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七下·江西期中)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花圃(pú) 睥睨 颠沛流离(pèi) 以身做则 B . 门框(kuàng) 振悚 诲人不倦(huǐ) 牵强附会 C . 着陆(zháo) 涎水 死心塌地(tā) 题纲挈领 D . 晌午(shǎng) 修葺 千乘之国(shèng) 中流砥柱 2. (2分) (2017九下·马山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告磬 翻来覆去 屏气凝神 B . 取缔 如坐针毡 重峦叠障 C . 恬静 风糜一时 顾名思义 D . 客栈 味同嚼蜡 冥思遐想
3. (2分) 给下面一段文字填上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 ①1983年7月,那里最低气温为-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③②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①②
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及时部署,使旱区中小学的缺水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B .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C . 世博会上,中国馆“智慧的长河”展区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动”版的“清明上河图”。 D . 杜鹃花盛开的大明山,是吸引游人来观赏的好季节。
5. (2分) (2017七上·江都月考)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传奇。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 里头 之下 应当 纯粹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
第 1 页 共 9 页
C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 . 拙作 见教 垂问 家慈解说:这四个词语都属于古人称谓中的谦辞类。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6. (19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①。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② , 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甚众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③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旧唐书忠义传》)
【注释】①膂lǚ脊梁,心膂,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潜为间构:挑拨离间 ③黩货:贪图钱财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谓
其
徒
曰
________ ②微以报太子矣 ________
③
遂
解
兵
遁
于
野
________ ④由是数怨叛________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3处) 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3) 翻译句子
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 (4)
第 2 页 共 9 页
请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冯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说说“坼”、“浮”的表达作用。 (2)
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狼》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_。
(2) 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 (3) 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 (4) 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
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七上·阳江期中)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选段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 》中的《________》一文。 (2) 结合原文,说说“我”为什么会离开仙台? (3) “我”为什么把丢失讲义说成是“不幸”呢?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0. (22分) (2012·襄阳) 阅读散文《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完成下列各题。
第 3 页 共 9 页
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 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
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一惊,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贺琼的脸,以及梁夏的脸。红得像一块布。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也许太过匆忙,她刚刚拽下的语文课本还没有把她想要遮掩的东西全部遮掩住﹣﹣刚做过的物理题的一角露了出来。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
学校规定,每一节晚自习都分给各科老师,在这样的自习课上,只能学习与本科相关的知识。学生们一般很忌讳“逆势而动”,毕竟,谁也不愿与科任老师对着干。尤其是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我在教室转了两圈,然后坐在讲台上。我看 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去安慰她,说老师没有看到你做物理题,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或者说,你做吧,老师什么也不会说的,那样的话,是不是她会更难堪?那一个晚自习,我没着没落的。
不过,令我释然的是,以后的日子,梁夏非但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安来,相反,还突然和我很亲近,有说有笑的。我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这不是我所在意的。我在意的是,一个学生,已经把存在心里的不快统统扔掉了。梁夏考上的是北京的一所学校。前年,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笔会,路过北京的时候,和在北京的学生们一起吃了顿饭。梁夏端起酒杯说,老师,我得谢谢你啊。我说,老师也并没有为你们多做出过什么,不必言谢。不,梁夏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给我写过一张字条呢,也许,你早忘了,不过,我还记得呢,而且,一辈子也忘不了。一张字条?我有些纳闷,我没有给她写过字务啊!
老师,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来,我给你背背字条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你要相信,生活都不会为难你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采,不管发生了什么,老师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坚定地支持你。背完后,梁夏突然泪光闪闪,说,老师,你知道,那天晚上,本来是你的咱习课,我却做了物理题,你发现后,我都吓傻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宁,没有看下书去。不过,第二天上午,你就给了我这张字条。你知道吗,你给我这张字条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度的老师。
我给了你字条?我在记忆中极力搜寻着,是的,印象中,我曾写过类似的字条,可是……梁夏见我还在纳闷,说,老师,你真是,你写完了,是让班长贺琼转交给我的。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记得,贺琼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张字条鼓励她。也许,那一个晚上,当她看到心神不安的梁夏后,灵机一动。把我曾经给她的字条给了梁夏。
那天,我没有点破这个秘密,默默地接受了这原本不属于我的感恩。生活中,也许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秘密。一些人,在生活背后。悄悄地帮助了你我: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而且,生活也最终没有为我们道出过真相。就这样,这些秘密也永远成了秘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永远藏在了生活深处。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过这样一些好人,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无论是多是少是重是轻,他们
第 4 页 共 9 页
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尽管我们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但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添了生气,多了底蕴,有了魂。
﹣﹣摘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2年第3期
(1) 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这件事。
(2) 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 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 A.很气愤 B.很随意 C.很严厉 D.很刻意
(3) 文中画线句子“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表现了“梁夏”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示其心理活动的文字。
(4) 班长贺琼在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5) 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感受。 11. (25分) (2017八上·包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 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
第 5 页 共 9 页
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
(1) 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 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 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②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5) 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八上·蚌埠期中) 话题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左手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疼的那边是左边!
晶晶因为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的小路,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要求:①自拟题目。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②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6-1、6-2、6-3、6-4
、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7-2
、
四、 默写 (共1题;共8分)
8-1、8-2、
第 7 页 共 9 页
8-3、8-4、
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
9-1、9-2
、
9-3
、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0-1、10-2
、
10-3、10-4
、
10-5、11-1
、
11-2、11-3、11-4
、
第 8 页 共 9 页
11-5
、
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