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栅栏培智胡同X号院落整治为例1
陈明玉,边兰春
摘要:当下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往往忽视对院落公共空间的整治和提升。政府更关注街道环境而居民只修缮自家房屋的客观现实造成承载四合院居住文化价值的院落公共空间逐渐衰落。研究选取一般性居住院落进行调查,发现住户通过积极地进行划界工作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转变为独自占有。依此提出分期分户整合划界空间恢复传统院落格局,建立院落公约保护和维持院落风貌改善成果的解决途径。院落公共空间是维系家族和邻里交往的情感纽带,作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一个部分塑造了城市原生文化生态。本文反映院落公共空间面临的现状问题,希望引起对其环境演变和使用情况的关注,为今后开展院落整治和可持续保护工作提供案例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居住院落,公共空间,划界,院落公约
引言
2015年西城区平房区总户数101153户,而其中占总户数62.5%的私房居民与直管公房居民的户均居住面积仅30平方米,因此他们大多选择在院落中搭建厨卫浴设施,堆放自家物品来拓展居住空间。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落公共空间的衰落及其价值的逐渐丧失。
本文选取大栅栏培智胡同X号院落为研究对象,其作为公房居住院落可以作为解决环境改善,设施提升及恢复和保护传统院落格局等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院落中存在的空间划界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此展开通过院落公约等方法实现院落更新和公共空间复兴的实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遗产价值评价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保护技术研究”,批准号为
51578304
1. 研究概况
1.1 传统居住院落
北京旧城传统居住院落尽管保留了四合院的规制,但代表元素和细节已有很大的缺失,成为无庭院的封闭式民居院落并可以细分为四合大杂院和纯粹大杂院,前者尚可看到四合院的轮廓和元素,后者则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付小均,2010)近些年,学者们关注并研究这些走向自然衰败的居住院落,从非“文保”类历史建筑保护角度出发提出针对建筑本体的改善与利用途径。(于文彦,戴俭,2014)此外,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自愿腾退的方式降低院落居住密度试图实现整院再利用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贾蓉,2016)但是这些研究和实践往往带有强制性色彩的话语,如“腾退”、“疏解”、“治理”、“规划”等,脱离民生生活话语的细微之处谈更新与保护。(黄仲山,2016)传统居住院落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居住文化,即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方式。而承载和维系交往链条和情感纽带的重要空间要素,院落公共空间,却很少被深入地调查分析进而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院落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在旧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多元的社会文化生活,也是规划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的类型,北京旧城公共空间可以分为河湖体系,城墙与城门系统、街道空间、集市空间与寺观空间。(罗丹,2015)其中街道空间在具体地区研究中被细分为广场、街巷和院落
三类。(武凤文,张曦,2014)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将关注点集中在街巷公共空间的整体设计上,通过功能、绿化和交通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塑造公共空间系统。(梁玮南,陈强强,2014)或是借鉴国外经验如“Parklet”概念,探索街巷空间的复合使用和设施设计来提升街道活力。(武凤文,辛萍,2015)然而对院落公共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和整治措施却很少提及。
1.3 空间划界行为
关于划界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而“划界工作”(boundary work)被定义为“我们用来创造、维持与修正文化分类的策略、原则与实践”。(Nippert-Eng, Christena, 1996)其具体含义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各式各样的划界工作中培养隐性认知和身体习惯,并逐渐形成我们对于自身与他人的理解。(Bourdieu,1977)社会学学者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群体间协商、营造的空间界线,分析研究由此具体化的社会界线的存在。(蓝佩嘉,2011)本文利用划界工作的概念作为研究院落公共空间的理论视角,因为其所强调的关系性思考有助于理解住户的主体经验和行为动机。
2. 调查分析
2.1 院落空间演变
培智胡同X号位于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石头社区,是院落格局方正的公房,现有8户本市人居住。由于居住需求的变化,2000年左右居民不断在院落内进行房屋加建,使公共空间从原有的约81㎡变为现状的28㎡,而形态上也从集中的块状公共空间变为线性的
交通空间,院落公共空间几乎失去作为交流载体的意义(图1)。
图 1 院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演变(笔者自绘)
调研发现户主们自发地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了院落空间的划界工作,其中加建房屋侵蚀了大量的公共空间,约有37.8㎡。这些加建房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混杂,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院落整体的建筑风貌。此外,居民在自家门口布置的花架,水泥台,地毯,栅栏,矮墙等也是明显的划界手段。通过高约1m的矮墙有效分隔了空间,结合花架,水泥台巧妙地营造了舒适的“院中院”。而栅栏的设置更是将门前的大片用地圈占为隐性的独享空间。同时,30-40cm高的花坛、花盆占据院落的边角空间,较随意地摆放降低了其观赏性。最后,檐下、廊道等空间也被杂物填充,渐渐叠高的物品存在着安全隐患也较难取用(图2)。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院落空间争夺战中,各方互相博弈逐渐完成了空间划界,使院落公共空间增加了权属性。
图 2 院落空间划界途径照片索引(笔者自绘)
2.2 住户居住情况
在实地调研中结合入户访谈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方法,试图从中找到影响空间划界的因素,所获资料数据经整理如表1所示。
表格 1 住户居住基本情况调查(笔者自绘)
院落中的8户人家平均每户2-3人,以中老年人居住人口为主,其中还包括3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除了谢某是独居外,其他两位有儿子长期陪住照顾。而独居老人加建的简易厨房条件极差,又缺少卫浴设施,生活不便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居住安全问题。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院长张某家的“优越性”,无论是在建筑面积,人均面积还是院落划界面积上都较其他7户人家的高出许多。从住户空间使用情况的分布上看(图3),张某家利用矮墙,花架,花池,水泥台面等进行划界工作,占据了院落西南角较大面积的公共空间,同时还在倒座房檐下和东厢房加建屋前堆放了大量杂物巩固并拓展已占有的空间,成为该院落公共空间划界过程中的隐性“霸主”。除了赵某家没有进行加建而通过设置栅栏的方式圈占公共空间外,其他几户人家都是主要通过加建厨浴设施的形式进行划界工作。
图 3 培智胡同X号居住和院落使用情况平面示意(笔者自绘)
2.3 院落改造需求
该院落2015年因被评为大栅栏街道级“五好院落”而获得了2016年度的院落整治基金。由院长召集居民开会讨论形成院落整治的初步需求,再与专业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院落整治的设计方案与施工预算。分析十条改造意见可以发现住户们提出的需求集中在房屋本体的翻新上,包括墙面,
图 4居民协商讨论达成的院落整治共识
(注: 表中的姓名与电话信息出于隐私权经过处理)
门窗,房顶,雨棚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统一”一词多次出现在共识文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居民对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协商讨论的核心精神,即利益均好性,每一条都是集体共同受益。此外,虽然提到了修缮院门,更换院中铺地,整理花盆,增加花架等提升院落公共空间环境的意见,但这些并不会对空间紧张的院落环境带来质性的转变。特别是如果按照第七条“自建房统一标准和整体规划”的意见投入资金进行改造,那么恢复院落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在日后的实施中将会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在院落整治的过程中有必要补充针对空间划界行为的措施。
3. 解决对策
3.1 制定院落公约
经过上述分析,该院落整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划界行为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不断减少,空间品质日益下降,因此明确现有公共空间的范围并制定相应的院落公约使居民不再利用杂物或布置其他设施缩小其面积是现阶段的首要工作。在遵循自建房和使用空间范围的基础上明确各户的空间边界和公共空间范围(图5),并依据不同的空间
类型在院落公约上明确对应的使用导则。
院落公约在居民使用公共空间方面上规定各户首先要各自认领和清理在公共区域内已堆放的杂物,并按照院落整治方案重新归置院落原有的花盆。完成公共空间的整治后,将保持和维护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作为重点列入公约中,除了居民日常的互相监督外增加社区,街道的定期检查,若发现无法按照规定履行则减免对修缮基金的提供。
图 5 公共-半私-房屋空间边界划分图(作者自绘)
而对于半私密空间,公约中强调自家门前所营造的空间环境需要与院落整体环境相融合,配合专业团队进行提升改善。
3.2 明确工作时序
院落空间划界形成斑块化的空间分割,只能通过分期实施,逐户突破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恢复院落环境(图6)。一期主要工作是解决公共空间的使用问题和院长张某家大片划界空间的整合利用。公共空间范围内的具
图 6 院落整治计划实施时序
体实施内容包括修缮院落广亮大门,清除杂物,更换上下水管道和地面铺装,设施垂直花架布置花卉等。建议院长家拆除自建厨房将功能移至屋内替换原有的储物间,并按照其原空间划界范围设计户前景观。
二期重点放在有80岁以上老人的住户上,考虑到独居老人谢某的生活不便和安全问题,建议通过公房返租的方式将老人送到合适的养老机构照顾而房屋改造为院落共享用房,提供厨房和卫浴等服务。进而建议于某家和冯某家利用共享用房的设施拆除自建房重新设计户前空间。三期工作需要解决院中加建房屋面积最大的两家,即西厢
房的赵某家和刘某家。通过对两家平面布局的调整设计,减少自建面积统筹居家功能。四期则是在承接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打开东北角赵某家原先通过栅栏设置的半封闭小院子和拆除胡某家走廊内的加建。
3.3 落实实施原则
院落整治最主要的目标是恢复和保护院落的传统格局,改善建筑风貌,因而选择性地采纳了初期居民协商讨论的院落改造意见。由于涉及拆除自建房,这意味着只有将每一期的工作内容,目的,实施办法与居民进行细致地讨论获得他们的理解与认同才能有效推进实施和后续院落环境的维持和保护。遵循原有空间使用秩序原则是院落整治计划可以落实的关键,即虽然拆除了自建房但住户仍可以对原有空间划界范围进行使用,以此减轻居民对改造计划的不满情绪,而经过整合设计这些空间将被融入院落整体环境中。
此外,还需注意到的是居民初期协商是出于 “利益均好性”的原则进行讨论,然而这一原则与保护传统院落风貌的问题上冲突时就需要考虑到其矛盾的对立面,即“利益均损性”原则。所有的住户既然从院落整治基金的投入中获益那么也应该为保护院落整体风貌做出一定的让步。然而规划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改善生活条件上而忽略了居民为此需要做出的妥协。因此,在提升整治方案中通过分期拆除每户的自建房打破对公共空间的划界和占有,
通过双输的方法实现双赢,逐步恢复院落传统格局及其作用(图7)。
图 7 院落公共空间恢复与风貌提升过程图
4. 总结与讨论
政府整治止于院外,居民修缮止于檐下的客观现实造成院落空间逐渐成为杂物堆砌的消极空间,难以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笔者深入探访和调查后发现通过加建,放置物品和设施等进行的空间划界行为是造成院落公共空间面积不断缩减的原因。分析各户对空间的利用特征,提出建立院落公约约束和监督居民对公共空间和半私密空间的使用,通过分期实施,成熟一家做一家的方式逐渐拆除自建房,恢复院落传统格局。院落环境设计上遵循各户空间划界范围进行绿化,休憩,储物等功能的重新布置并由居民自主管理半私密院落空间。最后,将“利益均好性”与“利益均损性”原则相结合,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恢复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实现院落可持续保护和利用。
院落公共空间作为北京旧城公共空间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紧密的空间,也是维系四合院居住文化核心价值的纽带。
因此需要对更多的传统居住院落展开实地调查,在整治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系统的院落公共空间复兴方法。同时健全政府,居民,专业团队在合作上的长效互动机制,使各方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如何在恢复和保护院落传统格局的过程中解决高龄老人居住安全和拆除自建房后厨卫浴设施不足等问题也是亟待拓展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付小均. 北京市非典型四合院的保护方略[J]. 城市问题,2010,09:2-7.
[2]黄仲山. 反思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人文建构[J]. 中华文化论坛,2016,02:67-73+192. [3]贾蓉. 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再生发展模式[J]. 北京规划建设,2016,01:8-12. [4]罗丹. 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特征分析与更新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5] 蓝佩嘉. 跨过灰姑娘[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8:25.
[6]梁玮男,陈强强.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鲜鱼口街区为例[J]. 华中建筑,2014,01:112-117.
[7] 武凤文,张曦.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14.
[8]武凤文,辛萍. “Parklet”概念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北京前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9.
[9]于文彦,戴俭. 北京东四历史文化街区: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J]. 北京规划建设,2014,06:110-114.
[10]Bourdieu, Pierre.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1]Nippert-Eng, Christena. Home and Work: Negotiating Boundaries through Everyday Lif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7.
作者简介
陈明玉,博士,清华大学; 边兰春,教授,清华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