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Manager使用手册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目 录
1
LINKMANAGER系统概述 ........................................................................................ 5 1.1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 1.3.1 1.3.2 1.3.3 1.3.4
系统介绍 ........................................................................................................ 5 系统特点 ........................................................................................................ 5
强劲的网络拓扑识别能力 ..................................................................... 5
全面的性能管理 ................................................................................... 6 机智的事件管理策略 ............................................................................ 6 增强的设备管理能力 ............................................................................ 6 可靠的平台安全机制 ............................................................................ 7 友好的用户界面 ................................................................................... 7
系统运行环境 ................................................................................................. 7
1.3.5
1.4 基本概念 ........................................................................................................ 7 1.5 2
联想D-LINK交换机简介 ................................................................................. 9
硬件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系统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指南 ................................................................................................................ 11 2.1 2.2
LINKMANAGER的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LINKMANAGER的卸载 ................................................................................... 11
3 系统使用 ................................................................................................................ 12 3.1 3.2 3.3 3.4 3.5
启动LINKMANAGER ...................................................................................... 12 LINKMANAGER开发级平台 ............................................................................ 13 LINKMANAGER系统级平台 ............................................................................ 14 LINKMANAGER交换机管理 ............................................................................ 15 工具条 ......................................................................................................... 17
4 系统平台 ................................................................................................................ 18 4.1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2 4.2.1
文件 ............................................................................................................. 19
新建 .................................................................................................. 19
打开 .................................................................................................. 20 关闭 .................................................................................................. 20 保存 .................................................................................................. 20 打印设置 ........................................................................................... 21 打印 .................................................................................................. 21
拓扑图 ......................................................................................................... 21
复制 .................................................................................................. 21
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2.10 4.2.11 4.3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5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6 4.6.1 4.6.2 4.6.3 4.7 4.7.1 4.7.2 4.7.3 4.7.4
粘贴 .................................................................................................. 21 删除 .................................................................................................. 21 刷新 .................................................................................................. 22 自动发现 ........................................................................................... 22 回到上层 ........................................................................................... 23 排列图标 ........................................................................................... 24 设置背景 ........................................................................................... 24 增加设备 ........................................................................................... 24 增加连接 ........................................................................................... 26 删除连接 ........................................................................................... 26 选择设备 ........................................................................................... 27 接口表 ............................................................................................... 27 接口图 ............................................................................................... 28 接口利用率 ........................................................................................ 30 多设备图 ........................................................................................... 31 统计信息(RMON 1组) .................................................................. 32 历史信息(RMON 2组) .................................................................. 35
性能管理 ...................................................................................................... 27
设备管理 ...................................................................................................... 37
描述 .................................................................................................. 37
标识 .................................................................................................. 38 MIB浏览 ........................................................................................... 39 ARP表 .............................................................................................. 41
SpanningTree.................................................................................... 42 802.1Q VLAN .................................................................................... 45
事件管理 ...................................................................................................... 47
告警日志 ........................................................................................... 47 告警设备 ........................................................................................... 48 清除告警 ........................................................................................... 49 事件查询 ........................................................................................... 49 事件设置 ........................................................................................... 50 系统事件配置策略 ............................................................................. 51 Trap事件配置策略............................................................................. 52 阈值事件配置策略 ............................................................................. 53
用户管理 ...................................................................................................... 57
登录 .................................................................................................. 57
口令 .................................................................................................. 57 用户管理 ........................................................................................... 58
工具 ............................................................................................................. 60
别名管理器 ........................................................................................ 60
节点信息 ........................................................................................... 62
TFTP................................................................................................. 63 Bootp ................................................................................................ 63
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7.5 5
系统配置 ........................................................................................... 64
交换机管理 ............................................................................................................. 64 5.1 5.1.1 5.1.2 5.2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2.10 5.2.11 5.2.12
性能管理 ...................................................................................................... 64
端口性能(按端口)............................................................................... 64
端口性能(按参数)............................................................................... 67
设备管理 ...................................................................................................... 69
设备信息 ........................................................................................... 69
设备配置 ........................................................................................... 71 设备控制 ........................................................................................... 73 端口配置 ........................................................................................... 74 交换数据库 ........................................................................................ 76 端口VLAN ........................................................................................ 78
MAC VLAN ....................................................................................... 80 ISVLAN服务端口表........................................................................... 82
槽端口-接口转换 ............................................................................. 83 优先级策略 ........................................................................................ 83 交换机Telnet..................................................................................... 85 Web管理 .......................................................................................... 85
5.3 控制工具 ...................................................................................................... 86 5.3.1 端口镜像 ........................................................................................... 86 5.3.2 5.3.3 5.3.4
Trunk 配置......................................................................................... 87
热启动 ............................................................................................... 90
冷启动 ............................................................................................... 91
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1 LinkManager系统概述
1.1 系统介绍
LinkManager网管系统是一套基于Windows NT平台的高度集成、功能较完善、实用性强、方便易用 的 全中文用户界面 的网络管理软件。它是联想网络有限公司根据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遵循ISO网络管理模型的五大功能域(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及安全管理)的架构,自行组织研发出来的一套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网管系统软件。
LinkManager具有既面向指定设备,又支持通用网络设备的“垂直+水平”的管理特性。也就是说,它能够对联想网络有限公司推出的具有SNMP功能的网络设备提供齐全的设备管理和功能管理,同时也能够良好地支持其他任何具有通用SNMP功能的网络设备,提供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常用网络管理信息。
1.2 系统特点
1.2.1 强劲的网络拓扑识别能力
无论对于单个局域网还是较大型的TCP/IP互联网,本系统都具有强劲的网络拓扑发现能力,并且对于网络互连逻辑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给网络管理员提供了全局、立体化的、集中式的管理视角:
提供两套视图——物理视图和逻辑视图,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对于希望了解当前网络拓扑逻辑结构的用户,系统提供极其简便的“自动式”为用户创建网络拓扑视图,即以默认形式为用户自动绘制出整个网络的逻辑视图,不需用户干预;
对于只想掌控自己关心的网络设备的用户,系统提供DIY方式; 支持用户按物理连接或自己意愿随意地自组物理视图
提供两种设备添加方式,增强用户在自组物理视图时的DIY手段
强大的自动发现功能,具有对第二层、第三层及应用层设备的自动识别能力,能准确定位联想D-Link设备;
按用户兴趣手动添加连入网络的设备,支持用户选择不同的设备类型 提供两种视图的层次结构组织,纹理清晰
在自动方式中,逻辑视图的层次结构由各层子网、网络设备及其设备特性构成;
在DIY方式中,物理视图的层次结构由子图、网络设备及其设备特性构成
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提供网络设备的图形标记,用作设备的属性、特征、状态标识
各被管理设备类型在视图中都拥有自己的属性标志图符; 各被管理设备在视图中都拥有自己的三色状态标识;
各联想D-Link设备都拥有逼真的面板图,真实反映接口状况及实际连接; 在两个视图中,各设备的图形标识具有一致性; 提供两种的刷新方式,均衡网络与管理员间的负担:
手动刷新:在轮询间隙太大的情况下,既可以减轻网络负担,又可以进行实时监控;
动态轮询:可以在无需网络管理员干预的情况下提供网络的活动状况。
1.2.2 全面的性能管理
能为用户提供被管理设备的各种信息,如系统信息、网络接口信息、接口利用
率、ARP表信息等;
为用户提供的线图与直方图可直观地监测被管理设备的网络活动; 功能全面的MIB浏览器可满足用户自组获取网络设备信息的需求; 支持Spanning Tree信息展现; 支持VLAN信息展现;
支持RMON 1、2、3、9组信息展现;
嵌入的工具集可使用户进行MAC别名管理、节点信息获取、Ping、Telnet、
TFTP及BootP等操作。
1.2.3 机智的事件管理策略
提供三类事件管理及其配置策略: 系统事件:UP事件、DOWN事件、IP与MAC地址绑定事件。其中IP与MAC地址绑定事件是本系统所独有的功能,可作为某些重要设备的一个安全措施; 网络设备的SNMP Trap事件。用户可以设置接收Trap事件的类型、发生事
件的设备、Trap事件的告警等级等;
网络设备的SNMP阈值Trap事件。按RMON3、9组的实现方式,用户可以
设置收集数据的OID及上下限阈值、发生事件的源设备、收集的方式及收集的时间间隙、阈值触发的动作等;
提供与事件告警等级相关联的事件触发动作,这些动作有:日志、提示音、消
息框及电子邮件;
提供事件存储、事件分类、事件查询及日志清除等事件日志管理功能,并可用
颜色标明日志中的事件告警等级,便于用户掌握事件的历史信息。
1.2.4 增强的设备管理能力
在对通用SNMP设备支持的基础上,本系统面向联想D-Link产品,提供了增强的设备级管理能力:
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为通用SNMP设备提供的LinkManager管理主窗口; 为联想D-Link的设备提供各自的管理窗口及其管理功能;
为用户提供极其逼真的联想D-Link设备面板图,可在其上进行点击操作;
可对联想D-Link第二层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测与配置。这些功能有: VLAN、Trunk、Spanning Tree、交换数据库、流控、TFTP支持等;
为上述设备提供了端口镜像、冷启、热启、面板操作等控制功能; 集成设备自有的Console口或WEB配置功能。
1.2.5 可靠的平台安全机制
用户管理提供了如下平台安全保证:
用户级权限管理。将用户分为两种角色:一般用户、超级用户,并为前者赋予
读取网络设备性能参数的权限,后者赋予读写网络设备性能参数的权限; ACCESS数据库的用户级管理; 用户口令加密保存。
1.2.6 友好的用户界面
灵活的拓扑图发现方式适合用户的不同需求; 采用用户熟悉的Windows界面风格及操作方式; 按照中国用户的思维习惯组织的管理内容;
恰当的产品定位,高度的集成化,将功能统一在同一界面内的设计方式,使用
户免于因功能模块散乱而引起的无所适从。
1.3 系统运行环境
1.3.1 硬件平台
Intel Pentium或以上的处理器; 64M或以上的内存;
带有SVGA图形卡的800*600显示器,现仅支持小字体; 剩余磁盘空间:50MB以上; 网络适配卡 光驱
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1.3.2 网络平台
安装并配置了TCP/IP协议;
目前1.0版能够为下述指定网络设备提供齐全的设备管理和功能管理:
联想D-Link交换机:DES-6000、LS-5608G、DGS-3208F、DGS-3204、
DES-3624i、LS-5625、DES-3225G。
1.3.3 操作系统平台
Microsoft Windows NT Workstation(或Server,Service Pack 6)4.0版本,
必须预先安装。
1.3.4 数据库平台
Microsoft Access 97,可以不安装。
1.3.5 浏览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4.0 及以上版本 或 Netscape Communicator 4.0 及
以上版本,必须预先安装。
1.4 基本概念
被管理设备:在LinkManager系统中被管理设备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系
统中管理对象的总和,在面向对象的实现上可以称为基类;
通用SNMP设备:该设备类型包括除本系统能够识别的通用路由器、通用交换
机及联想D-Link设备以外的所有SNMP兼容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它的管理特征集是由标准的MIB库描述的;
通用非SNMP设备:指TCP/IP网络中所有不支持SNMP协议的设备;
通用路由器:指TCP/IP网络中所有支持SNMP协议且不被LinkManager系统
特殊支持的路由器设备;
通用交换机:指TCP/IP网络中所有支持SNMP协议且不被LinkManager系统
特殊支持的交换机设备;
接口:它是将设备与网络相连的一个实体,通过它,设备可以和与之相连的网
络中的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与访问。每个设备的接口都被IP地址唯一的标识; 轮询间隙:它决定了设备被网络管理者轮询的频度。同一个设备的不同接口可
以有不同的轮询间隙,如果设备中某接口的轮询间隙为0则表明该接口禁止被轮询;
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Trap:它是由发生在被管理设备上的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告警信息。一旦特
定事件发生,被管理设备立即将这一事件报告给管理者而无须等待管理者的轮询;
别名管理:所有的网络设备(如主机,交换机,HUB等)都有一个自己的12
位十六进制数字的MAC地址,前六位通常表示设备厂家信息。别名管理允许用户为任意MAC地址的前几位赋以别名并按别名显示这些MAC地址,以表达用户的特定含意。
SNMP =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目前
计算机网络中用得最多的网络管理协议;
RMON = 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远程网络监视。它是对SNMP最重要
的增强,定义了标准网络监视功能以及在管理控制台和远程监视器之间的通信接口;
MIB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它使用一个层次型、结构
化的形式对网络管理协议可以访问信息进行精确的定义;
VLAN = Virtual 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最终用户的集合,通过不同的
定义方式,这些用户可以处在不同的物理LAN上,但他们之间可以象在同一个LAN上那样自由通信而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TFTP =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小文件传输协议。用简单的一送一答方
式进行文件传输,每一帧中包含512字节。
1.5 联想D-Link交换机简介
在LinkManager V1.0版网管系统中,可以被详尽网管的机型是联想D-Link千兆通系列交换机,具体机型如下: 机型 描述 软件版本 支持模块 DES-6000 可网管的机箱式运行时版本:V1.00-B40 DES-6003、主干交换机 PROM版本:V1.00-DES-6004、B20 DES-6005、DES-6006、DES-6007、DES-6011 LS-5608G 可网管的机箱式V1.08 MS-5101、 主干交换机 MS-5102、 MS-5104 DGS-3208F 可网管的8口千运行时版本:V1.00.00 - 兆主干交换机 PROM版本:1.00-B06 DGS-3204 可网管的4口千运行时版本:1.01-B05 - 兆主干交换机 PROM版本:1.01-B02 DES-可网管的堆叠式运行时版本:V2.00-B21 DES-362FM、3624i/DES-10/100/1000MPROM版本:V2.00-DES-361G、3624 B02 交换机 DES-361GL、DES-362G、DES-362GL 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LS-5625 DES-3225G 可网管的24口V1.12 10/100/1000M交换机 可网管的24口运行时版本:1.00-B55 10/100/1000MPROM版本:1.00-B12 交换机 MS-5101、 MS-5102、 MS-5104 DES-362FM、DES-3251G、DES-3251GL
千兆通系列主干交换机: 1、机箱式DES-6000
8个扩展槽,可扩充到128个10/100Base-TX端口,或96个
100Base-FX端口,或16个千兆光纤端口 冗余备份双电源
2、机箱式LS-5608G
8个扩展槽,可扩充到64个10/100Base-TX端口,或16个
100Base-FX端口,或8个千兆光纤端口
出色地支持远距离的网络连接,如提供支持 350m、6km、
32km、60km的千兆光纤模块,2km、25km、50km、100km的100Base-FX光纤模块
3、千兆DGS-3204/DGS-3208F/ DGS-3208TG
4/8个千兆以太网端口
千兆通系列支干交换机
1、可堆叠的DES-3624i/DES-3624
2个扩展插槽,可扩充2个100BASE-FX端口、2个千兆以太网端
口(DES-3624i)
1个扩展插槽,可扩充2个100BASE-FX端口(DES-3624) 22/24个10/100BASE-TX端口
可堆叠至4台(1+3),提供94个10/100BASE-TX端口和2个千
兆以太网端口
注意:
DES-3624只有在同DES-3624i堆叠时才具有千兆及网管特性 2、LS-5625
24个10/100Base-FX端口
1个扩展插槽,可扩充1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或者2口100Base-FX端口,或者8口10/100Base-TX端口
出色地支持远距离的网络连接,如提供支持 350m、6km、32km、
60km的千兆光纤模块,2km、25km、50km、100km的100Base-FX光纤模块
3、DES-3225G
22个10/100BASE-TX端口,外加2个Uplink端口
1个扩展插槽(前面板),可扩充2口100Base-FX端口 1个扩展插槽(后面板),可扩充1个千兆以太网端口
1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联想D-Link千兆通系列所有交换机均支持
IEEE802.1d Spanning Tree、IEEE802.1p优先级、IEEE 802.1Q
VLAN、IEEE802.3x流量控制等协议
线速(Wire-speed)存储转发数据包交换 Port Trunking及IGMP/IP多点广播协议 SNMP、RMON网管协议
2 安装指南
2.1 LinkManager的安装
安装步骤:
将“LinkManager网络管理系统”光盘插入光驱; 关闭所有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
在“资源管理器”中运行光驱文件“LinkManager安装向导.exe”。也可直接用
“开始”菜单中的“运行”或命令行来运行此程序;
安装程序启动,进入“欢迎进入LinkManager安装向导”界面。单击“下一步”
继续;
根据安装向导的提示,执行LinkManager安装程序及进行LinkManager系统参数
配置。
2.1.1 LinkManager安装向导注意事项
LinkManager安装向导由安装程序及LinkManager系统参数配置两部分组成,请
确定每一步都正确执行。 在配置系统参数时注意:
1) 如果没有配置网关IP地址及网关SNMP读字符串,将会直接影响到系统向用户提供的自
动方式,对DIY方式没有影响。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生成用户所在网络的物理视图,LinkManager将无法向用户提供缺省的网络拓扑图LinkManager_Main;
2) 如果网关信息是在物理视图已经建立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可得的话,系统将向用户
提供历史的LinkManager_Main,而不是实时的拓扑图;
3) 对于没有配置网关的环境,如用HUB或交换机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可将网管工作站,即
运行本网管软件的PC机的IP地址设为网关。
3.1.2 LinkManager安装程序注意事项
在“LinkManager用户信息”窗口中最重要的是输入正确的序列号,才能继续安
装过程;
1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安装程序进入选择目标位置界面。程序的缺省安装路径为“C:\\Program
Files\\LinkManager”,单击“浏览”按钮可以修改程序的安装路径;
安装程序进入选择程序文件夹界面,可在此界面中修改LinkManager在程序文件
夹中的名称。单击“后退”按钮返回到选择目标位置界面,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在“开始复制文件”窗口中检查以上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是”则继续,否则
返回以上步骤修改;
注意:程序安装结束后弹出安装完成界面,在此界面下如果出现关于系统重启
的选择时,请注意一定要选择“不,以后再重启。”,以保证安装向导的继续进行。单击“结束”按钮完成安装过程。
2.2 3.2 LinkManager的卸载
方法一:
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菜单,然后选择“LinkManager”菜单项; 在“LinkManager”中选择“卸载LinkManager”; 经确认后即可卸载LinkManager。
方法二:
单击“开始”按钮,指向“设置”菜单,然后点击“控制面板”菜单。 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
在“安装/卸载”选项卡中,选中“LinkManager”,点击“添加/删除”按钮。 经确认后即可卸载LinkManager。
3 系统使用
3.1 启动LinkManager
单击Windows“开始→程序→LinkManager →LinkManager”,弹出LinkManager的登录界面:
1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进入“LinkManager网络管理系统”。与大家熟悉的微软风格的菜单不一样,LinkManager系统具有三级菜单。采用三级菜单的模式是针对网管软件特点而设定,不同的平台完成不同的功能,因此不同的平台有特定的菜单。LinkManager有三级平台:开发级平台、系统级平台、交换机管理级平台。针对三级平台,LinkManager有三级菜单。在下面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
3.2 LinkManager开发级平台
经系统确认用户名和口令正确后,进入LinkManager的开发平台,如下图所示。
1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该界面就是系统的一级菜单。超级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文件→新建”或者“文件→打开”时,或者点击工具条中的图标
(新建)和
(打开)进入系统级平
台;一般用户只能通过点击“文件→打开”或者进入系统级平台。
3.3 LinkManager系统级平台
为了有助于大家的理解,以便更快的熟悉LinkManager网管系统,我们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拓扑图如“digital”为例。选中“digital”,点击打开按钮或者双击该选项,将进入到LinkManager的系统级平台。
下图为LinkManager网管系统的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
详细内容请参见第四部分系统级平台。
1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3.4 LinkManager交换机管理
双击拓扑图中的任意连接设备,进入交换机管理级。
在前面我们曾提到LinkManager网管软件在设备的管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增强,尤其对于联想D-Link设备不仅提供了极其逼真的面板图,还能在其上进行监测和配置操作。下面我们将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因为LinkManager网管系统的第三级菜单是建立在联想D-Link设备的实物图上的,所以,可以实时反映连接在网上的所有设备的情况,有助于用户的实时监测。此外,针对不同型号交换机的特点,LinkManager的第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提供的菜单项也有所差别,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操作。
双击上图中的“10.1.127”,将出现联想D-Link千兆通系列的所有型号的交换机。
双击其中任意一款交换机,将显示该交换机的实物面板图,及各接口的连接情况,进入第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菜单。 DES-6000
1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LS-5608G
DGS-3208F
DGS-3204
1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DES-3624i/DES-3624
LS-5625
DES-3225G
详细内容请参见第五部分交换机管理。
3.5 工具条
为方便用户的使用、增加界面的美感,我们的开发者别具匠心地为用户设计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小图标。下面我们将对工具条上的这些小图标进行介绍。
:新建拓扑图 :打开拓扑图 :保存拓扑图 :增加设备 :删除设备 :复制设备 :粘贴设备 :回到上层拓扑图
1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增加连接 :删除连接 :设备标识 :设备描述 :ARP表 :MIB浏览器 :告警日志 :别名管理器 :Telnet :Ping :帮助
4 系统平台
通过点击一级菜单的“新建”或者“打开”进入到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
1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1 文件
4.1.1 新建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新建” 按钮进入本窗口,或工具栏中最左边的图标
新建一张网络拓扑图。
创建拓扑图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按下“文件→新建”按钮,键入新拓扑图名称并单击确认按钮;
2. 选择“拓扑图→增加设备”主菜单项。在“设备类型”窗口选择“子图”表项,键入子图名称并按确认按钮。新的子图图标将放置在当前的拓扑图上。双击子图图标打开。还可以创建子图与子图、子图与设备间的连接。
1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1.2 打开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打开”按钮进入本窗口,或点击工具栏的图标
打开一张已有的网络拓扑图。
无论用户是否已创建了拓扑图,LinkManager都将自动地为用户生成了一个名为LinkManager_Main的网络拓扑图,该图是用户所在的网络的物理视图,并且是LinkManager系统自动方式的入口。
LinkManager_Main的创建、更新都无需用户参与,也不允许用户删除。与用户自己创建的拓扑图相比,LinkManager_Main及其子图有着完全不同的操作特性,即不允许用户进行所有的拓扑图操作。下面是LinkManager_Main的拓扑图:
4.1.3 关闭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关闭” 按钮或点击图标 关闭本窗口,关闭当前的网络拓扑图的同时将关闭文件。
4.1.4 保存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保存”按钮,或工具栏中最右边的图标
保存当前的网络拓扑图。
2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1.5 打印设置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打印设置” 按钮设置打印
机。
4.1.6 打印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文件→打印” 按钮打印当前的网络
拓扑图。
4.2 拓扑图
4.2.1 复制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复制”或工具栏图标 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当登录用户为一般用户时,不能进行复制操作,菜单为灰 没有选择当前设备时,不能进行复制操作,菜单为灰
4.2.2 粘贴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粘贴”或工具栏图标
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当登录用户为一般用户时,不能进行粘帖操作,菜单为灰
没有被拷贝设备(即被拷贝设备指针为空)时,不能进行粘帖操作,菜单为灰
4.2.3 删除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删除”或工具栏图标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当登录用户为一般用户时,不能进行删除操作,菜单为灰 没有选择当前设备时,不能进行删除操作,菜单为灰
2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删除设备时,系统会给出确认是否删除的提示,确认后删除当前设备删除,同
时拓扑图中不显示该设备
4.2.4 刷新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刷新”进入本模块。 设备刷新模块作为系统平台的一部分,是轮询方式的手动形式,可帮助系统管理员主动检测当前打开的网络拓扑图各网络设备的当前状态,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
此模块主要完成如下功能:监测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更新设备链表中检测到的设备状态变化;
4.2.5 自动发现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自动发现”进入本模块。
自动发现模块是系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帮助系统管理员完成对网络设备的自动搜索,能发现网络中加入的新设备。只有超级用户才能增加设。此模块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 自动搜索网络设备(联想交换机、主机设备、通用SNMP设备),并将搜
索到的设备显示在设备列表框中;
2. 用户可从设备列表框中选定具体的设备加入到设备列表中; 3.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输入搜索设备地址的范围、搜索设备类型以及团体字
符串;
2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自动发现模块当用户输入地址有误时(当起始地址大于结束地址时),系统将弹出告警对话框;
5. 自动发现只搜索系统设备链表中不存在的设备。 操作过程:
分为设备搜索区及搜索结果区: 一、设备搜索区
1. 输入起始IP地址:第一个被搜索的IP地址; 2. 输入结束IP地址:最后一个被搜索的IP地址; 3. 输入团体字符串:默认为“public”;
4. 选择发现类型:支持:所有SNMP设备、联想D-Link设备、所有
SNMP或TCP/IP设备;
5. 点击开始搜索按钮,信息列表框中将显示关于设备的如下信息:名
称、类型、IP地址、描述信息;
6. 若点击停止搜索按钮,则停止设备搜索过程。
注意:
1)用户在“拓扑图→系统配置”处正确设置了网关信息,则起始IP地
址处就会有默认值给出;
2)结束IP地址须不小于起始IP地址,否则将出现警告;
3)网络设备的搜索过程是一个较为费时的过程,并且与网络运行状况
有密切关系; 4) 在当前IP地址处显示的时当前正在进行搜索的设备的IP地
址。
二、搜索结果区
在搜索结果列表框内,显示出搜索到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名是系统给各设备
的默认名称;
点击全选按钮后,再点击添加到图中按钮,可将列表框内的所有设备都添加到
当前的拓扑图中;
点击全选按钮后,在点击添加到图中按钮之前,点击DNS解析按钮,可将列表
框内的所有设备的DNS名解析出来并取代系统的默认名; 注意:
本系统支持单选设备或多选设备,点击任一设备行就可实现单选;CTRL+点击设备行中实现设备多选。
4.
4.2.6 回到上层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回到上层”进入本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从层次式的网络拓扑图的下层层次结构返回到上层。 注意:
当已处于拓扑图的最上层时,该模块无效。
2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2.7 排列图标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排列图标”进入本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将当前网络拓扑图的图标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规律是:按设备名的ALPHA字母顺序排列。
4.2.8 设置背景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设置背景”进入本窗口。
该模块的功能是为当前网络拓扑图设置背景BMP图。 设置或改变背景图像的操作如下:
1. 选择“使用位图背景”按钮并单击选择位图文件按钮;
2. 选择包含了目标图像的位图文件,用户可以用标准的MS-Windows画笔或
任何画图程序创建位图文件;
3. 选中“使用纯色背景”按钮就可以取消以前设置的背景。
4.2.9 增加设备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增加设备”或工具栏图标
进入该窗口。
使用规则:
用户在增加接口地址前一定要先在基本信息的类型框中选定自己想要添加的设备类型,否则在增加完接口地址以后,设备类型框就不允许用户修改了,用户想要修改设备类型,只有删除新添加的设备,重新执行一次添加设备过程。
2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该窗口集增加设备、编辑设备属性及“描述”功能于一身,是系统平台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过程:
1. 在打开的设备类型窗口中选择待添加的设备类型,然后弹出设备描述窗口,
并在“类型”栏中指定设备类型为已选类型;
2. 在“名称”栏中,键入合理的名称以标识被管理设备。注意:设备名不能
为空、不能重名、除子图外其它类型的设备名可以修改、名字其长度不超过24个字符;
3. “描述”栏可填上任何关于设备的描述细节,例如附加的位置细节或特殊注
解,其长度不超过60个字符;
4. “接口列表”列举该设备的所有接口,其顺序说明了每个接口的优先级:
a. 排在第一的接口优先级最高,系统会先和它建立通信,如果建立通信失
败,列表上的下一个接口将被选择;
b. 最后定义的接口将被插入到接口列表上,并高亮显示;
c. 在要定义接口时,在描述窗口中单击“增加”键,打开增加接口窗口; d. 在增加接口窗口中,在“IP地址”栏加入被管理设备的接口的IP地址; e. 选择接下来的“接口类型”:Ethernet、TokenRing或SLIP;
f. 最后分别在“超时”、“重试”栏中设置建立网络连接时所需要的两个
参数,默认值分别是:1000毫秒与3次;
5. 在SNMP团体字符串部分分别设置该设备的SNMP的读写团体字符串,默
认值分别是:public、private;
6. 单击“确认”键关上描述窗口,该设备的图标将出现在拓扑图中;如果想中
途停止设备定义,单击“取消”键。
一旦设备加入拓扑图中,就会用颜色反映其当前状态:绿色表示开通状;红色表示DOWN机状态。
2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2.10 增加连接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增加连接”或工具栏图标
进入本窗口。
该窗口允许用户创建拓扑图上连接设备的信息。其中: 连接名称-键入出现在拓扑图上的连接名称;
第一个设备名称-键入第一个连接设备或子图的名称; 第二个设备名称-键入第二个连接设备或子图的名称;
选择确认键后该连接将会显示在拓扑图上。
4.2.11 删除连接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拓扑图→删除连接”或工具栏图标
进入本窗口。
要将某连接从拓扑图上删除,要做如下操作:
二级菜单下的菜单项“拓扑图”→删除连接;
2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从连接列表中选择待删连接; 按下确认键。
4.3 性能管理
4.3.1 选择设备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选择设备”进入本窗口。
使用规则:
使用鼠标单击设备名或菜单选择某个设备,被选择的设备被点亮;
按下“关闭”按钮,被选择的设备设为当前设备,如果没有选择设备,则保留
原来当前设备设置;
使用鼠标左键双击某个设备名同样可以选择当前设备并关闭窗口;
按下“刷新”按钮,系统执行拓扑图菜单中的刷新过程,并重新显示设备列
表。
4.3.2 接口表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接口表” 或在
“SNMP设备标识窗口”中单击接口表按钮进入本窗口。接口表窗口显示当前设备接口信息。
2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每个接口显示的接口信息
1. 接口数;
2. 接口描述:包含关于接口信息的字符文本,该字符串包括生产商的名称、
产品名称和接口硬件版本;
3. 接口类型:接口的类型。由协议栈中网络层下面的物理层/链路层协议决
定;
4. 接口速度:以比特秒为单位的接口流量带宽的估计,对带宽不变化的接口
或对那些不能准确估算带宽的接口,这一对象应该包含一个名义上的带宽; 5. 物理地址:协议栈中网络层下协议层的接口地址。对于没有此类地址的接
口〔例如:串行线〕,该对象应包含一个零长度的八位字符串。若此地址没有别名,那么原地址将被显示出来,否则,当前的别名将被显示出来。用户可以通过“别名管理器”窗口增加/编辑别名;
6. 接口操作状况(Up/Down):接口当前的操作状况。
双击选中接口行或选择“接口图”按钮打开“接口统计图”窗口; 选择“利用率”按钮打开“接口利用率”窗口; 接口表操作流程:
1. 当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
菜单项接口表。
2. 接口表信息列表中将显示设备各接口的信息(信息类见概
述);
3. 从列表框中选定接口项,点击统计图按钮,进入接口信息统计
图对话框;
4. 点击利用率按钮,进入接口利用率图形显示对话框
5. 点击右方的CHECK框,可图形显示各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6.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4.3.3 接口图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接口图” 按钮进入本窗口。
2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图形使用:
本窗口显示了选定接口的接口统计参数。从“接口表”窗口进入本窗口,可以通过组合框选择您想要的接口号。
参数在轮询间隙内实时地更新。本窗口遵循标准的“图形使用”,信息来源于RFC1213 , MIB-II的IF组。参数描述如下:
接收字节:接口接收到的八位字节总数,包括组帧字符; 接收单点包数:传送到上层协议的子网单点包数;
接收非单点包数:传送到上层协议的子网非单点(如子网广播或子网多播)包
数;
接收丢弃包:为防止发送给上层协议而选择丢弃的接收数据包数,即使这些包
并没有错误发生,丢弃它们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释放缓冲区空间;
接收错误包:包含错误的接收数据包的数量,防止他们被发送给上层协议。 接收未知协议包:接口接收到的未知协议或不支持协议而丢弃的包数。 输出字节:接口传送出去的八位字节总数,包括组帧字符;
输出单点包数:应上层协议请求而传送到子网单点地址的包数,包括丢弃的或
未发出的;
输出非单点包数:应上层协议请求而传送到子网非单点地址(如子网广播或子
网多播)包数,包括丢弃的或未发出的;
输出丢弃包:为防止发送而选择丢弃的发出数据包数,即使这些包并没有错误
发生,丢弃它们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释放缓冲区空间; 输出错误包:由于错误不能发送的发出数据包数; 输出队列长度:输出包队列的长度(按包数计)。
将得到的上述信息显示在静态框中。同时点击对话框中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设备接口参数的变化趋势。
接口表操作流程:
1. 当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接口
图;
2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2. 点击对话框中的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接口参数值的变化趋势图;
3.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图形功能描述:
线图表示各采样值的变化趋势,直方图表示在一采样区间内各采样值的比较。其中:数据轴表示采样值,等于在一个采样区间内的数据变化值ΔY,ΔY = AY2-AY1,AY1是第一时刻参数的绝对值,AY2是第二时刻参数的绝对值;采样区间由轮询时间确定,可以由用户设置。
4.3.4 接口利用率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接口利用率” 按钮或从三级菜单进入本窗口。
3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窗口显示了接口利用的百分率(棒图)和接口每秒错误率(线图),它的信息来源于设备接口表(RFC1213MIB-II IF组)。接口利用率模块利用SNMP协议与网络设备接口进行通信,并以图形方式显示设备。 接口错误率、利用率的解释:
错误率:单位是错误/秒即(接收错误包+发送错误包)/秒, 每秒错误数表示每 秒接口接收错误数据包与发送数据包的总和;
利用率:图中利用率(/10000)为(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口吞吐量 *秒),接口利用率表示每秒接收字节数与发送字节数之和与接口吞 吐量的比值。
对于此窗口您可以用标准的“图形使用”。
接口表操作流程:
1. 当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接口
利用率。
2.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4.3.5 多设备图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多设备图” 按钮进入本窗口。
其中参数类型有:
3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多设备图模块利用SNMP协议对多个网络设备接口进行轮询,可根据用户的选择获取关于网络设备各接口的如下参数信息:
1.接收字节数
2.接收单点包数 3.接收非单点包数 4.接收丢弃包数 5.接收包中差错数 6.未知协议包数 7.发送字节数 8.发送单点包数 9.发送非单点包数 10.发送丢弃包数 11.发送包中差错数 12.输出队列长度
并将得到的上述信息显示在静态框中。同时点击对话框中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设备接口参数的变化趋势。
多设备图操作流程:
1. 当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
多设备图。
2. 点击对话框中的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接口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图。
3.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4.3.6 统计信息(RMON 1组)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统计信息(RMON1组)”;
3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2、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性能管理→统计信息(RMON1组)”。
本窗口分为两个区域: 1) 控制表区
该区左上角是RMON1组的控制表,每个表项对应着设备的每个接口。通常这个表包含了所有设备接口的表项。若此表是空的,则意味着:
a. 该设备不支持RMON1组;
b. 该设备支持RMON1组但没有控制表项。用户可单击创建按
钮创建任何接口表项,将弹出“增加RMON1组控制表项”窗口,在该窗口中键入待控制接口数。若增加操作失败,意味着该设备不支持RMON1组。单击删除按钮将删除选中接口的控制表项,一般在存在过多接口控制表项,即过多行时这样做。
2) 图形区
该区由接口错误率(左图)和接口利用率(右图)组成。这两个图的信息来源于RMON1组(以太网统计信息)。只有具有控制表项的设备接口才能在图中显示出来。通过点击图下边的选项按钮可改变轮询间隙、X或Y轴的最大最小值。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参数图按钮或接口图按钮可看到更多的RMON1组控制表项的参数细节,也可以通过右上角的设备名称组合框改变当前的监视设备。
RMON1模块可获取如下关于网络设备各接口的信息: 1.包数
2.广播包数
3.多点广播包数 4.CRC校验错误
3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5.过小包数 6.过大包数 7.分段数 8.冲突数
9. 64 字节包数
10.65-127 字节包数 11.128-255 字节包数 12.256-511 字节包数 13.512-1023 字节包数 14.1024-1518 字节包数
操作流程:
1. 当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统计信
息(RMON1组)
2. 设备RMON1统计表项将显示在列表框中,下图还伴有设备接口利用率与错
误率的图形输出;
3. 从列表框中选定RMON1统计表项,点击参数图按钮,进入如下对话框;
4. 点击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5. 点击接口图按钮,可出现如下对话框;
3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6. 点击CHECK框,可图形显示特定接口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7.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4.3.7 历史信息(RMON 2组)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性能管理→历史信息(RMON2组)”; 2、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性能管理→历史信息(RMON2组)”。
3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本窗口分为两个区域: 1) 历史控制表区
窗口上半部分的历史控制表是RMON2组(历史记录)的控制表。设备的每个接口在表中可以对应几条控制表项,通常每个接口有两个表项相对应。历史控制表可以包含所有设备接口的控制表项,也可以为空。
若此表是空的,则意味着:
a. 该设备不支持RMON2组;
b. 该设备支持RMON1组但没有控制表项。用户可单击创建按
钮创建任何接口表项,在弹出的“增加RMON2组控制表项”窗口中,键入如下信息:
接口号:待控制接口号;
属主:用来鉴别表项属主的字符串,通常不重要; 桶数:请求的离散时间间隙数。该值实际上就是采样数,最好不要超过50。当桶数大于50以后,新的桶数会覆盖最旧的桶数;
间隔:为每个桶采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以秒为单位。这个间隙可以设为1到3600之间的任何数值。在“增加RMON2组控制表项”窗口选中确定按钮,如果创建操作失败,那么意味着该设备不支持RMON 2组。
单击删除按钮,将删除选择的控制表项。
2) 历史记录表区
窗口下半部分的历史记录表包含了接口的历史记录信息,其中的信 息与上面的历史控制表当前选中行的信息相对应。用户可以通过在历史 控制表中选择不同表项来改变历史记录表的表项(接口)。每一个历史 记录表行与一个采样(桶)相对应,它包括:
1. 时间:采样间隙开始时间;
2. 字节:在间隙时间中接口接收的八位位组的总数; 3. 包:在间隙时间中接口接收的包的总数; 4. 利用率:接口利用的百分率;
5. 错误:在间隙时间中接口接收的错误包的总数。
用户可以通过右下角的设备名称组合框来改变当前的监控设备。
操作流程:
1. 打开拓扑图后,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历史信息
(RMON2 组);
2. 点击对话框中创建按钮,出现如下对话框,用户输入控制表项信息,可创建
设备历史记录控制表项;
3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3. 选定控制表项,点击对话框中删除按钮,点击确定按钮,可删除设备历史记
录控制表项;
4. 点击关闭按钮,退出对话框。
4.4 设备管理
4.4.1 描述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描述”; 2、选择工具栏上的图标
;
3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3、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描述”; 4、双击通用非SNMP设备的图标。
本窗口集增加设备、编辑设备属性及设备描述功能于一身,是系统平台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本窗口的前提是该设备已加入拓扑图中,进入本窗口有两个目的:一是修改设备属性;另一个是查看设备信息
详细内容参见“4.2.9增加设备”一节。
4.4.2 标识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标识”; 2. 选择工具栏上的图标
;
3.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标识”;
4. 双击通用SNMP设备、通用路由器设备及通用交换机设备的图标。
标识窗口显示的是被管理设备的一般信息,包括以下几个域: 产品类型:MIB II对象,表示产品类型;
系统描述:MIB II对象,对产品的简要描述;
运行时间:MIB II对象,显示从上次复位到现在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MIB OID:MIB II对象,表示该产品MIB的根OID。
提供服务:MIB II对象,按TCP/IP协议栈的模式表示该产品能够提供什么层次的服务;
设备名称:MIB II对象,可写入,描述被管理设备的名称;
设备位置:MIB II对象,可写入,描述被管理设备的物理位置; 联系人:MIB II对象,可写入,表示该设备维护人的联系信息。
3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LinkManager用户可以编辑设备名称、设备位置及联系人三个设备属性,并在标识窗口中选择确认按钮就能生效。这时,新值被设置在设备MIB II系统组中。
输入要求:
输入设备名称、联系人、设备位置 使用规则:
1. 当缺省设备不是SNMP设备时,设备标识功能不被支持;
2. 当当前用户类型是一般用户时:修改“设备名称”、“联系人”及“设备位
置”的配置功能不被支持;
3. 当当前用户类型是超级用户时:在没有改变参数值时,“确认”功能不被支
持;
4.4.3 MIB浏览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MIB浏览”进入本窗口;或者选择工具栏上的图标
(MIB浏览)进入本窗口。
MIB浏览器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模块。其功能是按照MIB库的标准语法规则加载现有MIB库,生成MIB TreeView。用户可以通过点击MIB树中的各个节点来获得相应的节点在MIB库文件中定义的信息,包括OID名、变量语法、访问方式、状态、索引、描述等等。同时还可以完成SNMP设备的GET、GETNEXT和SET操作,来获取SNMP设备中的信息。
3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使用指南:
MIB浏览器界面基本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MIB库的加、卸载操作以及生成的MIB树的TreeView;右侧是信息和操作显示区以及SNMP的操作区。
1. 加载MIB库:加载的MIB库文件的缺省文件是“*.mib”类型的MIB库文
件,其操作与Windows通用的“文件打开”对话框的操作风格一致。当MIB树TreeView中没有加载任何MIB库时,TreeView中只有一个节点“请加载MIB库”,双击该节点,其效果与点击“加载MIB库”按钮的效果相同; 2. 卸载所选MIB库:用来卸载选中的MIB树。“所选中的MIB树”是指当前
所打开的TreeView节点所在的MIB库(因为有可能会有多个MIB库被加载),无论此节点在该MIB库形成的TreeView的任何位置。如果没有任何MIB库被加载,则此按钮为灰色不可用; 3. 卸载全部MIB库:用来卸载全部加载的MIB库。和“卸载所选MIB库”按
钮一样,当没有任何MIB库被加载时,该按钮为灰色不可用; 4. MIB树:正确加载一个MIB库文件后,在TreeView控件中将形成一个
TreeView的MIB树。这个MIB树中包含了所加载的MIB库文件中定义的所有节点。树的根节点则是所加载的MIB库的RFC标准文件号。加载多个MIB库时,所有形成的MIB树根节点将“平等地”排列在TreeView控件的根上。 形成TreeView的MIB树后,就可以对树进行操作了。鼠标点击可以展开、折叠某一节点,也可以选中某个节点。选中某个节点的同时,在右侧信息显示区将显示该节点在该MIB库文件中的定义信息(如果库文件中有该节点的定义的话)。同时点中某个节点时,还会生成该节点的OID名,并且获得(获得的过程实质是一个SNMP的GET操作)所选设备中该OID节点的变量取值,获取的这些信息在右侧“SNMP操作”区中显示。
点选不同的节点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里分几种情况说明:
当点中的是该MIB库的根节点(即节点名是MIB库的RFC标准定义
文件号),则将会在有侧“描述”中显示该MIB库文件的路径。 当点中的是非叶子节点,则只有OID名显示,而无其他信息显示。 当点中的是MIB库文件中存在的叶子节点时,则会将该节点在库文件
中定义的信息读出并显示在右侧“信息”区,同时如果在所选设备中存在该SNMP的OID节点,则会“GET”出此OID节点的变量取值,并显示于“SNMP操作”区。 当点中的是MIB库文件中没定义的叶子节点时,将没有任何库文件信
息显示。同时,如果该节点在所选设备中存在,则“GET”得到并显示它,如果不存在,则在“SNMP操作结果显示区”中显示“GET”的出错信息。
4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5. “信息”区:“信息”区用来显示所加载的MIB库文件中定义的节点信息,
包括“变量语法(SYNTAN)”、“访问方式(ACCESS)”、“状态(STATUS)”、“索引(INDEX)”和“描述(DESCRIPTION)”。当点中一个所加载的MIB库文件中存在的叶子节点时,其定义的节点年信息将显示于上述个静态控件中。详细情况请参看与MIB库文件有关的资料。 6. “SNMP操作”区:“SNMP操作”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功能,也就是
说,即使不加载任何MIB库,此项功能仍然有效。它是基于SNMP底层协议包和SNMP设备的操作。该区具有如下功能:SNMP操作结果显示、选择设备列表、显示编辑OID、显示变量取值、GET、GETNEXT、SET等。
4.4.4 ARP表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二级主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ARP表”; 2. 选择工具栏上的图标
;
3. 在“标识”窗口中选择“ARP表”按钮。
ARP表窗口用于显示特定SNMP设备学习到的与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的信息。MAC地址是以太网物理地址。若MAC地址没有别名,那么原地址将被显示。否则,显示其别名。用户可以通过“别名管理器”窗口来增加/编辑别名。 使用规则:
1) 当当前用户类型是一般用户时:
“增加”、“编辑”、“删除”按钮灰; 选中“刷新”按钮时,ARP表内容被刷新;
在刷新ARP表内容时,选中“停止”按钮,刷新ARP表的操作被中止;
4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选中“打印”按钮时,弹出如下对话框,表明当前ARP表的内容被送往缺
省打印机;
2) 当当前用户类型是超级用户时:
“编辑”、“删除”按钮灰,在选中一行以后,“编辑”、“删除”按钮使
能;
选中“刷新”按钮时,ARP表内容被刷新;
在刷新ARP表内容时,选中“停止”按钮,刷新ARP表的操作被中止; 选中“增加”按钮时,弹出“增加ARP表项”对话框;
选中一行,选择“编辑”按钮时,弹出“编辑ARP表项”对话框。如果设
备正常进行,将在“ARP表”窗口及设备ARP表中将该行的值进行修改;否则,弹出设备写错误信息提示框;其它操作与增加ARP表项相同; 选中一行,选择“删除”按钮时,弹出删除确认对话框,如果设备写正常进
行,将在“ARP表”窗口及设备ARP表中去掉该行;否则,弹出设备写错误信息提示框。
虽然任何SNMP设备都支持ARP表,请注意,不同的设备有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对ARP表的编辑。
4.4.5 SpanningTree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 2. 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
Spanning tree模块获取有关网络设备接口Spanning tree协议的如下信息: 1. 端口; 2. 端口优先级; 3. 端口权值; 4. 端口使能态; 5. 端口状态;
4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6. 指定根; 7. 指定权值; 8. 指定网桥; 9. 指定端口; 10. 转发包数。
并将得到的上述信息显示在列表框中。
操作流程:
1. 从列表框中选定列表项,点击“生成树端口配置”按钮,可查看端口的生成
树信息,并通过生成树端口配置对话框,用户可修改端口生成树信息; 2. 点击“生成树网桥配置”按钮,可查看设备的生成树网桥信息,并通过生成
树网桥配置对话框,用户可修改设备生成树网桥信息;
4.4.5.1 生成树端口配置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点击
“生成树端口配置”按钮;
2. 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点击“生成树
端口配置”按钮。
“生成树端口”窗口包含来自dot1bridge组与生成树算法相关的信息,如下所示:
端口数;
端口优先级(十六进制):优先级值包含在端口ID(两个八位字串长)的第一
个八位数组(网络字节次序)中,另一八位字串给出端口数;
端口路径权值:为从本端口到包含该端口的生成树根之间的路径所赋的权值; 端口使能:端口使能/禁用状态;
端口状态:由生成树协议定义的端口当前状态。此状态决定端口接收到帧以后
的动作。如果网桥发现某个端口有误动作,就将它将处于断开状态(值为6)。对禁用的端口(由“端口使能”框决定),该值设为禁用(1);
43
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端口指定根:与该网桥相连的网段中用作生成树协议根结点的网桥唯一标识
符。该根结点网桥可以传送BPDU的配置信息;
端口指定权值:网段中指定端口与该端口相连的路径权值,该值被用于与接收
到的BPDU中的根路径权值进行比较;
端口指定网桥:网段中指定端口所在的网桥的标识符; 转发转换:端口从学习状态转换到转发状态的次数。
可用“前一端口”按钮与“后一端口”来改变端口号。 注意:
要使端口禁用,只要将“端口使能”框设空、确认即可。但要使端口使能就比较麻烦了,首先要选中“端口使能”框,按确认键,还要通过控制工具中的菜单项将交换机“热启动”以使改变马上生效。
4.4.5.2 生成树网桥配置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点击“生成树网桥配置”按钮;
2. 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Spanning Tree”,点击“生成树
网桥配置”按钮。
“生成树网桥”窗口包含来自dot1bridge组与生成树算法相关的信息,如下所示:
自拓扑改变以后的时间:自配置最后一次改变以来的秒数; 拓扑改变数:配置改变的次数;
指定根的网桥ID(类似MAC地址的格式);
网桥指定根最大老化时间:当该网桥作为根时,所有网桥的老化时间; 网桥握手时间:当该网桥作为根时,用于所有网桥的握手时间;
44
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网桥转发延迟:当该网桥作为根时,端口等待状态改变的时间; 根端口:从端口到根网桥拥有最小值路径的端口;
握手时间:当网桥改变根状态时,配置请求的总时间; 保持时间:网桥配置请求的总时间; 转发延迟:端口等待状态改变的时间;
网桥优先级(十六进制):网桥ID的可写部分。
注意:
1. 除非特别注明,时间都是以百分之一秒计,数值都用十进制表示; 2. 另外,“使能生成树”框能够允许用户选择启用或禁用生成树算法;
3. 若启动生成树算法,交换机将关闭所有通信45秒到1分钟作为设置端口配
置时间,LinkManager也才会回过神来;
4. 禁用生成树算法:将“使能生成树”框置空,通过控制工具中的菜单项将
交换机“热启动”以使改变生效;
5. 必须要先要启动生成树算法,才能改变其他可写参数值。
4.4.6 802.1Q VLAN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设备管理→802.1Q VLAN”; 2. 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802.1Q VLAN”。 本窗口的功能是配置802.1Q VLAN。
每个交换机端口都与某个网段连接。网段实际上是一个工作站、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集合。802.1Q VLAN是若干个交换机端口建立起来的一个工作组,该工作
4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组包括所有与这些端口相连的工作站与网络设备。通信只被允许在工作组内的工作站与设备间进行。这个特点可用于减少网络流量及增强安全机制。
一般而言,端口(网段)可从属于不同的交换机。 例如:
交换机A包含12个端口: A1,A2,A3,…A12 交换机B 包含12个端口:B1,B2,B3,…..B12 用户可能希望组成3个工作组: 1) A1,A2,A9,B3,B12
2) A3,A4,A5,A6,A7,A9,A10,A11, B1,B2,B4,B5,B6,B11,B12 3) A8,A9,A12,B7,B8,B9,B10,B12 重要概念
一般而言,工作组可包含共享端口。共享端口通常用于连接服务器和管理器
工作组,例如,每人都要与之通信的网段;
若工作组要包含属于同一个交换机的端口(“内部”VLAN:如
A1,A2,A7),请参见“端口VLAN”,不要试图在“802.1Q VLAN”窗口设置端口VLAN;
802.1Q VLAN仅被某些交换机支持;
本地支持802.1Q VLAN,交换机应该包含一个特殊的模块:Trunk端口。目
前只有两种类型的模块具有Trunk能力:ISVP模块和GIGABIT模块。 任何802.1Q VLAN必须包括Trunk端口,请看上面例子:
您可假设:
共享端口A9是属于交换机A的Trunk端口 共享端口A12是属于交换机B的Trunk端口
在“802.1Q VLAN”窗口中总有一个默认的802.1Q VLAN 1,用户不能编
辑和删除默认802.1Q VLAN。
“802.1Q VLAN”窗口包括两个列表框:
1. 左边的802.1Q VLAN列表框包含802.1Q VLAN的当前设置列表。
对每一个802.1Q VLAN而言,都包含下面的信息: 802.1Q VLAN ID:唯一标识802.1Q VLAN的数字;
802.1Q VLAN 描述(名称):802.1Q VLAN的文本描述;
在802.1Q VLAN窗口中总是只有一个当前802.1Q VLAN。要另选其它的802.1Q VLAN作当前802.1Q VLAN,请在802.1Q VLAN列表框中选择。 注意:
不能编辑或删除默认的802.1Q VLAN 1。
2.右边的交换机列表框显示的是当前802.1Q VLAN中所包含的交换机信息。
请注意,此处只给出:“具有802.1Q VLAN能力”的交换机。 “具有802.1Q VLAN能力”的交换机必须是:
a) 包含Trunk端口 (802.1Q VLAN 或GIGABIT 模块);
b) Trunk端口应设为“802.1Q VLAN”模式。用户可在“端口配置”窗口中设置Trunk端口。
4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交换机列表框的每个交换机都包含如下信息: 交换机名称:是交换机的实际拓扑图名称;
包含端口:当前“802.1Q VLAN”中所包括的交换机端口列表,请注意这个列表必须包括至少一个Trunk端口。
“设置”按钮可以通过选择Telnet或Web方式对交换机设备进行802.1Q VLAN的配置。
注意:
建立“802.1Q VLAN”的第一步是必须将每个参与802.1Q VLAN的交换机的Trunk端口设为“802.1Q VLAN”模式(在端口配置窗口)。请注意您必须从最远的交换机开始做,否则您将失去对交换机的连接。 例如:
NMS -------SWITCH_1---------SWITCH_2-------SWITCH_3
我们假设SWITCH_1 通过Trunk端口与SWITCH_2 连接并且SWITCH_2 通过Trunk端口与SWITCH_3连接。这种情况您必须从SWITCH_3 开始设置(然后是 SWITCH_2, 然后是 SWITCH_1)。
4.5 事件管理
4.5.1 告警日志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告警日志”进入本模块;或者选择工具条上的图标
(告警)进入本模块。(以系统告警事件为例)
4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输入要求:
选择不同的菜单项和各种功能按钮。 使用规则:
1.页面尺寸是指,列表框中一次显示的记录条数。 当无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或数
据库访问错误时,出现错误提示。 2.选择“关闭”键,返回到主窗口
3.选择“页面设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4.页面尺寸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500
5.确认页面设置后,关闭页面设置对话框,刷新显示第一页
6.选择“上一页”键,显示上一页记录,如果已经到第一页,则显示内容不变 7.选择“下一页”键,显示下一页记录,如果已经到最后一页,则显示内容不变 8.选择“第一页”键,显示第一页记录
9.选择“最后一页”键,显示最后一页记录
10.选择“删除选定行”键,如果没有选择列表项或列表为空,出现相应提示; 11.选择“删除选定行”键,如果有列表项被选择,出现相应提示,选择“确认”
则删除被选择行记录并刷新显示,如果选择“取消”则不删除任何记录
12.选择“删除当前页”键,如果当前页为空,则没有任何动作,如果当前页不为
空,则出现相应错误提示,选择“确认”则删除当前页中所有记录并刷新显示下一页,如果选择“取消”则不删除任何记录
13.选择“删除当前日志”,如果当前告警列表为空,则返回;否则出现错误提
示,选择“确认”删除列表中所有告警记录,选择“取消”不删除任何记录 14.选择“清除告警”,出现相应提示,选择“确认”删除LinkManager数据库
EVENTLOG表中所有记录,当前列表为空,选择“取消”不删除任何记录。 15.选择“事件查询”,弹出事件查询窗口;“确认”查询窗口,则列表中显示查
询结果;“取消”查询窗口,返回原状态。查询窗口的操作见“事件查询模块使用说明”。
16.选择“打印”键,打印当前列表中所有记录。
4.5.2 告警设备
可以通过:
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告警设备”; 交换机菜单:“控制工具→告警日志”进入本模块。
4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使用规则:
1.窗口的标题为“告警设备” + 当前设备名 + 当前设备IP 2.列表中事件为当前设备所有告警事件
3.如果无法访问事件数据库则提示错误信息 4.选择“关闭”,关闭告警设备窗口 5.选择“打印”,打印当前设备
4.5.3 清除告警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清除告警”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选择“清除告警”子菜单后,选择“确认”删除LinkManager数据库
EVENTLOG事件表中的所记录;选择是否不删除任何记录返回。返回主窗口无法进行数据库操作时,有错误提示。
4.5.4 事件查询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事件查询”进入本模块。
4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使用规则:
1.使用事件查询后,告警日志窗口标题为“告警事件”;
2.选择“所有事件”,则不使能其它选项,显示数据库中所有事件记录;
3.选择“选择事件”,使能其它选项,但时间为“全部”,设备为“全部”,事件
类型为 “全选”;
4.选择时间组为“全部”则不使能时间段编辑框;
5.选择时间组为“指定时间段”,则使能时间段编辑框;
时间段中“年”前的编辑框取值范围为1950 – 2500; 时间段中“月”前的编辑框取值范围为1-12; 时间段中“日”前的编辑框取值范围为1-31; 6.选择设备组为“全部”,则不使能IP编辑框; 7.选择设备组为“指定IP”,则使能IP编辑框;
8.IP编辑框的IP地址以“.”分隔,每一段取值范围为0-255; 9.IP编辑框为空时,使用缺省IP地址0.0.0.0;
10.通过鼠标点击事件类型中的复选框,选择查询不同类型的事件; 11.事件类型中的三个复选框为全选或者全不选时,查询所有记录;
12.使用“查询(O)”,进行查询,时间段中的编辑框输入值超出取值范围时,系统
会对具体不同的情况给予提示;
13.输入参数正确情况下,选择“查询”,则关闭查询窗口,输出结果到告警日志
窗口中。
4.5.5 事件设置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事件设置”进入本模块。
5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使用规则:
1.日志刷新时间以“月”为单位,取值范围:1~13 2.轮询时间以“秒”为单位,取值范围:10~36000
3.告警等级分为:正常、通告、告警和严重告警;缺省通知方式分别为:日志,日
志和消息框,日志、消息框和声音,日志、消息框、声音和电子邮件 日志:将事件记录到数据库的事件表中 消息框:弹出消息框,提示发生事件
声音:当事件发生时,产生告警BEEP声
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向当前用户发送事件通知
4.5.6 系统事件配置策略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系统事件配置策略”
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1. 设备列表中包含所有非子图设备,缺省显示当前设备
2. 检查事件类型的某个检查框,即可设置相应类型事件的告警等级。
3. 检查某类型事件但不设置等级,则与没有检查该类型事件一样,不处理该类
型事件
4. 如果不检查某类型事件,则其相应的告警等级不使能
5. 改变设备列表选项时,如果原设备配置信息改变,则提示信息
5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6. 选择“关闭”, 如果原设备配置信息改变,则有如上提示,关闭窗口 7. 按下日志按钮,则显示当前设备的左侧对应类型事件的日志,窗口如下:
日志窗口标题为 设备名+“-”+ 事件类型 + “事件日志” 日志窗口列表中事件为按时间倒序排列
在日志窗口中选择“打印”,则打印列表中所有记录
日志窗口中其它参数说明,可参考设备告警模块的使用说明 在日志窗口中选择“关闭”,则退出日志显示界面
4.5.7 Trap事件配置策略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Trap事件配置策略”进入本模块。
使用规则:
设备列表中包含所有SNMP设备,缺省显示当前设备。其它使用规则与系统事件配置策略相同。
5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5.8 阈值事件配置策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事件管理→阈值事件配置策略”; 2、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性能管理→告警及事件(RMON 3:9组)”。
本窗口分为两个区域:
1) 告警控制表区
窗口上半部分的历史控制表是RMON 3组(告警)的控制表。每个表项记录设备的产生告警的阈值信息及越过阈值的时间。告警控制表可以包含多个设备接口的表项,也可以为空,并且在缺省情况下总是为空。
如果此表是空的,则意味着: a.该设备不支持RMON3组;
b.该设备支持RMON3组但没有阈值控制表项。用户可以通过单击创建按钮为任何接口创建阈值表项,在弹出的“添加告警表项”窗口中,键入如下阈值信息:
采样间隙:以秒为单位。如:10秒或1秒; 参数/MIB变量:有两种方法选择参数/MIB:
① 可以用从列表中取变量按钮变为的组合框中选择IfTable(MIB-II)的参数,参见“接口统计图”解释;
②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从MIB取变量按钮提供设置MIB变量。按此按钮将打开“MIB浏览”窗口,允许用户选择任何MIB参数;
5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采样类型:选择采样方法:绝对值的意思是阈值将用参数的绝对值来表
示,差值的意思是阈值将用采样间隙的参数相对值来表示(末值-初始值)。例如:每10秒输入InErrors的数量,其中:参数=InErrors,采样间隔=10秒;
上升阈值:在取样值大于或等于该阈值之后会产生一个事件时的阈值。下
一个上升事件将只在下降事件后产生;
下降阈值:在取样值小于或等于该阈值之后会产生一个事件时的阈值。下
一个下降事件将只在上升事件后产生;
上升事件索引:来自事件表的索引,它与上升事件相对应; 下降事件索引:来自事件表的索引,它与下降事件相对应;
触发方式:触发警告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 属主:标识网管程序的字符串,通常不重要;
在参数/MIB变量设置后,可以通过右上角的垂直轴选择待控制设备接口。 在“添加告警表项”窗口按“确定”键,若创建操作失败,则意味着该设备不支持RMON3组。
2) 事件区
窗口下半部分的历史控制表是RMON 9组(事件)的控制表。每个表项记录设备的事件描述。事件表可以包含事件表项,也可以为空,并且在缺省情况下总是为空。
如果此表是空的,则意味着: a.该设备不支持RMON9组;
b.该设备支持RMON9组但没有事件表项。用户可以通过单击创建按钮为任何接口创建阈值表项,在弹出的“添加事件表项”窗口中,键入如下信息:
事件类型:表示设备处理事件的方式,有以下四种:无、日志、SNMP-TRAP、日志和SNMP-TRAP;
事件描述:表示用户对该事件感受的任一字符串; TRAP字符串:当前监控设备的TRAP团体字符串; 属主:标识网管程序的字符串。
5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添加事件表项”窗口按“确定”键,若创建操作失败,则意味着该设备不支持RMON9组。
注意:
为了创建告警控制表项,在窗口下半部分的事件窗口中必须至少存 在一个事件表项,否则就没有办法添加上升事件或下降事件的索引了。
使用规则:
设备列表中包含所有SNMP设备,缺省显示当前设备
告警控制表显示设备的RMON3组(告警组)数据,告警数等于告警控制表项
数
事件表显示设备的RMON9组(事件组)的控制表中数据,事件数等于事件控
制表项数
如果不选择告警表或事件表中任意表项,则相应下面的按钮都为灰(所有数据
表除外)
选择告警控制表下的“添加”,进入添加告警表项过程。 选择告警控制表下的“编辑”,进入编辑告警表项过程。
选择告警表下的“删除”,确认则从设备中删除该表项,取消则不删除。 选择告警表下的“打印”,则打印告警控制表中所有表项
选择告警表下的“所有数据表”,则显示RMON9组(事件组)数据表中的所
有数据
选择事件表下的“添加”,进入添加事件表项过程 选择事件表下的“编辑”,进入编辑事件表项过程
选择事件表下的“删除”,确认则从设备中删除该表项,取消则不删除。 选择事件表下的“打印”,则打印事件表中所有表项
选择事件表下的“数据表”,则显示RMON9组(事件组)数据表中的对应于
被选择表项事件索引的数据
改变设备列表中的选项,选择要配置的设备
添加和编辑告警表项窗口使用规则:
添加窗口标题为“添加告警表项”,编辑窗口标题为“编辑告警表项” 添加时,告警号自动生成,按升序排列,有唯一性
添加时,缺省参数为“接收字节数”,相应ID:.iso.3.6.1.2.1.2.2.1.10,缺省
接口为1。
采样间隔单位为“秒”,取值范围:1~100000000 样本类型包括“绝对值”和“差值” 启动包括: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 属主缺省为“LinkManager”
上升事件号和下降事件号组合框中包含事件表中的所有控制表项索引 任意参数都为空时,“确认”键为灰
添加时,所有参数都不为空时,使能“确认”
编辑时,有参数被修改并且所有参数都不为空时,使能“确认”
5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选择“从列表中选择参数”,则显示如下参数组合框,选择其中某个参数,则
窗口中的参数和OID设置为该参数相应的OID
选择“从MIB中取变量”,则运行MIB浏览器,关闭MIB浏览器,则设置关闭
前的被选择参数为告警参数,如果该参数不是叶子节点或无法读该参数,则显示如下提示:
如果从MIB中取的变量类型不是INTEGER、COUNTER、TIMETICK或
GAUGE中的任意一个,
如果从MIB中取的变量为单节点(非表数据),则告警窗口中的参数和OID设
置为相应的OID,接口为0
如果从MIB中取的变量为表节点,则告警窗口中的参数设置为相应的OID,告
警OID设置为可以获得的该表中的第一个表项OID
OID右侧的滚动条是用来选择表项的,缺声使用设备接口数为最大可选值;如
果告警参数不是接口组中的变量,则最大滚动值为255;对于非表项参数,不显示该滚动条。
添加和编辑事件表项窗口使用规则:
添加窗口标题为“添加事件表项”,编辑窗口标题为“编辑事件表项” 添加时,事件号自动生成,按升序排列,有唯一性 事件类型包括:无-不产生任何动作
日志-记录在RMON9组(事件组)的数据表中 SNMP_trap:发送TRAP事件
日志和SNMP_trap-记录在RMON9组(事件组)的数据表中和发送TRAP TRAP字符串为:发送TRAP时用的团体字符串 属主缺省为“LinkManager”
添加时当事件类型中不包括SNMP_trap,并且除TRAP字符串外,其它参数不
为空,则使能“确认”;如果事件类型中包括SNMP_trap,则必须TRAP字符串也不为空,才使能“确认”。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确认”为灰;
编辑时,至少有一个参数被修改,并且满足上面的条件,才使能“确认”,否
则“确认”为灰。
数据表窗口使用规则:
选择“所有数据表”时,窗口列表中显示RMON9组(事件组)中数据表中的
所有数据;
选择事件控制表中的某个表项,再选择“数据表”,则窗口列表中显示
RMON9组(事件组)中数据表中事件号为被选择事件控制表项事件号的所有数据;
选择“刷新”,重新读取和显示相应RMON9组(事件组)数据表中的数据; 选择“打印”,打印列表中所有数据表项。
5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6 用户管理
4.6.1 登录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用户管理→登录”进入本模块。
输入要求:
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使用规则:
在用户名和口令都不为空时,才可以选择“确认”,进行登录;
选择“取消”键退出登录,如果是在LinkManager系统刚启动时,退出
LinkManager系统;
选择“帮助”键应提示帮助信息;
在确认后,如果用户名和口令(区分大小写)不正确,则显示错误提示,要求
重新输入。
4.6.2 口令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用户管理→口令”进入本模块。
在默认配置下,LinkManager需要一个登录口令。当查看被打开时,在LinkManager“登录”窗口键入口令。LinkManager安装程序给一般用户和管理员模式的用户设置各自的默认口令。
改变口令设置,您必须键入当前的旧口令,然后设置任何一个新口令,修改口
令时,在新口令栏和确认口令栏键入口令。
点击确认键接受更改并退出口令窗口,若不执行其他更改点击取消键。
输入要求:
输入旧口令、新口令和新口令的确认口令 使用规则:
5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只有在旧口令、新口令和新口令的确认口令的编辑框都不为空时,才使能“确
认”
新口令和新口令的确认口令的字符长度大于6小于16,如果不满足,则提示错
误信息
新口令的确认口令必须等于新口令,否则提示错误信息
如果旧口令不是当前用户口令(区分大小写),则更改口令失败,出现相应错
误提示;
选择“取消”键,退出口令更改 选择“帮助”键,应提示帮助信息
4.6.3 用户管理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进入本模块。
LinkManager允许用户用两种模式工作:一般用户或超级用户。以一般用户模式登录的用户,可以查看网络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但不能在网络上做任何配置工作,只能查看。以超级用户模式登录的用户,可对被管理对象的配置和参数进行更改。
使用规则:
在用户清单中显示当前所有LinkManager用户
在用户权限中显示用户清单中当前选定的用户的类型信息
只有在用户清单中选定非自身的一个用户,才使能“编辑”和“删除”键。 如果用户在用户清单中选择了自身,不使能“删除”键,使能“编辑”键 在用户清单中选定一个用户并按“添加用户”,可以进行用户添加,见用户添
加使用说明
5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用户清单中选定一个用户并按“编辑用户”,可以进行用户编辑,见用户编
辑使用说明
在用户清单中选定一个用户并按“删除用户”,删除提示,确认后删除选定用
户
选择“帮助”键,应产生帮助提示
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添加用户、编辑用户、删除用户和帮助。
4.6.3.1 添加用户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添加用户”进入本模块。
输入要求:
用户名、口令和确认口令、Email地址(可选)、用户类型(可选) 使用规则:
只有用户名、口令和确认口令都不为空时,才使能“确认”键
用户名不能是已经存在的用户名(不区分大小写),否则错误提示如11 用户名字符长度不超过24
口令和确认口令字符长度大于6小于16,否则提示错误信息 确认口令必须等于口令,否则提示错误信息
4.6.3.2 编辑用户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用户管理→用户管理→编辑用
户”进入本模块。 输入要求:
口令和确认口令(可选)、Email地址(可选)、用户类型(可选) 使用规则:
用户名不可以编辑
如果正在编辑的是当前用户,则用户类型不可以改变
5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当前显示的口令和确认口令为“**************”,与用户的实际口令没有关系 口令和确认口令编辑如添加用户使用说明
4.7 工具
4.7.1 别名管理器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工具→别名管理器”进入本模块。
每一个网络设备(工作站、交换机、集线器、打印机等)有自己唯一的12位十六进制MAC地址(物理地址)。前6位表示厂商。用户可以对任何MAC地址或开始部分分配别名。
别名管理器窗口允许从LinkManager别名数据库显示和更改别名信息。一旦一个MAC地址有了别名,LinkManager就会在其它有MAC地址出现的窗口显示其别名。如果MAC开始部分有别名,LinkManager将按别名+剩余数字的方式显示该MAC地址。
如果LinkManager没有发现相应的别名表项,则显示原MAC地址。如:“ARP表”窗口。
当增加一个别名表项时,单击增加按钮,将打开增加编辑别名窗口。 当删除一个别名表项时,单击删除按钮。
当更改一个现有的别名表项,要么在清单栏中双击想改的表项,要么选择想改
的表项单击编辑按钮,将会打开“增加编辑别名”窗口。 注意:
别名管理器窗口是唯一允许用户增加、编辑及删除别名的窗口。
6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别名管理是LinkManager系统MAC地址与相应别名管理操作的总和,包括添加、删除、编辑、查询、显示全部、关闭、打印、帮助等几部分。
4.7.1.1 添加别名
输入要求:
输入MAC地址、别名 使用规则:
只有在MAC地址、别名编辑框都不为空,且MAC地址6至12位 ,16进制,不重复。每个编辑框中不可为1位,才使能“确认”。此外,编辑框只能按顺序填充。
4.7.1.2 删除别名
使用规则:
在列表框中选择要删除的项,选择删除表项按钮 在确认对话框中选择确定或放弃。 若未选择操作项,则弹出提示对话框。
4.7.1.3 编辑别名
使用规则:
选择操作项,同1.7.1.2
点编辑按钮,出现编辑别名对话框。 输入新的别名。 输入要求: 别名不可为空
如果未选择操作项,则弹出提示对话框
6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7.1.4 查询别名
使用规则:
在查找后的两个编辑框中输入条件(可以为空) 点查找按钮 。
若两个条件均未输入,则显示数据库中Alias表中的全部项。 若未查到符合条件的项,则显示空
4.7.1.5 显示全部使用说明
使用规则:
点显示全部按钮显示数据库Alias表中的所有项。
4.7.1.6 关闭模块使用说明
点“关闭”按钮,则退出别名管理器。
4.7.2 节点信息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工具→获取节点信息”进入本窗口。
本窗口的功能是获取当前网络拓扑图中各被管理设备的如下信息:IP地址、MAC地址、别名、DNS名及设备当前状态等信息。 使用规则:
在当前拓扑图中无选中设备时,没有信息显示在窗口中;
6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先在“选择设备”列表框中选择一个设备,按下“执行”按钮就可得到该选中
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别名、DNS名及设备当前状态等信息。
4.7.3 TFTP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工具→TFTP”进入本窗口。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小文件传输协议。它是网络应用程序,比FTP简单也比FTP功能少。它在不需要用户权限或目录可见的情况下使用。它使用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详见RFC 1350。
4.7.4 Bootp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工具→Bootp”进入本窗口。
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它可以让无盘站从一个中心服务器上获得IP地址,现在通常使用DHCP协议进行这一工作。
6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4.7.5 系统配置
可以通过二级菜单即LinkManager主菜单:“工具→系统配置”进入本窗口。
本窗口用于设置系统完全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一些参数: 本机IP地址; 网关IP地址;
网关SNMP读字符串。 注意:
如果没有配置网关IP地址及网关SNMP读字符串,将会直接影响到系统向用
户提供的自动方式,对DIY方式没有影响。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生成用户所在网络的物理视图,LinkManager将无法向用户提供缺省的网络拓扑图LinkManager_Main;
如果网关信息是在物理视图已经建立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可得的话,系
统将向用户提供历史的LinkManager_Main,而不是实时的拓扑图;
对于没有配置网关的环境,如用HUB或交换机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可将网
管工作站,即运行本网管软件的PC机的IP地址设为网关。
5 交换机管理
5.1 性能管理
5.1.1 端口性能(按端口)
打开二级菜单,双击在窗口中显示的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的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性能管理→端口性能(按端口)”进入本模块。
6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端口性能模块获取设备接口各厂家私有统计参数并用图形显示各接口参数的变化趋势。按端口的含义是:给定端口参数,可任选端口号。按端口及按参数提供端口性能展现可为用户提供两个不同的审视视角。
关于网络设备接口的信息如下:
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可获取如下信息:
1.正确接收字节数 2.正确接收多点字节数 3.正确接收广播字节数 4.正确发送字节数 5.正确接收帧数 6.正确接收多点帧数 7.正确接收广播帧数 8.正确发送帧数 9.接口冲突数 10.最近冲突数 11.队列错误数 12.接收超短帧数 13.接收超长帧数 14.接口会话数 15.接收错误字节数
6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对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可获取如
下信息:
1.正确接收字节数 2.正确发送字节数 3.正确接收帧数 4.正确发送帧数 5.接收总字节数 6.接收总帧数 7.接收广播帧数 8.接收多点帧数 9.CRC错误数 10.超长帧数 11.接口冲突数 12.最近接口冲突数 13.发送多点帧数 14.发送广播帧数 15.超小帧数
此模块还可得到设备端口关于上述参数的图形输出结果。
6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操作流程:
当打开拓扑图后,双击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 端口性能(按端口);
从端口号中可选择感兴趣的端口号;
点击CHECK框,可用图形显示特定端口号的特定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点击重置按钮,可刷新特定端口号特定参数的接收数据。 注意:
1) 当某个接收数据的数值为0时,表明该端口可能未接入网络,也可能是该端口的该参数值为0;
2) LinkManager 的定时刷新机制能够保证为用户提供设备端口的实时信息。
5.1.2 端口性能(按参数)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的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性能管理→端口性能(按参数)”进入本模块。
端口性能模块获取设备接口各厂家私有统计参数并用图形显示各接口参数的变化趋势。按参数的含义是:给定设备端口号,可任选端口参数。按端口及按参数提供端口性能展现可为用户提供两个不同的审视视角。
关于网络设备接口的信息如下:
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可获取如下信息:
1.正确接收字节数 2.正确接收多点字节数
6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3.正确接收广播字节数 4.正确发送字节数 5.正确接收帧数 6.正确接收多点帧数 7.正确接收广播帧数 8.正确发送帧数 9.接口冲突数 10.最近冲突数 11.队列错误数 12.接收超短帧数 13.接收超长帧数 14.接口会话数 15.接收错误字节数
对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可获取如
下信息:
1.正确接收字节数 2.正确发送字节数 3.正确接收帧数 4.正确发送帧数 5.接收总字节数
6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6.接收总帧数 7.接收广播帧数 8.接收多点帧数 9.CRC错误数 10.超长帧数 11.接口冲突数 12.最近接口冲突数 13.发送多点帧数 14.发送广播帧数 15.超小帧数
此模块还可得到设备端口关于上述参数的图形输出结果。
操作流程:
当打开拓扑图后,双击选定设备,点击菜单项性能管理,再点击子菜单项端口
性能(按端口);
从选择参数框中可选择感兴趣的端口参数;
点击CHECK框,可用图形显示特定端口号的特定参数值的变化趋势; 点击重置按钮,可刷新特定端口号特定参数的接收数据;
当设备的端口数超过24个时,可用前端口组及后端口组两个按钮来选择需要的
端口组。
注意:
1) 当某个接收数据的数值为0时,表明该端口可能未接入网络,也可能是该端
口的该参数值为0;
2) LinkManager 的定时刷新机制能够保证为用户提供设备端口的实时信息。
5.2 设备管理
5.2.1 设备信息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
级:“设备管理→设备信息”;
2. 点击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上的联想LOGO。
系统信息窗口包含了关于设备的一般信息,系统信息窗口根据设备类型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6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一、LS-5625、LS-5608G的设备信息窗口信息有三类:
定义信息类:定义了设备的产品信息、MAC地址、制造时间、软硬件版本; 管理访问类:给出了设备的IP地址及SNMP读字符串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在
“设备描述”窗口中修改;
控制信息类:显示了设备的运行时间、学习进程状态、流控状态、生成树设置
及VLAN设置,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设备控制”窗口中修改。
二、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的设备信息窗口信息有两类:
基本信息类:给出了设备的产品类型、IP地址、MAC地址及软硬件版本; 控制信息类:显示了设备的运行时间、生成树模式、VLAN模式及HOL模式,
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设备配置”窗口中修改;
7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各设备窗口中,都有如下几个按扭,用户可以进入不同的特定设备窗口: 扩展模块表或模块信息表按钮给出了设备上挂扩展模块的基本信息;
点击“交换机配置”按钮可进入设备配置窗口,可对设备参数进入设置; 点击“交换机数据库”按钮可进入交换机数据库窗口;
点击“生成树”按钮可进入生成树窗口,可对设备生成树参数进入设置。
5.2.2 设备配置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设备配置”进入本模块。
本窗口包含交换机基本配置参数,并且根据设备类型分为两种方式。当窗口打开时,各参数的当前配置已在窗口中显示出来。
一、LS-5625、LS-5608G:
7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该类设备中,可对如下参数进行配置:
SNMP团体字符串设置:可设置设备SNMP读写团体字符串;
IP地址配置:其中有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及网关地址配置;
TRAP接收主机表配置:能够增加/编辑/删除接收来自设备的TRAP的管理主机
或工作站,当设备中有事件发生时,被管理设备不经轮询立刻将该事件发送到每一个登记的管理工作站处。被管理设备内存储了这些管理工作站的IP地址; 启动TRAP生成认证功能;
TFTP设置:可以在这里配置TFTP服务器的IP地址及DOWNLOAD的设备
AGENT的软件名称。
注意:
如果没有设置IP地址,网管代理将不会响应任何带内请求;
为了保证读写唯一,使用户不发生混淆,LinkManager在此处暂不提供对
SNMP读写团体字符串的设置功能,对SNMP读写团体字符串的设置请在“设备描述”窗口进行;
为了使用户不发生混淆,LinkManager在此处暂不提供对TFTP的设置功能,
对TFTP的设置请在集成于本系统中的设备自带软件进行;
二、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
7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该类设备中,可对如下参数进行配置:
IP地址配置:其中有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地址配置; 启动TRAP生成认证功能、生成树模式及启动HOL;
TFTP设置:可以在这里配置TFTP服务器的IP地址及DOWNLOAD的设备
AGENT的软件名称; 注意:
为了使用户不发生混淆,LinkManager在此处暂不提供对TFTP的设置功能,
对TFTP的设置请在集成于本系统中的设备自带软件进行; 如果没有设置IP地址,网管代理将不会响应任何带内请求;
如果生成树模式从“禁用”变为“启用”,该设备需要重启才会生效,系统会
提示用户是否立即重启设备;
注意不要同时修改IP地址以及生成树模式,因为这两种设置都将导致设备重
启,而设备重启会持续大约1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同时进行上述两种设置,由于生成树设置优先级高于IP地址设置,只有生成树设置会生效,IP地址设置不会生效。因此,建议用户将两种过程分开来做。
5.2.3 设备控制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LS-5625及LS-5608G两款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设备控制”进入本模块。
7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所有被管理交换机中,只有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拥有本窗口。在设备控制窗口中,可以进行设置的参数有:
1)启动生成树算法参数; 2)流控管理状态参数; 3)VLAN模式参数; 4)启动学习进程参数。 注意:
参数设定以后,如果希望这些参数立即生效,请到交换机窗口的控制工具菜单中执行热启或冷启操作。
5.2.4 端口配置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本窗口:
1. 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
级:“设备管理→端口配置”;
2. 点击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中的端口,无论是连接端口还是非连接端口,都
能够弹出本窗口。
端口配置窗口显示关于端口配置状态的信息。当窗口被打开时,当前端口参数的配置状态就已显示在窗口中了。
根据设备类型,本窗口的实现可分为两种方式:
一、LS-5625、LS-5608G:
7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该类设备中,可配置的参数有: 端口使能;
TAG模式:分为:access, tagging, no tagging; 通信模式:全双工、半双工;
端口速率:自动协商、10Mbps、100Mbps、1000Mbps; 流控状态:分为当前状态及重启后状态。
显示的参数有: 端口号; 端口类型; 连接状态; 生成树模式; 流控方式。
通过如下几个按扭,用户可以进入不同的设备窗口:
1. 点击“端口图”按钮可进入端口性能(按端口)窗口,显示端口性能数
据;
2. 点击“参数图”按钮可进入端口性能(按参数)窗口,显示端口性能数
据;
3. 点击“生成树”按钮可进入生成树窗口,可对设备生成树参数进入设置; 4. 点击前端口、后端口按钮可以选择需要进行配置的端口。 注意:
用户在窗口中所做的任何改变都要在按下确认按钮以后才能发送给交换机,系统不会给出相应的提示。
二、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
7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该类设备中,可配置的参数有: 端口使能;
通信模式:10Mbps-全双工、100Mbps-全双工、1000Mbps-全双工、10Mbps-半双工、100Mbps-半双工、1000Mbps-半双工; 启动生成树算法; 启动HOL;
显示的参数有: 端口号; 端口类型; 连接状态; 通信模式。
通过如下几个按扭,用户可以进入不同的设备窗口:
1. 点击“端口图”按钮可进入端口性能(按端口)窗口,显示端口性能数
据;
2. 点击“参数图”按钮可进入端口性能(按参数)窗口,显示端口性能数
据;
3. 点击“生成树”按钮可进入生成树窗口,可对设备生成树参数进入设置; 4. 点击前端口、后端口按钮可以选择需要进行配置的端口。 注意:
用户在窗口中所做的任何改变都要在按下确认按钮以后才能发送给交换机,此时,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
5.2.5 交换数据库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交换机数据库”进入本模块。(下图为LS-5625交换机数据库)
7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交换数据库窗口显示的是交换机中学习表的所有内容。该表列出了交换机转发接收帧的所有必须的MAC地址。对于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用户可以通过“设备控制窗口”使能/失效学习过程。
检索交换数据库中的地址信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可以用停止按钮来停止。
本窗口具有如下功能:
一、 显示交换库信息
MAC地址:表项中的以太网(物理)地址。如果该MAC地址无别名,则显示
其原MAC地址,否则,显示其别名。用户可以通过“别名管理器”窗口增加/编辑别名;
状态:表示当前端口状态。取下列值之一:禁用、阻塞、侦听、学习、转发及
中断;
目的端口:在没有被802.1Q机制覆盖的情况下,包含有该表项中的MAC地址
的帧进行转发的目的端口号。实际上,具有表项中列出的MAC地址的工作站或设备是通过该端口连入交换机的;
VLAN ID:在802.1Q或基于MAC的VLAN中,该表项中的端口号或MAC地
址所属的VLAN的标识符;
VLAN名:在802.1Q或基于MAC的VLAN中,该表项中的端口号或MAC地
址所属的VLAN的名称;
最大容量:交换数据库的最大表项数;
当前容量:该交换数据库中目前所拥有的表项数;
接收行数:在交换数据库窗口中目前显示出来的表项数;
检索交换数据库中的地址信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可以用停止按钮来停止数据检索;
二、按标准过滤交换库信息
可分别按MAC地址、端口状态、目的端口、VLAN ID、VLAN 名设置过滤条件或组合上述过滤条件来进行交换数据库信息检索;
7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按下刷新(使用过滤标准)按钮可以将过滤条件发送交换数据库检索过程; 检索交换数据库中的地址信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可以用停止按钮来停止数据检索; 注意:
除了端口状态以外,其它参数都可以用“*”作为通配符,表示“所有”; 除了端口状态以外,其它参数的空值也可以表示“所有”; 在MAC地址中,任何MAC的子串都可以作为检索条件;
三、设置交换数据库老化时间
在老化时间区内显示的是交换数据库的老化时间(以秒计)。交换数据库的老化时间是指一个地址表项在数据库中存在而不被刷新的时间长度。除非被不断地刷新,地址信息不会被永久保存,在一个老化时间长度以后就会被删除。
重置按钮可以重新设置老化时间。按下重置按钮后,会弹出调整老化时间窗口,在该窗口内可以对老化时间进行调整。 注意:
在调整老化时间窗口中将老化时间设为0的效果等同于取消老化机制。
5.2.6 端口VLAN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窗口拓扑图中除DGS-3204、DGS-3208F 以外的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交换机面板:“设备管理→端口VLAN”进入本模块。(下图为LS-5625的端口VLAN表)
端口VLAN指的是VLAN中基于端口的一种VLAN定义方式。基于端口的VLAN就是将交换机中的若干个端口定义为一个VLAN,同一个VLAN中的站点具有相同的网络地址,不同的VLAN之间进行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采用这种方式的VLAN其不足之处是灵活性不好,例如当一个网络站点从一个端口移动到另外一个新的端口时,如果新端口与旧端口不属于同一个VLAN,则用户必须对该站点重新进行网络地址配置,否则,该站点将无法进行网络通信。
在LinkManager中,根据设备类型,端口VLAN的实现有下列三种方式:
一、LS-5625、LS-5608G:
7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1. 在选择设备数据库中,选择设备运行库(RAM),还是设备永久库
(NVRAM)。前者表明操作在冷启、热启之前有效,后者表示该操作永久有效;
2. 在端口VLAN设置中:
端口VLAN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VLAN的信息:VLAN的
序号及其包含的端口;
点击添加VLAN按钮后,弹出添加端口VLAN窗口,列出可选端口号用以
添加VLAN;
点击编辑VLAN按钮后,弹出编辑端口VLAN窗口,修改当前VLAN的端口
号;
点击删除VLAN按钮后,将删除当前VLAN。
二、 DES-3225G:
端口VLAN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VLAN的信息:VLAN的序号、
VLAN名称及其包含的端口;
点击添加VLAN按钮后,会提示用户通过Web管理的方式添加VLAN;
点击编辑VLAN按钮后,弹出编辑端口VLAN窗口,修改当前VLAN的端口号;
7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点击删除VLAN按钮后,将删除当前VLAN;
注意:
在LinkManager V1.0中,DES-3225G的添加VLAN只能通过Web管理的方式进行设置。
三、 DES-3624i、DES-6000:
端口VLAN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VLAN的信息:VLAN的序号、
VLAN名称、VLAN的有效端口数及其包含的端口;
点击编辑VLAN按钮后,弹出端口VLAN管理窗口,修改当前VLAN名称及其包含
端口;
点击刷新按钮进行刷新;
注意:
在DES-3624i、DES-6000中,支持除1以外的最大端口VLAN数是24。它的实现规则是:没有添加与删除端口VLAN的概念,只要端口VLAN中包含的有效端口数大于0,就算定义了该端口VLAN,因此,在LinkManager中,就为用户提供了对上述两种设备的端口VLAN编辑手段。
5.2.7 MAC VLAN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除LS-5625、LS-5608G、DGS-3204以外的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MAC VLAN”进入本模块。
8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在基于MAC地址的VLAN中,交换机对站点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进行跟踪,在新站点入网时根据需要将其划归至某一个VLAN,而无论该站点在网络中怎样移动,由于其MAC地址保持不便,因此用户不需要进行网络地址的重新配置。这种VLAN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在站点入网时,需要对交换机进行比较复杂的手工配置,以确定该站点属于哪一个VLAN。
在MAC VLAN窗口中,有两个区域:VLAN管理区及成员管理区。
一、VLAN管理区
VLAN管理区由以下部分组成:
MAC VLAN列表框:按VLAN名及成员个数列出当前设备的MAC VLAN信息; 添加VLAN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弹出添加MAC VLAN窗口,在此输入想要添加
的MAC VLAN名。注意:当输入的MAC VLAN名为空串或与设备中已有的MAC VLAN同名时,系统将不作任何提示,也不作任何操作; 删除VLAN按钮:用于删除所选择的MAC VLAN。
二、 成员管理区
成员管理区由以下部分组成:
成员列表框:依次列出选中的MAC VLAN的成员的MAC地址;
添加VLAN成员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弹出添加MAC VLAN成员窗口,在此选择
想要修改的MAC VLAN名,并输入想要添加的成员MAC地址; 删除VLAN成员按钮:用于删除选中的成员;
当用户提交确认时,系统会提示用户是否希望将该设置写入设备。
81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5.2.8 ISVLAN服务端口表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窗口拓扑图中LS-5625交换机图标,显示交换机面板:“设备管理→ISVLAN服务端口表”进入本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当一个“服务端口”被定义后,想要访问它的VLAN组只需将该端口设置为成员之一,就可以访问该端口。“服务端口”使得不同的VLAN组能够共享资源(如网络服务器)。
操作规则:
1. 在选择设备数据库中,选择是设备运行库(RAM),还是设备永久库
(NVRAM)。前者表明操作在冷启、热启之前有效,后者表示该操作永久有效;
2. 在进行服务端口设置时:
服务端口列表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各端口与服务端口相关的信息:端口
号、端口状态(是否服务端口)、端口TAG模式以及VLAN ID;
点击添加按钮后,弹出服务端口设置窗口,在此可以添加与服务端口相
关的信息;
点击删除按钮后,将删除选中的服务端口及其相关VLAN。
注意:
1)服务端口所在的VLAN是不能被删除的;
2)本模块功能仅为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所具有,由于LS-5608G设
备对SNMP协议的该项功能并不支持,因此本系统只为LS-5625提供了该功能的实现。若需要对LS-5608G设备进行相关设置,请使用Telnet工具。
82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5.2.9 槽端口-接口转换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LS-5608G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槽端口-接口转换”进入本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将LS-5608G设备上的各个槽及槽上的端口映射为统一的接口号。
操作规则:
转换列表显示了设备当前各接入槽及端口与接口映射的信息:接口号、槽端口
号及端口状态(是否使能);
实际接入端口数表示设备目前实际接入的端口数;
目前使能端口数表示设备目前处于使能状态的端口数; 注意:
本模块功能目前仅为LS-5608G交换机所具有。
5.2.10 优先级策略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除了DGS-3204以外的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优先级策略”进入本模块。
在LinkManager中,根据设备类型,优先级策略的实现有下列两种方式:
83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一、LS-5625、LS-5608G:
对这两种设备来说,本模块的功能是用于设置交换机的优先级策略及各端口的优先级。它由两个区域:优先级策略管理区和优先级管理区组成。 1) 优先级策略管理区
通过一个调节器来选择交换机的优先级策略,一共分为四级; 通过保存优先级配置按钮来向设备提交该配置; 2) 优先级管理区
优先级管理区由以下部分组成:
端口优先级列表框:依次列出设备中各端口的优先级; 刷新端口优先级表按钮提交刷新命令。
设置端口优先级的操作流程:
点击待设端口,将会弹出端口优先级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可为端口选择1-
8八个优先级中的一个;
如果需要同时设置多个端口,按下CTRL键,同时选取多个端口; 也可以用SHIFT键将所有端口都选中。
二、DES-3225G、DES-3624i、DES-6000:
对上述几种设备而言,本模块的功能是对端口优先级的设置,仅由优先级管理区组成。
优先级管理区由以下部分组成:
端口优先级列表框:依次列出设备中各端口的优先级; 刷新端口优先级表按钮提交刷新命令。
设置端口优先级的操作流程:
84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点击待设端口,将会弹出端口优先级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可为端口选择
无、低、高三个优先级中的一个;
如果需要同时设置多个端口,按下CTRL键,同时选取多个端口; 也可以用SHIFT键将所有端口都选中。
5.2.11 交换机Telnet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入本模块:
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
备管理→Telnet”;
点击任一被管理交换机三级菜单中的RS-232口。
调用Telnet工具可远程访问交换机的配置界面,作为对本系统设备配置功能的增补。
5.2.12 Web管理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设备管理→Web管理”进入本模块。
85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可以调用设备自己提供的WEB配置管理,作为对本系统设备配置功能的增补。本系统支持IE 4.0以上及Netscape 5.0以上Web浏览器。
5.3 控制工具
5.3.1 端口镜像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设备管理级:“控制工具→端口镜像”进入本模块。
在查看网络故障的过程中,需要在运行中监视某些端口的数据包,这就是端口镜像所要完成的功能。该功能将被镜像端口的数据包完全复制一份到监视端口。当监视端口接上设备后,如RMON探测器或LAN分析仪等,很容易获取被镜像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故障诊断分析,并且不干扰其它网络通信。
86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操作规则:
在镜像端口处填上连接监视设备的端口号; 在被镜像端口处填上需要监视的端口号;
按下开始按钮,就能立即启动端口镜像过程,并且开始按钮变为停止按钮。按
下停止按钮后,镜像过程结束。
注意:
不要将连接监视设备的端口用于常规的连接用途,因为来自被镜像端口的通信
流量会向连接在其上的主机设备“灌注”;
无论本窗口是否打开,端口镜像功能是持续进行的;
对于LS-5625、LS-5608G两款交换机而言,监视设备必须已经连接到了镜像端
口上,否则镜像过程会失败。而DES-3624i、DES-3225G、DES-6000、DGS-3204、DGS-3208F却无此限制。
5.3.2 Trunk 配置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除了DGS-3204以外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控制工具→Trunk配置”进入本模块。(下图为LS-5625的端口TRUNK表)
端口TRUNK,或称端口干路,多干路冗余连接,是实现交换机之间带宽自由
组合的有力手段。它可以用来合并交换机的端口带宽,以低成本方式提供高带宽的连接。一个端口TRUNK中最多可以包含8个10/100Base-TX端口或者2个100Base-FX端口,一条TRUNK中的端口必须在同一个模块中。
在LinkManager中,根据设备类型,TRUNK配置的实现有下列四种方式:
一、LS-5625、LS-5608G:
87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1)在数据库操作中,选择是设备运行库(RAM),还是设备永久库
(NVRAM)。前者表明操作在冷启、热启之前有效,后者表示该操作永久有效;
2)在TRUNK配置中:
TRUNK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TRUNK信息:TRUNK序
列号及TRUNK端口列表;
最大TRUNK、实际TRUNK数分别给出了该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数
及当前的实际TRUNK数;
点击允许TRUNK数按钮后,弹出可能TRUNK信息表窗口,列出了可该
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组合;
点击创建TRUNK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可选端口号
用以添加TRUNK;
点击编辑TRUNK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可编辑的
TRUNK端口信息;
点击删除TRUNK按钮后,将删除当前TRUNK; 点击全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所有的TRUNK; 点击刷新按钮后,可对当前TRUNK信息进行刷新;
二、DES-3624i、DES-6000:
TRUNK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TRUNK信息:TRUNK序列号、TRUNK名称、TRUNK主端口号、TRUNK单元号(注意:在DES-3624i中是TRUNK单元号,在DES-6000中是TRUNK模块号,这两款设备的实现仅此不同)及TRUNK端口列表;
实际TRUNK数给出了该设备当前的实际TRUNK数;
点击允许TRUNK数按钮后,弹出可能TRUNK信息表窗口,列出了可该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组合;
点击创建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主端口号及可选端口号用以添加TRUNK;
88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点击编辑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可编辑的TRUNK端
口信息;
点击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TRUNK;
点击全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所有的TRUNK; 点击刷新按钮后,可对当前TRUNK信息进行刷新;
三、DES-3225G:
TRUNK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TRUNK信息:TRUNK序
列号、TRUNK名称、TRUNK主端口号、TRUNK端口数及TRUNK端口列表;
实际TRUNK数给出了该设备当前的实际TRUNK数;
点击允许TRUNK数按钮后,弹出可能TRUNK信息表窗口,列出了可该
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组合;
点击创建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填写待添加TRUNK的名
称、端口数用以添加TRUNK;
点击编辑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修改所选TRUNK的名称
及端口数;
点击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TRUNK;
点击全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所有的TRUNK; 点击刷新按钮后,可对当前TRUNK信息进行刷新;
注意:DES-3225G的TRUNK端口序列是在主端口号的一段连续端口号内实现的,因此,只需指出它的端口数即可。
三、 DGS-3208F:
89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1)在数据库操作中,必须选择设备运行库(RAM); 2)在TRUNK配置中:
TRUNK列表框显示了该设备当前已存在的端口TRUNK信息:TRUNK序
列号及TRUNK端口列表;
最大TRUNK、实际TRUNK数分别给出了该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数
及当前的实际TRUNK数;
点击允许TRUNK数按钮后,弹出可能TRUNK信息表窗口,列出了可该
设备所支持的最大TRUNK组合;
点击创建TRUNK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可选端口号
用以添加TRUNK;
点击编辑TRUNK按钮后,弹出增加/编辑TRUNK窗口,列出可编辑的
TRUNK端口信息;
点击删除TRUNK按钮后,将删除当前TRUNK; 点击全删除按钮后,将删除当前所有的TRUNK; 点击刷新按钮后,可对当前TRUNK信息进行刷新;
5.3.3 热启动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
备管理级:“控制工具→热启动”进入本模块。
90
LinkManager用户手册
热启动是一个不需执行交换机内部自测或软件下载的交换机重启操作。如果生成树算法处于使能模式的话,热启将会执行生成树算法,系统和设备将失去40秒到1分钟的联系,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使设备置于系统的管理之中。
交换机的设置将根据NVRAM中的值改变。热启将允许用户通过改变NVRAM参数来刷新交换机的设置,热启动命令重置了统计记数器。
5.3.4 冷启动
可以通过双击二级菜单拓扑图中任一被管理交换机图标,显示三级菜单即设备管理级:“控制工具→冷启动”进入本模块。
冷启动是一个需要执行交换机内部自测或软件下载的交换机重启操作,与系统加电过程一样。如果生成树算法处于使能模式的话,冷启也将会执行生成树算法,系统和设备将失去40秒到1分钟的联系,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使设备置于系统的管理之中。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