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混凝土施工防水技术
摘要:防水技术是土建工程施工时重要的技术要求,而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地下防水技术要求也随着地下建筑工程的增加而提高。本文浅议城市建筑混凝土自身防水技术及现状,并对如何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和防水能力进行深层的探析。 关键词:混凝土;地下工程;自身防水技术 1、我国城市建筑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防水技术不断进步,防水工程的材料也从以前的少数品种类型发展为多类型、多系列格局,而地下室防水构造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式发展为当前的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相结合,刚柔材料相结合等新的型式。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主要是为了防止地下水和滞留水渗入室内,影响室内的正常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地下室典型防水构造是基层(平面为混凝土垫层,立面为结构混凝土墙或砖墙);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采用卷材或涂膜防水层,也可以是结构防水混凝土与柔性防水层复合);保护层(平面为细石混凝土,立面为发泡聚乙烯片材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软保护层)。另外,地下室防水设计也一般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 2、关于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的简述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称之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具体是通过调整材料配合比、添加外加剂、限制骨料最大粒径等措施使
混凝土组成最密实、孔隙率最小的结构,或使孔隙彼此隔断、互不连通、使地下水无法渗入或渗入至一定深度后不能穿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自防水结构一般在设计前要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比值。另外,在地下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不使防水混凝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作用;注意各种外力和内力可能带给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尽量不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导致渗漏水。 3、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技术施工的过程
3.1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属于大体积大面积施工,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
3.2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每次浇筑厚度应控制在0.5m左右,每次浇筑墙体长度不大于30m,浇筑时应保证连续性。
3.3 分段分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合理的分段分层施工,分层厚度为0.3m,分层的接头时间间隔不超过2h,施工中交接的临时结合的竖向缝要互相错开。
3.4 混凝土振捣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
况,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3.5 采用高频机械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以将混凝土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无气泡和不再沉落为标准,振捣时间约为20~30s,避免漏振、少振或超振。
3.6 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两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尽量往回浇。另外加强两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就可以集中排除。
3.7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后,要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屑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 3.8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10小时内进行养护,可以采用 “蓄热养护法”。养护7天后改用盖草袋浇水养护28天。室外顶板尽早覆土,减小板室内与室外、顶板与地下室外墙的相对温差。 4、混凝土防水技术施工时的严格要求
4.1 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直接影响防水混凝土结构密实度和抗渗性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在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及润湿砂石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密实度越大,抗渗性
及强度也越高。但水灰比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给施工造成困难,同时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水灰比过大时,富余水量过多,混凝土在施工时易产生泌水现象,又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游离水蒸发,不可避免的在混凝土内要留下大量孔隙,这些孔隙互相贯通形成开放性毛细管泌水通道,因此使混凝土结构抗渗能力大为降低,同时透水性增高,并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冻及耐久性能。 4.2 合理选择砂率。砂率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体积。防水混凝土通常采用富砂率,因为水泥砂浆不仅起粘结填充作用,还要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保护层。这层砂浆保护层包裹在粗骨料的表面并使这些粗骨料颗粒之间相互离开一定距离。这样,一方面使混凝土达到了最大密实度,另一方面又能切断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道,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城市建筑防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多方面内容。建筑物的防水设计除了应该做好混凝土自防水外,还应该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截堵为辅的设计原则。因此在设计中要强化建筑结构自防水能力,并从材料的耐久性、适应性以及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相容性的全局出发,选择适用的防水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提高建筑结构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真正使城市建筑防水工程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建勤.高挂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彭渡.高强混凝土开裂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3]黄士元.混凝土早期裂纹的成因及防治[j].混凝土,2005. [4]冯克勤.混凝土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