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医改的得与失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信息系统建设。 五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实 施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六是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制订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建立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七是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事薪酬制度。推进医教协同,全面实施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落实新增5万名住院医师培训任务,研究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二)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做好人口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研究制 订相关配套政策。深入推进诚信计生活动和基层群众自治,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 单位(示范)创建活动。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继续加强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 比综合治理力度,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推进委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地互联互通。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和重大疾 病防控。建立国家卫生城镇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出台健康城市指标和评价体系。加强妇幼 健康服务工作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和风险监测。 (四)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继续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重点推进500家县医院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工作。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建设“三调解一保险”长效机制,继续深化“平 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划体系。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实施中医药 海外发展战略。 北京医改的得与失 李颖 【编者按】自2009年培动新医改以来,医改已经走过第5个年头。在刚刚结束的 2014年里,北京下大力气啃“硬骨头”,这一年医改的各项举措有可圈点之处,但效 果仍与预期有差距。 20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02期 那么,医改到底有哪些得失,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 多元化办医取得进展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了看病难,目前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为 改变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公立医院无序扩张,并加大对社会办医的 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非公办医。2014年,国家在鼓励多元化办医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 在放开社会办医方面,北京走在了前面。2014年3月,北京市出台 社会办医指南》鼓 励医生开办诊所,取得医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五年以上同专业的临床工作的医生可在北京 本市行政区域内开设诊所。同时,外资独资办医方面的政策也取得突破。同年8月27日,卫 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 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 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7个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在此,外资办医70%的控股比例上限被取消, 开办外资独资医院的审批权限也被下放到省级。 尽管社会办医得到鼓励是好事,但要真正让办医实体落地,还要突破几重限制。首先是 审批,层层审批加大了社会资本办医的成本和时间。其次是金融、土地、保险等方面,缺乏细则, 尤其在医保制度、人事制度方面社会资本办医还有诸多限制。此外,还包括区域规划和医疗 器械购买限制。在这些方面政府还有许多事要做。 , 自由执业给医生“松绑" 2014年7月22日,北京市出台 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医师多点执业实际 上是为了给医生“松绑”,把医生从“单位人”逐渐解放为“自由人”的过程。北京市卫计 委表示,多点执业将有利于调动医师执业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统筹调配本市 医疗卫生资源,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本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尽均衡、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 但是,无论政策取得多大突破,目前的医生仍是“单位人”,受到“体制”的局限。因此, 想要真正实现自由流动,还要在人事制度上进行改革。 医药分开的北京模式 “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已初步拟定新的推广方案,首次提出将弓l入“分级”理念,即统 筹考虑一二三级医院,分级制定不同的价格、报销政策,总体考虑让老百姓在基层看病比大 医院更便宜。且所有在京医疗机构都将纳入“医药分开”改革。北京市医改办表示,根据新 方案思路, “医药分开”的推广将不再是市属大医院层面的铺开,而考虑到了一二三级医院 之间的纵向关系。这些不同级别的医院或将在实施“医药分开”的同时,调整拉开价格差距。 这意味着,北京新版“医药分开”推广方案将试图纠正“价格洼地”所带来的倒吸病人 的效应。 挂号优先医联体内部需求 2014年底,北京市已在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规划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环五环医疗 服务带。今后,北京五环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政府创 办医院向社会提供特需服务的数量和比例。把更多的增量交给社会资本举办。即便是社会资 本办医,也要遵循资源设置规划。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02期 21 不过,考虑到三级医院整体搬迁成本高、影响涉及面广、配套设施需求大、历史文化留 存等因素,仅对极少部分医院实施整体搬迁,主要采用三级医院创办分院、提升扩大分院服 务能力和规模、压缩中心城区院区规模等步骤,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向外疏解。 下一步,北京将细化分级诊疗制度,比如通过医联体内部的挂号系统实现转诊优先,医 院只有在满足医联体内部需求之后才能外放号源等,以此调节大医院拥挤的门诊量。 四川求解分级诊疗难题:构建协作机制引导基层就医 孙梦林瑶 【编者按】2O14年1 0月1日,四川省正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3个月来,该省合 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局。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沈骥说,建立分级诊疗 制度,就是希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医保基金 安全,让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用。 双向转诊重在建协作机制 2014年12月9日,家住成都市武侯区望江社区的刘婆婆感觉肠胃不适,来到望江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全科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她有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因为刘婆婆长期体质 虚弱,免疫力低下,医生建议她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 在取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帮刘婆婆预约了华西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第二天,刘婆婆在华西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术后 马上转回社区。刘婆婆说,回社区住院康复,医药费和床位费能省不少钱。 2 014年9月,四川省提出,8 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当年年底前实现与县(区)和 市级、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2015年年底,全部实现双向转诊;县域内就诊率力争2015 年达到90%左右。 该省明确规定,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2所以上二级医院,每所二级以上医院与5所 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并明确转诊流程以及双方责任义务。该省还采取 区域划片的方式构建十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患者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 记者从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截至目前,该省21个市(州)均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全省336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市级医疗 机构的双向转诊。试点3个月后,四川省公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门诊费用增速分别从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前的4.40%、9.89%下降到0.25%、4.19%;大型医院门(急)诊、出院病 人数较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前有下降趋势。 引导基层就医要用好杠杆 分级诊疗需要改变老百姓长期形成的自由就医习惯。与其他省份一样,四川省也把医保 政策作为撬动医疗秩序的杠杆之一。 22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年第O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