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岗位培训
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试卷B(检测员)
(满分80分,时间100分钟)
姓名 考试号 得分
身份证号 单位
第一部分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维护秩序、公平竞争。下列
不属于该条规定的内容是 。
A.检测机构要做到公平公正的竞争;
B.检测机构要做到合法有序的竞争;
C.反对低价、违规承诺等恶性竞争手段承接检测业务;
D.检测机构应公开检测收费标准。
2. 只考虑各地区地质条件差异时,桩的有效检测桩长受 大小的制约。
1
A、桩的长径比; B、桩周土刚度;
C、桩土刚度比; D、桩周土阻尼
3.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时域信号出现周期性反射波,且无桩底反射波,则该桩应判
为 类桩。
A 、Ⅰ; B、Ⅱ; C、Ⅲ; D、Ⅳ。
4. 下列检测人员行为不当是 。
A、科学检测; B、公正公平;
C、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D、按委托方要求调整检测数据
5. 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 ,宜在
未检测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A、10%; B、20%; C、30%; D、50%。
6. 对于大直径桩或直径较大的管桩,严格地讲,按入射峰-桩底反射峰确定的波速比实际
的 。
A、低; B、高; C、没有区别; D、无法确定
7. 低应变检测时,桩顶受力所产生的应力波,遇到桩身波阻抗变化时,将产生波
2
的 。
A、反射; B、折射; C、反射与透射; D、反射与折射。
8. 低应变检测时,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 Hz。
A、800 B、1000 C、1500 D、2000
9. 加速度计分别采用下列安装方式:橡皮泥安装、磁铁吸附安装、502胶安装、钢制螺
钉安装等。哪一种方式的安装谐振频率最高? 。
A、橡皮泥安装; B、502胶安装;
C、磁铁吸附安装; D、钢制螺钉安装。
10.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桩身完整
性检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 根。
A、10 B、20 C、30 D、50
11.
对于较大直径的桩,测点不应小于2个,每个测点至少有 个锤击点。
A、1 B、2 C、3 D、4
12.
分析低应变时域信号,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时, 不属于桩身缺陷。
3
A、离析 B、缩径 C、断裂 D、扩径
13.
当采用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且不小
于 。
A、75%、15MPa; B、70%、15 MPa;
C、75%、10 MPa ; D、70%、10 MPa
14.
手持传感器安装谐振频率 胶固定传感器的安装谐振频率。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
15.
稳态激桭设备应包括激桭力可调,扫频范围为 Hz的电磁式稳态激桭器。
A、10~2000; B、20~2000; C、10~1800; D、20~1800。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 反射波法低应变检测中,经常会发现在入射脉冲后紧跟一个反相很大的波形,称为反
相过冲,发生反相过冲的原因通常包括 。
A、 感器未安装牢固;
B、传感器安装点距锤击点太近;
4
C、桩身扩径;
D、桩顶质量松软,声波传播时遇到好混凝土产生反射。
2. 关于低应变法检测锤的选择正确的是 。
A、宜用宽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
B、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
C、宜用宽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
D、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
3.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
A、实测波形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B、实测波形按一定规律变化;
C、桩身截面变化;
D、桩身截面多变或渐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4. 对低应变法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
5
、开挖等
)
A、静载法; B、自平衡法; C、钻芯法 ; D、高应变法。
5. 钻孔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缩径; B、断桩; C、桩身裂缝; D、夹泥。
6. 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 。
A、桩身完整性 B、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
C、桩身缺陷位置 D、截面变化
7. 一维波动理论的假设条件 。
A、 将受检桩视为“无限长弹性杆”;
B、 受检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
C、入射波波长大于桩的直径;
D、入射波波长小于或等于桩的直径。
8. 低应变测试盲区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
A、传感器频响不够;
6
B、振源或入射波波长过大导致的分辨率降低;
C、桩身阻尼衰减和桩周土的作用引起的测试深度降低 ;
D、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和应力波的三维效应导致的浅部测试不准确。
9. 低应变检测仪器应具有哪些功能 。
A、信号显示; B、信号储存;
C、信号处理; D、信号分析。
10.
当在桩顶检测出的反射波速度或应力与入射波信号极性一致,则表明在相应位置可
能 。
A、截面缩小; B、截面扩大;
C、密度变小; D、密度变大。
7
2011年江苏省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岗位培训
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试卷B(检测员)
(满分80分,时间100分钟)
得分
第二部分 主观题部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哪些规定?
2. 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时,不同部位的缺陷对其敲击方式有何不同的要求?
3. 桩身完整性判定中II类桩和IV类桩的时域信号特征有什么区别?
.
4. 预制桩接桩处易产生缺陷的原因有哪些?
四、计算题(10分)
1. 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10根桩,完整性类别均为Ⅰ类桩,桩身波速分
别为3800、3600、3700、3950、3900、4000、3750、4050、3900、3950m/s;求该桩
1
的平均波速。该项目中有一根桩,桩身存在多次反射,其时间间隔为3.6×103µs,求该缺陷部位距桩顶的距离。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