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因素

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的影响

•1.高温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芽孢的细菌在水中加热到100℃迅速死亡。 • (一)高温杀菌的机理

• 提问:

1)蛋白质、核酸变性2)细胞膜溶解细胞膜中的脂类在高温作用下溶解,“失血过多”(二)

影响高温杀菌的因素

• 细菌的种类、含水量、芽孢有无、以及湿热或干热

1)细菌种类

2)含水量

• 细菌细胞含水量高的更容易被杀死。

分子层次现象——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蛋白质凝固温度越低,反之亦然。3)芽孢

4)湿热与干热

湿热—水蒸汽(121℃20~30min) 干热—热空气(160~170℃2h灭菌)

•提问:?湿热灭菌温度低时间短•保水(热空气蒸发蛋白质水分); •蒸汽冷凝放热;

•凝水热传导能力强于空气;2.适宜温度

• 提问:为什么会存在适宜温度? • 酶的活性

• 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大类,

• 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 废水中的细菌一般都是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嗜冷菌和嗜热菌占少数。

3.低温

• 低温——细胞结冻~最适温度下限 • 进入休眠状态 • 提问:?

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遗传普遍停滞;•膜细胞流动性变差。•一旦获得适宜温度,即可

恢复活性

•提问:细胞内外冻结易导致死亡,原因何在? •冰渣导致细胞膜破裂,失“血”过多

•嗜中温菌(耐冷喜温)一般在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通常实验室用冰箱的4℃冷藏温度保藏细菌,或甘油、石蜡冷冻保存菌种

?低温下冷藏的食物变质

———嗜冷细菌(或霉菌)的最适宜温度在5~15℃之间。 提问:嗜冷细菌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具备低温活性酶

—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能保持半流动性,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二、pH

的影响

• 大多数细菌最适环境pH为6~8,可生存的pH范围在4~10之间。

• 研究表明细胞内部由于细胞膜的屏蔽作用、磷酸盐缓冲及细菌能动的调节,pH一般都保持中性,环境的pH难以影响细胞内的pH变化。

• 提问:外界的pH变化如何对细菌产生影响? 1. 影响细胞膜蛋白及胞外水解酶的活性 • 从而影响营养物的正常吸收与转运

2.影响营养物的解离与吸收

• 主要影响一些极性营养物如脂肪酸、氨基酸

• 以乙酸的吸收为例

• 某些细菌,例如氧化铁硫杆菌和其他极端嗜酸茵,需在酸性环境中生活,其最适pH为3,在pH为1.5时仍可生活。

• 各种工业废水通常设前调节池,维持曝气池pH7左右。 • 事实上,净化污(废)水的微生物适应pH变化的能力比较强,pH在6.5~8.5均可不加调节。

三、氧化还原电位(ORP)

• 提问: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

• ——某物质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的电压高低,反映物质氧化性强弱。 • 通常如何测定水样的氧化还原电位?

pH测定仪mv档,其中一个惰性的铂丝电极与一个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提问:影响水样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氧化性物质(主要是氧气浓度)与还原性物质(有机物、H2S等)的含量好氧

活性污泥法

• 控制在+200~+600mV是正常的 • 提问:过低过高如何调节? • 改变曝气力度

• 厌氧污泥或污水处理系统应控制在在—100~—200mV

• 过高,将不利于厌氧细菌的生长,应改进工艺降低水中溶解氧量。

四、干燥

• 细菌基本上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 • 提问:环境中过于干燥,细菌如何生存?

• (在不受热和其它外界因素干扰下)干燥细胞将处于长期休眠状态

• ——用干燥法防止食物腐败(细菌滋生) • 如方便面、干果、肉干、葡萄干等。

• ——用干燥法来保存细菌,如将细菌放置在干燥的沙土中可以长期保存。

• 一旦提供潮气则会很快复活。

五.渗透压

• ———是不同溶液被半透膜隔离开时,由于膜半透性及两侧水分子浓度差异形成的水压 。

• 衡量方法:通常以一定浓度溶液与纯水间形成的渗透压作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 提问:水将从 渗透压一方流向 渗透压的一方? • 低、高

• 渗透压可影响细菌生存:

1.相同渗透压溶液中

• 细菌细胞内水含量稳定,细菌生活得最好。

• 等渗透压溶液——0.85%的食盐(NaCl)溶液(生理盐水)。常作为进行细菌稀释分离的稀释液。

2.高渗透压溶液中

• 提问:哪些是高渗透压溶液?细菌会发生什么现象? • 浓溶液;质壁分离

• 反用之—防腐(细菌滋生)

• 如用5~30%的盐水腌咸菜、咸鱼,用60~80%的糖溶液做蜜饯等。

•—海洋对各种病原菌(淡水菌)的杀灭

•—高含盐废水(如油田采出水)难于生物处理的原因 •提问:如何解决?

•冲稀;防垢剂;细菌基因改造;

3.低渗透压溶液

• 提问:细菌于其中会如何?如纯水

• 外界大量水流入细菌细胞内,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 综合以上几点,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稀释菌液,应该用生理盐水(0.85%)

• (除非稀释后马上就用的可以用无菌的蒸馏水。)

六.光线(包括阳光和灯光)1.阳光

提问:通常细菌在阴暗环境中能够更好的生长,原因? •紫外线(波长0.1~400nm)

•一般细菌在紫外线下照射5min即能被杀死,芽孢则需10min。紫外线波长在260nm左右者杀菌力最强

•提问:杀菌机理?•蛋白质和核酸变性2.灯光• 杀菌的光源

• 254nm的紫外光

• 缺点——穿透性很弱甚至于不能透过普通玻璃,因此只作为容器的表面

杀菌,或无菌室中的空气杀菌。

(二)X-射线、γ射线(不带电)

• 来源——

铱,X-射线10-3~0.1nm钴、镭,γ射线10-6nm

• 特点——高能量,穿透力强 •已经开始被用于油田注水杀细菌(腐蚀性细菌)。

•杀菌机理——?•高能量激发水分解产生O·自由基或H2O2等强氧化剂 •优缺点——?

•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使用时成本较低,杀菌效果稳定

七.超声波

• 提问:超声波——?

• 超过人的听觉能力上限20千Hz(波长小于1.6cm)的声波

•人工来源—振动头

•几乎所有的细菌体都能被超声波所破坏,但敏感程度各有不同。

•*超声波的杀菌(或细胞破碎)的机理? 八.化学药剂

• 指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剂(对细菌生长有利的药剂被归于营养物)

• 1.无机药剂 • (一)重金属

• 提问:机理?

• 与酶的—SH结合,使酶变性

• 低浓度时可作为细菌的营养物,高浓度则对细菌产生抑制。

• 1)铜

• 硫酸铜对真菌和藻类的杀伤力比细菌强。常用硫酸铜与石灰配制

成的波尔多液,在农业上可用以防治某些植物病毒。

• 提问:在远距离取水样作检测时,一般1L混合液中加10ml质量浓度为1g/L的硫酸铜,原因何在?

• 抑制携带过程中微生物的呼吸,尽量保持水质不变。 (二)氧化剂与酸碱

• 提问:机理? • 氧化细胞膜穿孔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公用茶具和水果、皮肤。

•漂白粉、液氯、臭氧、三氯异氰尿酸:•常用于饮水或游泳

池水的消毒。

•醋酸、石灰乳(生石灰:水=1: 4~8 可有效地

消毒粪便和其它排泄物)

2.有机药剂

• (一)醇(中效) • 提问:机理?

(对人 •

•轻—脱水、损害胃粘膜

•重—神经抑制—呼吸、心跳衰竭)•对微生物—•脱水剂和脂溶剂

•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溶解细胞质膜的脂类物质,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1)乙醇•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杀菌力最强。乙醇浓度过低或过纯杀菌

力差;

•提问:过纯

?差

•提示:革兰氏染色(95%乙醇脱色)

•——可使细胞表面迅速失水,表面蛋白质沉淀变性形成一层致密薄膜,阻止乙醇分子进入菌体内,故杀菌差。

•2)甲醇•甲醇杀菌力差,对人有毒,不作杀菌剂。

•3)其它醇•丙醇、丁醇及其他高级醇的杀菌力均比乙醇强,但由于不溶于水,不作杀菌剂。(二)甲醛(高效)

• 甲醛是气体,质量浓度为370~400g/L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很有效的杀菌剂,是动物标本的防腐剂。

•其蒸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可用福尔马林蒸熏、消毒厂房及无菌室,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10ml。 •机理?

•甲醛(-C=O)与酶蛋白质的氨基(一NH2)结合而干扰细菌的代谢机能。

(三)酚

• 低浓度时是微生物的营养源。

• 10g/L的苯酚溶液在20min内可杀死细菌;30~50g/L的石炭酸溶液几min可杀死细菌

• 甲酚的杀菌力比其他酚强几倍,难溶于水,易与皂液或碱液

形成乳浊液,叫来苏水。医院中常用。

• 杀菌机理: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

(四)表面活性剂

• 中介——改变油与水的亲和力

• ——溶解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失血” • (“公关”——糖衣炮弹)

• 阳离子型洗涤剂(有机铵盐新洁尔灭、ABS)杀菌力强。非离子型的洗涤剂

没有杀菌力。

3)染料

• 共同特征是具有共轭双键(C=N),对可见光具有选择吸光性

• 细菌蛋白质抑制剂,与蛋白质上的羧酸和核酸上的磷酸基结合,阻断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

• 紫药水就是1%浓度的结晶紫溶液(可致癌)。

•细菌单染色(结晶紫)时浓度一般在0.1%~5%范围内。

•活性污泥微生物经长期驯化,能分解染料,净化印染废水。4)抗生素• 抗生素有广谱和狭谱之分 • 提问:什么是广谱、狭谱? • 广—普遍

• 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 狭—不普遍

• 青霉素只能杀死或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多粘菌素只能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叫狭谱抗生素。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有以下四方面:

• ①抑制细胞壁形成

• 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的合成,进而阻碍细胞壁合成;

菌体内部不断由于物质合成膨大,细胞壁不生长,菌体胀破。 • 提问:青霉素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

• 本身没有。人和动物的细胞不具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所以不受青霉素的损害。 • 提问:为什么打青霉素先作皮试?

• 5~6%人会有严重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自杀行为)

• ②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

• 多粘菌素中的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质膜中的磷酸根(P043—)结

合,损伤其细胞质膜。

• ③抑制蛋白质合成

• 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嘌呤霉素及春日霉素等都能与核糖体蛋白结合,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 同时,上述广谱抗生素能与酶组分中的金属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④干扰核酸的合成

• 争光霉素(即博来霉素)、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与DNA结合,干扰DNA复制。

• 各种抗生素发酵厂的废水分别含有一定浓度的、相应的抗生素,造成在废水生物处理初期的处理效果不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驯化期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逐渐适应了各种抗生素,进而降解抗生素,从而废水得到净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