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大 中 小】来源: 时间:2009-05-15 09:35:22 浏览

人次

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煤气(主要成分: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 英文名:Coal gas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主要用途:作燃料

熔点(℃): 相对密度(水=1):0.4~0.6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0.4~0.6(比空气轻)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561~1122 最小引燃能量(mj):()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可燃 建筑火险分级: 甲 闪点(℃): 爆炸下限(V%):4.5 自燃温度(℃):560 爆炸上限(V%):4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完全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完全燃烧时,火焰呈桔黄色,有黑

烟。最易引燃浓度15~21%。最易传爆浓度18%。产生最大爆炸

压力的浓度21%。最大爆炸压力77.9牛/厘米。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2

2、扩散性

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因此,煤气总是由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流动,哪里发生泄漏,容器或管道中的煤气就会流向哪里。如果泄漏时立即遇火源,泄漏点就成为着火点。若泄漏时未立刻遇火源,等到煤气大量泄漏并与空气混合,再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但泄漏点未必是爆炸中心,爆炸中心应是煤气与空气混合后浓度达21%左右的区域。因为这一区域,爆炸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参照一氧化碳 侵入途径:吸入 毒 性:属剧毒类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4、带电性 三、应急救援 1、防护措施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枪掩护; (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以上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全棉防静电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防化服 内外衣、手套、全防型滤毒罐 袜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全棉防静电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服 内外衣、手套、全防型滤毒罐 袜子 三级 呼吸 简易防化服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根据泄漏情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 法 砂眼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缝隙 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罐体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孔洞 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裂口 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缝隙 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管道 孔洞 (适用于高压)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裂口 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阀门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漏 法兰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3、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 (2)转移较危险的瓶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