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现状与评价
调查报告
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 0801214061
姓名 陈英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现状
与评价调查报告
一、 前言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围绕学生情况、针对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感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内容,共设计了客观选择题15题的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对我校08级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问卷调查过程中并配以随机访谈取得一手材料。调查小组成员及分工如下:组长马晓歌同学,出卷人为常淑华和陈英同学,散发问卷人为李小璐、马会荣、胡愉媛、高丽君同学,整理人是桑娟和徐璐同学,打印人是张茜同学。
二、 正文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的同学喜欢政治理论课,17%的讨厌这门课,其他的72%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因为如此,只有11%的同学经常去上课,78%的偶尔去上课,还有11%的几乎不去。其实对于大学里这门选修课,上课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感不感兴趣,关键还在于任课老师教学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1%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上没有任何师生互动,由于学生上课态度不端正直接影响老师们教课情绪,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老师不满意,自然就不去上课。当然除了老师方面的原因,对于政治理论课如此令人堪忧的教学现状,一大部分原因出在学生本身,50%的同学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考试需要,赢得学分,觉得应该去上这门课的同学仅占20%,正是这种不积极地心态导致同学们走向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学不学不重要,混及格才是王道。几乎90%的同学认为政治理论课是枯燥无味的。我想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同学们要修习的课程太多,无暇兼顾;二是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且离生活实际太远。调查结果显示78%的同学偶尔浏览一下思想政治方面的杂志,经常阅读这方面杂志的只占5%。5%的同学觉得政治理论课有趣,其他的要么没感觉,要么没感觉。正是这种师生之间淡漠机械的教与学的方式,导致72%的同学认为修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思想觉悟的提高丝毫没有帮助,只有23%的同学认为有一点点帮助。虽然现状堪忧,但同学们对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学的改革还是颇为期待的,95%同学认为将来教学改革中,应该多一些师生互动,譬如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堂上多结合实际例子来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而且,76%的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今后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
此次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情况,同时反映了我校学生对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迫切要求,对于改善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总体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第一、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
式,把教学要求和学习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注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把他们排斥在教学过程外,就有成为说教或灌输之嫌,因而,学生的需求应该成为教学的导向,实现教学要求和学生要求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课程系列教材总体上体现了思想性、系统性、严谨性的要求,但有些方面也存在局限,如理论性强、现实事例欠缺、没有体现学生需要等,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吃准摸透教材,围绕学生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切忌照本宣科、流于说教,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真正起到说答疑解惑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既有政治性、思想性的要求,又和政策性、时代性结合,因此要求教师紧跟形势、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充实自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魅力感染人,以知识说服人。第四、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是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病,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显得冷漠、权威,僵化死板,无教学艺术可言。
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
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法、问答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和教材过程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它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模式相比,笔者认为新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中学生阅历较浅,中学教材又像压缩饼干,要靠教师精选出大量的例子稀释,学生才能消化。学生自学、讨论中得到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与教师讲授中提供的信息相比。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这是因为:(1)学生自
学掌握知识效率较低。(2)过多增加自学、讨论等环节后,教学过程的节奏放慢,上下环节转换较费时。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这是由于教学活动重心向学生一方偏移,教师讲授时间压缩,输出信息量减少,而许多思想教育内容正是寓于这些信息之中的。再者,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遵循知、情、意、行这样的顺序,声情并茂的讲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思想教育方面可以收到更明显的效果。而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知教材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被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形式主义的毛病。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属于最佳,是相对而言的,它要视教学中学生和教材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加以综合运用所决定的。传统教法和新教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志把某种教学方法死板专一地应用在某项任务,某种内容,和对某类学生的教学上,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情况灵活选定和综合运用两种教学方法。譬如,当某些教材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新原理、新概念,而这些新知识是既抽象又难懂的,这样就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了。如果采用其它新方法是很难使学生对原理、概念达到深刻理解、牢固记忆的。比如《哲学常识》中的一些原理、概念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当教材中某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用所学过的知识自行解决时,可采用“自学法”、“探究法”等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不能把传统教法与新教法截然
分开,而应该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把传统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教师设疑释疑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粘住学生的心,使他们找到“用武之地”。
“审美的根本价值是令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富有。对于美,人天生有一种主动追求的欲望。当课堂教学达到艺术化水平时,人们坐在课堂上便不再感到被迫和痛苦,他们一方面仍是为了需要学习知识获得能力而来,另一方面他们是为了欣赏美、追求美、享受美的愉悦而来。”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成学生自中学时就“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需要每一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用心对待每一个教学细节。
笔者;陈英 2010年1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