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词语解释(四字)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近义词】:居高临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解释】: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示例】: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示例】: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近义词】:心甘情愿、心服口服 【反义词】:口服心不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近义词】:束手无策、束手待毙

【反义词】:神通广大、大显身手、大显神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解释】: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自】:《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示例】: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自谦

别具匠心bié jù jiàng xīn

【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示例】:《蕃锦集》运用成语,~。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近义词】: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独辟蹊径

【反义词】:拾人牙慧、老生常谈、平淡无奇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与独具匠心、匠心独运意义相同

高瞻远瞩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示例】: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 ◎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近义词】:登高望远

【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近义词】: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反义词】:平淡无味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

【解释】: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出自】:鲁迅《坟·人之历史》:“揣古希腊哲人,似不无微知此意者,而厥后则牵强附会之说大行。”

【近义词】:穿凿附会、生拉硬扯 【反义词】: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喜不自胜xǐ bù zì shèng

【解释】: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示例】:国太只道孙权好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反义词】:痛哭流涕、悲不欲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非常高兴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

【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出自】: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近义词】:情不自禁、自然而然 【反义词】:漠然置之、戛然而止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好思想等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示例】: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近义词】:平安无事、安然无事、安然如故

【反义词】:九死一生、在劫难逃、危在旦夕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

变本加厉biàn běn jiā lì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近义词】:肆无忌惮、有加无己 【反义词】:微不足道、大题小作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不期而遇bù qī ér yù

【解释】: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出自】:《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示例】: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近义词】:不约而同、萍水相逢、不谋而合 【反义词】:失之交臂

【语法】:紧缩式;则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外相遇

不折不扣bù zhé bù kòu

【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出自】: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样尊贵!” 【近义词】:原原本本、实事求是、彻头彻尾 【反义词】:添枝加叶、添油加醋、画蛇添足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表示毫不打折扣

惩恶扬善chéng è yáng shàn

解释: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惩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 重点字解释:惩:处罚

示例:人人都应有~的精神。

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示例】:妹子~,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 【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自】:《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示例】:但我总还想对于~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 ◎鲁迅《两地书·十一》 【近义词】:坚不可摧、积重难返 【反义词】:摇摇欲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基础牢固

鸡犬相闻jī quǎn xiāng wén

【解释】:指人烟稠密。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示例】:阡陌交通,~。 ◎晋·陶潜《桃花源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人烟稠密

斤斤计较jīn jīn jì jiào

【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示例】: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的。(朱自清《说梦》) 【近义词】:锱铢必较

【反义词】:宽宏大量、毫不介意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

【解释】: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出自】: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示例】: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近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 【反义词】:毫无二致、不相上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比较

扣人心弦kòu rén xīn xián

【解释】: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出自】: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示例】:那种景象多幺~! ◎秦牧《花城·古董》 【近义词】:沁人心脾、动人心弦

【反义词】:无动于衷、微乎其微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

【解释】: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出自】: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示例】:雾开,峰峦~,登陟有路。 ◎《清史稿·觉罗武默讷传》 【近义词】:一清二楚、历历可数 【反义词】:漆黑一团、昏天黑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对往事的回忆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

【解释】: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自】: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示例】: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堕其城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近义词】:满载而回

【反义词】: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薪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

【解释】:不容易相信。 【示例】:这件事情真是让人~。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恰如其分qià rú qí fèn

【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示例】: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近义词】:恰到好处、毫发不爽 【反义词】:离题万里、毫厘千里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说话办事不过分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

【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示例】:她又~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解释】: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示例】:那是~,无坚不摧的。 ◎欧阳山《三家巷》八 【近义词】: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反义词】: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出自】:《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示例】: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的程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近义词】: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首屈一指shǒu qū yī zhǐ

【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自】: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 【近义词】:名列前茅、鹤立鸡群 【反义词】:名落孙山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素不相识sù bù xiāng shí

【解释】: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出自】: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

【示例】: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的他乡。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近义词】:素昧平生 【反义词】:一见如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

推陈出新tuī chén chū xīn

【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出自】: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示例】:研究棋艺,~。 ◎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诗 【近义词】:吐故纳新、除旧布新 【反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唯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

【解释】: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示例】:原来这黄祸居乡,~,无恶不作。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近义词】: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反义词】:大公无私、见义勇为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

【解释】: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关。 【近义词】: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反义词】:漠不关心、水火不容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或事物关系密切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近义词】:相辅相成

【反义词】:势不两立、两败俱伤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

【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自】: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示例】: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了。 【近义词】:平心静气、从容不迫

【反义词】:气急雷霆、气冲斗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轩然大波xuān rán dà bō

【解释】: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自】: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示例】: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 【近义词】:大吵大闹 【反义词】:小事一桩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示例】: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 ◎三国魏·阮籍《乐论》 【近义词】: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反义词】:游手好闲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工作等

怡然自乐yí rán zì lè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自】: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示例】: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 【近义词】:再接再砺 【反义词】:得过且过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壮志未酬zhuàng zhì wèi chóu

【解释】: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自】: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示例】: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近义词】: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付之东流 【反义词】:如愿以偿、称心如意、马到成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志向没有实现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

【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示例】:她真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鲁迅《彷徨·祝福》 【近义词】: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日暮途穷 【反义词】:左右逢源、如愿以偿、天从人愿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示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变幻莫测biàn huàn mò cè

【解释】: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出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示例】: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近义词】:变化多端、瞬息万变、千变万化、变幻不测 【反义词】:依然如故、一成不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

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自】:《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示例】: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近义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层峦叠嶂céng luán dié zhàng

【解释】: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出自】: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示例】:~,出没翠涛。 ◎明·袁宏道《西洞庭》 【近义词】: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

触景生情chù jǐng shēng qíng

【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自】: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示例】:人在~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 【近义词】:触物伤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 【反义词】:无动于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引起回忆的事物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示例】: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义词】: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善始善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记忆犹新jì yì yóu xīn

【解释】: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出自】: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示例】: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近义词】: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反义词】:时过境迁、浮光掠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自】: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近义词】:兴致勃勃

【反义词】: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居高临下jū gāo lín xià

【解释】: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示例】:敌~,我战地不利。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近义词】:高高在上、高屋建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出自】:《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示例】:我和龙济光~的谈了十几点钟。 ◎清·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 【近义词】:苦口相劝、语重心长 【反义词】:口蜜腹剑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两全其美liǎng quán qí měi

【解释】: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示例】:土霸打倒,穷苦人见青天。不是~! ◎梁斌《红旗谱》十八 【近义词】: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反义词】:玉石俱焚、两败俱伤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

【解释】: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示例】: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近义词】:首屈一指 【反义词】:名落孙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迫不得已pò bù dé yǐ

【解释】: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出自】:《汉书·王莽传上》:“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示例】:吾之言爱国也,得毋为名乎,得毋为利乎,是毋为事势~乎。(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结论》) 【近义词】:无可奈何

【反义词】:自觉自愿、甘心情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情愿

千姿百态qiān zī bǎi tài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出自】: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示例】:当然,~的生活本身又为这种竞赛提供了根本的条件。 ◎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解释】: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示例】:我们相聚既久,~,岂不知远别为悲?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志同道合

【反义词】: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

【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自】: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示例】: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示例】: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巴金《家》二十二

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

【解释】: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示例】: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也不故步自封。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示例】: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近义词】:忆苦思甜 【反义词】:数典忘祖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

【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示例】:如此甚妙,我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倾耳细听 【反义词】:充耳不闻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悬屋梁。”

【示例】: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饮水思源yǐn shuǐ sī yuán

【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示例】:这也是他~的意思。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载歌载舞zài gē zài wǔ

【解释】: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示例】: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欢庆节日。 【近义词】:手舞足蹈、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追本溯源zhuī běn sù yuán

【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出自】: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左顾右盼zuǒ gù yòu pàn

【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自】: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示例】: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生光辉。 ◎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近义词】:东张西望、瞻前顾后 【反义词】:目不转睛、目不斜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示例】: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

【近义词】:翻山越岭、风尘仆仆 【反义词】:朝发夕至、一路顺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不速之客bù sù zhī kè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出自】:《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 【反义词】:特约嘉宾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畅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解释】: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出自】:明·李清《三垣笔记·崇桢》:“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示例】: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近义词】:言无不尽、和盘托出

【反义词】:言不尽意、隐约其辞、吞吞吐吐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会议上的发言

触类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示例】: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的思索一回。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反义词】:一窍不通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方面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示例】: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的精神。 【近义词】:铁杵磨针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坚持就是胜利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自】:《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示例】: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胡适《逼上梁山》

【近义词】: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反义词】:默默无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自】: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 【近义词】:大风大浪 【反义词】:风平浪静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释】: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示例】: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近义词】:遐迩闻名、誉满天下 【反义词】:默默无闻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解释】: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示例】: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依依不舍、恋恋不舍、悠悠忘返 【反义词】:迷途知返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

【解释】: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自】: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 【近义词】:掉以轻心、漠不关心 【反义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由于工作学习方面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近义词】:理直气壮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示例】: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

【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叶圣陶《伊和他》:“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近义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反义词】:漫不经心、心不在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自】: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近义词】:心旷神怡、欢欣鼓舞 【反义词】:怵目惊心、触目惊心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示例】: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近义词】:真相大白、原形毕露 【反义词】:匿影藏形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随声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

【解释】: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示例】:放翁(陆游)晚年有得,非~以道学为名高者矣。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万籁俱寂wàn lài jù jì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示例】:这时~,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无边无垠wú biān wú yín

【解释】: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相提并论xiāng tí bìng lùn

【解释】: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示例】:二者~,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

天录》

【近义词】:混为一谈、同日而语 【反义词】:一分为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自】: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示例】:全班同学~,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近义词】:欢天喜地、喜不自禁、喜出望外 【反义词】:肝肠寸断、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狂喜心情

鸦雀无声yā què wú shēng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示例】: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近义词】:鸦默雀静、万籁俱寂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反盈天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静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初听这话,还是~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

【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出自】: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近义词】:情不自禁、自然而然 【反义词】:漠然置之、戛然而止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好思想等

张灯结彩zhāng dēng jié cǎi

【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示例】: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好不热闹。 【近义词】:披红戴绿 【反义词】:披麻戴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谆谆教导zhūn zhūn jiào dǎo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自】:《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示例】:父亲,您生前~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褒义词。

【出处】邓小平《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伯承同志热爱自己的同志,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以进步。”

【示例】周恩来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困难和危险的~,永远牢记在我们心中。 ★《一次难忘的航行》

【造句】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们要牢记在心。

百看不厌bǎi kàn bù yàn

【解释】: 厌:满足。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满足,比喻非常喜欢。 【出处】: 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造句】:

1、这篇课文生动精彩,让人百看不厌。 2、清风下的荷塘美不胜收,令人百看不厌。

3、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4、北京卢沟桥的石狮,栩栩如生,让人百看不厌。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解释: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示例:我对此事都~。

在《孔乙己》中说明孔乙己面对别人对自己讪笑偷书,嘲笑自己不识字还没有特别难堪,甚至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面对别人奚落他没有进学,他便如受奇耻大辱,难看之极,但又不愿也无法辩解。他认为自己与短衣帮(即:劳动人民)不一样,自己读过书,从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来说显得很有点。人们拿孔乙己偷书与没有进学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勾画出这些人的麻木,冷漠,无聊的形象,反映了旧社会的科举制度的迂腐。然而他也依然是自欺欺人,这是孔乙己性格中最可笑,也是最悲哀之处。 易错:区分于“不屑置辨”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

如游龙。”

【示例】: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自】:《三国志·魏志·刑颙传》:“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示例】:~,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峻青《秋色赋》

【近义词】:开花结果 【反义词】:华而不实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比喻句

断壁残垣duàn bì cán yuán

【解释】: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近义词】:断壁颓垣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示例】:济南同知吴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近义词】:坚强不屈 【反义词】:阿谀奉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

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解释】: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出自】:《梁书·贺琛传》:“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

【示例】:张树声出身淮军,对边军支援,~,已经有许多人说过话。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词】:另眼相看、薄彼厚此、厚彼薄此 【反义词】:不偏不倚、天公地道、一视同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对事物有偏见

坚定不移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释】: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自】:《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示例】:他们走得很慢,然而是~地向前走。 ◎茹志娟《澄河边上》 【近义词】:坚持不懈

【反义词】:动摇不定、举棋不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精打细算jīng dǎ xì suàn

【解释】: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出自】:茹志鹃《妯娌》:“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 【近义词】:克勤克俭、一丝不苟 【反义词】:大手大脚、粗心大意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

【解释】: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出自】:《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示例】: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便是等待饿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近义词】:无家可归、流离颠沛 【反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莫名其妙mò míng qí miào

【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示例】:躲懒的人念成“潭拓寺”,那更是~了。(朱自清《潭拓寺和戒坛寺》) 【近义词】:莫明其妙 【反义词】:洞若观火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让人”等组成兼语式

其乐无穷qí lè wú qióng

【解释】: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示例】:这里条件很艰苦,但跟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 【近义词】:乐不可支、大喜过望 【反义词】:痛不欲生、悲不自胜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自】:《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示例】:~,请自三思。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近义词】:前车可鉴、殷鉴不远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劝告人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近义词】:人欢马叫、震耳欲聋

【反义词】: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

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近义词】: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自】: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示例】:在这儿,在这~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水乳交融shuǐ rǔ jiāo róng

【解释】: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示例】: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

【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自】: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示例】: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 ◎梁斌《播火记》十七 【近义词】:谈笑自若、谈古说今 【反义词】:默默无语、相对无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示例】: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可称晚悟。 ◎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自】: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示例】:这可真叫他~。 ◎沙汀《催粮》 【近义词】:大喜过望、喜从天降

【反义词】:祸不单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示例】:母亲~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星罗棋布xīng luó qí bù

【解释】: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出自】: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示例】: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近义词】:浩如烟海、漫山遍野 【反义词】:寥若晨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 gāi

【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示例】: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近义词】:要言不烦、言近旨远、简明扼要 【反义词】: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空洞无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一劳永逸yī láo yǒng yì

【解释】: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自】: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示例】:“~”的话,有是有的,而“~”的事却极少。 ◎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 【近义词】:一了百了、一了百当

【反义词】:劳而无功、徒劳无功、事倍功半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示例】: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 ◎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近义词】: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与日俱增yǔ rì jù zēng

【解释】: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出自】:宋·吕祖谦《吕东莱集·为梁参政作乞解罢政事表二首》:“涉冬浸剧,与日俱增。”

【示例】: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愁闷却~了。(茅盾《过年》) 【近义词】:日积月累、有增无已 【反义词】:每况愈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示例】: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近义词】:一丝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词】:掉以轻心、视若等闲、敷衍了事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自告奋勇zì gào fèn yǒng

【解释】: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

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示例】:好心的渔户~,选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猎手,披弓带箭前去寻找。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

【近义词】:毛遂自荐、挺身而出 【反义词】:畏首畏尾、畏葸不前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示例】: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示例】: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 ◎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近义词】: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示例】: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近义词】: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反义词】:扑朔迷离、模棱两可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称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近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尽如人意 【反义词】:大失所望、事与愿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示例】: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 【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风调雨顺fēng tiáo yǔ shùn

【解释】: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自】:《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示例】:自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近义词】:五谷丰登、人寿年丰 【反义词】:大灾三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自】:《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

【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近义词】:各取所需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焕然一新huàn rán yī xīn

【解释】: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示例】:依中国法度,造作旗帜大纛,~。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一回 【近义词】:耳目一新、焕然如新 【反义词】:依然如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

【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示例】: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近义词】:三心二意

【反义词】: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精雕细刻jīng diāo xì kè

【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示例】:这个贝雕画确实是精雕细刻。 【近义词】:巧夺天工、自成机杼 【反义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解释】: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自】:《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示例】:《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近义词】:悲喜交集 【反义词】:歌功颂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解释】: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示例】:只要我们~,怕他怎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近义词】:连绵不断、川流不息、源源不断 【反义词】:七零八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

【解释】: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自】:叶圣陶《英文教授》:“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近义词】:漠然置之 【反义词】:关怀备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示例】:~,伯虑愁眼。(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巧妙绝伦 qiǎo miào jué lún

汉语成语,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释 义】:

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

绝伦: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没有可以与之相比较的。 伦:同类。

十分灵巧,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成语属性】: 常用:一般成语, 年代:当代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例句:这座桥梁设计的真是巧妙绝伦啊!

【解释】:巧妙绝伦:灵巧高明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ìn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自】: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示例】: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近义词】: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反义词】:强颜欢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忍不住要发笑

身临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示例】: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近义词】: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反义词】:隔靴搔痒、道听途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近义词】:你死我活、誓不两立

【反义词】:情投意合、亲密无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水涨船高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示例】:几回事情一来,他晓得人家有仰仗他的地方,顿时~,架子亦就慢慢的大了起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情随事迁 【反义词】:一成不变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随环境在变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反义词】:海底捞针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到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示例】: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 ◎茅盾《子夜》三

【近义词】:自惭形秽、自轻自贱 【反义词】: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无精打采wú jīng dǎ cǎi

【解释】: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

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示例】: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近义词】:有气无力

【反义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解释】:鲜:很少;为:被。 很少有人知道。 基本释义:很少有人知道。

出处考略: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近义词:常见近义词:不为人知。

反义词:反义词: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路人皆知、妇孺皆知

造句:在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鲁迅先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造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已经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造句: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造句: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心驰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

【解释】: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出自】:《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示例】:那美丽如画的山水真让我~。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示例】: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近义词】: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扑朔迷离 【反义词】:一目了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事物纷杂

依然如故yī rán rú gù

【解释】: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出自】:唐·薛调《刘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示例】:他吃、喝、玩、耍,~。 ◎叶圣陶《一个朋友》 【近义词】:依然故我、依然如旧、一仍目贯 【反义词】:变幻无常、荡然无存、摇身一变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状况没改变

异想天开yì xiǎng tiān kāi

【解释】: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近义词】:胡思乱想、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讽刺意味

语重心长yǔ zhòng xīn cháng

【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示例】: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近义词】:言近旨远、微言大义 【反义词】:轻描淡写、浮光掠影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近义词】:砥柱中流 【反义词】:擎天柱石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自给自足zì jǐ zì zú

【解释】: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自】:《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示例】: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的大生产运动。(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搬弄是非bān nòng shì fēi

【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自】:《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示例】: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近义词】:搬口弄舌、挑拨是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引起纠纷

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近义词】:不可捉摸、神乎其神、玄而又玄

【反义词】:一目了然、洞若观火、通俗易懂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

不约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解释】: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示例】: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反义词】: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语法】: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承前启后chéng qián qǐ hòu

【解释】: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示例】: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 ◎鲁迅《两地书》一一 【近义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反义词】:空前绝后

【语法】:连动式;作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解释】: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出自】: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示例】: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受之无愧 【反义词】: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当之有愧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自】: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转折点

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

【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自】:《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示例】: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各谋其是、各自为政

【反义词】: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戮力同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自】: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示例】:宝玉~笑道:“很是,很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近义词】:豁然贯通

【反义词】:百思莫解、大惑不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今非昔比jīn fēi xī bǐ

【解释】: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自】: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示例】:“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不可欺敌。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日新月异、昔不如今

【反义词】:今不如昔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近义词】:有条有理、条理清楚 【反义词】: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

【解释】: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示例】:乾坤苍莽正风尘,~仗要人。 ◎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

【近义词】:扭转乾坤、砥柱中流 【反义词】:力不能支、力不从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

【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示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近义词】:花团锦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解释】: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近义词】:车水马龙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默默无闻mò mò wú wén

【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自】:《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示例】: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近义词】:无声无息 【反义词】:赫赫有名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气冲霄汉qì chōng xiāo hàn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示例】:白玉堂一看,却是蒋平穿着水靠,不由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近义词】:气冲牛斗 【反义词】:垂头丧气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含褒义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出自】:《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示例】:事情并不象宋福想的那样~。 ◎杨朔《渔笛》 【近义词】:易如反掌、唾手可得 【反义词】:来之不易、寸步难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示例】:而杨嗣昌也完全执行他的主张,~。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勤勤恳恳、任怨任劳 【反义词】:怨天尤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示例】: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 【近义词】:疾恶如仇、痛心疾首、深恶痛绝 【反义词】:情深意重、爱不释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或事不满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甜言蜜语tián yán mì yǔ

【解释】: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示例】:卞福坐在旁边,~,劝了一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近义词】:口蜜腹剑、言不由衷 【反义词】:恶语中伤、推心置腹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词】: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无缘无故wú yuán wú gù

【解释】:没有一点原因。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示例】:他的力量,力气,一向使他自尊自傲,可是在过去的这些日子,~的他受尽了委曲与困苦。 ◎老舍《骆驼祥子》三 【近义词】:平白无故 【反义词】:事出有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闲情逸致xián qíng yì zhì

【解释】: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示例】: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来著书?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近义词】:悠哉游哉、悠然自得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讥讽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近义词】: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词】: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

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示例】: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秦牧《虾趣》 【近义词】:呼之欲出、活龙活现、有血有肉 【反义词】: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死气沉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杳无音信yǎo wú yīn xìn

【解释】: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自】: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示例】:孔明一去东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近义词】:杳无消息 【反义词】:指日可待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依山傍水yī shān bàng shuǐ

【解释】: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自】: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示例】: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下寨固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自】: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自】: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示例】: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示例】:不由我不~搞这一套。 ◎叶圣陶《招魂》 【近义词】: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一心一意 【反义词】: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示例】: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的精神。 【近义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卧薪尝胆 【反义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心灰意懒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