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头痛

头痛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头痛

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西医学中的偏头痛,还有国际上新分类的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证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 诊断

1、 以头痛为主症,表现为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甚至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或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空痛。可以突然发作,可以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时间可以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 有外感、内伤引起头痛的因素,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 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二、 中医治疗方案:头痛病各型均予益脑心合剂100ml,口服,每日三次。 1、 辨证论治

(1) 风寒证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方药:川芎茶调散。

鼻塞流清涕——加苍耳、辛夷散寒通窍。项背强痛——加葛根疏风解肌。呕恶苔腻——加藿香、半夏和胃降逆。巅顶痛——加藁本祛风止痛。

(2) 风热证

症状:起病急,头呈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方药:芎芷石膏汤。

风热较甚者——可去羌活、藁本,改用黄芩、山栀、薄荷辛凉清解。发热甚——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3) 风湿证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胜湿。方药:羌活胜湿汤。

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加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别落下、藿香等芳香化浊,降逆止呕。

(4) 肝阳证

症状: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

若见肝肾阴虚,脉弦细,舌红苔薄少津者——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滋养肝肾。若头痛甚,口苦,胁痛,肝火偏旺者——郁金、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泻火。

(5) 肾虚证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阴补肾。方药:大补元煎。

若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证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若兼见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散寒温里,表里兼治。

(6) 谈浊证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弦滑。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若痰郁化热显著者——加竹茹、枳实、黄芩清热燥湿。

(7) 瘀血证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治法:活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

头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鳖虫等虫类药以收逐风邪,活络止痛。 久病气血不足——加黄芪、当归以助活络化瘀之力。

2、 耳穴压丸治疗:外伤头痛配合耳穴脑点、交感、额,磁石重刺激。内伤头痛配合耳穴内分泌、肾、神门磁石轻刺激。每穴按压5分钟,每日3次,15天一疗程。

3、 护理

(1) 血栓内科护理常规 (2) 调情志:不良的情志刺激可以加重病情,故应避免怒、喜、悲、恐等情志过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慎起居:起居不慎,外邪请侵袭是头痛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起居有常,可免外邪侵袭。 三、 疗效评定

1、 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2、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 无效:症状无改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