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应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要切实加强学情研究,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导入、设问、讲评及巩固等环节要安排得当。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接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并做到预见性和生成性的有机结合,学法指导要有针对性,要体现因材施教思想,要坚持课后反思,并将有代表性或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提交教研组探讨。
二、目的意义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三、实施步骤
基本程序:主备人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人精细备课。
1、主备人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写出教案,并复印分发给参备教师。
2、集体备课: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由主备人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本单元或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组内每位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人人发言,统一认识,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认真总结和布置教学活动。
3、个人精细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第三次备课,并实施教学。
四、实施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定”、“六备”、“四点”、“两法”。 1、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主备人、定教学进度。
2、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3、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