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赏析试题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试题)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新 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2009年山东德州市中考试题) (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2009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城 南

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三)品味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曾进山为僧。一日游山,与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后对诗,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唐宣宗作下二句。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3.从一个“作”字能够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经过千辛万苦汇集到崖前的瀑布,飞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或:瀑布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景象。) 2.拟人3.不甘寂寞(或:不满足于现状),要有所作为。(大意对即可)(

再宿武关① 李涉

远别秦城②万里游, 乱山高下入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 一夜潺湲③送客愁。 (选自《唐诗别裁》)

注解: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粵。本诗作于迁谪途中。①武关:在商州(今陕西省商县)之东南。②秦城:指京都长安。③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分)

答: 2、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情感? (2分)

答:

(1)(1分)答: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0.5分)\"乱\"既写出了山错落有致,又烘托出诗人的心绪烦乱.(0.5分)

(2)(2分) 答:诗人通过对溪水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写出\"愁苦\"1分,愁苦的\"绵长\"的特征1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①。 注解:①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1、诗中的“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分)

答: 2、从“急向柴门去却关”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小童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1分) 2、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2分)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迷”字既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内心的迷茫)。 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