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1期 征 信 No.11 2014 总第190期 CREDIT REFERENCE Sefial NO.190 大数据对现代征信体系的影响及启示 彭宇松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近两年,蓬勃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被视为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企 业与企业之间比拼的核心竞争力。征信体系,作为一个与数据密切相关的领域,必将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冲击。 全面分析大数据对构成征信体系的数据基础、技术平台、市场结构、法律制度四个层面的影响,提出征信体系建设 通过参与各方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47X(2014)11—0057—02 当下,大数据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数据本身,还包 二、大数据将改造现有的技术平台 括围绕大数据处理和运用而形成的硬件设备、软件 技术、网络环境以及发展理念。从本质上讲,征信体 云计算是一种核心的大数据技术。用户可借助 系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管理和运用的体系。因此,随 这种技术,根据自身数据处理需求,订购使用互联网 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征信体系将面临各个层面的 上海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传统的征信技术平台通 冲击。 常采用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和客户端一服务器 (B—S)网络架构,即数据存储和处理都集中于一个 一、大数据将显著扩大征信数据范围 大型数据库(高端服务器),使用者通过客户端访问 大数据将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扩大征信数据 服务器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而利用云计算技术的 范围:一是就内容而言,传统的征信数据主要包括个 新一代征信平台采用的是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式,将 人和机构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信用卡等 网络中的各种硬件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 活动中履行义务的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缴纳各类社 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访问功能。与 会保障和公共事业费用信息等。而大数据技术使得 传统模式相比,云计算征信平台具有扩展性强、成本 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利用大量网上交 低廉等特点,更能适应几何级数增长的大数据存储 和处理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将在征信 易记录、客户评价、库存量、现金流等信息以及社交 数据库和网络构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网络数据,更加真实、立体地掌握个人和机构的信用 状况。二是就格式而言,数据挖掘技术使得征信数 三、大数据将冲击现有的征信市场结构 据不再限于字符、数字等结构化数据,还可以处理图 开办征信业务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以及声誉积 片、音频、视频、社交网络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比 累,导致征信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往往形成寡 如,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应用智能语音分析技术,从 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比如,国际征信市场被艾可飞 音频数据中提炼客户信息加以分析利用,每天可处 (Equifax)、益百利(Experian)和环联(TransUnion)三 理5000小时、20GB数据。 家跨国征信机构所垄断。但是,云计算征信平台成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彭宇松(1978一),男,四川威远人,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征信系统与征信监管。 ・57・ 【征信体系建设】 本低廉,支持征信机构或个人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 终端获取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各种应用服务,而无需 负担高昂的数据库开发、运维、管理和服务成本…。 因此,大数据技术可能对征信市场造成供需两方面 的冲击:一方面,随着征信市场进人门槛大幅降低, 新进入者将加大市场竞争,利用技术优势冲击现有 垄断格局。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不同的行业 细分市场可能形成自身的征信机制,从而减少甚至 取代对实体征信机构的业务需求。但是,面对大数 据的挑战,先进的征信机构已着手应对:艾可飞探索 将数据分布在低成本服务器集群上,利用分布式检 索技术来处理数据,并已开发出若干新产品;益百利 和环联也在尝试利用云计算平台替代大型数 据仓库。 四、大数据呼唤征信法律制度改革 大数据既能极大推动社会发展,也可能侵蚀个 体隐私。征信法律制度应该引导和规范大数据技术 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在推动数据开放和保护个体隐 私中达到一种合理平衡 J。一方面,数据开放是大 数据应用的根本要求,其中,政府部门是数据开放的 最重要来源,而且对其他行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此,西方国家以政府数据为切入点,积极构建数据 开放的体制环境,大力推进大数据战略。比如,美国 国会2007年通过了《开放政府法》;2009年,Data. gov网站上线,除了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限制外,全 面开放各个联邦政府部门的数据;2012年,奥巴马 政府投入2亿多美元启动“大数据发展研究计划”。 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使得隐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隐私保护难度越来越大。关于个体的碎片化数据, 可能并不算隐私,但是,经过数据整合加工后,就可 能全面刻画出你的行踪、癖好、病史等隐私信息。同 时,海量数据对于大数据公司而言是开放的,而它们 并未纳入征信机构的范畴,不受征信法律制度的约 束。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下,其行为容易 对信息主体权益造成侵害。 五、应对举措 面对大数据给征信体系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征 信体系建设的参与各方要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 第一,对立法部门而言,应结合大数据发展趋 ・58・ 彭宇松大数据对现代征信体系的影响及启示 势,进一步健全征信法律制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 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制框架,建立各部门信息公开的 评估和监督机制,营造数据开放环境。二是要完善 个体隐私保护的法制框架,结合大数据整合加工原 理,科学界定隐私评判标准和处理原则。 第二,对政府部门而言,应从本部门和大社会两 个层面,丰富大数据资源。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条例》,建 立健全本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目录、采集机制和信 息系统,做好信息公开公示和部门间信息共享,积极 参与面向社会公众的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二是引导 各行业各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等 记录并开放数据,支持征信机构、互联网企业、行业 组织等利用市场化手段依法采集信息。 第三,对征信监管部门而言,应处理好两项关 系:一是处理好传统征信机构与新型征信机构的关 系。要将新型征信机构或有关大数据公司适时纳入 征信监管框架,建立新老征信机构公平竞争的平台, 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二是处理好业务创新与 合规监管的关系。应鼓励征信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 优化数据采集机制,研发新产品新服务;在预留足够 发展空间的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健全对新型征信 机构和征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管理手段,划定信息 采集、整理、保存、提供、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规红 线,完善信息主体救济渠道。 第四,对征信机构而言,应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 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吸收和应 用。目前已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征信机构,应利用 大数据技术对自身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或深层次整 合,利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平台以及政府数据开放 平台开拓更多元化、多维度的数据内容,提供更低价 格、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的征信产品与服务。新进人 的征信机构,可以开发利用自身的核心数据技术,或 与先进的大数据公司、互联网企业合作,在某一行 业、某一细分市场快速确立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Manyika,James,Michael Chui,Brad Brown et a1.Big Da— 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 and Pro一 &tctivity[R].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 1. [2]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5. (责任编辑: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