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M.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Mth Ju1 2013 V01.25 FHM No.13 第25卷上半月第13期 【护 理】 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一恶性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与护理对策 陆 叶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一恶性综合征(NMS)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年1月~ 2012年12月发生1o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共有1O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痊愈9例,显 进出院1例,治愈率90%。恶性综合征的发生与疾病种类、精神症状、I}缶床表现、服用药物剂量、治疗结果及个体易感性、发病季节、病房环境、 实验室检查密切相关。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及时预防恶性综合征的发生,确保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精神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13.048 中图分类号:11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3)13—0110—03 精神病患者在运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 10例患者一经发生,立即确诊。经精心治疗及 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且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恶性 护理,病情均显著改善,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临 综合征。恶性综合征是指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 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及白细胞均降至 中出现的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 正常范围,无明显后遗症。 经功能紊乱以及严重的心血管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临 3讨论 床综合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黑质纹状体和 3.1相关因素分析 脊髓多巴胺受体过度抑制所致的锥体外系和自主神 3.1.1精神分裂症是恶性综合征发生的常见疾病, 经等全身中毒症状群,这种不良反应起病急,进展 持续高热、大汗淋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是临床主 快,死亡率高¨j,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下面就 要症状。 我院发生的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1资料和方法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均可发生恶性综合征。 以上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中有9例是精神分裂症 患者,占90%,说明精神分裂症是恶性综合征发生 的常见疾病。体温升高8例,占80%,体温波动在 1.1一般资料共有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符合 恶性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27—55岁, 38.5~39℃之间。恶心综合征高热产生可能有中 枢性体温调节的紊乱和外周性产热增加两种原因。 文化程度:小学文化5例,初中文化4例,高中文化1 抗精神病药物阻滞视丘脑下部多巴胺受体,使下丘 例;病程3月~1.5年,平均住院天数为(105± 脑体温整合功能受损,体温设定点上移,导致体温调 平均(31.24±6.31)岁;职业:工人3例,农民7例; 4.52)天;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9例(其中偏执型分 节中枢紊乱,出现高热。外周骨骼肌痉挛强直,产热 裂症5例,紧张型分裂症3例,未定型分裂症1例), 增加,同时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故NMS患者 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服药方法:氯丙嗪加氟哌啶醇 体温升高同时伴大汗淋漓。以上1O例患者均有不 4例,氯氮平加维思通4例,单用氯丙嗪1例,单用奥 同程度的锥体外系症状,全部出现肌肉强直、轻度意 氮平1例。恶性综合征发生前1周伴精神运动性兴 识障碍。患者肌张力增加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奋6例,拒食5例,体重减轻7例。 1.2方法导致钙离子增多,从而使骨骼肌持续收缩。 2恶性综合征的发生与高效价精神药物的使 从医院病案室抽调所有发生恶性综合 3.1.抗精神病药物的替换及个体的易 征的病例,归纳分析恶性综合征的发生与疾病种类、 用、多种药物联用、 精神症状、临床表现、服用药物剂量、治疗结果及个 感性有关。使用高效价精神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 体易感性、发病季节、病房环境、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应对措施。 2结果 1 10 引起此种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上10例恶性 综合征患者中,多数患者为联合用药,恶性综合征发 2013年7月 第25卷上半月第13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Jul,2013 Vo1.25 FHM No.13 生前均服1—2种抗精神病药物1~40天,平均10 周出现恶性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快速改变 日常工作中应心中有数,对大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次,及时发现恶性综合征的早期症状。 天。服药2~4周出现心电图或心肌酶的异常,3~8 应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1周内每天测血压1~2 是导致NMS出现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以 3.2.2加强病情观察是防止恶性综合征发生的重 上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药物品种更换过快,剂量 要措施身特异性体质有关即患者药物代谢存在慢代谢、超 护士对NMS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熟悉掌 骤增骤减。NMS的发生,其实质是与精神病患者本 握急救知识及急救药物与仪器的应用。加强临床监 护,做好安全护理 患者的NMS在临床是突然被发 慢代谢及不代谢三种类型_2 J。由于患者个体差异, 现的,但它的发生是逐渐发展的,护理人员要掌握抗 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有些患者在服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过程中,短时、小剂量也可发生。 3.1.3患者持续兴奋、拒食、营养不良、脱水、环境 温度过高是恶性综合征发生可能诱因。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出现过度消耗、躁 动不安、脱水等因素时能促发NMS 3 J。以上10例恶 性综合征患者中以年轻男性居多,主要表现为精神 症状未及时控制,持续兴奋、失眠、拒食,代谢紊乱, 躯体的衰竭。高温环境可能是NMS的促发因素 J。 以上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均发生在夏季高温环境 中,住院时问为7~9个月。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体 温调节功能的紊乱,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比正常人容易中暑。 3.1.4肌酸激酶增加和白细胞数目的改变是判断 恶性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以上l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中,实验室检查中肌 酸激酶均增加,尤其以肌酸激酶同工酶增加显著,磷 酸肌酸激酶数值波动在728~4 622 U/L之间。主 要因为三磷酸酰苷消耗增加,肌细胞崩解,因而出现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增加 j。恶性综合征患者白细胞 数有增高、正常及减少表现,白细胞数在临床表现最 为严重时较高 J。以上1O例患者中均有白细胞数 的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值与白细胞数一般随着病情 的好转逐渐降至正常,因此这两项可作为动态观察 NMS病情的良好指标。 3.2护理对策 3.2.1 护士要熟悉NMS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恶 性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疾病先兆,早期鉴 别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避免NMS发生和 发展的重要措施 J。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的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其通常可有前期症状,多为原 有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 出现高热、大汗、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和周围循环衰 竭。心电图的异常和心肌酶的持续升高,导致心肌 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NMS可有多 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这就提示护理人员在 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对加药速度过快、合并 用药、频繁更换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要加强临床观 察,尤其对以下几类患者要重点观察:长期不能摆脱 精神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性疾病、中枢 神经系统损害、脱水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 意倾听和观察患者的主诉,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给 予重视,及时报告医生,防止不良反应向严重程度发 展。 3.2.3加强饮食护理,是避免恶性综合征发生的有 力保障NMS患者持续高热、多汗、吞咽困难,加上 消耗性体质,容易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 质紊乱,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J。对兴奋躁动患者要 及时控制病情,避免长时间约束。当患者过度紧张、 兴奋,出现入量不足或需要量增加的情况,导致长期 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又合并兴奋拒食的患者应作 为重点观察对象;对高温季节入院的长期约束的进 食差、拒食、需快速增加药量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要 重点监护,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尽快纠正危险因素。 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必要时静脉输液或鼻饲,增加 患者营养,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 3.2.4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缓解恶性综合 征紧张焦虑情绪的重要方法 恶性综合征来势急, 进展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动作 轻柔,减少不良刺激,使意识清楚或恢复期患者积极 主动地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及紧张心理。恶性 综合征患者均有一种明显的面部惊恐表情,部分病 例出现欲说不能和频死感,个别病例受到幻觉的折 磨 J,同时由于疾病和高热的折磨容易出现烦躁、焦 虑、紧张等心理变化,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讲解治疗的相关知识及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强疾病的认识能力,消除患 者的紧张情绪。当出现肌强直时嘱患者深呼吸,转 移注意力。患者体温意识恢复正常后,应加强对患 者的认识、语言、行走等方面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尽 早回归社会。 1 1 1 2013年7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Health Jul,2013 Vo1.25 FHM No.13 第25卷上半月第13期 【护 理】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 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朱春芝 (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伤残军人2型糖尿病中营养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50例应用专家组制定的CNP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营养健康 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相对提高(P<0.05)。结论:运用CNP实施 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使营养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使患者能够更加系统有效地掌握营养健康知识。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2型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3.13.04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3)13—0112—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ducation fo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ZHU Chun—zlli (Taian Rongju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in the nutirtion health education for type 2 diabetic demobilized servicemen and veterans.Methods:100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 servation group.The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nutrition health education,whereas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du— cated with CNP prepared by the specialists.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obvious advantages in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of nutirtion heltah education(P<0.05),serf—control(P<0.05)and nursing satisfaction(P<0.05). 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CNP can make nutitrion health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and oriented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pa— tients to acquire the know|edge of nutitrion health.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utirtion health education I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 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患者制订的在住院期 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为满足患者在疾病的发 间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图线或表格 。糖尿病是一种 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照标准 慢性、全身陛、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为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