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压强计算(练案)
第一部分 夯实双基
1. 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A=G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 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 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 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 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________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U型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_________Pa(p水=1×10kg/mg=10N/kg)
3. 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为、,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
”。
______,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
______
选填
、“
”成
3
3
4.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置于其中的圆台形实心铁块甲和乙完全相同,它们的上表面均与容器中水面相平,则甲、乙受到的浮力
______
,当从两容器中分别取出相等质量的______
均选填“
”“
”
水后未取完,A、B底部受到水的压强______,甲、乙受到的浮力或“
”
5.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 Pa。现将底面积为10cm,高20cm的圆柱体A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A所受的浮力为____ N。(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
2
2
6. 现有一个用超薄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底面积=200cm,高度h=20cm,如图甲所示;另有一个实心匀质圆柱体,密度ρ=0.8×10kg/m,底面积S1=120cm,高度与容器高相同,如图乙所示。(ρ
水
3
3
2
2
=1.0×10kg/m,g=10N/kg)。
33
(1)将圆柱体竖直放在圆柱形容器内,求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____?
(2)向容器内缓缓注水直至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零,求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和所注的水重各是多少____?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内加入适量的液体,可完成如下四个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中,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的是( ) ①验证力使物体发生形变;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③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④模拟潜水艇的浮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B. C. D.
2
4. 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00cm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密度为0.6g/cm的圆柱体A,容器的底部安装有阀门。现打开阀门控制水以50cm/s流出,同时开始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阀门未打开前水对容器
3
3
2
底都的压强为_____Pa.当t=52s时,细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N。
6. 如图所示,是我市著名民营企业生产的力帆100E型电动微型轿车。轿车载着乘客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min所通过的路程为720m。已知轿车总质量m=600kg,受到的阻力f大小恒为轿车重量的0.1倍,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S=3×10m.求:
﹣22
(1)轿车行驶的速度大小。 (2)轿车对路面产生的压强。 (3)牵引力对轿车做功的功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