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l XUEYUAN 2014年第34期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萍 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立校之本。本文阐述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 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良好学风形成的因素,为进一步解决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 容。它不仅反映着学校的历史沉淀和优良传统,而且还体现了 学校的整体风貌以及办学和管理水平。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 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而学风不正、贻害无 穷。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一所高校实现可持 续发展与自我提升的根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 而如何建设优良的学风,已成为摆在每个 教育事业的人面 临的严峻问题,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把“学风”解释为“学校的、学术界 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学 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从伦理学层面理解,学风是学习者和治学者在学习和教 学、治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从教育学层 面理解,学风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 行为方式;从心理学层面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争心理特征。 综合多种理解、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筒单地说,高校学 风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上讲,大学学风是大学 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狭义上讲,大学学 风是指大学生求学做人的风气。对于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概 念,需要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来研究和把握。 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水平不仅 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成长、成 才和就业。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1.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的 需要 学风是一所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传统 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 重要方面。高校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改变单纯的 外延扩张(规模扩张)的模式,狠练内功,狠抓学风、教风、 校风建设,走内涵式、质量型的发展道路。 2.优良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直接 反映学校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求学态度,也是社会衡量一所 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优良学风能反映学校的 办学水平,体现学校的办学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 3.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才和发展必备 的素质和条件。学生跨进高校,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31—02 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对 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学风建设包括教师的教 风和学生的学风两方面,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 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1.教师教风现状 总体看来,广大教师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忠诚教 育事业,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 面影响和主观上的原因,不少教师确实存在不会教书和不潜 心教学的现象。仅以课堂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不编写教案, 不写讲稿,对教材照搬照抄;有的教师讲授内容知识含量少, 信息量小,难点问题讲不清,缺乏前沿知识的适时插入与融 合;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 的需要和思想实际;有的教师不留作业,即使留了作业,也 不认真批改,敷衍了事;有的教师对课堂出现的诸多不良学 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等。这些在教风上存在的问题,严重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对不同专业的近千名大 学生调查,对教师讲课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6.3%和 32.6%。这样低的满意度,足以说明教风问题的严重性和解 决教风问题的紧迫性。 2.学生学风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 上不良风气对教育的影响和侵蚀,学生在学风建设上的主体 性正在衰减,学风建设现状堪忧。对学生学风方面表现出来 的不良现象,剖析如下: 第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不 明确。学生学习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认为只要能毕业,成 绩好坏无所谓,“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的口 头禅广为流传。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获得奖学金等荣 誉,有些学生认为能否获得真才实学并不重要,只要考试能 过关就行了。不少学生把上大学作为拿文凭、找工作的一个 途径。他们轻学习过程,重学习结果。 第二,学习意志不够坚韧,学习情绪波动多变。一些学 生虽然从理智上也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但在感情和意志 上不能自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控力和责任感,学习常 处在被动状态。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能躲就躲,缺乏排除各种 影响学习因素的干扰而顽强学习的毅力。更有甚者,学习完 全凭自己的心情,高兴时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学,不高兴 一31— 学园l XUEYUAN 时,则懒得看课本一眼。 第三,学非所爱,学习无志趣,专业思想不稳定。部分 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追求热门专业(即社会上所谓的 2014年第34期 2.学校管理环节薄弱 有些学校拼命地强调扩招和创收,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 并未深入展开,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教学质量难 以保证,出现了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教学方 法单一,课程的前后安排顺序不合理,实验仪器及教学设备落 后等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生和积极I生的发挥。 “三高”专业:高收入、高福利、高待遇),或受父母、老 师、亲友影响,为了容易录取,仅凭专业字面介绍获得的感 性认识盲目选择。学生一旦被调剂或进校后发现所报专业与 个人理想相距甚远时就消极抵触,甚至自暴自弃,从而产生 厌学情绪,学习懈怠,不思进取。 第四,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劲头不足。超过半数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规划。部分大学生上大学的目标 3.教师管理监控不到位 有的教师忙于一般的教学工作,认为教育学生是思想政 治辅导员的事,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的专 业教师忙于科研,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缺少对学 实现后,对为什么学习和读书认识不清,平时学习不认真,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不愿意学习,贪图安逸;缺乏自 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无追求上进的愿望,对学习采取放 任的态度,没有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原动力。在部分学生 的学习活动中,存在“两不两抄”现象,即:不做笔记,不 做作业,照抄作业,照抄实验数据。他们讨论不动脑,提问 不开口,从来不答疑;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合理安排自 习时间,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反而变得很茫然。 第五,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涣散。相比中小学而 言,大学实行的是自主式管理。而部分大学生来到大学后放 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频繁出现迟到、旷课等行为。上课效率 低,课堂纪律自由散漫,把老师的要求置之脑后,上课做与 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已成为潮流, ̄thff瞌睡、看闲书、玩手机、 发呆等。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观念,学习完全处于 “自由主义”状态。个别学生因旷课而被勒令退学,有的学 生从来没去图书馆借阅过书刊,有的学生未参加过任何学术 报告、学习论坛或课外学习小组。每到期末,平时唱“空城 计”教室和图书馆突然人满为患,学生拼命抱“佛脚”,应 考类书籍大受欢迎,复印笔记的学生排成长队;考试舞弊方 式五花八门,抄袭,制作假证书、假文凭现象屡见不鲜。 第六,学习性社团并未有效开展。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数 量很大,种类很多,但是学术性社团占社团总数比例较小, 会员人数所占比例也很低。大多数学生希望加入文艺、体育、 书画社团,仅有少部分学生希望加入学术社团。另一方面已 有的学术性社团活动很不正规,经常开展与学习无关的活 动。在五花八门的学校文化活动中,学术类的报告、讲座少, 而形形色色的娱乐性的“秀”相当繁荣。 三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 影响高校学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 社会、学校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办学条件差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学校规模 发展过快,招生人数年年增加的现象,然而问题也慢慢暴 露出来。例如办学条件一时难以跟上,教室、实验室及学 生宿舍紧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精简高校办学机构, 各地的高校纷纷进行合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原来不 同学校问教学、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不能在短时间 内融合,各校区相距较远,给师生带来很多不便。这种状 况也不利于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稳固,给学风建设带来 了很大困难。 一32— 生在学术上和学习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交流甚少。 有的教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上课不按 照课程大纲讲授,甚至完全根据个人的意愿授课,课堂内容 随意化。有些老师从事第二职业,在既定的上课时间随意停 课、调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4.多元社会价值观对学生思想的冲击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方面起到 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大 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 的冲击。现实生活中工作分配和工资收入的不公平以及大学 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动摇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急功近利思想、拜金主义思潮无时不在吸引大学生“一切向 钱看”,造成大学生产生浮躁心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非主流文化的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 里传播,良莠信息并存,这些信息冲破高校意识形态的“围墙”, 浸染着校园,并感染着大学生,对良好学风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5.学生自身素质较差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关键所在。大学 的学习模式主要是主动求学,与中学阶段被动、应试的学习 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很多大学生由于没能及时改变自身学习 观念,不能摆脱在中学阶段的依赖心理,因此出现了这样或 那样的问题,丧失学习信心,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自制 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持之以恒的 毅力,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缺乏对人生的追求,没有明 确的专业思想,从而迷失了大学生活的方向。另外,他们无 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惧和厌学 情绪,甚至心态失去平衡,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积极健康 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的建立。 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体现了 一所大学的风貌和大学精神。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 深入,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 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基 本保证。每位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应关注本 校学风建设问题,从自身做起,为学校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 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寒、李仁安、徐丰.高校学风建设的实例分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6(4) [2]何慧星、张荣红.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J].兵团教育 学院学报,2005(4)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