎬ31(2):39-40.

[11] 吴际通ꎬ顾卿先ꎬ喻理飞ꎬ等.贵州草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36(2):28-35.

[12] 夏品华ꎬ孔祥量ꎬ喻理飞.草海湿地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

对氮、磷输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6ꎬ38(8):2983-

[13] 周晨.草海湿地水质富营养化与生物多样性风险预警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ꎬ2016.

[14] 蔡国俊.草海喀斯特高原湿地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生植物关系研

究[D].贵阳:贵州大学ꎬ2016.2989.

[15] 莫世江ꎬ任金铜.威宁草海湿地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ꎬ2013(19):8263-8264.

[16] 胡宝方ꎬ安裕伦.贵州草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J].贵州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5ꎬ33(2):1-6.

[17] 汤茜ꎬ贾艳凤ꎬ丁圣彦.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对景观多

功能性的影响———以北宋皇陵文化景观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47(1):32-39.

[18] 于佳ꎬ张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效应分析———以长春市为例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ꎬ2016ꎬ37(12):98-103.

[19] 陈雁飞ꎬ汤臣栋ꎬ马强ꎬ等.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分

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41(1):1-8.

[20] 朱玉果ꎬ杜灵通ꎬ谢应忠ꎬ等.基于GF-1数据的西部小城镇绿地

景观格局研究[J].北方园艺ꎬ2017(1):88-94.

(编辑:常汉生)

Studyonspatial-temporalchangeoflanduse

patterninCaohaiLakewetlandarea

(1.TheKeyLaboratoryofBiologicalResourcesandEcologicalRemediationofGuizhouProvinceꎬ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 ̄ingandScienceꎬBijie551700ꎬChinaꎻ2.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Beijing)ꎬBeijing100083ꎬChina)Abstract: 

Inthisstudyꎬ3Stechnologiesandlandscapeecologyanalysismethodwereappliedtoanalyzelandscapepattern

RENJintong1ꎬYANGKeming2ꎬWANGZhihong1ꎬMOShijiang1ꎬCHENQunli1ꎬFENGTu1

changeofCaohaiLakewetlandareainrecent20years.Theresultsshowedthat:(1)Duringthepast20yearsꎬtheareasoffor ̄estandgrasslandshowedadecreasedtendencyꎬtheareasofwaterandbuildinghavesubstantiallyincreasedandthecultivatedar ̄eaincreasedinsomeextent.(2)Intermsofthelandscapetypesconversionꎬtheinwardandoutwardshiftofgrasslandandculti ̄vatedareawerethegreatestinthestudyareaꎬgrasslanddegradedseverely.(3)Intermsofthevariationofpatchdensityandav ̄

eragepatchareaoflandscapesꎬthefragmentationdegreeofvariouslandscapesbecamemoreandmoreserious.(4)Intermsof

thevariationofthelandscapepatchshapeandthediversityꎬthepatchshapeofforestꎬgrasslandandbuildinginthestudyareatendedtobemoreregularandthelandscapedominancewasdistinctꎬinadominantpositioninthestudyarea.IngeneralꎬsinceCaohaiLakewetlandprotectionareawasestablishedꎬduetotheincreasingprotectionintensityandtheimplementationofaseriesofprotectionandrestorationprojectsꎬthewetlandareaofCaohaiLakehasincreasedsuccessively.Keywords: landuseꎻlandscapeecologyꎻlandscapepatternꎻCaohaiLakewetla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