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Fujia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4,2006General,No139
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
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张爱玲在创作中运用了人物视点 、间接内心独白 、主观感觉化描写 、意象 、蒙太奇结构、反讽等现代主义技巧,这些技巧使张爱玲的创作在文本上呈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现代主义;技巧
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070-07
张爱玲是一位重视技巧的作家,她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对技巧的运用。在她倚重的技巧中,有一部分属于现代主义技巧,这部分技巧对张爱玲风格的形成有突出的作用。
张爱玲创作中运用的现代主义技巧主要有人物视点 、间接内心独白 、主观感觉化描写 、意象 、蒙太奇结构和反讽,它们使张爱玲的创作在文本上呈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
一、人物视点
在叙述角度的处理方面,张爱玲自称一向沿用旧小说的全知观点羼用在场人物点 [1](P44)。全知 观点是传统文学习惯采用的由外而内的无限制叙述视点,在场人物观点 则是带有限制性的主观视点。在叙事方式上,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现代主义小说家们反对由作者出面叙述、介绍的讲故事 法,而主张多角度叙述、戏剧性 叙述,他们还认为,通过改变传统的叙事中心,将无所不知的作者改成为观察式的作者、或观察式的人物、或中心人物,或者将其改成这四种可能性的混合物,他们可能会使自己的创作更加逼真,从而获得读者的信任 [2]。叙述方式和叙事角度的变化是现代主义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张爱玲主要的叙事框架是传统的全知 ,但她很明显的加进了相当分量的限制性视点!!!在场人物视点。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场人物视点 的进入,更为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和心理状态,将表层的生活故事引向深层的心理现
收稿日期:2005-07-08
实 。
∀相见欢#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篇作品中,既有俯瞰所有人物、场景的全知视角,也有人物伍太太、苑梅的视角,两种错落分布,构成立体交叉的叙述空间。伍太太的视角中有伍太太自己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感情波动!!!给已经另娶的丈夫写信、回忆夫妻留学生活,有对荀太太过往经历的回忆和现状的体察,有对女儿苑梅的观察;苑梅的视角中,除了有她自己的生活困扰,还有对荀太太、伍太太、绍甫的观察和感受。各种视角交错、穿插,打成一片,中断了全知视角的线性叙述,带来了时空的错乱;作者几乎完全隐退,人物也不再由叙述者独自塑造,而让人物在各个心理片断中自动拼接,在心理戏剧中相互塑造 。很显然,作者采用在全知 的客观再现基础上掺入人物视点 的叙述模式,更有利于她完成对人物的心理写实 。
同样圆熟运用人物视点 的作品还有∀留情#和∀色∃戒#。∀留情#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视点,敦凤、杨老太太、杨太太,甚至米先生,他们观察,同时被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既刻画他人,也刻画自己,少量的全知 视点作画龙点睛 的旁观,同时起串连叙事的作用,叙事层次丰富而结构井然。∀色∃戒#的叙述结构更为紧凑,也更有张力,通过王佳芝和易先生的交叉视角,既揭示男女主角完全背离的心理轨迹,又扭结了富于戏剧性的情节,有一举两得之妙。
作者简介:陈晖(1965-),女,湖南长沙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第4期陈晖: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71
在大部分的张爱玲小说中,叙述角度和视点的切换限于细部与局部,自然而隐秘,全知视点和人物视点间常常不知不觉间就有了更替,在造成丰富而生动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不影响作品的总体叙述结构和叙述效果。也有一些作品,像∀创世纪#、∀殷宝滟送花楼会#等篇,出现了叙述视角生硬切换、叙述人称变换、作家叙述主体在作品中出场、叙述线索中断等状况,令小说结构陷入混乱、断裂、破碎的状态,而这几篇被视为作者艺术上欠成熟的作品,其实反映了张爱玲在尝试运用现代派叙事技巧、进行实验性创作的艺术实践,在张爱玲研究方面具有相应价值和意义。
二、间接内心独白
张爱玲被视为心理分析作家 ,深刻、细微、独到的心理描写是其小说突出的特色。她采用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中,间接内心独白 用得最多,也用得最为成功,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与人物的塑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间接内心独白 ,又称内心分析 ,是著名法国小说家、∀月桂树被砍倒了#的作者爱德华∃迪雅尔丹首先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代表一种既不同于直接的内心独白、又不同于传统心理描写的表现人物意识的技巧。美国当代评论家罗伯特∃汉弗莱给这一手法的定义是:
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向读者展示直接来自人物内心的,未经人物口头表达出的素材。
罗伯特界定间接内心独白 基于两点:采用第三人称,人物和读者间有作家的介入,这使它区别于直接内心独白;它又不是外在的描述,有他说 他想 之类的引导性、解释性词句,而是好像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一样,这使它和一般的心理描写截然分开。罗伯特更明确指出,现代主义作家如弗吉尼亚∃沃尔夫 实际经常使用的是间接内心独白 ,它既使小说看起来总像处在主要人物的意识之中 ,又有可能使独白在逻辑上更加连贯、表面上更加统一 ,与一般的描写和解说配合起来使用,既可保持意识的流动性,又可保持现实主义传统 [2]。
或者与对故事线索的保留以及她总体采用的第三人称全知 叙事有关,张爱玲似乎从未尝试过直接内心独白 ,代之以间接内心独白 [3]
频繁的运用。下面是∀金锁记#的两个段落:
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她知道她婆婆又在那里盘问她丈夫,她知道她丈夫又在那里叙说一些什么事,是天知道他还有什么新鲜的可说!明天他又该涎着脸到她跟前来了。也许他早料到她会把满腔的怨毒都结在他身上,就算没本事跟他拼命,至不济也得质问他几句,闹上一场。多半他准备先声夺人,借酒盖住了脸,找点碴子,摔上两件东西。她知道他的脾气。末后他会坐到床沿上来,耸起肩膀,伸手到白绸小褂里面去抓痒,出人意料之外地一笑。他的金丝眼镜上抖动着一点光,他嘴里抖动着一点光,不知道是唾沫还是金牙。他摘去了他的眼镜。
这里采用的就是间接内心独白 的描写法。作者先用一般性叙述和动作描写引出芝寿的意识活动,然后退出叙述,不再用她想 这样导语进行介入性解说,全部由芝寿进行自我内心的独白,无声讲述 她无法对人表达的、不为外人所知的种种隐秘 的思绪:她对丈夫和婆婆即时言行的猜想,对夫妇过去生活场面的回忆,她对婆婆的仇恨,对丈夫心态复杂的厌憎。张爱玲通过人物的自白 ,利用人物意识的流动性和跳跃性,不仅完全彻底地袒露芝寿的内心世界,而且通过芝寿的内心活动将七巧母子的行为、语言、心理及至整个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目前。
间接内心独白 与直接内心独白 不同,不是纯粹的心理独白,配合有一般性的叙述和描写,与情节的进展没有完全脱离,它的大量应用,不会造成对故事线索的明显干扰,作家可以不加限制地自由使用。另一方面,间接内心独白 的大量使用又能使小说很大程度停留在人物的意识中,停留在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中。张爱玲充分利用了间接内心独白 的这种长处,依靠间接内心独白 的娴熟运用,熔铸、焊接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 ,使她的心理分析具有情节小说的生动。她的那些内心独白,往往是在小说关节 处出现,同时又是全篇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是∀金锁记#中被当时的傅雷和后来的夏志清所称道的7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叔嫂相会 的场面: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他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就算她错怪了他,他为她吃的苦抵得过她为他吃的苦么?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来撩拨她。她恨他。他还在看着她。他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呵!就算他是骗她的,迟一点发现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跟真的差不多吧?
这个经典片段的内核便是间接内心独白 。情节在紧张的关口停顿下来,留出了特定的心理时间 ,让七巧作长篇的内心独白,矛盾、交织的爱与恨,煎熬的惨痛与悲哀,都由主人公自己发自肺腑地直接倾吐出来,情感的真实性,情感的强烈程度,为其他手法所不能比拟。
作品经典的结尾部分,仍然还是内心独白: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胳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青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
在七巧自怜自惜、自感自伤的独白中,作者最后完成了悲剧形象的塑造,作品也实现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结合前面的片段可以看出,在七巧的形象塑造上,间接内心独白 起到了关键作用,作品的主题和作家的主旨也从中深切表达。
在∀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中可以看到相似的情况:葛薇龙和乔琪深夜相聚后的自我剖析,与乔琪分手后病中的自省;白流苏受了哥嫂的欺辱在母亲房中的自诉,与柳原重聚后拥被而坐时的感悟等等。在揭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这些间接内心独白 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或许因为间接内心独白 跟传统心理描写的区别相当微妙,人们研究张爱玲的心理描写技巧时没有专门列出,更没有考察过它的现代主义意义。事实上,内心独白的大量使用并发挥主导作用,增加了小说的心理内容的含量,提升了心理描写在作品里的地位,凸现了张爱玲着重表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 的特征,也明显拉大了张爱玲创作与传统文学和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差距。另外,区别于一般的外在解说式心理描写、具有直接性和主观性的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的最基本技巧之一,张爱玲虽然没有写过专门意义的意识流小说,我们在考察她对间接内心独白 技巧的应用时,不应该完全忽略这一技巧本身现代主义的背景。
三、主观感觉化描写
下面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几段景物描写:宝蓝瓷盘那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仓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象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象吐出的蛇信子。
!!!∀第一炉香#
后来他关上了灯,黑暗,从小屋里暗起,一直暗到宇宙的尽头,太古的洪荒!!!人的幻想,神的影子也没有留过踪迹的地方,浩浩荡荡的和平与寂灭。屋里和屋外打成一片,宇宙的黑暗进到他屋子里来了。
!!!∀第二炉香#第4期陈晖: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73
屋顶上架着高射炮,流弹不停地飞过来,尖溜溜一声长叫,吱呦呃呃呃呃%% ,然后砰 ,落下地去。那一声声的吱呦呃呃呃呃%% 撕裂了空气,撕毁了神经。淡蓝的天幕被扯成一条一条,在寒风中簌簌飘动。风里同时飘着无数剪断了的神经的尖端。
!!!∀倾城之恋#
寒风,像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 ,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倾城之恋#);在恋爱中的汝良耳边响起的学校的铃声,化作晴天上凭空挂下小小一串金色的铃声 ,又变化成他可爱的沁西亚发鬈,一个鬈就是一只铃 ;飘入佟振保家天井里的笛声更是变幻成几个层次的物象(∀红玫
瑰与白玫瑰#):
无论是描写景物,还是人物和场面,张爱玲与现实主义的忠于客观的写实描绘明显不同,她通常以感觉化的笔触,描绘主观的印象中的外部事物,她笔下的景物和场景往往新奇、怪异,带有超感觉的奇崛、荒诞,有突兀感和变异性。和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一样,张爱玲的景物描写不再是提供人物活动的客观外部环境,而是充当反映内心活动的道具,映现人物特定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她笔下的景物大多隐含着丰富的暗示性、象征性意义。
(∀第一炉香#)葛薇龙初次到访离开时,回头看到的她姑妈的家:
%%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如果梁家那白房子变了坟,她也许并不惊奇。
到正式迁入时,葛薇龙看到的房子则是另一番景象:
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的,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
两相对照,前一则描写反映出初入梁家的葛薇龙的担忧、戒备和恐惧,后一则描写则显示了某种诱惑并暗示了主人公被隐约勾起的欲望。
张爱玲的感觉化描写,不仅隐喻性 和象征性 非常突出,联想也更为自由、新异和个人化,作者调动多元感官,实现感觉物之间的多维多向的勾连,或以远喻近,或以实写虚,在特定语境中以独特的指代呈现特别的意义。这样的例子在张爱玲作品中随处可见。
浪子乔琪的眼睛像风吹过的旱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 ,薇龙的手臂让他的绿眼睛一看,会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 (∀第一炉香#);流苏听到的莽莽街上卖笛子的人在那里吹笛子。尖柔扭捏的东方的歌,一扭一扭出来了,像绣像小说插图里的梦,一缕白气,从帐里出来,涨大了,内中有种种幻境,像懒蛇一般舒展开来,后来因为太瞌睡,终于连梦也睡着了。
这些打通五官的通感描写,对作品人物与主题皆具有画龙点睛 的传神 效果,寥寥数语的描写,乔琪对薇龙诱惑,流苏对荒凉的惊悸,汝良对恋爱对象的幻想,佟振保内心的空虚与倦怠,人物的心态情态,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通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描写手法,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惯用的技巧。前者更偏重比喻和借代,依托情感逻辑和想象逻辑,后者则依靠作家隐秘的直觉和印象,注重隐喻、象征和暗示。
张爱玲运用通感进行感觉化描写,倾向于将毫无共通的事物跳跃式连接,显示陌生化的表现效果,也有着更为特殊而复杂的含义。
整个的雨天的乡下蹦跳着扑上身来,如同一群拖泥带水的野狗,大,重,腥气,鼻息咻咻,亲热得可怕可憎。
!!!∀连环套#
中午的太阳煌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秋深了,一只鸟向山颠飞去,黑鸟在白天上,飞到顶高,像在刀口刮了一刮似的,惨叫了一声,翻过山那边去了。
!!!∀第一炉香#
从文本显现看,张爱玲的主观感觉化描写明显更靠近西方现代主义式的通感 ,相关描写,凸显的是张爱玲作品的现代品质而非旧小说特点。
四、意象
意象,是抽象的意念与生动的具象的结合,7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也是古已有之的。与古代的意象不同,现代的意 与象 之间的联系更隐秘、更奇异、更抽象,也负荷更多的内容,有更多的功用,其中最重要的功用,已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以及它传递和负载的相应意义和内容。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普遍注重意象的创造,通过为思想寻找客观联系物 ,为情绪寻找对等物 ,形成意象,并经常以意象的排列、组接取代传统文学对事件的陈述性描述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性描绘。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作品的突出特点。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她的意象有新有旧,旧的一类,虽然借用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但用的主要是其象 ,意 是完全现代的;她更创造了一些全新的意象。她对意象的倚重和她作品的意象所拥有的丰富的暗示性、隐喻性和象征性,一直被研究者当作其小说现代性 加以重视。
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有两种,一种是具体作品中个体意象。∀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母亲冯碧落,她的一生被浓缩在这样一个意象中: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在她暗恋的小叔子姜季泽眼中,是一个标本的意象,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象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而被七巧扼杀了青春的长安,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棵娇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 前面主观感觉化描写提到的,∀第一炉香#中的仙人掌 ,白房子 ,以及∀第二炉香#中的煤气炉 ,∀留情#中的碳火,也都是有代表性的鲜明意象。
这类具体作品中的个体意象,特殊性是它最突出的品质。即使是普通物象,也因被赋予特定的比喻意和象征意,具备了特殊的性质。它往往直接与特定的心理事件 相连,最贴切、最集中、最深刻地反映事件的特质。
另一种是反复出现的主体意象,如月亮、镜子、玻璃、楼梯等。月亮的阴晴变换,镜子、玻璃的印照功能和易碎的特点,楼梯的曲折和幽暗,分别构成了这些意象的基础,但在张爱玲作[3]
品中,它们会因不同的功用和不同的情绪指向,呈现不同的性状。意 变象 变,她以象 和意 的种种变化,以象外之象 、意外之意 ,拓展出意象极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对张爱玲作品中的镜子的意象,台湾学者水晶曾有全面的分析[4](P169)。下面着重以月亮的意象为例。
∀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月亮一会是一撇月影儿 ,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拐弯处,在树杈上做了窠 ,一会是,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乔琪的月亮则是一团蓝阴阴的火 ;
∀第二炉香#中,愫细的大半个月亮 ,如同冰破处的银灿灿的一汪水 ,罗杰的月亮则洒下呜呜咽咽笛子似的清辉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月亮时而大而模糊 ,有着绿的光棱 ,时而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想象中的月亮是红色的月牙 ;∀半生缘#中,沈世钧眼中的月亮像一颗白净的莲子 。
不仅不同篇目中的月亮各有千秋,在同一篇的∀金锁记#中,月亮也是一变再变,情态意蕴各异,有不同功用,有无穷回味的。∀金锁记#开篇就以月亮的意象确定忆述的基调,让凄清苍凉的氛围笼罩全篇: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下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充当七巧母子深夜烧鸦片、谈论媳妇的房帏之事背景的月亮透着邪恶狰狞的意味:
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
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进入媳妇芝寿视线的月亮,反常而恐怖:
(芝寿)仓皇地再度挂起了帐子。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第4期陈晖: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75
阳。
变月为日的荒诞意象,象征的是日夜、晨昏颠倒的极度反常,透过芝寿的心理感觉指向七巧精神变态,指向疯狂的世界。意象的叠加,同时也是象征意义的积累和强化,意象与人物,意象与主题之间,建立起了直接而深刻的联系。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意象不仅仅是烘托情境气氛或是映现人物情绪,而且还作为作品核心的象征或隐喻,浓缩作品的内容,传达作家的题旨。曾有论者指出,张爱玲的作品充斥大量琐碎奇绝杂色质感的物化意象 ,其核心是物化苍凉 ,是作者在悲惧中支持孤独的主要方法之一
[5]
一种增加时间跨度的方法,基本沿着时间的走向。而时间蒙太奇 所包含或前或后自由的来回跳动,在张爱玲作品中体现得也是相当充分的。
由于张爱玲小说将人物内心意识作为中心的表现内容,而人的意识本身具有间断性和流动性,时间蒙太奇 自然而然成为她得力的技术手段。
七巧立在房里,抱着胳臂看小双祥
云两个丫头把箱子抬回原处,一只一只叠了上去。从前的事又回来了:临着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有时她也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金锁记#
,这就证明张爱玲所营造的
意象,不管她最初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客观上凸显了张爱玲作品的现代主义特征。
五、蒙太奇结构
大卫∃戴奇斯在分析弗吉尼亚∃沃尔夫意识流小说时,对其使用的蒙太奇手法作了很好的解释,他指出意识流小说经常运用时间蒙太奇!!!主体可以在空间上保持不动,而人物的意识却可以在时间上移动,从而将过去、现在和想象中的未来混合在一起。 [2]张爱玲在结构上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是不争的事实。傅雷曾以节略法 为名列出∀金锁记#中的片段: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
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同样巧妙的转调技术 还可以在∀第一炉香#中看见:
薇龙突然不愿意看下去了,掉转身子,开了衣橱,人靠在橱门上。衣橱里黑沉沉的,丁香末子香得使人发晕。那里还是悠久的过去的空气,温雅、悠闲、无所谓时间。衣橱里可没有窗外那爽朗的清晨,那板板的绿草地,那怕人的寂静的脸,嘴角那花生衣子%%那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薇龙在衣橱里一混就混了两三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节略法 还主要是这里有时间流现在!!!过去!!!现在 的来回,虽然有提示语,人物在空间上不动,意识在时间上的自由移动,是典型的时间蒙太奇。正如罗伯特∃汉弗莱所说,与蒙太奇这种电影技巧相类似的意识运动在间接内心独白中较容易被表现出来,而在直接内心独白的段落里则困难得多 。张爱玲对间接内心独白 手法的运用为时间蒙太奇 提供了便利,她经常用蒙太奇的化入 和闪回 结构作品。
白流苏在她母亲床前凄凄凉凉跪着,化入 了她10多岁时看戏与家人走散的场景(∀倾城之恋#);紫薇从孙女潆珠那没有洗尽彩妆的脸,化入 自己年轻时的回忆,虽然不断闪回 ,但她的一生还是在断断续续的拼接中清楚的忆述了一遍。
至于∀相见欢#、∀色∃戒#这样采用人物视点 的作品,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基本叙述就一定发生在人物的意识之中, 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时间蒙太奇 :伍太太和荀太太谈天,不断有过去生活的化入 和现在情形的闪回 ;王佳芝的特工任务,易先生的报复行动,都是在人物心理活动过程中交代,
化入 和闪回 7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不可或缺。
运用蒙太奇不只是拓展了单篇作品的艺术表现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张爱玲小说得以冲破中国传统旧章回小说叙事模式,更具有现代小说的性质。
六、反讽
虽然反讽同样也不是现代主义的发明,但它显然在现代主义创作中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作品把人性的愚妄和生活的背谬作为主要表现内容,采取的基本又是有距离 的、云端里看厮杀 般冷漠、旁观的非人格化 叙述,运用反讽 是她顺理成章的选择和自然获得的效果。我们从张爱玲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反讽手法的运用。
张爱玲的小说,大部分带有讽刺意味,其中像∀鸿鸾禧#、∀琉璃瓦#、∀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及稍后的∀五四遗事#,是讽刺色彩比较浓的作品;∀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留情#、∀相见欢#也有明显的讽刺笔法和讽刺意味,即使像∀花凋#那样沉郁的作品,也加进了些许不协调的漫画式的冷嘲热讽 。
海外学者夏志清曾指出,张爱玲和奥斯汀相似,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同时又是一位活泼的讽刺作家 [3]。悲观和讽刺的统一首先来自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她对人性的愚妄有相当程度的宽容和怜悯,是因为她对人生的愚妄有悲观、彻底的认识,即所谓原先有憎恶之心,看明白之后,也只有哀矜 ,有什么不好都能够原谅 [6]。这种态度使她同珍奥斯汀一样,态度真挚,可是又能冷眼旁观;随意嘲弄,都成妙文 ,以一种旁观者的轻松 、随意 和温和 ,更多采用不动声色的戏谑 、嘲弄 、调侃 式的反讽。
∀第一炉香#中姑侄在宴会后那顿晚餐被认为是经典的情景反讽。梁太太对着冷牛舌头、玻璃水杯、胡椒瓶微笑,让葛薇龙感叹: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 可一转眼,梁太太却问她为什么笑。原来姑侄二人这一顿饭,每人无形中请了一个陪客,所以是四个人一桌,吃得并不寂寞 。作者以反讽笔法写的这个场面可以当作前文梁太太和薇龙的并列关系的一个补充说明。而整个葛薇龙的沉沦过程中,无论是对梁太太,还是对葛薇龙本人,作者似乎不带任何的情感态度,超然地加以反话正说 的描述,进行旁敲侧击的语言反讽 。
乔琪早猜着这件事引起法律纠葛的
危机,一大半是梁太太故甚其辞,若要釜底抽薪,第一先得把自己的行动对梁太太略加解释,剖明心迹。两人谈了一个晚上,梁太太终于得到了她认为满意的答复。
薇龙果然认真地练习起来,因为她一心向学的缘故,又有梁太太在旁随时指导,居然成绩斐然。
在∀鸿鸾禧#中,反讽成了基本的调子,作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新娘玉清小心不使她自己露出高兴的神气!!!为了出嫁而欢心鼓舞,仿佛坐实了她是个老处女似的 ;新郎大陆花他父母几个钱也觉得于心无愧,因为他娶的不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女人 ;公公娄先生一看见玉清就不由得要畅论时局最近的动向,连接说上一个钟头 ;婆婆娄太太被三十年失败支撑着,什么都不怕 ;玉清的妹妹棠倩梨倩都是好姑娘,但是岁数大了,自己着急,势不能安份了 %%。作品结尾更是收束在一个荒唐、滑稽的场面里,娄先生用最潇洒、最科学的新派爸爸的口吻问儿媳妇结婚的感觉,一屋子人全笑了,可是笑得有点心不定,不知道应当不应当笑。娄太太只知道丈夫说了笑话,而没有听清楚,因此笑得最响 。
∀色∃戒#的反讽体现在男女主人公错位上,既有角色的错位,更有心理的错位,而这种错位和作品的戏剧性情节一起构成了生动的浪漫反讽 。
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五四遗事#,除了局部和细节的反讽,整篇作品根本就是对现代爱情婚姻的悖论式反讽 。∀倾城之恋#的题目、情节的反讽也隐含同样性质。
至于张爱玲个人颇为自赏的反高潮 技巧,即所谓在应超越时不超越 ,在应升华时不升华 ,可以视为张爱玲对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化方法的刻意悖反,和她所主张的参差的对照 、不彻底的人物 、主题欠分明 相联系,同样的具有与现代主义文学趋同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张爱玲的创作中,有着对现代
(下转第112页)11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6]景德祥.从默克尔 谈起!!!小议德语人名的音译[N].中华读书报,2006-04-26(4).[7]王彦坤.古籍异文研究[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陈芳)
OnCharacterSelectioninTransliterationfromthe
PerspectiveofChineseCharactersStudy
GONGXuemei
(ForeignLanguagesInstitute,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Chinesecharactersstudy,thispapermakesaresearchoncharacterselectionintransliteration,suggestingthattransliterationisactuallyacontinuationofthetraditionalmethodofphoneticloancharacters (假借)andcharactersselectedintransliterationexpandsandimprovestherecordingfunctionofChinesecharacters.Also,thispapersumsupandanalyzesthephenomenonofHanhua(汉化),whichhelpstounderstandfromaspecialperspectivetherel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selectionintranslationandcultureimpliedinChinesecharacters.
Keywords:transliteration,Chinesecharactersstudy
(上接第76页)
主义技巧的广泛攫取和运用。这种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为张爱玲小说注入了现代性,使同时深刻继承了中国旧小说传统技法的张爱玲作品能够从旧章回小说体式挣脱、超拔出来,令张爱玲在
传统和现代小说艺术的交互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而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张爱玲小说,
[7]
则让现代主义有了贴近中国市民的文本 。
[参考文献]
[1][2][3][4]
张爱玲.表姨细姨及其他[A].续集[Z].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罗伯特∃汉弗莱.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水晶.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A].张爱玲的小说艺术[M].台北:大地出版社,2000.
[5]许子东.物化苍凉!!!张爱玲意象技巧初探[A].再读张爱玲[M].香港: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162.[6]张爱玲.我看苏青[A].余韵[Z].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62.
[7]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82.
(责任编辑:陈颖)
OntheUseofModernistArtistryinZhangAilingsWorkswritings
CHENHui
(The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Zhangailingusedalotofmodernistartistry,suchascharacterview,indirectinnermonologue,subjectivesensuousdescription,image,montageconstruction,irony,andsoforth.TheartistrymakeZhangailingswritingsmanifestdistinctiveModernistfeatures.
Keywords:Zhangailing,modernism,artistr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