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峰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0期
王 峰
(昆山市经协建筑装璜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城市的进展,框架、框剪、束筒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柱的浇筑质量对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原因;防治措施
1 现浇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原因
1.1混凝土配料计量偏差、塌落度运输过程损失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材料方面的理由
混凝土配料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偏小,混凝土表面就极易产生裂缝,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商品混凝土为满足泵送条件,出厂塌落度较大,到施工现场时,塌落度偏大,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塌落度太小,振捣困难,容易产生孔洞、蜂窝。
1.2 钢筋工程影响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施工方面的理由之一
钢筋在部分区域配置过密,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如在该部位振捣不到位,那么该区域就极易产生孔洞等质量缺陷。另外,钢筋如果绑扎位置不正确或未设置足够的小支架,操作人员踩踏造成钢筋脱绑,造成部分区域保护层变大,受力后混凝土表面也会出现裂缝。
1.3 模板工程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施工方面的理由之一
支模架搭设不合理范文造成支撑刚度不够,当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楼面荷载影响,模板变形加大,现浇混凝土产生超值翘曲,就会引起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模板缝隙封闭不严,与主筋间保护层厚度制约不好,表面清理不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模板隔离剂漏刷、拆模时间过早等,就会造成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裂缝、麻面、露筋、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
1.4 混凝土施工中,因振捣不规范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施工方面的理由之一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振捣到位就容易产生孔洞、蜂窝、露筋等质量缺陷,如果过分振捣,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水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1.5 混凝土浇捣后找平、压光不规范和养护、成品保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理由之一
现浇混凝土表面找平、压光不到位,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如果过度抹平压光又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浮于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砂浆层,引起表
面体积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龟裂。在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养护不及时,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混凝土早期强度底,不能抵抗看作应力而产生开裂,且也易因温差大而产生温差裂缝。而在混凝土浇捣后,没有经过一定的养护期,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的值(规范要求1.2Mpa),就安排后续工序施工,甚至吊运、堆载重物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上,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
2 混凝土质量缺陷分类
2.1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2.2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模板表面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补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政治论文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2.3 孔洞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惩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4 露筋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黏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2.5 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有着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悄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2.6 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降侧面非承重模板;3)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
2.7 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全面出现陷不平或印痕。
2.8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 结论
目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质量通病,虽然许多质量通病并不影响到结构安全,但是这也是作为评价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为了人民财产安全负责,务必要重视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S].
[2]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责任编辑:尹雪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