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2年第lO卷 第3期 散寒温阳,活血通络。方用瓜萎薤白白酒汤加减,药用瓜萎、薤白、白酒、桂 明确诊断,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和核心,准确辨证,灵活合理地用药。 枝、细辛、当归、白芍、甘草等。瓜萎、薤白宣痹通阳,宽胸止痛;白酒上行药 4病案举例 性,助其通经活络;桂枝、细辛辛温散寒,散结止痛;当归、白芍、甘草养血活 张某,男,57岁,2008年8月14日前来就诊,主诉心痛如割,胸闷如窒一 血,通脉止痛。 周,加重2天。有高血压史3年,平索嗜烟酒。心电图显示心肌前壁缺血。症见: 3.3气滞血瘀型 心痛且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纳呆恶心,身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1:3黏,舌 症见心胃疼痛,或痛引肩背,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寒温不解,入 暗红,苔白腻,脉弦滑。四诊合参,证属本虚标实痰浊内阻证,痰浊闭阻,胸 夜更甚,伴有胸满闷气短,时欲太息,或脘腹胀闷,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 阳失展,气滞血瘀。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通阳化浊,行气化瘀。药用 脉弦涩或细。由于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血 瓜萎、郁金、丹参各l5克,薤白、红花、枳壳、甘草各6克,半夏9克,茯苓、山楂 府逐瘀汤加减。药用生地黄、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 各l8克。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五日之后,病情好转,再根据症状随方加减, 牛膝、桔梗、降香、炙甘草等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牛膝活血化瘀,赤芍、当 又过五日,病愈, 月后病情稳定。 归、生地黄、甘草养血活血,滋阴润燥t柴胡、枳壳、桔梗等行气化痰;降香理 参考文献 气止痛。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 谢华皇帝内经IN】1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 3.4心气不足型 【2】【汉】张仲景.金贵要略方法.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963 症见心胸隐痛,时作时止.气短心悸,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白肢 【3] 吴广平,吴晓新,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 冷,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由于心气不足,不能推动心血的正常运行, 2009.f 8(7):111 2--111 3. 而致瘀滞,气又能生血生津,气不足则血液亏虚,致络脉失养发为胸痹。应 I4】 赵晓东.李鹏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尉J】l新 补益心气,活血通脉。宜用保元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甘草、肉桂。人参大 疆中医药.2007,11I(5):109. 补元气,固脱生津;黄芪、肉桂重在补气温阳;甘草益气且调和诸药。 【5】 刘沛.刘翠哲.治疗冠心病的益气活血概述IJ】.承德医学院中药制荆重 3.5心阴亏虚证 点实验室.2011,(2):1 86. 症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失眠,头目眩晕胀痛,面赤,脘腹痞满, 【6】 李忠伟,王继第.浅析寒邪与冠心病的关系【J].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心 干呕口燥,舌红津少,脉细弦数。由于阴虚不足,津液亏损,肝木失柔,心胃 血管内科.201 0,(6):479. 失养,虚火上炎,浮阳亢扰所致。宜滋阴清火,养心活络。方用一贯煎加减。 【7】 于涛,曹洪欣.胸痹(冠心病)病机演变探微[J].中医药信息.2004,2’ 药用生地、当归、杞子、沙参、麦冬、川楝子。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沙 (2):1-3. 参、麦冬、当归、杞子益阴养血柔肝,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8] 马荣军,王谦,任秀丽.从瘀论治冠心病【J】.中国中医急症.2005,1 4(6): 3.6心阳虚衰型 587--588. 症见心痛频发,胸背部发凉,胸痛处得温痛减,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 【9】 初爱民.金永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体会【J】.中医初级卫生保健. 汗,面色咣白,神疲怯寒,四肢不温或肿胀,舌苔薄白或腻,脉沉而迟缓。阳 2005,236(9):84 气虚衰,胸阳不振,导致气机痹阻,血行瘀滞。宜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方用 【1 0】朱永义.中成药辨证施治冠心病之我见【J】.中国医药指南2008.(1 3):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药用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 l 36 等。人参大补元气;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以煦暖全身;炙甘草益气复脉,补中 【1I】宋秀明,王左治疗冠心病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 999,2I(5):I 97. 和肾-熟地、山萸肉滋阴使阳有所附;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作者简介 总之,本病病因复杂,症候多样,古人说:“病有千端,法有万变,圆机活 喻婷(1 973.1 0一),聊城大学医院药剂师,主要从事中医药研究。 法,存乎其人”。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各种临 来表现、结合现代检查手段, 桂枝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张宏都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1) 【摘要】着重论述桂枝汤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桂枝汤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3—0496—0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 在第一位,但其发生率也仅占63%,说明就桂枝汤本身而言,临床辨证也并 的著名方剂。由于其疗效独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 非都要有汗出,这与一般认为桂枝汤证以汗出为标准的看法存有差异。事 《医宗金鉴・伤寒论注》日:“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 实上,《伤寒论》中有关桂枝汤的条文也并不是都有汗出。如第l5条:“太阳 宜桂枝汤主之。”根据文献研究的方法,作者最大限度地收集了l17例翔实 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又如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 可靠的桂枝汤的临床医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症状实际出 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所以,在理解原文意思时应具体问题作具体 现频次的多少排列,出现频次最高的前稀}症状可作为桂枝汤临床辨证时 分析,切不可过分拘泥。 的主要指标,即:汗出、恶风寒、发热和神疲体倦,其发生率分别为6 、49%、 同时,汗出、恶风寒二症位于发热之前,也反映了桂枝汤用治于内伤杂 3l%和2270。 病的一个方面。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家的运用情况来看。 《伤寒论》指出:“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 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症,而且还运用于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 方。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 统计结果也表 不和所致的病证。这是殴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作用, 明.从汗出、恶风寒、发热这 哇要症状来看,桂枝汤主要是用治于外感风 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状态。 寒的表虚症,其排列顺序虽然与《伤寒论 胃“太阳病、发热、恶风……名 正如徐彬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为中凡”(原文第二条)有些不一致,但症侯特点是完全一致的。汗出虽然排 (《金匮要略论注》),是对本方治病机理的高度概括。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2年第10卷 第3期497 神疲体倦一症虽然只是机体正气不足的一般表现,但如果结合出现频 1O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 率较高的纳呆少食(占22%)来看,也反映了这种正气不足与脾胃虚弱有密 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O克、麻黄5克、葛根3O克、鸡血藤30克、 切关系。所以,桂枝汤主治外感虚证,兼治内伤杂证,其作用机理也与调补 白芍10克、川芎lO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 脾胃有密切联系。《伤寒论》对本方服法的要求也极为讲究,首先是“适寒温” 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服之,“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温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 2.治疗荨麻疹 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同时,“温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 荨麻疹祖国医学病名为“风隐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 其“遍身絷絷,微似有汗”,是脾胃之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 即出现扁平隆起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 故云:“益佳”。 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 下面就其在lI缶床方面应用做以下总结: 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气憋,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1.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运用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颇佳,处方为:桂枝l0g,白芍l0g,炙 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l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 甘草6g,生姜6g,大枣15g。剧痒难忍者加枳壳log,风团暗红加当归log。桂 l临床随证加凉台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 枝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 通经脉,治暖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眯肾炎、充血恤 衰、内分泌失 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 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l5克,灸甘草l0克,生龙骨、牡 药。相得宜彰。 蛎各20克,黄芪3O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l0克,水煎服,一日一 综上所述,桂枝汤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 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 仅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伤寒沦》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 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l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l0克。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主方。本方能治疗多种疾病, 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 足见仲景组方用药之妙。 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63例临床观察 万坤华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330008) 【摘要】肛周湿疹临床表现为肛周皮肤出现丘疹,瘙痒,甚至皮肤糜烂,渗出,结痂,且反复发作。自201 0年以来,笔者以苦参汤加减外洗 坐浴治疗肛周湿疹63例,收效满意。 【关键词J湿疹;肛门疾病;瘙痒;苦参汤;外用;熏洗 【Abstract】Perianal eczema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papule and itch around the anuEeven。bothskin erosion。exudation.and escharosis recurrently attacks.Since 201 0 yea ̄author used ku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63 patients of perianal eczema,having achieved satisfac- tory effect. 【Key Words 1 Keys Eczema;Anus diseases;Itch;Kushen decoction;External application;Fumigation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3—0497—01 1临床资料 复诊,患者皮损明显好转,无糜烂渗出,仍有瘙痒。继续给予苦参汤加减 63例患者均为洪都中医院肛肠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6 坐浴治疗lO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例,年龄2 一162岁之间,平均年龄34岁。肛周湿疹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20 6体会 年,伴发痔者l4例,有肛裂者6例,有肛瘘者2例.有肛乳头肥大者3例;63 肛周湿疹是一种比较难彻底治愈的非传染性的肛周皮肤病.中医称 例患者均有长期使用皮炎平等激素类药物及痔疮膏史。 其为“浸淫疮”、。血风疮”等。病变一般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但也有少数 2治疗方法 蔓延至臀部、会阴部。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肛 苍耳子20g,地肤子20g,蜀椒15g,苦参2og,白鲜皮20g,蛇床子20。 门周围皮肤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因 渗液多者加苍术15g,明矾15g,士茯苓20g,肛门皮肤粗糙、肥厚者加当归 其病因不详,治愈后易复发,迁延反复数年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12g。取上药加水300ml浸泡20min,煎取2000ml药汁倒人盆内,在坐浴架 中医认为:湿疹的内因是脾虚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外因是感受湿热之 上熏蒸肛门,待药液不烫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每次浸泡约30min,每天 邪,充于腠理,久病则正虚邪恋,脾虚湿困,或血虚生风生燥,风燥郁结, 2次。 肌肤失荣。对肛周急性湿疹的治疗,首先要局部止痒,同时还要切断瘙痒 3疗效标准 —搔抓一瘙痒的恶性循环。西医所用的抗过敏,激素等治疗虽可暂时缓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皮损 解症状,但日久易复发,副作用也很明显。用苦参汤外洗,一方面避免了 恢复正常,无渗出瘙痒价月;好转:皮损基本恢复,无渗出仍有瘙痒。未 化学药物或其它疗法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外用局部用药,药性直达病灶。 愈:皮损未完全恢复,仍时有瘙痒及渗出。 见效快。本法选用的苦参汤中的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土茯苓等 4治疗结果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苍术健脾燥湿,苍耳子杀虫止痒。上述药物台用,共 全部病例均经7__4疗程治疗,其中5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 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杀虫之功,且外用熏洗,皮肤久浸于温热药汤中, 复发,8例好转,治愈率88%。 能使角质层软化,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也可以通过毛囊或腺管 5典型病例 被吸收到体内,而且药物直接附着在皮肤上发挥作用,药效直达病所。 刘某。女.30岁。2007年4B就诊。自诉肛周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有湿 润感并伴有灼痛感。查体见肛周皮肤大片红斑,并有点状糜烂,有渗出,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肛周湿疹,给予外用苦参汤加减坐浴。5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