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
语文六年级(上)
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9分) 雨后初晴,cǎi hóng( )高挂。所有学生在操场jiù wèi( ),目光yí zhì( )朝向升起的qí zhì( )。突然,不知谁不合时宜地喊了一sǎng zi( ):“有人晕倒了!”顿时,像有莫名的cí chǎng( )吸引似的,所有人都yōu lǜ( )地看向发声处。校医第一时间赶过去,看了看那位学生的yǎn lián( ),说:“没事,搀到教室里好好zhào gù( )就可以了。”
二、选择题。(1~3题各1分,4~9题各2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羞涩(sè) 窥探(guī) 悻悻然(xìng) B.妩媚(wǔ) 疙瘩(gē) 黑魆魆(xū)
C.冠冕(miǎn) 电纽(niǔ) 婆娑起舞(suō) D.俨然(yǎn) 陨石(yǔn) 金銮殿(luán) 2.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形声字“琨”读作“kūn”。
B.会意字“劓(yì)”可能与古代一种割掉鼻子的酷刑有关。 C.把“地道”“运气”这两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读成轻声,意思将发生改变。 D.“轨”和“阵”都是6画,且这两个字中的“车”的笔顺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早先做了坏事,现在风声紧了,自然每天心惊肉跳,睡不好觉。 B.你别老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模样跟我说话。 C.骗子们行骗手段之隐蔽,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想了一遍,仍然对妻子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B.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对下面一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跳跃 D.表示语音的延长
6.下列各项中,病句修改正确、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B.近两年来,他们在全省,推广了袁教授坚持的科学种田。 C.我们即将就要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D.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7.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8.以下四句话的大意依次翻译成现代的网络流行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家有千金,行止由心。(2)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3)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4)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②有钱,任性。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④每天被自己帅得睡不着。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9.刘军热爱长跑,他想参加校运会,又怕拿不到奖牌。针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开导他?( ) A.不就是一场比赛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去跑一跑呗。
B.咱们班这次拿奖牌就全靠你了,你要是不参赛,大家会很失望的。 C.你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选手,平时训练比别人充分,一定没问题的。 D.你不要太在意比赛结果,像你这样的拿不到奖牌很正常,重在参与嘛。 三、根据所学内容填空。(9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美丽春景。(1分)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词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景色。(3分) 3.诸葛亮说:“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陆游说:“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告诉我们:_________。(3分) 4.《桥》一文中大公无私的老支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用“桥”来赞美这位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选择题。(名著与拓展)(3分) 1.《童年》中阿廖沙在( )岁时外出谋生。
A.10 B.12 C.11
2.通读了《童年》全书,我知道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 A.诚实、讨厌说谎 B.喜欢撒善意谎言 C.假装诚实 3.《爱的教育》里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轧伤的人物是( )。 A.洛贝谛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 阅读与欣赏
五、阅读与理解。(34分)
(一)(9分)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2分)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______”,读作“______”。( )(2分) A.宫 gōng B.都 dū C.城 chéng D.京 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故宫为何不积水(11分)
2016年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迎来了一场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这一场特大暴雨,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降雨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汇入暗沟。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石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的景象,蔚为壮观。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分)
A.故宫的前三殿 B.故宫的地下沟渠 C.故宫的排水系统 2.故宫不积水的原因不包括( )(2分)
A.建造之初,宫殿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龙头,龙是皇帝的化身。 B.建造之初,对整个庞大的人工排水网络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统筹规划。 C.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3.本文第4自然段加点词语“主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还具有排水功能。 B.每当下雨时北京故宫都会呈现蔚为壮观的“千龙出水”景象。
C.为了宣传故宫的雄伟壮观,各媒体争相传播“千龙出水”的雨景照片。 5.你认为本文的标题起得好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14分)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
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终于又挨到了星期天,他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2分)
A.他 B.妻子 C.父亲 D.他和父亲 2.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他其实不想父亲搬到老年公寓住,可是父亲的话却又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欲言又止。
B.父亲的话帮他解决了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有满肚子感激的话想对父亲说,本想象征性地说几句挽留的话,却因为妻子的反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C.这句话写出了他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左右为难的处境。
D.他怕妻子因为自己挽留父亲而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所以把话“咽了回去”。 3.第⑥自然段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2分) A.心理、神态 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B.心理、外貌 痛苦、矛盾,想和儿子一起生活 C.语言、动作 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D.语言、神态 凄凉、无奈,渴望被儿子关爱 4.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6分)
5.听到父亲打算捐献眼角膜给自己的话,文中“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着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与表达
六、习作。(30分) 围绕“雨水”“药水”“汗水”“泪水”“胶水”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注意:①词语顺序可打乱;②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③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④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⑤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期中测试卷
一、彩虹 就位 一致 旗帜 嗓子 磁场 忧虑 眼帘 照顾 二、1.A 2.D 3.C 4.B 5.A 6.A 7.A 8.D 9.C 三、1.万紫千红总是春
2.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乡村月夜
3.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4.示例:老支书,您用血肉之躯为群众架起了一道生命的桥梁,跨越了生与死,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您是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
四、1.C 2.B 3.A
五、(一)1.A 2.B 3.D 4.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细看,小草却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二)1.C 2.A 3.不能。“主要的”指大部分而非全部,起限制作用,如果删去则与原句意思不符。这一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A 5.示例:起得好。这个标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1.C 2.B 3.D 4.第一次:搬去老年公寓住。
为了儿子儿媳妇过得安宁。 第二次: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 帮助儿子治好眼睛,找到工作。 接父亲回家 父爱如山,要让父亲安度晚年。 5.示例:爸爸,是我不孝!我把您遗弃在老年公寓里,您却还牵挂着我,甚至不惜损伤自己,要把眼角膜捐给我!我若不把您接回家,就真不配做人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