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答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20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市 2、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5、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类人猿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A。烧烤食物 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 D.懂得人工取火 7、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 ②工具简陋粗糙 ③人们头脑简单 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主要吃鱼。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年交换的。
9、参考右下图: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且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类
10、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是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1、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12、根据考古发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粟 D.玉米
13、电视剧里有讲述半坡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你认为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装水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使用铁制的农具劳动。
14、暑假期间,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
彩陶 (带有花纹) 原始人住的房子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5、“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16、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17、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最早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18、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其中的“轩辕”指的是 A。人文初祖黄帝 B.克已爱民的尧 C.宽厚待人的舜 D.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19、考古学家在一处人类遗址中发现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这处人类遗址从时间上来说最早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0、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二、判别题(判别下列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1)人是由猴子变来的。 ( ) (2)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 ( ) (3)从人种起源看,不同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 ( ) (4)人类由群居时代进入氏族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5)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遗址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现代的猿不可能再进化为人。 ( ) (6)传说不是历史,但传说生动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括极有价值的内容.
(7)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是我国父系氏族的晚期。 ( ) (8)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原始陶器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工具的进步。 ( )
(9)我们对远古历史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文物考古发掘知道的。 ( ) (10)我们对远古历史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文物考古发掘知道的。 ( )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40分。历史知识需要从历史文献材料中寻找。仔细阅读,其实很简单)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读图分析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那些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
(2)原始居民为什么建造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结构的房屋?
3、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