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困惑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小学三年级阶段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它由了解文中词句意思和文章大意过渡到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随着阅读标准的提高,我在阅读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默读流于形式。
《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根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文段,但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要么眼睛看着书、心里开小差,要么读而不思,还有的学生干脆在下面偷着玩。时间浪费了,默读却没有效果。
二:面对理解感悟,学生束手无策。
阅读理解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读熟课文,初知大意,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为了落实这一课程目标,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但实施起来总是事与愿违,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中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一片沉默给了什么人什么享受?学生只会照着课文读句子。如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我感到很困惑。
三:预定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精读课文的阅读理解一般安排一课时完成,可在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既要处理好课堂意外,又要落实教学内容,那么课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在一节课完成了。如,教学《荷花》第四段时,我针对段末的省略号随机提问“小鱼梦到了什么?”看着孩子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便牺牲点时间。在学习荷花的美丽时,我出示一迁移训练题:你知道描写荷花的诗句吗?学生个个享受积累的快乐。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兴致,只好耐心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表达。这样下来,一节课只完成了一半的研读。虽然学生学得快乐,但我却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犯愁。也有时明明认为学生会理解,可事实却一窍不通,老师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花时间去细心指导,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帮助解决。相信有你们的指导,我的阅读教学困惑一定会迎刃而解。
李佩佩
2016年5月1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