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模式”及其优越性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J占缸金 2009.4(中) ‘‘ 中圄 式" 殷舆优越住 杜以同 摘要本文指出“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异,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模式之一,我国的建设成就体现出 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丈中就“中国模式”的内涵和优越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中国模式西方模式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4-03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模式”己 置方面基础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利益协调、解决 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很多外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也对“中国模 发展中各种全局性矛盾等重要方面扮演积极的宏观调控角色。这种 式”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改变不了“中国模式”己 经济模式,既能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充满生 初步体现出了其优越性的事实,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更使它的优越性 机活力,又确保社会保持一种健康有序的竞争和发展环境。 显露无遗。 “中国政治模式”:中国政治体制的特色之一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 对何为“中国模式”,有很多种解读,可以分为“西方解读”和“非 主党派不是反对党、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它们与共产党不是对立的、 方解读”两大类。前者充满着曲解和误读,但也有不少明智的人士阱 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亲密的友党、合作者和监督者的关系。这种政 了~些睿智的公道话;后者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希望从中国的实践 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竞选、“轮流坐庄”的政党制度;特 中找到自己快速发展的途径,对此充满期待。典型的西方式的误读可 色之二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不是议会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以概括为“经济上肯定+政治上否定 ,也就是肯定经济发展上的成 的一院制,而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和“两院制 ;特色之三足在坚持 功,接受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政治上仍然持“冷战思维”,即认为共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 产主义就是专制,就是独裁。这是部分西方学者顽固地以“西方之是 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时又在基层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 为是,以西方之非为非”的西方标准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教条地以西 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方的经典政治经济理论硬套中国现实的必然结果,其荒谬性是不言而 “中国文化模式”:“中国模式”足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 喻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而理论必须随现实的发展而发展,不可削 础之上的,是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产物。“中国模 足适履。 式”之中国特色,就在于中华文明之特色,根本上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 实际上最先提出“中国模式”概念并对此进行理论思考的不是西 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很多有远见的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看到了。例如, 方学者,而是邓小平。1982年,在党的的十二大上,他正式提出了“建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2005年5月出版了一本题为《未来列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从此开始了对这个课题的理论建 强——明日世界的赢家与输家》的书,他在书中写道:“如果西方的一 构和实践,所以“中国模式”的中国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些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觉得自己在道义上有权就如何处理民主和人权 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又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党在社会 问题指责中崮人,那么,大多是I因为对中国在三千年历史进程中发展 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挫折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所谓的“中国模式”最 起来的文化缺乏知识和尊重。中国的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其政治 初应是相对“苏联模式”而言的。当西方学者和政治家以西方眼光打 文明也会进一步发展。谁只要大体上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他就会明 量“中国模式”的时候,他们眼中的“中国模式”显然就是以他们所熟悉 白:中国不需要任何监护。”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金融家沃尔芬森在 的“西方模式”为背景的了,而“苏联模式”已随苏联的解体而寿终正 回答记者关于民主与扶贫的关系时说:“有证据表明,透明度和民主也 寝,当今世界能称得上模式的也就“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了,所以 是有作用的。但是,也许这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拥有一个 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与“西方模式”相对的、现代民族国家特别 像中国那样有效的政府结构,就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必须考虑到地 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之一。 方文化和历史 ” 对于“中国模式”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即经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及以和为贵、 政治和文化,不妨分别命之为“中国经济模式”、“中国政治模式”和“中 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成为“中国模式”的内在灵魂,这使“中国模式”具 国文化模式”,下面分别论述之。 有了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一种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魄力,使“中国 “中国经济模式”: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苏联模式”的高 模式”有了一种坚韧的文化根基。任何人都只能在既定的历史前提下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它是看得见的 创造历史,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白己 手(权力)和看不见的手(市场)互相结合、取长补短之后所产生的一种 的现代化道路也是这样,完全割断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另起炉灶或 新的_市场经济形态,这种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西方的教科书上 者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足行不通的,苏联的“休克疗法”、拉美各国的经 几乎空白,它与西方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迥然不同。与西方 济徘徊、社会动荡、泰国的政局动荡就是叫证。没有历史负担的美国 市场经济崇尚自由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在20世纪迅速崛起,走了一条不同于欧洲常态发展(下转第33页) 作者简介:杜以同,山东体育学院。 31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制度反映出来。下面从诉讼模式、证明标准与沉默权副作用的消减机 其有与沉默权相配套的几个重要机制是分不开的,即辩诉交易制度与 制三方面来探讨沉默权产生的法律条件。 自由心证制度。辩诉交易程序除了可以弥补对抗制诉讼模式的效率缺 (一)诉讼模式 陷外,它更是一种通过法律悬赏引导被告人招供的重要机制。在美国 沉默权首先产生和运用于采用当事人主义的英国和美国这样的 行使沉默权的人只占被讯问者的4.7%,在英国大约只占4.5%左右。 普通法系国家并不是偶然的。当事人主义诉模式强调以原告、被告以 辩诉交易发挥了重大作用。大陆法系同家一般没有辩诉交易程序,其 及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居中裁判,追求诉讼双方的平等地位。 简易程序的设露主要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但大陆法系国家也有应对 诉讼被认为是政府与个人的争讼,目的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强调程 沉默权的特殊政策,如德国在证据裁判规则中采用自由心证的同时, 序正义,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沉默权正是体现了法律对实体 允许法官和检察官针对被告人的沉默发表不利于被告人的评论,而 正义的追求,显然沉默权所体现的诉讼价值与对抗制诉讼的价值追求 且,被告人的沉默态度在认定被告人有罪时还可以作为从重判刑的一 是一致的。 个区l素。可见,实施沉默权的国家如英国,自愿供述率之所以如此之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l997年修改刑事诉 高正足因为有如上所述的缓解机制。再来看看我国的情况,我国刑事 讼法时,吸收了一些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但总体上依然与沉默权 诉讼法也设立了简易程序,但仅限于适用于案件性质轻微、事实清楚、 的诉讼价值取向是相冲突的 证据充分的轻微刑事案件,其主要的设立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诉讼效 (二)证明标准 率,不存在辩诉交易制度的实质即通过放宽惩罚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 英国、美国的证据制度是自由心证制度。根据自由心证的原则, 辩。同时我国的证明标准强调客观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小。 法{=}t并不要求法官或陪审团在作出判决时所依据的证据达到“客观真 通过上述经济基础、诉讼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 实”的程度,而只要求其根据“良心”或“理性”,形成“内心确信”或是达 地发现沉默权的设置是有其特定的条件的。缺乏对其产生条件的实 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也就是说证明标准并非绝对确定而具有高 然分析,抽象地或独立地看待沉默权是不可取的。沉默权更是一项制 度的盖然性,最终的判决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这也就是说当因为 度,它是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有机联系、统一协调的,有其客观的经 沉默权而导致口供减少,对案件的证实不能达到客观真实的情况下, 济和文化的条件。虽然我们可以感触到在发展趋势上,确立沉默权是 只要达到‘程序真实’也可以据以定案 而我国的证据原则强凋的是 必然的。但沉默权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其必要的成熟 事实与证据问的棚互映证,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过程。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条件下,对沉默权制度 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其他证据充 的设置应当缓行。 分、确实,也可以定罪处罚,但是,司法实务中缺少口供的案4-' ,将被告 人定罪处罚是很困难很少见的。 注释: (三)对沉默权副作用的缓解制度 ①孙妊永.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现代法学.2001(4).第26页. ②【英】洛克.政府沦下篇.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8、64页. 沉默权的实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限制了警察的审讯权,从而引起 ③张松美.中国尚不贝备确立沉默权的社会条件.法学.2001(2).第27页 口供减少和控方收集证据的困难。沉默权之所以首先产生于英国,与 ④崔敏.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公安大学学报.2001(1).第61页 (上接第31页)的道路,美国学者提出著名的“美国例外论”,而有悠久 方唱罢我登场”局面。而“中国模式”中的…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 历史的中园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与自己的历史文化相承续而彳丁别于 制则较好地避免了这种相互扯皮、内讧的情况。由于不存在不同利益 “西方模式”的“中国模式”,这就是“中国例外论”。 集团的对立,“中国模式”可以以极高的效率应对各种重大事件,对正 二、“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在蔓延的金融危机的应对体现了这一点,对2008年几件大事的应对 中国改革开放3O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充分证明了“中国 也体现了这一点。 模式”的优越性,而对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几个大事的有条不紊的应 二是团结力强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断融 对及对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的处理则使“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如火LU 合、创新、发展的历史,在长期的这种历史实践中,培养了中国人民和 喷发般淋漓尽致地表现}i_j来。 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这使中国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团 与“西方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一F)L个方 结起来,集中力量应对各种挑战。中国集全国之国应对汶川I大地震的 面: 行动体现了这一点,而震后重建的模式更是让人惊叹,这种一对一的 一是效率高。这种效率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时更能得到完美的表 无偿援助是很难在“西方模式”下产生的,而这正体现了“中国模式”的 现。重特大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应对这类事故的首要原则就是高效 集中全国力量 同应对困难的优点,如果是一个多党竞争,不同利益 及时,有关政府部门要及时地做出反应,及时地制定应对措施并及时 集团相互对立的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 地使之付诸实施。肇始于美国次债危机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西方模 生产力水平低、财力弱小的情况下,需要的正是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 式”的“优柔寡断”:不管足布什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还是奥巴马政府 力、人力的模式,这样才能做成大事,才能加快本国的现代化进程,缩 的经济刺激计划,其出台都是一波三折,在参众两院的分歧中,在共和 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一昧地分化、争吵只能使自己越来越弱小,这 党、民主党的相互掣肘r『】,在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中,珊珊来迟。而中 也是“中国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注意的原因所在。 国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则让人感觉有点“迅雷不及掩 金融危机固然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困难,但也提供了一次检验“中 耳”,接着十大行业振兴计划的出炉更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效率”的威 国模式”的特殊机会。 力。这种效率上的巨大反差是两种不同模式的必然结果。“西方模 式”的多党制、议会制的制度设置基于不同党派所代表的不同集 的 参考文献: 利益对立,很容易出现以集团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很容易出 [1]詹得雄.国外热议“中国模式”及其启示.参考消息.2008年3月27日 E23洪朝辉.“中国特殊论”颠覆西方经典.环球时报.2006.08.29. 现无休止的争吵、争辩甚至争斗的情况,更严重者会出现如泰国的“你 [3]徐学江.怎么看“中国模式”.http://news.xinhuanet.tom. [4]刘涛.中国模式冉次让西方傻眼.广州日报.2008年11月13日.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