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管理・教育・教学・ January 2013,Vo1.11,No.1 测的因素,使实验准确率提高,稳定性增加,保证了血型检测的正确 输血杂志,1999,12(4):247. 性,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安全,也满足了血站建立成批量的血型原始记 [2]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 录的保存要求。 版社,2006:249.251. 参考文献 【3】李军,任召祺,李俊祺,等.输血前进行RhD检测的重要意义[J]_北京 【1】李慧,惠永庆,刘世荣,等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J].中国 医学,2005,27(12):817. 持续质量改进在老年患者口服药管理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张志晨 郁蓉芳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肾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老年患者口服药管理方面的做法与成效。方法自2010年起我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运用项目管理的理 念和方法,指导并应用于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管理中。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规范老年患者服药流程,减少并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 果自CQI改进后,CQI组发生率为13.47%(6/203),对照组为52.41%(17/213),CQI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CQI管理口服药是降低护理差错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老年患者;CQ1;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1—0670-02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并发症与合并症多,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 制度或操作规程,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导致不良后果。④良好的护患 物,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发生漏服、错服、药物疗效不能达到治疗 关系缺如:护理人员巡视患者不主动,交流不够,观察不仔细,或忽 或超过治疗目的等问题,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安全服药是老年患者护 视了病情观察,日常健康教育的缺失引起的差错。 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ns quality improvement, 2.4人员配备因素 CQI)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 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 合的新兴应用性学科,通过检查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 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各班 和方法进行操作,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是否能 工作量分配难以均衡化,短时间工作的负荷大,护士容易分心,致使 满足患者的需求,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的 用药不及时或观察用药疗效不仔细,导致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增加。 措施和方法并加以实施。这是为了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达到的的目 3具体措施 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 ①组建质控小组,建立护理差错报告系统:成立由护士长、科主 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过程 。】。我 任领头,主管医师、护师为组长,科内其他医师、护士为组员的质量 科将持续性质量改进应用到管理老年患者口服药管理并取得了令人满 控制小组。以月为单位检查落实差错管理监控制度,护理差错隐患自 意的结果,现将我科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查、登记制度的实施。②定期召开科室工作讨论会:组织全体医师、 1临床资料 护士参加,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学习,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质 选择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老年患者213人为对照 控小组成员对当月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护理差错原因,对发生的 组,平均年龄(72.94±9.21)岁;2010~2011年老年患者203人为应 问题、差错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③与医师沟通改 用CQI组,平均年龄(72.18士7.93)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CQI 进医嘱开立执行程序: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整用药时 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间以减少对患者休息的干扰,对于透析患者使用的药物均在备用栏注 2错误原因分析 明使用方法和时间,且所有医嘱开立后保留医嘱单一周,护士凭医嘱 2.1患者自身因素 单和电脑医嘱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④调整给药班次使之更合理,符 我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决定了其对药物 合患者服药情况:采用弹性排班制,对给药时间和护理工序及流程重 的代谢、排泄、依从性和敏感性上均与成年人有所差别。 新作出调整,降糖药、餐前、餐后药物分次发放,将使护士的给药时 2.2医疗方面因素 间与患者遵医嘱服药时间相吻合。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使用自 医嘱开立、执行流程欠合理。老年患者一身多病,开立使用的药 备药,明确要求所有药物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严肃劳动纪律,禁止简 物常在5种以上,且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各有差异,此外有些老年患者 化操作程序和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单独执行药疗,落实口服药核对签 所执行的特殊治疗,易导致用药错误。 名制度‘,送药到手,对所有患者看服下肚。明确各班职责,加强巡 2.3护理方面因素 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情况。⑥抓好健康教育:a.对患者的 ①护士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护士年轻化、专科理论知识薄弱,部 教育:完成常用药物辨识手册,建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通过讲 分工作过分依赖实习同学和助理护士。②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出 座、录像、个别交流等形式满足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要求。b.对护士的 现偏差: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造成医嘱未能 培训:定期举办新药知识介绍讲座,明确特殊用药的目的,服药后的 准确及时执行。③医护关系缺乏良好的沟通:医护配合不密切,违反 观察方法。⑦加强对护士沟通能力的专项培训:通过举办个案和情景 培iJiI,帮助护士更好的解决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采用 通讯作者 五年规范化培训,对于年轻护士采用导师负责制,一对一的带教, 国眶|豳啊|同2013年1月第1 1卷第1期 ・管理・教育・教学・671 帮助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责任护士。⑧和护理部协调,尽量增加护理人 员。在目前情况下,调整上班时间,增加高峰时段的护理力量,解 决护士人手不足问题,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从而避免差错的发生。 4结果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自CQI改进后, CQI组发生率为13.47%(6/203),对照组为52.41%(17/213),CQI 患者重大伤害且主动及时上报者,只要求说明事情经过和原因,做 检讨,以供他人借鉴、吸取教训;不记入个人档案,不影响年度评 优,以鼓励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发展和参加报告系统。此系统的目的 并不仅仅是“判断孰是孰非”,更重要的是“分析如何避免类似事 件的再次发生以及如何建立更为安全的医疗环境”。在实际工作中 我科应用该系统为CQI的质控小组提供相应的信息,帮助分析判断在 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 进行诊疗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然后汲取教训,避免类似错误 5讨论 的发生,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满意度,帮助提升了医院整体形象与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药物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认真负责的 信誉。 工作。护士是给药的直接者和观察者,在药物有效、安全、正确使用 此外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种新药层出不穷,大量 的每一环节,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患者漏服药、服错药、药 应用于临床,对护士的用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应用CQI 物疗效不能达到治疗或超过治疗目的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以往提 系统定期对护士进行评估,通过及时更新老年肾科常用药物知识介绍 及较少,除的确未发生外,还有不愿上报差错或隐瞒不报的原因。 和配伍禁忌手册和药物讲座等措施,以确保护士对目前使用的药物心 笔者认为,此主要在于管理层在调查差错过程中注重追查责任 中有数,了解与给药密切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服药后的观察效果和反 人,对差错的处罚力度过重,除对当事人经济处罚外,还记录备案, 应,以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影响个人年度评优、影响科室及科室管理者的年度考评,甚至与晋职 最后,护理对象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晋级挂钩。因此差错对于差错当事人及管理者无形中形成了巨大压 护理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持续改进原则。CQI是~项长期的、持续 力,主动上报差错的勇气层层减弱,有的还存有侥幸心理,对出现的 的工作,需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行科学化、系统化、 各类差错瞒报、不报,对存在的问题未作分析和改善,但是实际问题 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患者提供 并未解决,而这些又容易导致护理问题连续出现,护患矛盾增加,满 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 意度降低,最终将影响医院整体形象与信誉。 参考文献 此问题在美国采用的是两大类差错报告系统,一为强制报告系 【1]刘青.持续性质量改进在中心注射室管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统,它侧重于那些与严重伤害或死亡有关的差错,其目的在于约束医 (下旬版),2007,5(6):65. 务人员对其行为负责;另一为自愿报告系统,它关注的焦点通常是那 【2]王琳.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 些不会导致患者伤害或者导致的伤害非常小的差错(包括临界差错) 23(4):210—21 1. 上,其目的在于关注患者安全状况的改善 我国卫生保健机构对不良 [3]厉传琳,陈英耀.美国病人安全事件分类规范的启示[J]_中国卫生 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并未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对于“不良事件”的理解 质量管理,2005,12(6):65-67. 也过于狭隘,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系统函待完善。 [4]张涛,梁群英,黄莉娜.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研究及实施[J]. 我科自实施CQI以后,采取的做法是:发生差错后,对未造成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48—1649. 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周海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索护士核心能力具体构成成分。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编制核心能力词典,以此 为基础对3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录音。结果从资料分析中得出6项核心能 力。结论学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核心能力;行为事件访谈法;,陆床决策;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1—0671—03 早在20世纪7O年代末,英国教育界就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它 行问卷调查;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30名临床护士进行录音访谈,预访 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 谈两次,失败一次。被访者年龄23 ̄45岁,平均(32.8±6.26)岁,女 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美国的护理领域中很早就将核心能力 性28人,男性2人。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22人,本科学历3人。护 引入护理工作中,用以教育和评价护士,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 士4人,护师18人,主管护师8人。 我国,关于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护士应具备的核心 1.2研究方法 能力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配合定量研究,以护理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法编 人员的工作经历为视角,力图探索出我国护士核心能力构成要素。 制护士核心能力核查表,共归纳出17项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 1对象与方法 问卷,下发至300名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运用SPSS统计 1.1调查对象 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取一致率在50%以上的核心能力项 随机抽取洛阳市3所三级医院和3所二级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进 目。第二阶段采用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