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听、评课记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日食和月食》听、评课记录

听 课 记 录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影子?我们居住在北半球,看太阳和月亮时应该面向哪个方向?在地球上看,太阳的右边应该是太阳的东边还是西边?月亮的左边应该是太阳的东边还是西边?

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食,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

出示课件:7月22日拍摄的日食照片

看到关于日食的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日食的成因

出示课件:日食形成过程部分图片(教科书P51赌片)

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最有道理?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讨论:(出示课件)

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样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这可能是哪个天体?

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这说明什么?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

4、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同组一起说一说。

这个结果只是我们的推理而已,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推断是否是正确的呢?

怎么做实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假如用你们的头当做地球,用乒乓球当做月球,再给你一个太阳,又该怎么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汇报: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三球仪演示日食的形成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太阳、月球、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图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汇报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1、日食总是发生在那一天,为什么?2、日食发生时,总是从太阳的哪边开始呢?

课件提示观看日食的注意事项

(二)认识月食的成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日食的形成原因了,月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根据日食的成因,猜一猜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提示:1、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太阳光照到月球上我们才能看到月球,这时我们给看到的那部分月球叫月亮。2、日食发生的时候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到地球上的光形成的。那么,月食是怎么发生的呢?是月亮真的变黑了吗?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么做个试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实验:

学生汇报: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

月食发生时,是从月亮的哪边开始的?一般发生在哪一天?

现在明白“天狗吃日”的伪科学说法了吗?

师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三、拓展:关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在课下先讨论,再想办法解决。

评 课 记 录

一、教学设计情况

《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内容。本课教学,梁老师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交流、讨论——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等教学理念,提出“关于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说法:①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②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最有道理?”让学生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遮挡住太阳光从而发生了日食现象,紧接着“出示课件:①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样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形状是什么样的?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这可能是哪个天体?③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这说明什么?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④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引导学生分析挡光的天体是月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而通过实验证明日食发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到地球上的光形成的。

在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时,是让学生根据日食的形成原因推测月食的成因,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月食是因为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了形成的。

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在于模拟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于天体运动,孩子们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设计实验确实有难度。

二、教学完成情况

师导入(揭示课题)——教师介绍看到的日食情景——课件出示教材P35日食图片——出示讨论问,学生交流日食形成原因——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形成结论——根据日食形成原因推测月食形成原因——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形成结论。

一节课下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趣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三、教学成功之处

1、本课教学设计思路符合当前课改要求,教学目标完成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教师扶放得当。

2、小组合作学习落实见效。现在学生基本已经习惯了“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相互交流”这种方法,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会积极的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交流。小组向全班汇报过程,可以是单人汇报,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由别的学生解答,还可以是老师的

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互动得到真正的体现。一堂课在孩子们的高昂学习情绪中结束了,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课虽止,趣犹存。

4、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进入汇报交流环节,各小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课堂交流让学生学得的知识、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课本知识或者是老师所能讲授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四、不足之处

虽然学生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一口气讲述了几个关于月食和日食的故事,讲述的重点不明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执教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紧张,发言不够积极不够活跃,这时候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