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刘阳河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的调查——以运城学院为例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刘阳河

指导教师: 王建荣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

——以运城学院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所占比重的逐步提高,网络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延伸到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更是语言发展与衍生的重要场所。对于网络依赖程度逐渐加深的大学生来说,这使得他们有意无意的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也使网络流行语迅速蔓延发展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使用情况,充分挖掘其中所能产生的积极因素,集中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和发展前景,旨在实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使网络流行语同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有效地积极融合。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人际交往

Network catchword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In yuncheng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network culture i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share of gradually increase,The network to extend its overwhelming power to every corner of the university life,The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derivative.For network dependent on deepening of college students,making them have intention to not intentional of became the creator of the network buzzwords, users and communicators. It also makes the network catchword quickly sprea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gnition of network buzzword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fully tap which can produce positive factors, focus on the network catchword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ims to realize the ascens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Make the network popular with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effectively active fusion.

Keywords: network buzzwords;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effectively;

目录

引言...................................................................................................................................................................... 1 一、调查状况设计.............................................................................................................................................. 2

(一)调查目的.......................................................................................................................................... 2 (二)调查方法.......................................................................................................................................... 2 (三)调查意义.......................................................................................................................................... 3 二、调查结果分析.............................................................................................................................................. 3

(一)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现状.................................................................................................. 3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8 三、建议............................................................................................................................................................ 11

(一)以网络流行语为纽带,贴近青春心态,彰显校园人文关怀.................................................... 12 (二)以网络流行语为引导,关注时事,重塑校园文化本质............................................................ 13 (三)以网络流行语为导体,激发参与意识,促进校园人际发展 .................................................. 13 (四)以网络流行语为案例,丰富教学资源,使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20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从发表的论文来看,国内的学术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文章也是有很多的,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来源及其释义的研究。蔚琼(2013)在《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①中对近年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作了介绍;二是对网络流行语的兴盛及大学生心理动因的研究。如郝静(2009)在《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②中对网络流行语盛行现象中的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总结。廖国友(2009)的《网络流行语兴盛的

③从年轻人个体及其群体的心理角度出发,心理动因探析》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个体的

娱乐心理和标新立异心理及群体从众心理的综合产物;三是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角度的研究。盛若菁在《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④中指出,透过网络流行语的表面含义,可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某种集体情绪,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流行语也具有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为公众的情绪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表达方式和途径;四是对网络流行语发展趋势的推测。危艳丽(2010)在《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⑤中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杯具”一词的产生来源和发展要素,得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势态:五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逐渐趋于理性化,网络流行语虽仍具有个性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开始遵循现实语言的发展规律走向规范之路。

然而,这些学术文章只是选择了网络流行语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尚没有一篇论文是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其主要的使用群体———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基于对运城学院大学生的调查,来探究最新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二者进行联系和整合,探索其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

蔚琼.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3,(5):46-47

②③

郝静.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4-56

廖友国.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56-57 ④

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8,(4):67-68 ⑤

危艳丽.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J].毕节学院学报,2010,(2):78-79

1

一些建议。

一、调查状况设计

(一)调查目的

要认清网络流行语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更好的享受网络流行语带给我们的快乐,而不要变成语言交流的“怪物”。

(二)调查方法

在2015年4月8日——2015年4月15日对运城学院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

1、问卷调查法

此次问卷共设置了22个问题,涉及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现状,了解程度,使用现状及认知态度 ,校园文化中的网络用语使用状况以及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回收率100% ,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89人,以大一学生为主,涉及二、三、四年级;专业分布上,以文科为主,占33% ,理工科占20% ,医学占17% ,艺术体育科占30% ,样本大致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

2、统计分析法

结合所调查的问卷,借助计算器,统计每个问题各个选项的所选人数,并计算出该选

2

项所选人数所占的比例,从中分析每个问题所能得出的结果,然后通过电脑,插入示意图,使所得结果简洁明了地显示出来。

(三)调查意义

大学生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大学生流行语,其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性强、传播面广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提高当代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现状

1、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

当下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像是“虾米”、“囧”、“人艰不拆”等此类常见的网络流行语,有超过八成的学生都听说过,这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又是否明白呢?数据显示,只有30.7% 的人完全明白,65.1% 的人明白其中的一部分,仍有4.2% 的人完全不明白其要表达的意思;然而当大学生面对无法理解的网络流行语时,有34.4% 的学生会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论坛平台查找其意思,25.9% 的学生会向朋友、同学请教。其间值得注意的是,有 37.6% 的学生选择了“不明白就不明白,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流行语。

3

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网络流行语,但是当需要其更进一步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意思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明显低于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初级了解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里较为盛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并非对其非常热衷,他们没有选择去主动理解网络流行语。

2、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及认知态度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于当代大学生热衷网络流行语的原因作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可以表达传统汉语无法表达的含义,发泄情绪,使用便捷(如加快打字速度等)两大因素成为大多数学生选择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追求潮流,从众心理等等也成为网络流行语广泛使用的内在原因,这反映了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态。在针对网络流行语用语频率的调查中,调查显示,经常在网上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学生占 21.8%,不太用的占 32.4%,45.7% 的学生认为会用,但不是很经常。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是否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会话中,我们对在口语中是否使用网络流行语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有74.5%的学生选择了在日常会话中基本不用或者很少使用网络流行语,而当被问及是否能够接受他人在日常会话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时,93.5%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或勉强可以接受。

大多数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很好玩。同意“网络流行语很好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73%(其中男生64%,女生77%)。“好玩”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1)从语法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不限制于固定的规则,有较强的灵活适应性,基于此语法的语言必定会非常丰富多彩。

4

(2)从词汇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能够集所有传统的造词法于一身,还能从其他领域吸取养料,来丰富其应用词汇。这必然会给人一种标新立异、耳目一新的感觉。

(3)从主体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最主要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是大学生,他们思维开阔,乐于创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具有形象新奇的特点。

(4)从使用的范围看,网络流行语大多使用于非正式的场合,使用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活泼形象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这也就成了年轻人觉得其“很好玩”的一个原因。 ①

大多数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更能表达心情。同意“网络流行语更能表达心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3%(其中男生50%,女生56%)。

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力求通过尽可能少的言辞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义,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则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比如说“跪了”感叹语,表现对方强大或者是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佩服之情,还含有无奈的自嘲意味。而“也是醉了”则是蕴含了一种对无奈,郁闷,无语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是一种幽默用语,表现对人和事的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沟通和无力吐槽等多种复杂的情绪,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高效性。

认为网络流行语能够使交谈更加轻松愉快。同意的人占总人数的 70%(其中男生69%,女生73%)。对此持“很不同意”观点的人,男生、女生人数均为0。

原因如下: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作为一种新奇事物的网络流行语,就反映了社会特定人群的一种认知心理。网络流行语的主体使用人群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

吴萨日娜 李青岭 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0,(9):35-36

5

群,以大学生居多,他们追求用新鲜、刺激、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交流。也正因具备了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大学生在交谈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时会感到更加熟悉亲切、更加容易沟通。加上网络流行语本身就具有新鲜有趣的特点,便会使得交际变得更加轻松愉快。①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有着比较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有着自身的认识,可以做到较为宽容的对待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

在网络流行语是否可以运用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是否可以出现在新闻、报刊等传统媒体的调查中,近八成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不应该出现在常规的学习活动中,63.2% 的人反对在新闻、报刊等传统舆论媒介中使用网络流行语。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汉语之间的区别是有着较为明确的态度的,能够充分认识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并能在日常学习中做到自觉维护传统汉语的地位。

3、校园文化中的网络用语使用状况

网络流行语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是否也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影响呢?它在大学生校园人际交际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大学生对此也有着自身的认识和理解。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校食堂张贴栏上的宣传材料成为网络流行语常出现的地方,各种辅导机构的教育宣传工作、各类校园文体活动成为紧随其后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平台,部分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吴萨日娜 李青岭 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0,(9):35-36

6

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流行语广泛的出现在校园各项文化活动中,覆盖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进一步的调查中,65.7% 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校园文化中网络流行语的存在和应用,更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是很正常的,这反映了当下的时尚动向,也是学校紧跟社会时代步伐的表现;在对待网络流行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上,34.5% 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会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因为它比较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28.9% 的人感到无法判断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和作用,38.6% 的学生认为学校就应该使用正规用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三种几乎相持的态度,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对于网络流行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三种态度倾向,这一实际也急需高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网络流行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只有在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网络流行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合理辩证的分析,才能在进一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

4、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

在分析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及认知态度之后,我们进一步就网络流行语在时下的发展前景如何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应该自生自灭,67.2% 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虽然目前正在流行,但是其发展前景将会在流行一段时间后自行消亡,应该顺其自然不需要针对网络用语的流行对大学生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又有63.3% 的人认为需要对其使用场合有所限制,如:日常学习、学术交流、课堂教学等正规场合是不应该出现网络流行语的,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发展前景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他们看来,网络流行语会和其他曾经在校园文化中流行过的文化现象是一样的,在经历其流行期后自然会被新的流行时尚所取代。

7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凭借其形象活泼、幽默有趣、透彻明了,兼具创新性的特点,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较大的积极影响。①

(1)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交流语言

网络流行语好比是一种方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五光十色的词汇和语法、层出不穷的新词不断出现在网络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交流语言。可以尽情宣泄情感。比如因为故事或者人物惊心动魄,对奇葩实物的形容,害怕它所带来的冲击,通常会说“不可思议”“天哪(或 oh,my god)”。而2015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则非常生动地说出了特定情境下人们调侃的心理活动。

(2)满足大学生人际传播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大学生群体受“宅文化”的影响,缺乏应有的人际交流沟通经验。网络流行语因其句式和结构的简洁、透彻,较为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他们的交流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好可爱”用网络流行语可简洁地表达为“卡哇伊”“萌萌哒”。在沟通中使用一两句网络流行语,往往能瞬间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如淘宝商家在问候网购的消费者时,通常都用“亲,……”这样的句式表达,可以减少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网络

郝小芳.试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4,(10):76-78

8

流行语绝大部分又是由大学生亲自创造的,比较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同时又能彰显他们的个性,能在人际交往中满足大学生渴望表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精神需求。如2013年在网络上流行的网络流行语“高大上”,即“高端大气上档次”。如今“屌丝”风横行网络,如何摆脱屌丝气质,成为一个“高大上”人士是大学生网民热议的话题。这一过程是对自身的升华过程,不仅体现在对质追求上,更多的是谋求精神上的满足。被人赞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对大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3)提高大学生人际传播中的创造力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和平台上,网民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约束,创造出许多颇有意趣的网络词汇。增强形象性的思考和思考问题的灵活性。比如“酱紫”“土豪”等,这些在网络上风靡的词语,是网民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造出来的。有的是通过正统的汉语谐音转义而来的,有的是英文单词或者汉语的字母缩写而成的,还有的则是通过文学形象或历史印象演化而成的……通过这些词汇,又衍生出其他网络流行语言,如由“神马”衍生的“神马都是浮云”等。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其本身就是网民创造性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恰恰是这种娱乐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2010年11月10日,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民纷纷惊呼“太给力了”。“给力”来源于中国北方方言,意思是“给劲、带劲”。成为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网络流行语后,它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意为“有帮助、有意义、给面子”。网络流行语从局部使用到获得广泛认同,这彰显了文化的包容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学习阶段,正需要这种包容性和胸怀。①

2、消极影响

郝小芳.试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4,(10):76-78

9

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属于亚文化,对主流文化有一定的排他性。在管理相对比较松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不断出新,层出不穷。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1)弱化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传统语言使用规范

语言的魅力并不仅仅在它本身,更在于它的严谨。每一门语言,在语言的表达、条理结构上都有非常严谨的规范。网络流行语虽然大多取自于汉语,但并非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是符合传统语言规范的。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还杂糅了汉字、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跟传统汉语有相当大的区别,有些甚至完全相悖。如网络流行语“喜当托”,按照传统汉语的书面意思,应该解释为很高兴自己当爹了。但它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好不容易的等到了自己的女神,但是因为女神的肚子已经怀了别人的孩子,却没有人认账,于是找你给孩子当爹。两者一比较,可以发现,词义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如上所述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网络流行语已经突破了传统汉语的语言格式,破坏了汉语的严谨性。如果频繁使用这样的网络流行语,极有可能弱化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规范,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还并未完全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语言习惯(包括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和遣词造句习惯),长期使用不符合汉语使用规范,同时还夹杂着大量错字、别字的网络流行语言,会弱化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危机大学生交往的语言基础,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观念,甚至可能颠覆语言规范。

(2)增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不健康语言的分量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了一些语言污染和语言暴力 现象。网络流行语具有欠约束性,网络流行语大多数以讽刺为主,网络平台上也因此充斥着大量的

10

不健康的语言。如“屌爆了”“尼玛”“次奥”等等。大多都含有贬义的成分。这些网络流行语非但来势汹汹,而且还呈现大肆泛滥之势,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判断力但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网民。长期“熏陶”于这样的环境,接受这些不健康语言的“洗礼”,并且还频繁使用不健康的网络流行语,会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健康语言的应用分量加重,因此弱化主流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出现浮躁、盲从、从众的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而且对大学生群体也有极大的危害,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并未树立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懵懂期,不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3)影响大学生与社会其他群体的顺畅沟通

由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别,大学生和社会其他群体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感尤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代沟”。而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使用,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一道“沟”。大学生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与其他社会群体所使用的传统语言之间的差异较大。网络的个体理想化世界造成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危机 诸如“喜大普奔”“吐槽”“打米”“干货”“点赞”“冒泡”“潜水”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其他群体人际传播中使用的语言迥异,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其他群体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会使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认为这些群体们缺乏新鲜感和活力,从而对与这些群体交流产生排斥感。这很容易导致双方陷入交流瓶颈的困境,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语言鸿沟,造成沟通障碍。大学生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很难融入其他社会群体的文化氛围,不易接受这些群体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不能及时把握其他群体的心理动态,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与社会其他群体之间的深入交流。①

三、建议

郝小芳.试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4,(10):76-78

11

网络语言能够在大学校园风靡盛行,说明它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深受大学生喜爱,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网络流行语,一味地批判、排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正视网络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在取其所长、所优的同时,针对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情况,充分挖掘其中所能产生的积极因素,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规避其消极和不利影响。实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以网络流行语为纽带,贴近青春心态,彰显校园人文关怀

学生是校园人际的主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塑造良好学风、校风的基石,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网络流行语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以形象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拉近师生距离,感受大学生活泼的青春心态。①比如,很多大学生对 2008年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关于“梦想”的演讲记忆犹新。演讲中,俞敏洪校长利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从荣誉谈到了梦想,为青年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做了最真实的诠释。学会给别人机会。名次和荣誉,就像天上的云,不能躺进去,躺进去就跌下来了。名次和荣誉其实是道美丽的风景,只能欣赏。 只要出于同情心和面子做的事,几乎都会失败。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沉淀于泥沙,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那充满激情与关爱的言语,赢得了无数大学生的认同与尊敬,同时也唤起了无数学生们心中能够与老师们真诚民主交流的渴望。俞敏洪校长运用网络流行语这一独特的纽带,成功地跨越了与学生之间的年龄代沟,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由此不难看出,网络流行语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以化作校园师生交流的另一条独特纽带,合理运用网络流行语,会拉近师生距离,使校园人际关系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崔海霞,王文燕,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8):45-47

12

(二)以网络流行语为引导,关注时事,重塑校园文化本质

网络的诞生使社会各个角落的诸多信息瞬间传播开去,而网络流行语就像一个“触角”,能以最快的速度“触摸”到 社会最前沿信息,并以网络流行语的独特方式反映出来。①比如 “躲猫猫”、“范跑跑”、“蜜大腿”“喜当爹”“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做人不要太 CNN” “钓鱼执法”等网络热语,这每一个热语背后都有一个背景, 都是一件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了解这些社会时事,会让学生们增添一份社会责任,把持一份社会正义,进而多一份社会思考。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一些涉及时事新闻的网络热词开设成一个小型专栏,并备注以必要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时事,让学生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此在网络流行语的引导下,开始关注社会民生的大学生们会逐步建立起担负社会责任的使命感,这也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

(三)以网络流行语为导体,激发参与意识,促进校园人际发展 ②

大学生对使用和创造网络流行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这种活力,给予他们表现和施展的舞台,那么学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使校园人际交流活动异彩纷呈。比如,在校园网或校报上开辟一些网络论坛,由师生共同参与主持论题,就一些校园生活学习、社会现实问题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体验求新求变的快乐中,推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以网络流行语为案例,丰富教学资源,使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

①②

刘利波.网络语言对高校大学生影响透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2):67-68

张慧欣.网络语言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之途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45

13

网络语言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形象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流,它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展现了青年人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一些新鲜、有生命力的词语,逐渐进入日常交流,为汉语词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例如“90后”、“矮矬穷”“草根”、“晒”、“爬楼”、“驴友”、“羡慕嫉妒恨”等等。课堂教学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一些较为认可的网络流行语纳入案例内容,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字、用词和句式作为反面案例纳入汉语教学中,教师可实施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汉语去修正网络案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游戏”教学中,强化语言的规范意识,尊重祖国母语,体悟汉语的严谨、凝练和高雅之美。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①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一方面要正视网络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一些积极因素,将这些积极因素加以合理运用,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助推力。

结语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表达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矛盾心情,对于它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示了肯定,同时对于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表示担心。笔者也深深的感受到网络流行语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复杂影响,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使得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积极的融合,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铁红,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J].网络传播,2008,(6):88-89

14

[1]崔海霞,王文燕.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郝静.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郝小芳.试论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4(10)

[4]刘利波.网络语言对高校大学生影响透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2)

[5]廖友国.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

[6]盛若菁.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8,(4)

[7]王铁红.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J].网络传播,2008(6)

[8]吴萨日娜,李青岭,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 [J].民营科技,2010(9)

[9]危艳丽.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J].毕节学院学报,2010(2)

[10]蔚琼.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3,15(1)

[11]张慧欣.网络语言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之途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附录

15

关于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以运城学院为例

亲爱的同学: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参加本次调查,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本调查完全用语学术研究,不会涉及个人隐私。此次调查大概需要2分钟,匿名填写,不会泄漏您的个人隐私,答案无对错之分,您不必有任何顾虑,请放心填写。调查中答案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选择题,(画√即可)。您的参与对我们的研究起到很大帮助。感谢你的参与。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专业属于

A. 文史哲类 B. 理工类 C. 医学类 D. 艺术体育类

3、您所在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4、您上网的目的一般是

16

A. 学习 B. 办公 C. 游戏 D. 休闲 E. 社交 F.其他

5、您了解网络流行语吗?

数字型:如9494 ,886

翻译型:如伊妹儿,瘟都死

字母型:如MM, BJ,CJ

新型语言:如囧,雷

A. 不了解 B.了解一点 C.完全了解

6、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习到网络流行语

A. 网络(聊天,网络小说,博客等) B.电视,广播的媒介

C.同学,朋友D.相关书籍 E.其他(请注明 7、日常生活中,您使用如上述举例的网络流行语的频率是

A. 经常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D.从来不会

8、您会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网络流行语

17

A.口头交流 B.书面表达 C.网络交流 D.不分场合,想用就用

9、您通常会与那些人沟通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A.同学 B.朋友 C.老师 D.家人 E.网友

10、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是

A.时尚 B.跟风 C.便于交流 D.发泄情绪 E.其他(请注明 )11、您是否有听不懂他人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经历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D.从来不会 E.其他

12、当您听不懂他人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时,您会怎么做

A.询问对方 B.上网查询 C.不理不睬 D.猜测其意思 E.其他

13、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之间会因为不了解某些网络用语而被嘲笑吗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14、您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

A.时尚,标新立异 B.幽默诙谐 C.便于交流,记忆

18

15、您认为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是(可多选)

A. 本身直观简洁 B.网民追赶潮流,人们的从众心理

C.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宽 D.语言发展的趋势

D.富有哲理 E.修辞用法多

16、您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

A.乐于接受 B.能够接受 C.勉强接受 D.不能接受 E.没感觉

17、你怎么看待在课堂和学术研究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

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

18、网络流行语在语言交流时的影响是

A.提高了交流效率,使语义得到更简单的表述

B.忘记了一些成语词语的使用,有时不知如何措辞

C.有时候导致了语言使用和语义表达的混乱

D.用一些简洁的网络用语代替一些日常用语

19

E.没影响

19、在报纸上看到标题含有时下网络流行语的新闻时,您是什么态度

A.严肃的新闻怎么能用网络流行语呢

B.看到标题就知道内容没什么影响

C.很好玩,被标题吸引而继续阅读

20、您是否赞成将网络流行语编入正式字典或者融入日常生活的语言规范中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21、您认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交际地影响是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利弊均衡 D.不存在利弊比较

22、对网络流行语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对于您的合作和支持,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您的参与!

致谢

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学生生涯以无限的激情和收获。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建荣老师,感谢他对我不厌其烦的指

20

导和帮助,严格把关,用心为我营造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让我的论文也更加严谨客观。

同时,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的倾心的相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的。

至此论文付梓之际,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在这里请您接收我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批评指正。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