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业起源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农业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的不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人口压力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宴享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其他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气候”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宗教”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垃圾堆”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农业起源的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西亚、北非、南欧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东亚、南亚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新大陆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的对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相同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不同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关于农业起源地的推论和证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C.O.索尔的推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考古学的证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中国农业的起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中国农业起源的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中国农业起源的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人类的进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天然食物的不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采集经验的积累和丰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各种农业生产条件的诞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农业起源的南北同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黄河流域的农业起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农业起源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农业起源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影响着从古至今的人们。随着学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农业起源的研究有了卓越的成果,本文通过研究这些成果,讨论从世界农业起源来看中国的农业起源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起源 理论 起源中心 起源条件
1 农业起源概论
1.1农业起源的概念
农业起源是早期人类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发明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此在研究农业如何起源时, 必须回答如下六个问题:
1) 农业产生的原因,即为什么要发明农业; 2) 农业产生的地点,即什么地方最先发明农业; 3) 农业产生的时间;
4) 农业最初是由什么人产生的, 发明于何人之手; 5) 农业产生的方式;
6) 农业的对象, 即最初的农业是以什么植物为种植对象的。
长期以来,有关农业起源的文章很多,对上述六个问题都有所触及。不过,许多文章仅仅回答了其中一部分问题,不够全面。
1.2 农业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的不同
农业起源必须有栽培植物的产生,即,农业起源必定伴随着栽培植物的起源。但是农业起源并不等于栽培植物起源的概念。农业起源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在采集狩猎的生活中,何以要发明农耕,走向种植,以及相关的问题,而栽培植物的起源,主要探讨某一驯化植物,是如何被驯化而来的,是由于一种野生植物驯化而成的,还是由几种野生植物在驯化中逐渐杂交选育而成的。严格的说,栽培植物起源概念也可以分为和农业起源类似的几要素,但是,农业起源不等同于栽培植物的起源。某些栽培植物的起源过程,与农业起源有关,而另一些栽培植物的起源过程,可能就没有多大关系,仅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在人类开始尝试种植之时,只能种植有限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种植过程,可能就构成农业起源的过程,如西亚地区农耕起源时,可能伴随着大麦、小麦的驯化发生。假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农业没有外来影响,那么这里栽培的粟和水稻的起源过程,就是农业起源的过程。有些栽培植物,是农耕起源后很久才逐渐被人类驯化种植的,那么这些栽培植物的起源,就与农耕起源关系不大了。例如在畜牧起源时,可能伴随着驯化的动物有猪、狗类,而畜牧起源后很久,鸽、金鱼才被驯化,因而研究金鱼、鸽的驯化过程不能代表研究畜牧业的起源过程。因此,农业起源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内涵,虽然有许多联系,但是,它们的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
2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的起源有如下理论:
2.1 人口压力说
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他认为:由于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食物的短缺,人类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来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2.2 宴享说
海登(B.Hayden)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比如驯化一些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调味品;一些谷物可以用于酿酒;葫芦科植物可用做宴饮的器皿等。完全是为了增加食物的品种。
2.3 其他理论 2.3.1“气候”说
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
2.3.2“宗教”说
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
2.3.3“垃圾堆”说
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
3 农业起源的地点
农业的起源是具有多个中心的,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种现象,在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61页)中有这样的解释:“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由于适宜于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广泛的,且远古人类又极大地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交往所能涉及到的范围十分狭窄。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农业的起源在世界上存在着三个中心,即西亚、北非、南欧中心,东亚、南亚中心和新大陆中心。
3.1.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 3.1.1西亚、北非、南欧中心
当欧洲还处在中石器时代时,西亚就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的萌芽,逐步转向种植和饲养。农业开始产生于西亚的丘陵地区,后期向两河流域的冲击平原转移,继而扩
展到爱琴海周围地区,在三大洲的交界地方形成了该农业起源中心。
3.1.2东亚、南亚中心
东亚、南亚中心包含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亚的恒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该地区的农业起源与西亚、北非、南欧中心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中国的青藏高原,包括其南边的喜马拉雅山,把西亚和东亚隔开了,古代人们很难越过这个天然屏障。南亚和西亚之间在青铜器时代以前也是相互隔离的。具体地说,印度河流域属于西亚农业区,恒河流域则属于东亚、南亚农业区,在早期这两个流域没有交往。
3.1.3新大陆中心
新大陆美洲的农业是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起来的。据推测,约在两万年前,亚洲人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阿拉斯加。有一部分人向南移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3.2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的对比 3.2.1相同点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相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 在生产工具方面,三者都是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由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只
是美洲发展较慢,中美洲没有进入铜器时代,南美洲没有进入铁器时代。 2) 都是由采猎向农耕过渡,驯化动植物和开辟农田。
3) 居民点由丘陵、山地逐渐向河川转移,农业由利用天然降雨到人工灌溉。
3.2.2不同点
1) 在主要作物上,西亚驯化、种植的作物是小麦、大麦,东亚南亚驯化、种植的作物是谷
子、水稻,美洲驯化、种植的是玉米、马铃薯。
2) 西亚很早就使用了犁,东亚使用犁较晚,而美洲根本没有使用犁,也没有耕牛,所以发
展缓慢。
3) 西亚很早就食用奶制品,东亚和美洲则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后来农业在东亚发展为
以种植业为主,可能与此有关。
4) 西亚农业出现早,进步快,东亚稍次,美洲的农业起源最晚,发展最慢。
3.3 关于农业起源地的推论和证据 3.3.1 C.O.索尔的推论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中对农业驯化最早的地区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作了推测:
1) 不可能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 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 驯化地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 耕种最早的地方可能出现在林地中;
5) 最早的农民是具有倾向于耕种技能的人,即林居者; 6) 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
根据这些条件,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东南亚,从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
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主的人。原因:
1) 在这一地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
居下来;
2)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交;
3) 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功的机会也最大; 索尔的推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尚需考古学证据。
3.3.2 考古学的证据
考古证据认为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地区)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点。
考古证据有: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住地及最早驯化动植物的一些物证。如在约旦河谷一个有12000年遗址中,有储藏坑、石制镰刀;徐利亚、两河上游、伊朗西部发现的公元前10000---8000年之间的农业出现以前进行割谷、烤谷物、储存谷物等一些证据。
4 中国农业的起源
我国的农业起源具有与世界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种植业方面,我国以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水稻为主,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和大麦为主,也不同于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在饲养业方面,我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其中猪一直是主要家畜。
我国在距今七、八千年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更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堪与西亚相伯仲。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通过对大量栽培物种变异形成中心的研究,发现世界上有8个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地区。美国植物学家哈兰则将世界主要农耕起源地划分为6个。两人都将中国划为一个独立起源中心。因此,我国的农业无疑是独立发展、自称体系的,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4.1中国农业起源的过程
农业从广义上来看,包括农、林、牧、副、渔;从狭义上来看主要就是指种植业。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为谋取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进行的活动,也可以包括在广义的农业之中。因此,农业的起源是从种植业和养畜业的发明开始的,它大概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约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也有的人说是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也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 文献记载的关于我国农业起源的传说大概有以下四种 1) 神农氏,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在众多历史文献中,有关神农是农业的发明者的记载是最多的,神农本姓姜,传说是“人身牛首”,距今天大约四千五百年左右,是一个部落的首领。
2) 柱,是神农之子。此说见于《左传》。柱自幼跟随神农从事农业,焚烧山林,开垦耕地,
熟悉农活,使本氏族得以兴旺,后来就也被人们当作农神来祭祀。柱之得名,也很有趣,是说由于神农用木柱以标志某个地域是一个农耕区,也即一个氏族的生产生活区,故以柱为名。以后发展为图腾而传播到各地。氏族酋长往往以大木柱标志氏族会议召集地,亦即领导权力中心,更使木柱具有权力中心的意义。柱也被有些人认为是农业的鼻祖。 3) 轩辕氏,即黄帝,不少人认为他才是农业的创始者,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相关的
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
4) 后稷,名弃,即周民族的祖先,是首创农业的。在《诗经》里就有很多篇章歌颂他的功
德。后稷是周族的始祖,也是该族农业生产技术的缔造者,故被后人尊为农神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诗经•大雅•生民》。这可以说是周族的民族史诗,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后稷诞生时的神异传说和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
透过神话的外壳,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的真实的历史内容。
农业孕育于人类的采集活动之中,即在原始社会里,男成员从事狩猎(渔猎),女成员则担任采集工作。当这些女成员长时间和植物接触,通过不断的观察,自然会逐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入土,经过发芽、成长,最后开花结果。于是,她们好奇地进行了模拟式的试种,当然这其中必然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逐渐摸索出播种的方法。就这样由无意识地试种过渡到有意识地栽培,从而产生了农业。所以,真正的农业发明者应该是妇女,并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这一点,也是被史学界所公认的。
4.2 中国农业起源的条件
农业起源主要有如下四个条件:
4.2.1 人类的进化
人类进化的初始阶段,是从无到有的质变过程。猿人到古人,古人到新人;从早期的直立人到晚期直立人,到完全的直立行走人,脑容量逐渐扩大,智力水平逐渐提高,此过程极其复杂和漫长。直到进化到新人阶段,人类还不能摆脱渔猎和采集的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极其简单的播种入地对于智力水平尚处于低级阶段的古人类是那样的不可理解。然而,体质进化是不可更改的方向,人类越来越聪明了,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我们无可考证的某一天,人类终于有意识地撒下了第一颗种子,从此开始了改造自然为自己谋取幸福的伟大进程。
4.2.2 天然食物的不足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消耗加大了,根据推断,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地球上的人口还不足三百万,到新石器时代就增加到了五千万。另外,工具的改进,也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地球上的最后一次冰期,使许多动植物大量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和人们欲望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动植物资源的减少,这种尖锐的矛盾仅仅用原来的渔猎和采集方法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另寻出路,用农业这种方式来生产食物。所以说,天然食物的不足是农业起源的催化剂。
4.2.3 采集经验的积累和丰富
漫长的采集生活,使人类积累了开展原始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这是原始农业赖以产生的技术基础。处于旧石器晚期的人们在采集野生果实的过程中,有关作物栽培的初步知识也开始萌芽。
4.2.4 各种农业生产条件的诞生
原始农业的生产条件,首要者在于生产工具、贮藏条件和氏族组织等几个方面。
1)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向细小化方向发展,为前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条件; 2) 贮藏器皿的出现;
3) 氏族组织是农耕文化必不可少的社会保障;
4.3 农业起源的南北同步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我国农业的起源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长江流域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传播过去的。但是,现在通过考古发现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不仅和黄河流域一样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和黄河流域显著不同的面貌。因此,中国农业的起源是有两个中心,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二者在历史上的农业起源进程可以说是同步的,这也就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一个显著特点。
4.3.1 黄河流域的农业起源
1) 前仰韶文化阶段。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上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距今
七、八千年,已发现数十处遗址,构成黄河流域已知最早的农业区。在该地区的原始居民已经把种植业作为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作物是粟,俗称谷子。
2) 仰韶文化阶段。在距今天7000年到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农业遗址遍布整个黄河
流域,其中有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定居农业村落遗址。到了距今5000年到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农牧业更加发达了,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剩余产品,大量口小底大、修筑整齐的储物窖穴就是证明。
4.3.2 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
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在考古发现上可以分别从长江下游和中游两个地区来显现。
1) 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将近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了丰
富的栽培稻遗存。采集渔猎仍然比较发达,人们能够架着独木舟到较远的水面去捕鱼,采集物中有菱角等水生植物,反映了水乡的特色。住房是一种居住面悬空的干栏式建筑。继河姆渡文化以后,经过马家滨文化进入良渚文化长江下游的水田农业更为发达。 2) 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发达的稻作农业。最具代表性在距今9000年
的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中发现了包含在陶片和红烧土中的碳化稻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存之一。
从考古发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和黄河流域是同步进行的,而且二者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5 农业起源的意义
中国农业起源意义深远,对中国的发展和成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以下影响: 1) 从形成时间来看,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 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3)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5)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的一个特点;
6)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
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典型。元朝
时期,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 结语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又奠定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基础。所以,众多学者对农业起源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并且是必要的。将中国的农业起源放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比较来发现更多。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发展史》选修课的课件,李奔,武汉大学; 【2】《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吉笃学,兰州大学,2007年5月; 【3】《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光明讲坛,2009年1月,严文明; 【4】《农业起源与人类历史——食物生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P h·E·L·史密斯; 【5】《中国农业起源综述》,2007年,胡效月,安成邦,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