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整理)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中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l00分钟,满分100分)

卷I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 分,共9 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 干涸(hé ) 叱咤风云(zhà ) B. 绯红(fēi ) 诅咒(z. ) 浩瀚无垠(y ín ) C. 匀称(chèn ) 畸形(qí ) 锐不可当(d āng ) D。 哺育(b. ) 伶仃(líng ) 深恶痛绝(wù ) 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暇想,翱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除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D。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 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搬不断涌现,

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记叙文阅读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司长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雏我啊。” 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了。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他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幺教可以研?.\"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丁,经常一个人长时问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地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褥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4.结合文意,谈谈“我说,你听”有什么含义?它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15.本文围绕老师共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前两件事,并填在横线上。(2分)

(1) (2) (3)老师脑梗严重,却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16.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2分)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

17.请赏析精彩语句: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撂布。(2分)

(二)说明文阅读

【甲】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车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田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l,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送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套发现山脚( )而山腰反(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 )很成功,

o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在( )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乙】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眷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8.甲文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分) 19.甲文②③④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3分)

20.根据上下文意,将以下四个选项依次填入甲文括号中,它们的顺序应该是____、 、 、 .(4分)(A.山脚 B.有霜 C.无霜 D.山腰) 21.《大林寺桃花》一、二句,说明了甲段哪种物候现象?(2分) (三)议论文阅读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幺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现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井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情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有删改)

2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2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当今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能力?(3分) (四)文言文阅读

【甲】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数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论仁、礼、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错误!为正者,妾妇错误!之遣也。

居天下之广居

○,7

,立天下之正位错误!,行天下之大道错误!;得志,与民由错误!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顺:恭顺,孝道。⑥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⑦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⑧勘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⑨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错误!由:遵循大道走. 2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甲: 乙:

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4分)

句子: 评议:

卷Ⅱ

三、作文(40分)

曾子说:“吾晶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扫省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伟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过失,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

请你以“反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9(1)各领风骚数百年 (2)鸡声茅店月 枯藤老树昏鸦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5)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6)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10(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荣。(或解释为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1(1)泰戈尔印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2)示例:《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这些诗篇让读者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12、严冬里的一盆炭火 为我送来温馨 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为我带来希望

13、(1)示例:苏轼几经坎坷磨难,矢志不渝,仍以旷达的胸襟面对大千世界,表现出古代文人所独具的精神风采。(对所选人物写出其特点即可) (2)示例:死而后已焦裕禄(所对下联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二、14、含义:“我说,你听”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文章前半部分老师讲课,“我”听课,所表现出来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另一方面指文章后半部分,以“我”的述说,唤起老师的记忆,是一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患严重脑梗的老师的挚爱之情。 好处:一是表现了文章所记叙的内容的,二是揭示文章表达的师生互爱的主题。 15、(1)“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2)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16、(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意思对即可)

(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意思对即呵)

17、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18、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9、不能.因为②③④段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20、B C D A

21、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就是高下的差异造成的. 22、事例:相信要仔细观察的道理,但并不是就有了观察的能力;相信人人应劳动的道理,但并不是就有了劳动的能力;相信读书很重要的道理,但并不是就有了读书的能力;相信必须做个好公民的道理,但并不是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观点: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3、不能。因为“似乎”是好像的意思,是从表面来看.是一般人对“知”的看法,去掉后表意不够准确,影响了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4、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25、略。(可根据文章中养成种种习惯来谈中学生增强个人能力,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26、(1)任务(责任) (2)通“弼”,辅佐 (3)发迹 (4)这

27、(1)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28、【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9、句子:“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完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评议:孟子认为女子必须要顺从自己的丈夫,那才是“妾妇之道\",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丈夫行不义,妻子就应该规劝补正,这样才是正确的。 三、作文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