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一张一翕:合

B . 一瘸一拐:行走不便,走路不稳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十分严肃、谨慎。 C . 水何澹澹:水面平静不动的样子。竦峙:挺立。

D . 兹有:现在有。旧时介绍信开头用语。是荷:为此表示感谢。荷,承受恩情。旧时信函用语。 2. (2分) (2016·江西)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杭州模拟)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 , ________。(《诗经•蒹葭》) ②千嶂里,________。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③________ ,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 , ________。”

⑤想取得学业的进步,要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________ , ________”,这话一点不假。

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被挫折暂时打败、自暴自弃的朋友时,我们可以这样奉劝他(她),要相信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如李白《行路难》中说:“________ , ______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7九上·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填写汉字。

泰州溱湖以自然风光旖旎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溱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溱湖如chún________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回味无穷。yǎo________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春流画舫、万松叠翠等景点,yǎn________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tà________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5. (1分) 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

第 1 页 共 9 页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5七上·宜春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 ,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②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③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击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信号。③卫人:卫国人。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原三日即下矣

A . 原/三日即下矣 B . 原三/日即下矣 C . 原三日/即下矣 D . 原/三日即下/矣 (2)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期 ②)信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4)

晋文公攻打原国为什么只打了十天就撤退了? (5)

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 (2017八上·普陀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

第 2 页 共 9 页

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 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3) 第②段作者指出过目成诵的弊端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并提出________的观点,孔子和苏轼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9分) (2017七下·乌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

第 3 页 共 9 页

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蚊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

“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牌,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 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9. (16分) 现代文阅读,回答1-4题。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

第 4 页 共 9 页

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2)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

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第 5 页 共 9 页

(4)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8七下·苍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名著阅读 (1)

忽然我的眼前暗了起来,但是当时觉得这和头顶上飞来一片云的情形大不相同。我转过身来却发现头上有一个不透明的大东西遮住了太阳,它正朝着岛飞来;看起来它大约有两英里高,把太阳遮了六七分钟……

①这段文字出自英国作家 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文中“不透明的大东西”指的是

②该国国王镇压人民叛乱的方法有哪两种?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

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与祥子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生活给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杀了。 “她”是《骆驼祥子》中的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5-1、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6-2、6-3、6-4、6-5、

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第 7 页 共 9 页

7-2、

7-3、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1、8-2

8-3

8-4

9-1、9-2

9-3

9-4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

第 8 页 共 9 页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