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泰州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江苏省泰州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七下·德州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 . 《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

D . 《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2. (11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 朝辞白帝彩云间 B . 结友而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C . 自以为大有所益 香远益清 D . 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 醒能述以文者 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为人谋而不忠乎 C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又数刀毙之

D . 结友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中的“卿”字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这里是指吕蒙。 B .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下属的谆谆告诫。

C .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

第 1 页 共 11 页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 .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11分) (2017八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

作者“欣然起行”是为了寻找快乐,而为何又有“念无与为乐者”的感慨呢? (4)

本文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写景的妙处。 (5)

有人评价本文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4. (1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踌(chú)________ 血(zì)________ 海市(shèn)________楼 鲜血(línlí)______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 (2017七上·连城期中) 判断题

(1)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第 2 页 共 11 页

(2)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分别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 《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2·恩施) 2012年5月7日“台湾•恩施生态文化旅游暨经贸交流会”在台北市香格里拉远东大饭店二楼隆重举行恩施代表团的全体团员、在台湾的恩施籍乡亲、在恩施投资的台商和有意来恩施州投资的台湾企业家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羟贸交流会。

假如你是本次恩施代表团的成员,你如何向有意在恩施投资的台湾同胞推介我们恩施州据此,请你就恩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做一个简短发言。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7.

10

(2017

·

)

写。

(1)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5) 杜甫在《望岳》中点明主旨,表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启发我们: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 《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

8. (25分) (2017七上·路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苦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

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

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痍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

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场,捡拾烂莱叶,背后传来了同情和鄙夷参杂的声音:“这个捡垃圾的孩子,真可怜!”“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他一样捡垃圾!”

“捡垃圾”三个字严重挫伤了众望年少的心灵,没错,他从七岁懂事起,便踏上了捡垃圾的生活,整整6年,他在捡垃圾的生活中上完了小学。

第 3 页 共 11 页

他低着头迅速逃离莱市场,逃离人群,悲伤的泪水顺着脸颊流淌。回去的路要过一个山坡,刚刚经历一场暴雨,泥石流冲刷了草木,很多小树被摧残,众望看着这弱小的生命被摧残的样子,忽然联想到自己,尚未擦干的泪水再一次汹涌而出。这就是命运吧,自己苦难的生命,像极了眼前的这棵小树。

他边走边想着自己的种种苦难,泪水禁不住一次次汹涌而出。哭累了,也走不动了,他跌坐在山路旁淤泥石块堆积的石堆上,抬头时,看到这个乱石堆中一棵小树挺拔地站立着,比旁边一片片小树都高出一头。为什么这棵小树能高出一截?他恍然大悟,泥石流涌来的碎石泥土堆在这棵小树的根部,使得这棵树比别的树生存更艰难却更激发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他突然感到丛未有过的力量,内心忽然变得强大起来。他快速赶回医院旁的饭 店,干完零活,借着店里的锅炒了捡来的莱叶。夜深了,当他把热腾腾的饭莱端回医 院病房,母亲心疼地抱住儿子痛哭流涕。众望安慰说:“妈妈,快吃吧,不要心疼我, 我已经是男子汉了,我可以保护照顾您一辈子!”那一晚,众望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从此,他始终保持着阳光般的笑容,艰难的处境,更加激发了他坚强的内心和恩的情怀。整个初中和高中,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奋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 生命的支柱!

2017年高考,庞众望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得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那一刻,阳光少年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庆幸自己没有被苦难的人生击垮。

是的,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有一颗坚强的心,就像弱小的树苗在风雨中坚强生长。当苦难和厄运不可避免地降临,不要沉沦和绝望,敞开胸怀去接纳苦厄,感恩生命,用乐观向上的信念和真挚之爱的力量去努力生活,苦难也会开出阳光般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

(1) 默读全文,概括“从困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2) 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中众望的日记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写出来。(40字以内) (4) 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一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奋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生命的支柱!

9. (21分) (2013·徐州)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第 4 页 共 11 页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 (3)

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4)

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5 页 共 11 页

10. (5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爱,缺少的是一颗善于体会的心……请以“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

题目二:在想象的世界里,后羿具有射日的神力,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超人能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假如有一天,你也拥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你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请以“奇妙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目一,须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第 6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2-1、 2-2、 2-3、 2-4、

3-1、

3-2、3-3、3-4、3-5、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4-1、

第 7 页 共 11 页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

5-1、5-2、5-3、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1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7-1、7-2、7-3、7-4、

7-5、

7-6、

7-7、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

8-1、8-2、8-3、8-4、9-1、9-2

第 8 页 共 11 页

9-3

9-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9 页 共 11 页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