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最新】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九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word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2019最新】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九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word版 第九章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课 题 【复习计划】 教案 篇数 授课 日期 布置 作业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 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 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引入课题 3′ 教师主导 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 1 / 5

学生主体 点评 5′ 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M F=100F=100 G=50N N G=50N 甲 乙 N M G=50 丙 F=100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2 / 5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4压强为3×10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液体压强 15′ 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2-32=60cm=6×10m F=G=24N -32p=F/S=24N/(6×10m) 3=4×10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ρ=Sh S=m/ρh 3=1125g/(0.9g/cm×5cm) -22 =2.5×10m罪犯体重: G=F=pS 4-22 =3×10Pa×2.5×10m=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 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 3 / 5

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乙 甲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 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4 / 5

2′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

新课改的要求。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