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防水的关键作用是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也起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果防水设计深度不够,对防水材料不熟悉及缺乏防水施工的有效管理,就会引发建筑工程渗漏的质量的问题,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而返修不但施工难度大,而且也给用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建筑防水;渗漏;质量控制
屋面防水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也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当前,采用较多的是刚性与柔性防水两种做法。刚性防水由于温差应变,易开裂渗水;柔性防水,多为沥青、油毡等有机材料,易老化,寿命短。虽然各种新型防水材料相继问世,但由于价格较高,缺乏施工经验,且耐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等,因此,目前还是采用较为廉价的材料为主。如何提高建筑物防水质量至关重要的,本人根据若干项目的工程施工管理实践,对建筑屋面、地下室、厕浴间以与储水池等提出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基层控制要点
刚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时,盖屋面板用0号砂浆坐浆,应用细石混凝土认真灌缝,并且灌缝的混凝土应掺微膨胀剂,每条缝均做两次灌密实,当屋面板缝宽大于40mm时,缝内必须设置构造钢筋,板端穴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初凝后,养护7d,放水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渗漏应用砂浆补实。
2.防水层施工作业条件的控制要点 2.1气候条件
施工条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防水工程大部分露天作业,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施工期内遇雨、雪、霜、雾、大风和气温低于 5℃或高于 35℃都会影响防水层施工质量,也妨碍施工作业人员顺利施工操作。
热熔法卷材和溶剂型涂料可在-10℃以上气温条件下施工;沥青、改性沥青和高分子聚合物卷材不宜在 0℃以下施工;沥青基涂料、高分子聚合物水乳型涂料及刚性防水层,不宜在 5℃以下气温中施工;气温超过 35℃时所有的防水层均不宜施工;炎热夏季后半夜因产生露水、5 级以下大风天气尘土砂料影响与基层粘接,污染基面均不得进行防水施工作业。 2.2重视防水层与相关层次施工交叉
问题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必须本着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单,且应按相关规定在现场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时在现场使用前必须再做防水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与防水层相关的层次是找平层、隔汽层、保温层、隔离层、保护层等。防水层施工往往与相关层要交叉作业,这些相关层次的施工质量对防水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防水工程的成败。特别要注意监督保护层的施工,决不能碰坏、戳破防水层。 3.卷材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卷材搭接粘结:卷材压实后,将搭接部位掀开,用油漆刷将搭接
粘结剂均匀涂刷,在掀开卷材接头的两个粘结面,涂后干燥片刻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粘合,再用橡胶榔头敲压密实,以免开缝造成漏水,施工中应检查承包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工艺流程进行,铺贴方向、两幅卷材和卷材层与层间搭接的宽度与长度要符合要求。且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相邻两副卷材和上下层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而卷材冷粘施工时,胶接材料要依据卷材性配套选用胶粘剂调配要专人进行,及时采样化验,不得错用、混用,在这方面要严加控制。严格掌握基层含水率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粘贴。注意控制阴阳角、加固层等细部节点的处理。 4.涂膜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涂膜防水施工按涂膜厚度划分为薄质料施工和厚质涂料施工。无论是薄质涂料采用的涂刷法喷涂法,还是厚质涂料常用的抹压法相副涂法施工;在单纯涂膜或胎体增强材料涂膜(如玻璃纤维或化学纤维)做成一布二涂、二布三涂,多布多涂都要做到:防水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操作施工方法符合各项规定;防水涂料的配方符合工艺要求;胎体增强材料与所使用的涂料要匹配无误;施工操作的条件、配料温度、施工环境温度(气温)、操作时间配料用量和顺序、搅拌强度、涂料遍数(次)必须符合工艺规定。施工顺序必须按先高后低,先
远后近的原则进行。且涂膜施工时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 5.密封防水材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密封材料常用的主要有改性沥青和合成高分子密封防水材料两大类;施工方法根据材料不同各异,分冷嵌法和热灌法两种。 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在施工机具的先用、配料与搅拌、粘结性能试验和嵌填背衬材料的控制,以及施工操作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
热灌法操作要重视密封材料现场塑化和加热温度一般在 110~130℃;最高不得超过 140℃,注意使用的温度计测温时应在中心液面下 100mm 左右处进行。塑化或加热到温度(不宜低于 110℃)应立即现场浇灌,嵌填要高出板缝3~5mm。
冷嵌法施工用手工操作,从底部嵌起,防止漏嵌虚填,注意不得产生混气现象;嵌填妥密实饱满,要近顺序进行,最好用电动或手动嵌缝枪进行操作。
6.刚性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刚性防水层包括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块体刚性防水层及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刚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度宜为 2%~3%,并应采用结构找坡。若使用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时,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40mm,并应配置直径为 4~6mm,间距为 100~200mm 的双向钢筋网片(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且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密封处理。防水层内严禁埋设管线。刚性防水层对地基沉降不均匀,温度变化、结构振动等因素非常敏感,因此对基础处理要求严格。
7.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防水混凝土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 p8;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垫层,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15。厚度不应小于 100mm。防水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0.2mm(不得贯通),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不应小于 50mm。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为加强地下室墙身与基础底板之间施工缝的止水作用,在离底板上 300~500mm 处外墙增设一道 3mm 厚、300mm 宽四周环通的钢板作为止水带。板墙的模板下口内侧用泡沫填嵌、防止漏浆。根据结构设计,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技术,防止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而产生温度裂缝。 8.严格按设计参数进行施工
防水工程是一项极其严密的作业过程,工艺上稍有质量缺陷就有可能导致防水工程失败,产生渗漏等现象,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设计参数,严格遵守工艺流程进行施工,才能使防水工程达到最佳效果。
9.注意防水工程的成品保护
⑴防水层施工完毕应及早进行下道施工工序,不宜间隔时间过长,防止防水层材质损坏。⑵防水卷材施工中应认真保护已做完的防水层,防止各种施工机具及其他杂物碰坏防水层;施工人员不允许穿带钉子的鞋在卷材防水层上行走。⑶涂膜防水层施工时,作业人员避免在施工完的涂层上走动,以免鞋钉及尖硬物将涂层划破。
防水涂层干燥固化后,应及时做保护层,减少不必要的返修。穿过屋面的管道应加以保护,地漏、水落口等处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畅通,防止堵塞。
综上,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最关键问题在于项目部能否“专症专治”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扭转现在常见的事后验证的状况,尽可能的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建立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尽量达到消除每一处的渗漏的目标,以提高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林军.当前建筑防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改善[j].铁道建设,2009,1:47- 51.
[2]张友维.屋面卷材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0(2).
[3]《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第二版),20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王茹敏,段悟宇.浅谈屋面渗漏的原因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