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物质进行测定,发现其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仅占1%,该物质可能是( )
A.蔬菜 B.干种子 C.骨组织 D.岩石 答案:D
2.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水 B.蛋白质 C.脂质 D.糖类 答案:B
解析: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重量的85%〜90%。组成生物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占细胞重量的7%〜10%,其次是脂质。 3.(2018.开封月考)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D.生命的核心元素是碳 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将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故A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来自无机环境,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故C正确;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物体的核心元素,故D正确。
4.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是治疗某些疾病的中药方剂中用量极少的成分,但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已知动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则犀牛角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大量元素类 B.具有特殊活性的蛋白质 C.DNA或某些核酸 D.微量元素类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处的有效成分用量极少,排除A项;动物的角主要由变性蛋白质组成,排除B、C项;用量极少、存在于死亡细胞中的物质最可能是微量元素,D项正确。
5. (2018.湖南联考)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的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的 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人体中代谢旺盛的组织和器官中含水量相对较高,代谢较弱的组织和器官中含水量相对较低,A项正确;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项错误;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C项正确;器官发生病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如癌变的细胞代谢会加快,D项正确。 6.(2018.长沙检测)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检测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 B.脂肪的检测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人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人含样品的试管中 答案:B
解析: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B液浓度不同,不能直接用来检测蛋白质,A项错误;脂肪需要使用苏丹瓜(或 苏丹F)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B项正确;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需要先混合均匀后使用,C项错误;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人A液,再加人B液,D项错误。
7.如图表示同一人体内的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 )
A.组成元素种类相差很大 B.C含量一定相等
C.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D.细胞核内都有染色体 答案:D
解析:组成两种类型细胞的元素种类差异不大;C的含量是有一定差 别的;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种类是不完全相同的;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内都有染色体。
8.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的重要性的是( )
①水和糖类、脂肪、蛋白质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根本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水在人体内不能提供能量,①错误;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有水参加,没有水,这些化学反应将不会发生,②正确;水的比热比较大,对体温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仍保持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③错误;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没有水,营养物质的运输难以完成,④正确。 9.(2018.济宁检测)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各一瓶,请你通过实验将它们分开。提供的试剂有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可将3瓶溶液分成2组:显色的一组和不显色的一组 B.用斐林试剂可将葡萄糖和淀粉溶液区分开 C.用双缩脲试剂显色的一组是稀蛋清
D.用碘液不能把葡萄糖和淀粉区分开 答案:D
10.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
A.Ca2+ B.SO42- C.Zn2+ D.H2PO42-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2分)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质量含量(%)。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表中数据可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请据下表分析其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占85%〜90%;②构成细胞的有机
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解析:通过分析第一个表可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由第二个表可知,水在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占85%〜90%,且有机物中都含有C、H、O,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
12.(14分)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的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________________。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什么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mL0.1g/mLNaOH溶液;0.5mL0.05g/mLCuSO4溶液;0.5mL0.1g/mLNaOH溶液与0.5mL0.05g/mLCuSO4溶液的混合液。 (2)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3)0.5mL0.05g/mLCuSO4溶液与0.5mL0.1g/mLNaOH溶液的加人顺序。
(4)①若1、2、3号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②若1、
2、3号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解析:斐林试剂要求现用现配,其配法是:将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0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不能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人待测组织样液。本实验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混合使用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1号试管向组织样液中先加人乙液,后加甲液;2号试管先加甲液,后加乙液;3号试管按教材中的要求使 用。若甲液和乙液的使用顺序能颠倒且与是否混合使用无关,则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若甲液和乙液使用顺序不能颠倒或与是否混合使用有关,则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加人顺序。整个实验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13.(2018.长沙期末)(14分)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矿质元素,请设计实验证明镁元素是小麦正常生长的必要元素。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镁的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小麦幼苗、含镁的无机盐。 ⑴方法步骤:
①将长势相似的小麦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编号A、B; ②将A组幼苗放在缺镁的营养液乙中培养,
③将两组小麦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 (2)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小麦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镁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缺镁的培养液乙中加人一定量的含镁的无机盐,若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生长恢复正常,其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B组小麦幼苗放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甲中培养;③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
(2)B组幼苗正常生长,A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 (3)镁是小麦幼苗正常生长必需的元素。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镁元素是小麦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实验变量是镁元素,将A幼苗放在缺镁的营养液乙中培养作为实验组,4组小麦
幼苗放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甲中培养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小麦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的指标是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2)预期的实验结果:B组幼苗正常生长,A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和实验目的相对应。(3)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小麦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镁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镁的无机盐,若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恢复正常,则结果证明镁是小麦幼苗正常生长必需的元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