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精选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 导语】中华⽂化历史久远,有⽂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地上演绎出了⼀幕幕激动⼈⼼的故事,出现⼀个个叱咤风云的⼈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精选【篇⼀】

  楚国⾃从被秦国打败以后,⼀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订⽴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怕出危险。他就跟⼤⾂们商量。

  ⼤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次了。⼤王⼀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公⼦⼦兰却⼀股劲⼉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结果死了好多⼈,⼜丢了⼟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拿⼟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很不平。特别是⼤夫屈原,更是⽓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才,远离⼩⼈,⿎励将⼠,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兰和靳尚等⼈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跟⼈家说:⼤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哪⼉能不亡国呢?⼤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怒,把屈原⾰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排挤出去,简直⽓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mì)⼀带⼀边⾛,⼀边唱着伤⼼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知道他是⼀个爱国的⼤⾂,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很佩服屈原的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

  有⼀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渔⽗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净⼈;将多⼈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来了。”  渔⽗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都是肮脏的,就不该⾃鸣清⾼;既然别⼈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弹弹,刚洗澡的⼈总是喜欢掸掸⾐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埋在鱼肚⼦⾥去,也不能拿⾃⼰⼲净的⾝⼦跳到污泥⾥,去染得⼀⾝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块⼤⽯头,跳到汨罗江⾥⾃杀了。  附近的庄稼⼈,得到这个信⼉,都划着⼩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哪⼉有屈原的影⼉。⼤伙⼉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体。

  渔⽗很难受,他对着江⾯,把⽵筒⼦⾥的⽶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年五⽉初五那⼀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周年的⽇⼦,⼜划了船把⽵筒⼦盛了⽶撒到⽔⾥去祭祀他。后来,他们⼜把盛着⽶饭的⽵筒⼦改为粽⼦,划⼩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种风俗。⼈们把每年农历五⽉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痛斥卖国的⼩⼈,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

情,对楚国的⼀草⼀⽊,都寄托了⽆限的深情。后来⼈们认为屈原是⼀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精选【篇⼆】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埋伏,把项⽻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gāi)。项⽻的⼈马少,粮⾷也快完了。他想带领⼀⽀⼈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打退⼀批,⼜来⼀批;杀出⼀层,还有⼀层;这⼉还没杀出去,那⼉的汉兵⼜围了上来。

  项⽻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营,吩咐将⼠⼩⼼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项⽻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边有个宠爱的美⼈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还夹着唱歌的声⾳。项⽻仔细⼀听,歌声是由汉营⾥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的歌⼦,唱的⼈还真不少。

  项⽻听到四⾯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有这么多的楚⼈呢。”

  项⽻再也忍不住了,随⼝唱起⼀曲悲凉的歌来:  ⼒拔⼭兮⽓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歌的意思是:“⼒⽓拔得⼀座出,⽓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项⽻⼀连唱了⼏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得抬不起头。

  当夜,项⽻跨上乌骓马,带了⼋百个⼦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百多⼈了。⼜跑了⼀程,迷了道⼉。  项⽻来到⼀个三岔路⼝,瞧见⼀个庄稼⼈,就问他哪条道⼉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

  项⽻和⼀百多个⼈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是⼀⽚沼泽地带,连道⼉都没有了。项⽻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往东南跑,⼀路上,随从的兵⼠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数,只有⼆⼗⼋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千名追兵却密密⿇⿇地围了上来。

  项⽻料想没法脱⾝,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年,经历过七⼗多次战⽃,从来没打过⼀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员⼤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家在东⼭下集合。”  说着,他猛喝⼀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杀死了⼀名汉将。

  项⽻到了东⼭下,那四队⼈马也到齐了。项⽻⼜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来往冲杀,⼜杀了汉军⼀名都尉和⼏百名兵⼠。最后,他⼜把三处⼈马会合在⼀起,点了⼀下⼈数,⼆⼗⼋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  部下都说:“⼤王说的⼀点不错。”

  项⽻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六个⼈⼀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条⼩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可还有⼀千多⾥⼟地,⼏⼗万⼈⼝。⼤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苦笑了⼀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千⼦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个能回去,只有我⼀个⼈回到江东。即

使江东⽗⽼同情我,⽴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们都跳下马。他和⼆⼗六个兵⼠都拿着短⼑,跟追上来的汉兵⾁搏起来。他们杀了⼏百名汉兵,楚兵也⼀个个倒下。项⽻受了⼗⼏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杀。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精选【篇三】

  项⽻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婴和秦国贵族⼋百多⼈,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进关的五⼗多万兵⼠,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燃烧起报仇的⽕苗。项⽻⼀声令下,⼤伙⼉就放起⽕来。  这场⽕⼀直烧了三个⽉,把阿房宫烧成⼀堆⽡砾。

  项⽻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了的中国⼜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领还是楚怀王。项⽻把他改称为义帝,表⾯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共封了⼗⼋个王,⾃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年,项⽻⼲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的封国去,项⽻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个诸侯中,项⽻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兵⼒弱⼩,没法跟项⽻计较,只好带着⼈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争夺天下。但是他⼿下的兵⼠们却都想回⽼家,差不多每天有⼈开⼩差逃⾛,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天,忽然有⼈来报告:“丞相逃⾛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斩掉了左右⼿⼀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呢?我是去追逃⾛的⼈呀。”  汉王⼜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当个⼩兵。项梁死了,⼜跟项⽻,项⽻见他⽐⼀般兵⼠强,就让他做个⼩军官。

  韩信好⼏回向项⽻献计策,项⽻都没有采⽤。韩信感到⼗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官。有⼀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很器重他,还⼏次三番劝汉王重⽤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他,趁着将⼠纷纷开⼩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的消息,急得跺脚,⽴即亲⾃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地骂萧何说:“逃⾛的将军有⼗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才,简直是举世⽆双。⼤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辈⼦,那就⽤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他不可。⼤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呆在这⼉呢?”

  萧何说:“⼤王⼀定要争天下,就赶诀重⽤韩信;不重⽤他,韩信早晚还是要⾛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将吧!”  萧何很⾼兴地说:“这是⼤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将。萧何直爽地说:“⼤王平⽇不⼤注意礼貌。拜⼤将可是件⼤事,不能像跟⼩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王决⼼拜他为⼤将,要择个好⽇⼦,还得隆重地举⾏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拜⼤将啦。⼏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定能当上⼤将。

  赶到拜⼤将的⽇⼦,⼤家知道拜的⼤将竟是平⽇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下⼦都楞了。

  汉王举⾏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汉双⽅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定能战胜项⽻。汉王越听越⾼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操练兵马,东征项⽻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