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桥改造论文:老桥改造过程中新老基础问题的处理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老桥改造论文:老桥改造过程中新老基础问题的处理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交通设施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上个世纪中后期所建的桥梁大都不堪重负,需要改造的老桥也是越来越多。然而为了新建桥梁设计和布局的合理,往往会造成新老基础相互重合、相互影响,在老桥改造过程中应通过结构合理布局来解决新老桩位冲突的问题。本文以几个工程实例来阐述老桥改造过程中新老基础问题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老桥改造 新老基础 桩位冲突 处理方案 1.前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交通设施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上个世纪中后期所建的桥梁大都不堪重负,需要改造的老桥也是越来越多。然而为了新建桥梁设计和布局的合理,往往会造成新老基础相互重合、相互影响,在老桥改造过程中应通过结构合理布局来解决新老桩位冲突的问题。本文以几个工程实例来阐述老桥改造过程中新老基础问题的处理方案。

2.工程实例

2.1省道249宿迁至靳桥段改造工程

249省道是宿迁连接省会南京的重要通道,它串联南京、宿迁、徐州三市。本次改造工程为249省道宿迁至靳桥段,

位于宿迁市南侧,起点位于宿城区靳桥与121省道呈t形交叉,路线在靳桥村采用靳桥中桥跨越西沙河,在埠子镇东侧绕行埠子镇镇区,于盐徐高速公路南侧接上老路,并下穿盐徐高速公路,路线在三棵树乡跨越东沙河、采用三棵树中桥跨越船行干渠后,路线沿老路继续前行,终点止于宿迁南外环分离式立交桥下,路线全长约17.687km。

2.1.1靳桥中桥(左右移桥位、增加中分带宽度) 靳桥老桥为中间为6×6mt梁桥,设计荷载为汽-15级,2000年在老桥两侧各拓宽3.75m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板,桩柱式墩台,设计荷载采用了旧标准的汽车-20级,挂-100,老桥宽12m。考虑到该桥设计荷载与本项目要求差距较大,运营时间较长,本次改造采取拆除重建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先将左幅(新建)建成通车再拆除老桥,重建左幅。

靳桥中桥新桥中心桩号为k0+077.491,平面位于直线段上。新建桥梁上部构造采用3×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长为52.08m,全宽26.0m。

因勘察期间水流较大、水深较大,对老桥桩位调查不是很详细,再加上设计图纸线形多次调整,且新、老桥斜交角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老桩位有“打架”的现象。根据现场测量及实地放样,新建桥梁右幅2号墩右边桩与老桥5

号墩右边桩中心距为1.05m,桩边距为—0.1m。根据以上情况,给出以下处理方案:

考虑桩位偏心、桩位倾斜及扩孔影响,为便于施工,新老桩边距宜控制在0.5m以上。采用右幅桥向右(东)侧延河流方向侧移0.7m。为了保证台后填土稳定,将右半幅背墙加长伸出盖梁0.7m作为桥台处挡土墙,桥头两侧路基宽度采用1:20渐变率加宽0.34m,渐变段长度为7m;路线中心线从桥台台后7m处开始渐变,桥梁中心线向右(东)侧延路线中心线法线方向侧移0.34m。

2.1.2三树中桥(前后移桥位、使左右幅错位) 三树中桥现为3孔16米t型梁,柱式桥墩、重力式桥台,设计荷载为汽-15级,于1992年建成。考虑到该桥设计荷载与本项目要求差距较大,运营时间较长,本次改造采取拆除重建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先将左幅(新建)建成通车再拆除老桥,重建左幅。

三树中桥新桥中心桩号为k11+910.491,平面位于r=1200的曲线段上。新建桥梁上部构造采用3×1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长为52.08m,全宽36.5m。

根据现场测量及实地放样,新建桥梁右幅1号墩左中桩与老桥1号墩左边桩、2号墩两中桩与老桥2号墩两边桩、3

号墩右中桩与老桥3号墩左边桩中心距均较小,桩边距有重合,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以上情况,给出以下处理方案:

考虑桩位偏心、桩位倾斜及扩孔影响,为便于施工,新老桩边距宜控制在50cm以上,采用右半幅整体向靳桥侧延路线平移1.0m。为了桥梁美观,中分带护栏加长1m,加长段仅在左幅3号台、右幅0号台设置。

2.2宿豫区曹集二干渠桥改造(调整桩位及盖梁) 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曹集二干渠桥是连接曹集镇南北部区域的重要通道。老桥为2*10m简支板+28m钢筋混凝土系杆拱+2*10m简支板梁桥。因建设等级较低,多处系杆及横梁断裂,混凝土被压碎、剥落,钢筋屈服外露;桥面铺装损坏严重,车行道板断裂;桥墩桩柱被水流掏空等等。经过专家组讨论鉴定为危桥,现已被宿豫区交通运输局实行封闭,禁止任何车辆及行人通过,对区域内的交通造成严重的不便。

以上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结构的承载能力。根据调查情况,对该危桥的改造提出拆除老桥,新建净宽为10.0m新桥的方案。

桥梁位于直线段,为了与桥头接线衔接,桥梁纵断面位于r=2500竖曲线上,与河流正交。上部采用5x16m简支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连续,下部为双柱墩、三柱式台,φ1.2m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86.08m。

因新建桥梁5*16m与老桥中跨桩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新建桥梁与老桥横向有2m的距离。但在老桥桥墩拆除过程中发现:老桥桥墩柱被加固过,而且加固过程后,桩柱有较大的偏心,故在桩位放样过程中,新老桩仍然有影响。因新建桥梁台桩已经施打完毕,只有调整调整桥墩桩位及盖梁的柱距。采取根据实测老桥桩位,调整新建桥梁桩距、盖梁重新计算配筋,最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

以上三个工程实例现均已经建成通车,采用以上处理方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而且变更费用非常少,得到业主的一致认可。

3.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以上三个工程实例阐述老桥改造过程中,新老基础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新老基础冲突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处理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在设计过程中,前期的详细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老桥基础的技术参数了解清楚,才能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免牵连出更大的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