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O卷第4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03・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裴超成,苏明浩,员晋锋,谢文堂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500)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86{2007)04—0103一O3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 患所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 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肾 功能衰竭由于透析和肾移植技术的进步,疗效已有显著提 高,但因费用昂贵、移植条件受限,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手段和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医中药在缓解症状、保护残 余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推迟必须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 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 存质量。本文就2001年以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溺毒”、 “水肿”、“哕逆”等范畴,但其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已成共识。 正虚包括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其中以脾肾虚衰为主, 邪实包括湿浊、水毒和瘀血。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寒热 之间呈动态变化。沈维增等L2j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关 键是痰浊、瘀血内阻,由于脾肾衰败,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使 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运行、输布而异化成痰浊、瘀血,因而,认 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痰浊、瘀血内阻。邢海燕等L3j认为湿热 缠恋几乎贯穿慢性肾功能衰竭全过程,由于湿热滞留三焦, 困遏脾胃,使中运枢机不利,脾气不开,胃气不降,故浊邪上 逆而致恶心、纳呆、呕吐等,且脾胃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 基本呈平行关系。王雪花等-4j认为本病为久病及肾,正虚邪 实,血不利则为水,水血互患,以致脾肾阳虚,湿浊毒邪潴留, 瘀血蓄积内停,最终导致正虚邪实之证,病变涉及五脏。王 少华等-5 J从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慢性肾功能 衰竭正虚邪实之病机,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当为中医之关格 或虚劳;病因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 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湿浊潴留。肖相如 J根据中医整体观点、脏腑相关学说及治 未病理论,与西医代偿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整体功能代偿机 制”学说,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各脏腑参与代偿的先后顺序 由各脏腑与肾功能亦即气化功能的密切程度而定,其顺序为 脾、肺、肝、心。刘学耀等¨『j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衰败 为本,浊邪壅塞为标,而浊邪又可郁化为热毒、溺毒入血,可 犯胃、侵肺、攻心、上脑、动风而出现各种尿毒症候,表现出正 收稿日期:2007一儿一O5 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特点,病情迁延,变证蜂起。 2辨证论治 沈维增等L8j认为,慢性肾衰虽临床表现复杂,寒热虚实 错杂,但总有主次缓急之分、标本之异,最终离不开阴阳,故 采用阴证、阳证分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阴虚、阳虚,辨 明病证主要性质,然后随症加减,执简驭繁,易于临床掌握运 用。余信国L9]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三型:肾衰I型即脾肾 阳虚,血瘀痹阻型(多见于氮质血症期),用升阳益胃汤合实 脾饮化裁;肾衰Ⅱ型即肝肾阴虚,瘀血内阻型(多见于肾衰高 血压者),用六味地黄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肾衰Ⅲ型者用保 真汤合二至丸加减;兼脾胃虚弱,纳呆腹胀者选用香砂六君 子汤或黄连温胆汤加减。徐大基等Lloj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将慢性肾衰以脾肾为核心,分为以下证型论治:脾肾气(阳) 虚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 脾肾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肝肾 阴虚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阴阳 两虚证,治宜阴阳双补,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如临床上 见湿浊证偏重者治宜芳香和胃,用藿朴夏苓汤或藿香正气散 加减;尿少浮肿甚者,用五苓散合济生肾气丸加减;血瘀腰痛 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夕 感风热者,用银翘散加减;外感风 寒者,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膀胱湿热,小便短涩者,用八正散 加减。郭石宏等-1IJ在诊治漫性肾衰的过程中根据其各个临 床分期均有其特殊的证候特点,分期辨证论治。在失代偿期 多以补益脾肾为主,在肾功能衰竭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而当进入尿毒症期,则以补益与祛邪并重,应做到补益不留 邪,祛邪不伤正。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 阴虚、阴阳两虚、脾阳虚弱湿浊阻滞、脾肾阳虚水气不化等。 王丽萍等-l J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本虚标实”的病机辨证, 本虚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 证,标实分为水湿、湿浊、湿热、瘀血、风燥诸证。 3专方专药 马济佩等¨ J观察加味解毒活血汤(连翘、枸杞、桃仁、生 地黄、石斛、当归、葛根、红花、赤芍、柴胡、枳壳、茯苓、牛膝)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加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4・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7,Vo1.1—0 N—o.4 质、血脂及尿蛋白的变化,其结果总有效率为76_8%。治疗 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 段,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极差,治愈比较困难。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有效降低尿素氮、肌酐含量, 改善肾脏供血,改善脂质代谢及钙磷比值,提高机体免疫力, 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尤其对早中期 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确有其 独特优势。同时,大多研究者都注意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重复性、可信性,基本上都使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有的 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张郴等 l 采用积雪 排毒汤(积雪草、淫羊藿、黄芪、生地黄、茯苓、金樱子、大黄、 丹参、葛根、当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分别 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6%,明 显优于对照组的5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魏仲南等 l j采用院内制剂补肾祛毒汤(桑寄生、杜 仲、生地黄、山茱萸、党参、黄芪、当归、丹参、牛膝、鳖甲、炮山 报道还采用了双盲、双模拟的方法。但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 决的问题:首先,临床总结多无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因此建 甲、三七粉、土茯苓、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同时 以西医治疗60例为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 组总有效率70_83%,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两组疗效有 统计学差异(P<O.O1)。李顺民等¨6j采用健脾益肾方(黄 芪、丹参、山药、生白术、肉丛蓉、白豆蔻、生大黄、炙甘草)治 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同时设对照组 要观察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总有效 率治疗组为78.26%,对照组为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 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李燕林等 j用慢肾康(大黄、 地榆、红花、黄芪、丹参)治疗1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 设对照组15例,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斜率b值 为0.0062±0.041;对照组斜率b值为一0.0085±0.028,两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1),提示治疗期间,总体肾功能 平稳并趋向好转。该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总体 肾功能平稳并趋向好转。石咏军等 8J通过圣达欣颗粒剂 (黄芪、大黄、当归、益母草、鸡血藤、片姜黄、槐米、淫羊藿等)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8例发现,圣达欣治疗组治疗3个月 后,其总有效率达80.3%,明显高于包醛氧化淀粉对照组(P <0.05),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王亿平等【19j 运用保肾片(太子参、菟丝子、制何首乌、茯苓、泽泻、怀牛膝 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患者24例,取得 较好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4%),与肾康宁(黄芪、丹参、茯 苓、益母草、附子等)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比较有显著差 异。冯仁孝等 。J应用保肾口服液(生黄芪、童参、赤芍、云 苓、生白术、丹参、葛根、车前草、泽泻、生大黄)治疗80例慢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 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1)。 4中药综合应用 黄谨武 2¨用中药口服(党参、当归、赤芍、制半夏、杜仲、 何首乌、生大黄、左金丸)配合灌肠方(制附子、生牡蛎、蒲公 英、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33例,显效6例,有效2l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81.8%。兰祝飚【 J用中药(苏叶、桂枝、细 辛、土茯苓、益母草、金银花、地肤子)煎煮过滤成浴液 20OraL,保持水温40-42℃,皮肤干燥者酌加麻油;皮肤瘙痒 明显者加少许食醋,治疗45例尿毒症患者,显效18例,有效 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9%。 5评价与展望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综合征的严重阶 立统一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是 当务之急;其次,要把如何保护残余肾功能、延长生命、提高 生存质量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最后,寻求疗效确切、使用简 便的新方药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总之,在中医辨证论治思 想的指导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传统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 的治疗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078. [2]沈维增,吕红梅,谢峥伟,等.泄浊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法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质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8—10. [3]邢海燕.王自敏教授运用黄槐温胆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 竭的经验[J].中医研究,2005,18(9):52. [4]王雪华,白玉宾,张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探 析[J].中医药信息,2004,21(4):3—4. [5]王少华,张晶瑜,王彬.试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正虚邪实 之病机[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2):31—32. [6]肖相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J】.新中 医,2003,35(1):7. [7]刘学耀.洪国钦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认识及辨证经 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5):254—255. [8]沈维增.李俊彪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5,37(12):15~l6. [9]余信国,李静,江德乐.基本方加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 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8):40—41. [1O]徐大基,孙升云.慢性肾衰中医一体化治疗的思路与体 会[J].现代中医西结合杂志,2002,11(20):2081— 2083. [11]郭石宏,侯国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论治[J].山西 中医,2006,22(1):6O一61. [12]王丽萍,杜 建、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初探 [J].福建中医药,2003,34(1):4—5. [13]马济佩,邵君、加味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 研究[J].新中医,2007,39(2):18—19. [14]张彬,刘建国.积雪排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 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47—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0卷第4期 [15]魏仲南,倪秀琴,吴320—321.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王亿平,曹恩泽,方2003,22(3):25. ・105・ 琦,等.保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竭气 强.林杰补肾祛毒汤治疗慢性肾 衰竭12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 [16]李顺民.杨曙东健脾益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功 能衰竭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10(37):36— 37. 阴两虚兼湿浊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冯仁孝,齐占华.保肾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0例 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546 —2547. [17]李燕林,何训昌,缪灿铭.慢肾康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 远期疗效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3):163. [21]黄谨武,杨霓芝,余鹏程,等.中药综合措施治疗慢性肾 衰竭3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2(8):459. [18]石咏军,高36. 鸣,马琼英.圣达欣颗粒剂治疗慢性肾功 [22]兰祝飚,陈以平.中药药浴治疗慢性肾衰竭45例分析 [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7):423. (编辑林江/杨继峰) 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王喜波,华江,王维佳,吴惠明,金掌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86[2007)04—0105—03 股骨头坏死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常见 态发生蛋白来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成骨能力,促进和加 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股骨头血液供应,进一步导致 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股骨头坏死后,在修复过程中有可 能发生塌陷,进而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因而,是否发生股骨 快正常骨与植入骨间“爬行替代”的骨重建从而提高该术式 的疗效。常炳营等 2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形态发生蛋 白(BM )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章建华等[ 】应用髓芯减压加 头缺血坏死、塌陷已成为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股骨头 坏死的治疗最重要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塌陷、延 自体多能干细胞、脱钙骨基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均取 得较好疗效。 长股骨头的寿命,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该病早期治疗方法 很多,但各种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仍存在争议,现将1994年 以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疗效及其优缺点综述如 下。 髓芯减压术的临床应用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髓芯减 压术适应于Ficat I期和ⅡA期患者且坏死范围<30%者, 对于ⅡB期或Ⅲ期、Ⅳ期及坏死范围较大者需采用其它方 法。目前,髓芯减压术应用广泛,多配合死骨清除、植骨及生 物活性材料一起应用。 1髓芯减压术 髓芯减压术是通过髓芯钻孔降低骨内高压,从而打破了 骨内高压与骨髓微循环和造血组织等病理改变互为因果所 造成的恶性循环,使骨的内环境达到新的平衡。Steinberg[1J 研究了坏死灶的范围与髓芯减压术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显 示:髓芯减压术的效果与坏死灶的大小显著相关,坏死范围 越大,疗效越差,坏死范围小则效果越好。 髓芯减压术也存在不能促进成骨的缺陷,可使本已薄弱 的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力进一步减弱,导致应力集中,引起 股骨头塌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钻孔减压的同时用刮 2带血供的骨移植 带血管蒂的骨转移或移植术可降低骨内高压,去除阻碍 再血管化的死骨,填充松质骨,增加骨诱导作用,填入带血运 的皮质骨起支撑作用,其良好血运可满足股骨头血供,加速 骨愈合。带血供的骨移植方法较多,移植骨可来自腓骨、髂 骨、大转子等。该方法因为植入带血供的骨瓣对关节面能起 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且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主要应用于坏死 范围较大,股骨头外形和软骨关节面较好的年轻(<50岁)患 者。王坤正等L4j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方法治疗股骨 头坏死620例,认为此术式可用于Ficat I、Ⅱ、Ⅲ期的病例。 Scully等 j发现带血运的腓骨移植对股骨头坏死Ficat 1I、Ⅲ 匙刮除死骨,并植入松质骨,可对关节软骨起到有效的支撑 作用,防止关节软骨进一步塌陷,有条件者可同时植入骨形 收稿日期:2007—0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