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歌教案
【篇一:2014年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六个单元:西部风情、绿色畅想、欢快的舞步、音乐中的故事、八音盒、新年音乐会。这六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1课时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 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 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 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一) 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 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
(1) 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 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 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
【篇二:节日里的歌教案】
《节日里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源,再现节日与音乐的合谐,帮助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节日的气氛,并切身感受音乐在节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网页供学生浏览查阅
2、选取节日里的部分欣赏歌曲。
3、将学生分为三组,以便上课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
1、学唱《祝愿歌》。
2、节日献歌。
教学难点:
节日歌单的策划。
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祝愿歌》
2、提问引入节日话题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
3、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2、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阴历节)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民俗?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类型的节日?
(学生点击“节日的分类”
二、节日里的歌
1、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A《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国庆节
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师节
C《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节
D《夕阳红》 重阳节
(点击网页试听,观看相关资料)
2、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而又准确的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日呢
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三、歌声里的祝福
1、听赏《祝愿歌》
(1)听赏全曲 (点击播放)
(2)感受旋律特点。(前半拍休止)
(3)体会歌词意义。 (歌词没有明显的指向性,都是表达祝福的歌词)
提问:
A、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
B、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2、学唱《祝愿歌》
(1)教师带唱全曲
(2)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
(3)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
四、节日献歌
1、节日的歌单
(1)交流为节日献歌的策划经验
怎样为某个节日选择合适的歌曲献唱?
(各自发表经验,开展讨论与交流)
(2)为某个节日策划一份歌单
各组以抓阄的形式从春节、六一,国庆中各选出一个节日,分组进行歌单编写,选取其中一首进行排练,准备表演
(可通过百度网搜索相关的资料)
2、节日歌曲献唱
分组表演,自任主持,小组互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对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目。节日需要有歌声,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歌声,歌声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在下次过节的时候,用歌声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他人!
【篇三:大班歌唱活动《祝福歌》】
大班歌唱活动《祝福歌》
广东省军区幼儿园 何娟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2、借助图谱理解并记忆歌词。
3、体验歌曲中祝福他人的情感,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多媒体,图谱,cd,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⑴《幸福拍手歌》进场,发声练习。
⑵观看视频《灾区的孩子们》
2、学唱歌曲:
⑴、范唱
教师清唱第一遍,让幼儿去猜想歌词内容。
范唱歌曲第二遍,出示图谱,回忆歌词。(记忆歌词)
⑵、跟着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⑶、尝试完整唱。
⑷、分句教唱,重点学习附点音符、休止符。
找出“我的心,我的心…”和“我的歌,我的歌…”两句的休止符并且唱准.
⑸、完整演唱,师幼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声音优美连贯,注意情感的表达。
⑹、幼儿分组用领唱、齐唱的方式进行演唱。
3、结束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