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线上“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水平1 课程 团队 1-1 课程负责人 高,积极推进基于慕课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5分 有一定影响度。 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团队成员5—8人。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组织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 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2-3 创新性 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5分 混合式教学。 核心价值观。 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 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每个教学视频时长建议6-15分钟左右,1门课教学视频不少于3004-1 教学视频 4 课程 资源 分钟,建议300-600分钟。 课程负责人录制讲授本课程的视频时长不少于20%。 每个教学视频建议配备测验题,非重复测验题目总数不少于100道4-2 课程题库 (建议采用客观题为主)。本校应用建议增加开放式/非标准答案测验题、案例题等综合应用题。期末考试不少于5套试卷(每套试卷均需A、B卷)。 通过课程平台,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5 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 5-1 团队辅导 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有效的在线指导与测评。 有效支撑网络课堂互动的完整讨论话题。每周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讨论话题,讨论话题总数不少于20个。 有效支持课程过程化与个性化考核的测验及考试体系。开课期内不少于3次综合测试(含期末考试),每次综合测试比重建议不高于40%。 15分 10分 分值 1-2 团队成员 2-1 合理性 5分 5分 5分 2 课程教学设计 2-2 方向性 3-1 思想性 3 课程 内容 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5分 3-2科学性 5分 否决性指标 15分 否决性指标 3-3 安全性 1
5-2 学习者活动 6-1 开放性 果与影响 情况 6-3 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应用共享情况 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10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程度高。 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 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受益教师和学习者反馈、评价高。 分 5分 5分 6 应用效6-2 课程本校应用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 5分
2
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水平高,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投入精力大,有一定影响度。 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表现力强,课程团队结构合理,团队教师有线上课程建设经验。 课程教学设计包含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并持续更新,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多样性2-2 创新性 和互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合理设计线下授课和线上学习的各个环节,体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优势。 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发挥潜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拓展应用,培养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 分值 1 课程 团队 1-1 课程负责人 5分 1-2 团队成员 5分 10分 2-1高阶性 2 课程教学设计 10分 10分 5分 2-3 挑战度 3-1 思想性 3 课程内容 3-2科学性 4-1 教学视频(自建线上课程适用) 4-2 引进资源(引进线上课程适用) 5分 1学分不少于8个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时长建议5-15分钟。同时教10学视频还需能够支撑线上教学学时数,1学时不少于2个视频。 分 否决所选用的线上课程资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必须在在线学习中心自建有一定创新性或挑战性的配套测验题,每个教性指标 10分 4 课程资源 4-3 题库建设 学模块须增加开放式/非标准答案测验题、案例题、讨论题等综合应用题,每学分不少于2个综合应用题。 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有效的指导与测评。线上辅导互动、答疑时间不得少5 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 5-1 团队服务 于线上分配学时。 有效支撑课堂互动的完整讨论话题。每周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讨论话题,每个教学模块不少于2个测验题,学期内不少于2次综合测试。 5-2 学习者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 安排教学任务,必须明确线上、线下教学进程安排的具体周次,课堂面5-3 授课安排 授的课时比例不得低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第一次授课须安排在实体教室进行,由主讲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教学安排、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考核要求等。
3
10分 5分 否决性指标 6 应用影响 6-1 质量评价 近2年内的课程教学评教结论为良好及以上,同行及学生评价度高。 况 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结合,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分 5分 5分 效果与6-2 课程应用情 课程根据教学效果反馈,对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考试、答疑等进行持6-3 持续改进情况 续改进。
4
校级线下“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分值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10分 10分 5分 1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1 总体1-1 高水平 凸显专业办学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的综合改革。 要求 1-2 引领性 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突出学生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体现教学创新。 师德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先进,注重教改研究。 2 课程2-1 负责人 团队 3 课程目标 2-2 团队 师德好,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具有实践背景。 融合性 4-1 思想性 4-2 前沿性 4-3 挑战性 5-1 创新性 “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建构”目标有机融合,有力支撑毕业要求,注重思维训练与高阶知识、高阶能力的培养。 落实立德树人,发挥价值塑造作用,将课程育人有效落实在课堂学习、课程作业、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中。 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体现学科前沿和专业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新成果、新应用。 具有学科交叉属性、学术属性和创新属性,设有挑战性任务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 以“学”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合作式、研讨式、案例式、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应用智慧教学工具,推进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录制4课时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场景。 设有综合性、创新性、协作式的课程项目或大作业,促进学生课内外结合学习。 建有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标准规范、案例、文献、习题等拓展性学习资料;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开展辅导、指导、讨论等活动。 注重过程考核和评价,突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过程考核占比不低于50%,形式不少于4种(出勤不能作为考核成绩)。 结课考核方式合理,需设置一定量的非标准答案试题、工程伦理试题等;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开展课程考核分析。 4 教学 内容 5 教学 设计 5-2 信息化 5-3 综合性 5-4 指导 6 课程 6-1 过程性 考核 6-2 开放性 7 学习 7-1 互动性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高,生生、师生互动性强。 效果 7-2质量评价 近2年内的课程教学评教结论为良好及以上,同行及学生评价度高。
5
校级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二级指标 指标 基本要求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知识1-1 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1 项目要求 规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应坚持“能实不虚\",支撑性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至少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1-2 先进性 2 项目背2-1 问题导向 2-2 导向 3-1 多样实行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3 项容 化 目内3-2项目呈现 10分 分值 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着力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紧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原理准确、内容紧凑、时长合理、难度适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0分 5分 景 需求5分 10分 10分 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呈现方式,注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介促进教学准备、线上讨论、线下交流。 3-3 提供实验项目配套的考核评价措施,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在线给项目出相应的反馈信息。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堂测验、阶段考试、实验报告考核 等。 4-1 以完成教学要求和内容为目标,综合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人5分 4 研发技术 技术机交互、传感器、超级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性 化技术手段。 4-2 10分 可靠注重对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护,切实保障学生健康。 5分 性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接入实验教学项目的运行需求,搭建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运行平台。互联网网络链接地址直接指向实验项目,确保所承诺的并发数以内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注重对相关实验教学项目自有或共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对学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严格遵守我国教育、知识产权、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基本安全责任。 10分 否决性指标 5-1 有效5 持续运行 性 5-2 安全性 6
6-1 6 教学团队 项目师德高尚、热爱教学,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水平高,在推进负责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中投入精力大,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头作用。 人 6-2 团队成员 7 项目共享 7-1 开放服务 5分 组建有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能积极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与教学实践。 5分 项目被认定后校内永久免费开放服务,1年内能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110年后至3年内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50%,3年后免费开放服务内容不少于30%。 分
7
校级社会实践“金课”建设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 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1 课程内容 1-2科学安全性 1-1 思想性 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分类制定社会实践金课建设方案,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内容规范完整。社会实践课程确定基本安全责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具有丰富的实践课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高,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投入精力大,有一定影响度。 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表现力强,课程团队结构合理,团队教师有实践课程建设经验。 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领域2-3课程团队建设 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社会实践课程教师。 3 教学活动与效果 3-2 学习者活动 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生及时开展有效的指导。每周指导学生不少于3-1 授课安排 2次。第一次授课须安排在实体教室进行,由主讲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教学安排、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考核要求等。 周。学生完成具有一定意义价值的社会实践报告。 10分 5分 20分 10分 25分 分值 2-1 课程负责人 2 课程 团队 2-2 团队成员 5分 社会实践课程参与学生不少于30人,社会实践教学任务每学期不少于210分 10分 5分 3-3 活动记录 社会实践课程有完整的过程记录(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等)。 3-4 质量评价 近2年内的课程教学评教结论为良好及以上,同行及学生评价度高。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