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杂志(季刊) 2013年第2期 ◆栽培技术◆ 陕西线辣椒优质丰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上官金虎 刘旭科 梁宏卫 刘会茹 (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陕西宝鸡721001) 摘 要 根据陕西线辣椒的优势特点,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目标,重点从辣椒的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进行了阐 述,以期达到促进陕西线辣椒产业持续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 陕西;线辣椒;集成技术;栽培 陕西线辣椒为辣椒属中的极品。据资料显示, 16~18℃。通风口大小、多少依据温度指标而定,并 辣椒自西域沿“丝绸之路”传人陕西,经过栽培、自 采取背风向先通、迎风向后通和迎风向先关闭、背 然演变和人工选择,便在三秦大地上形成了“身条 风向后关闭的操作方法,每隔7 d变换1次通风口 细长、皱纹均匀、色泽鲜红、品味佳美”的独有特性, 位置,以利秧苗均匀生长。定植前10 d昼夜全揭膜 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堪称“椒中之王”。目前, 炼苗,对幼苗进行全适应性锻炼,期间慎防降雨造 “宝鸡辣椒”、“兴平辣椒”已被列人国家地理标志产 成徒长。 品保护,前景看好,但面对陕西辣椒面积逐年萎缩 2.2适时定苗 的实际,却令人堪忧。为此,巩固线辣椒传统名牌地 幼苗2片真叶期,选择晴天无风上午,待叶片 位,全面推广优质丰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显得尤为 无露水后问苗,除去“撮撮苗”;4片真叶期定苗,除 重要。 去病、弱苗,最后每穴留苗2 3株,随后对畦面适 当覆盖一层土粪,以确保幼苗与土壤紧密结合。 1 品种选择 2.3合理灌水 陕西产区,辣椒品种应选择经国家或省农作物 幼苗4片真叶前控水,4~l0片真叶期促水(土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性及 壤最大持水量保持在65%~75%),12片真叶期控水 抗逆性强,且具有秦椒4大特点的优质品种,如陕 炼苗,移栽前2 d轻灌1次起苗水。 椒2001、陕研168、陕早红等,也可根椐当地生产、 2.4科学追肥 加工、消费习惯选择适宜的线椒类杂种一代品种。 根据苗情、天气、墒情,在晴天上午叶面无露水 后,每育苗床(长10 m、宽I.33 m)撒施颗粒尿素 2壮苗培育 100~300 g,随即用竹棍扫动叶片,再小水渗灌或洒 壮苗是夺取辣椒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壮苗的 水,以防烧苗。也可从4片真叶期开始每隔7 d用 标准为,茎秆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无病斑、叶片肥 0.6%尿素、0.2%~0.5%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锌、 厚色泽浓、显蕾、单株可见12片叶的幼苗。 硼酸复合肥液叶面喷施(总浓度不超过1.8%),施用 2.1通风排湿 量以肥液从叶片上欲滴而不掉下为宜。 幼苗露芽50%左右,及时扯去育苗畦内的地 膜;出苗80%左右,开始少量通风排湿。齐苗后晴天 3配肥地力 育苗床温控制在20—25 ̄C,阴天18~21℃,夜间 辣椒预留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 收稿日期:2013—05—04 作者简介:上官金虎(196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辣椒育种栽培研究与推广;E—mail:sg2066@163.corn 21 ◆栽培技术◆ 2013年第2期 辣椒杂志(季刊) 园,每667 m 施人腐熟有机肥5 000 kg,多菌灵、甲 5节水灌溉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定植至 敌粉各1.5 kg,做好培肥地力和土壤处理工作,然后 深耕土壤30 em以上。地膜覆盖田在秋冬深翻土壤 的基础上春季细耙1次,按1.2 m带型设计宽窄行 (70:50),70 em内开沟施肥起垄,每667 m 施人磷 坐果期,适当控制灌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o%; 花果期,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红熟期, 控制灌水,但若遇秋旱温度较高时和中午前后植株 叶片连续呈现萎焉状时,应轻度灌水,以确保后期 果实充分成熟。 灌溉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择连续5 d内晴 稳下午灌溉。②观察植株叶片变化确定是否灌溉。 生长点心叶与成龄叶色相近,显现嫩绿色、有光泽 酸二铵30 kg,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匀,起垄覆膜,垄 高8—10 cm,覆盖70 cm地膜。麦辣套种的为1.33 m带型,秋播种小麦4—5行,留空带66.6 cm,早春 3月结合整地每667 m 施磷酸二铵2O kg。 4适时适龄移栽 4.1定植时期 时为土壤适水状;当心叶与成龄叶色相同,呈深绿 色,且中午萎蔫时为土壤缺水状,需要灌溉补充水 分。③提倡隔行(沟)交替节水灌溉法,以减少土壤 辣椒最适宜的定植期为冷尾暖头,即5月中 旬左右。撒播育苗可在8叶期左右移栽;等距点播 育苗可在现蕾期定植。 4-2定植方法 板结,严禁大水漫灌。④结合施肥进行灌溉,加快辣 椒生长发育。 ①拔苗移栽:椒苗于移栽前1 d轻灌水1次, 之后将苗拔出运往田间移栽。②切块带土移栽:用 刀、铲将等距点播的椒苗按窝切成带土的方块,以 6配比施肥 6.1 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辣椒属氮、磷、钾全营养型作物,营养生长期应 保证氮素供给和磷素适时适量供应;开花结果期既 要氮磷营养元素充分,又要及时保证钾元素供应; 利栽植后缓苗。③肥液浸根移栽:将拔出的椒苗放 进配好的复合肥液中运往田间,随取随栽。 4.3灌水方式 ①坐水移栽:移栽时先开移植沟,随之灌水人 沟,按穴距放苗,后培土封沟稳苗;大棚和地膜覆 盖栽植的,可在挖好的移栽穴内浇水、放苗、封土。 ②漫灌移栽:即先移栽再放水灌溉的方法,优点为 移栽速度较快,缺点灌水量较大,灌水后地温较 低,缓苗速度较慢,地表容易板结。此法需要待地 面显黄时,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春季移栽较 早者,选择以提高地温为核心的坐水移栽方法;春 果实迅速膨大期氮素水平对产量影响更大,但过量 易引起疯长,导致结实不良,而充足的钾素可促进 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转,使果实加速膨大。因此三要 素需求比例为氮50%,磷18%,钾32%。进入盛花 盛果期则以生殖生长为主,光合产物需加速向果实 运转,对钾的需求量最大,三要素需求比例为氮 35%、磷15%、钾50%。 6.2以产配肥 末初夏移栽时,由于气温偏高,叶面蒸腾量较大, 应选择具有较明显降低地温的漫灌移栽方法。 4.4合理密植 ①土壤施肥:可依据每生产100 kg鲜椒需吸收 氮0.53 kg、磷0.14 kg、钾0.7 kg和667 m2干椒目标 产量250 kg计算。采用地膜覆盖的椒田,当门椒长 到2 om左右时,结合灌溉第1次追肥,每667 m 需 施纯氮5 kg(尿素l0 kg),纯钾8~10 kg(硫酸钾 16~20 kg);盛果期进行第2次追肥。麦辣套种田待 门椒2 cm左右时结合培垅,每667 m2施尿素lO~ l5 kg、磷酸二铵20~25 kg、硫酸钾10~15 kg、硫酸 铜和硫酸锌各1 kg。灌溉时每667 m2再追施尿素 影响辣椒生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肥 料。密度受品种的遗传性、气候与土壤环境条件、管 理水平、生产目的等多种因素影响。紧凑型品种适 当密植,开张型品种适当稀植;干旱年份适当密植, 雨涝年份适当稀植;瘠薄田适当密植,肥沃田适当 稀植。稀植范围为667 m 留苗1.0—1.2万株,密植 范围为667 mz留苗1.4万株左右。密度相同的情况 下,宽窄行栽植比等行栽培单位面积产量高。 10 kg。②根外施肥。辣椒初花期每间隔7~10d喷1 次O.3%磷酸二氢钾、0.4%尿素、0.05%~0.1%硫酸 锌、0.1%硼酸和硫酸镁复合肥液,(下转第28页) ◆试验研究◆ 2013年第2期 辣椒杂志【季刊) (上接第22页)促进开花坐果;盛花期喷施尿素 和磷酸二氢钾各占0.4%,硫酸锌、硫酸镁、硼酸各 占0.1%,硫酸锰占0.05%,亚硫酸氢钠占0.1%的复 合肥液;盛果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占0.6%, 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锰、硫酸亚铁和亚硫酸氢钠各 占O.1%的肥液;红熟期喷施1%的石灰水或10%的 草木灰水,0.8%的尿素肥液,增强植株光合功能,提 高果实产量并促进红熟,增强果实的耐贮性。为提 高根外追肥效果,要选择晴天无风的下午或阴天进 行喷雾,以叶片背面为主。 7.2抹腋芽 按照“芽不过寸”的要求,选择高温天气的上午 抹(掰)掉主茎上生长的腋芽。植株基部的腋芽生长 发育迟缓,开花结果迟,与主结果枝及着生花果发 生营养竞争,从而影响植株整体的生长发育。为节 省工时,抹叶和打权作业可同时进行。 7.3打群尖(生长点) 立秋后,对辣椒株冠枝条顶稍进行削剪摘除称 打群尖。陕西无霜期甚短,辣椒后期的幼果无法自 然红熟,果实间争夺营养,抑制了下位果实的发育。 加之秋雨的影响,致使枝条拉长,群体内枝叶郁密, 光照不足,导致果实烂落、品质降低。打群尖既可控 制枝条的无限生长,又使光合产物更多地向果实转 运,促进果实发育,从而达到早熟高产。 7整枝修剪 在荷兰、以色列和日本的保护地栽培中,辣椒 整枝修剪已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辣椒整枝修剪可 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状况,减轻病害发生,促进早熟, 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7.1抹茎叶 8生物防治 ①辣椒细菌性疮痂病、软腐病,选择72%硫酸 链霉素100万单位,采用150~200 mg/L喷雾防治; 辣椒门果期及时将一级分枝以下茎生叶抹除, 以增强光合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据试验,此项技术 措施可增产10%左右。抹茎叶应选择温度较高的晴 天上午进行,防止病原菌从伤口侵染。 ②4%抗霉菌素(农抗120)3万单位,稀释200倍喷 雾,防治辣椒白粉病,药液灌根防治辣椒枯萎病;③ 辣椒真菌性病害,选择春雷霉素(春雷霉素盐酸盐) 2万单位浓缩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