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 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推动农村一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 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 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吉 林省农业产业化已经基本展开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堆题。\\
1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
农业产业化物质基础丰富
吉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基础牢固,农业现代化发展良好。2018年,吉 林省农林牧漁业总产值2184.34亿元,粮食总产量3632.74万t,已连续6a超过3500万t; 畜牧业发展稳泄,猪年末存栏870.40万头,牛年末存栏325.29万头,羊年末存栏396.59万 头,家禽年末存栏16233.38万只;特种作物物产丰富,如•人参年产量36103t>食用菌688075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
1.2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稳定
2018年末,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5666个,同比增加414个;有各类龙头企 业2595个,较2017年略有减少;合作组织及专业批发市场2772个,同比增加390个。省级 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比较平稳,总量达到了 530个。从事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生产加工的 龙头企业占总量的43%,销售收入占总量的48%;从事肉蛋奶等畜禽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占 总量的18%,销售收入占总疑的20%;从事果蔬、中药材、人参等园艺特产品生产加工的龙 头企业占总量的37%,销售收入占总量的28%.
1・3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多样
2019年末,吉林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突破5700个,各类龙头企业数量达到 2600个以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模式应运而生。以 龙头企业为核心,上联一产、下接三产,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值 增效,带动广大种养农户增收,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2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原料收购时间集中、储备时间长、对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大等 特点,使得资金不足的问题凸显,改革成本、民生保障和脱贫攻坚等支出增加,财政支付能 力不足,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几乎没有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加之受宏观经济下行等 因素影响,多数投资商持观望态度,缺少资金保障,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2.2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吉林省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含量少,能源消耗大,没能立足自然资 源和区位优势、找准立位、深入挖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与农产 品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伯3,我国过去仅为伯0.8,吉林省2018年已经提升至1S2.35[1],但 是产业链条短,仍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生产和加工为主,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产品在价格和市场竞争中处于为势,品牌影响力低,农产品面临优质不优价的困境。
2.3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吉林省省级龙头企业521 P,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尚未过半,20亿元以上的 不足20户,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尤英乡镇企业, 几乎是传统的小作坊模式,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原料供应不稳左,销售渠道少,管理 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企业组织涣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严 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能力。
3推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3.1加大财政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融资平台,利用吉林省内现有的各类贷款担保平台,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因抵押 物不足难以获得银信部门贷款的难题。探索建立省级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撬动银信部门 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广辟融资渠道,利用国家金融和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集中力量 扶持一批发展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搭建合作平台,引导鼓励支持 企业引进战略合作投资者,实行业内或按产业链条开展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农业发展基金作 用,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有限的财政资 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解决项目建设筹资难题[2]。
3.2增强企业加工能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力求在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群集 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搞好产业优化布局,在玉米深加工、水稻、禽类、生猪、肉牛、乳品、 食用菌、人参、中药材、杂粮杂豆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选择发展基础好、创新能 力强、行业地位较突岀、具有领军潜质的龙
头企业,在政策扶持、资源配苣、服务指导等方 而重点倾斜,打造领军型企业,引领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强科技增内力,激励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调动创新积极性。巧借外力增内力,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围绕吉林省农业优势资 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立体开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举头产品[3]。
3.3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坚持建设髙标准农业示范基地。根据龙头企业的客观需求,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 势和生产基础,在不改变丄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鼓励承包者对所承包的土 地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促进土地向种出大户集中,新建一批规模较大的标准化、 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产量和品质保障,进而起到带头示范 作用。
3.4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利益关系
要加强利益涮节,合理确定农户、生产企业、经销商、地方财政等各个利益主体之 间的利益分配结构[4]。合作农户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增加绿色和有机 农产品的供应,使主要农产品生产量与加工转化相适应;企业要支持发展基地生产,与基地 农户建立紧密的产销衔接,提升契约精神,保护农户利益;政府应加强农业领域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等现代要素的输入,逐步建立政府牵头,加工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和农户 ”四位一体\";的新型合作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5强化品牌建设,进军高端产品市场
在打造特色品牌,提髙市场化水平上下功夫。挖掘吉林省农产品的生态.人文.特 色价值,学会讲故事。遵循\"市场为主、政府推动、各方参与”;原则,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 名优企业品牌,提升推广英商品价值,打响特色产品知名度。建立专业的团队,继续巩固吉 林玉米、绿色大米、延边黄牛、东北黑猪、山野菜、中药材和杂粮杂豆等具有特色的地方品 牌,提高皓月、敖东.修正.天景等企业知名度,抢占国际髙端市场,实现农业大省向品牌 大省转变。
参考文献
⑴云宪辉•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朱建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卩]•经济地理,2010⑷:634七39・
[3]郭正涛,陶红•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研究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3):122-127.
⑷邵振文•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农业产业化问题及对策探讨》来源:《农业与技术》,作者:张晓娇单位:吉林 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
划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