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桩基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建厂房桩基工程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单位:天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10月8日

- 1 -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基工程施工图纸》。

1.2《施工组织设计》。 1.3《桩基施工手册》。 1.4测量公司提供的定位放线图

1。5《GB50497—2009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1.6《工程测量规范2007》

1。1 由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厂房桩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星辉路南侧,新星路东侧,该项目为工业用厂房.

3 施工部署

3.1 施测程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合格→报验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3.2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项目技术负责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4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 施测原则

4.1。1 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和规范。

4。1。2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线。

4.1。3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4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的工作制度.

4。1。5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1.6 明确为工程施工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

- 2 -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 准备工作

4.2.1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结构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对比桩基、承台平面图及其详图,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4.2。2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附仪器检定合格证复印件)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 号 1 2 3 4 5

4。2。2.1 RTS—632全站仪的主要性能

分 辨 率:3” 最短视距:1。3m 测 距:2700m 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2mm+2ppm×D)m。s.e 4。2.2.2 TJOP-DSZ2水准仪的主要性能 视 场 角:1º20’

- 3 -

器具名称 全站仪 水准仪 钢 尺 盒 尺 对讲机 型 号 南方测绘 DSZ2 50m 5m 单 位 台 台 把 把 个 数 量 1 1 1 4 2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最短视距:0.3m 安装精度:±0。8” 反测量标准差:2.0mm/Km 4。3 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小于20″,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5000。

5 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5.1 工程定位

根据测绘局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桩基中心坐标及桩顶标高进行定位.

5.2 平面控制网测设

引入的基点编号及坐标,结合测绘公司提供的原基点(S2、S3)及坐标值,建立工程建筑测量基点控制网的依据。经S3复核达到闭合其精度,然后在此各不同基点范围内选定原四根静载试验桩顶设点为两馆工程建筑测量永久性基点,其精度要求按标准办。

5.2.1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5。2.1。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5。2.1.2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5.2.1。3 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5。2。1。4 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2。2 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2。2。1 控制桩的埋设要求

控制桩埋设位置到在建建筑的距离不小于5m,以保证施工时不会被破坏.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 砌砖围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 4 -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5。2.2。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具体方法: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定位桩首先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引点加密.第一步根据测绘局提供的定位桩进行放样,先以测绘局提供的工程平面控制基准点S2作为测站,S3作为后视点,对S1进行闭合,然后对测绘院加密控制点建筑物进行闭合复测;然后根据这三个点对整个建筑物参照桩位图并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定位.

控制点中心位置的精度要求为误差小于5mm,施测完成并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点S1,从而形成高程控制网。

具体方法:以测绘局给定的高程控制基准点S1(黄海高程2。164)为基准,并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布设水准点要求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规范中的4.14条款。

由此作出的高程控制点,是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5。3。2。1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为三等水准的精度。

5。3.2。2 高程水准点位处于工程施工作业区以外,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并妥善保护. 5.3。2.3 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4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 5 -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差全中误差 路线长度 (mm/km) ≤6 (km) ≤50 与已知点 联测次数 往返各一次 复核或环线 次数 往返各一次 平地闭合差 (mm) 12L1/2 等级 三等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5。3.3。1 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墙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5.3。3。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前后 前后视长度 距 视线离地 基辅分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 之差(mm) 3。0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面最低高 划读数 累积差(m) (m) 较差(m) 度(m) 差(mm) 前后视距 三级

TJOP—DSZ2 ≤75 ≤2 ≤5 0.3 2.0 6 基础测量

6.1 桩中心坐标投测方法

6.1。1 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经对中、调平后,后视控制点,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各桩中心坐标,定出各孔桩中心位置。

6。2 高程控制

就近以S1中一点为基准,用水准仪对标高,并复核桩位标高。

引致该工程的现场高程为黄海高程3.0米.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 在施工时,为防止引测点有沉降,每50米引测一个点。

- 6 -

桩基测量施工方案

7 质量保证措施

7.1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施工手册》进行。

7.2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7。3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7.4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7。5 自检及核验时,对作业成果均要进行全数检查。

7.6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 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8.1 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8。2 确保架设的水准仪、全站仪的稳定性.

8。3 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8。4 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8.5 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8.6 测量人员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8。7 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 8.8 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