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在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从构建价值观培养的多元协同体系、构建价值观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等三个方面对价值观培养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价值观;路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未来。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大学生是运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之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增多、受外界的影响程度增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已经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日益突破虚拟的边界,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科学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网络时代的复杂现实环境

1.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网络紧密相连,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和外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在网络

中大学生接触到各种观点和观念、文化和习俗,获取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但网络正如一枚硬币,亦有正反面,网络信息的大量传播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面对各种信息,大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存在不足;面对各种有害信息,大学生的抵御能力匮乏。而大学生经常处于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要适应时代要求,积极面对复杂环境,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网络时代的复杂环境是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 应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渗透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持续进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重视通过网络手段加强对我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渗透,用西方价值观影响中国青年。2.在网络信息中,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生活方式等信息及西方的价值观通过各种网络形式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形式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西化”,把嵌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形式进行传播,诱导我国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价值观念。因为西方国家运用网络形式对我国青年进行思想渗透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加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较

大。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存在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现象,在思想方面的教育存在不足。在我国各个地方普遍存在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在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和引导匮乏。在这种忽视思想教育的环境下,严重影响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2.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群体利益分化、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在价值观教育重要性方面认识不足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关乎国家的未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大学生,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方面,虽然相关专家学者和高校都在积极努力,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还未予以高度重视。1.在学生个人意愿方面,

在高校并轨改革之后,高校学生就业采取自主择业的方式,使学生和家长把在高校学习的重点放在与工作相关的课程之上,主要集中于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政治理论课却在大学生心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在高校教育方面,高校在就业指标考核体制的约束下,缺乏对政治理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在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方面属于薄弱环节;3.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撑制度体系,缺乏有效的资金和政策支撑。

(二)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缺乏社会环境支撑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家庭、高校等社会多方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但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主要通过高校进行教育培养,但仅仅依靠高校本身,还是不够的。1.当前情况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长期性特征,效果短期难以显现;但同时,高校就业率是考核一个高校的重要指标,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社科类专业在就业指挥棒的调节下,甚至被限制或停止招生;2.学生家长因为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在价值观培养方面作用没有得到发挥;3.在企业方面,相关就业单位用人导向存在盲目性,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更加重视英语和专业课学习,特别是很多单位把英语成绩作为硬性资格条件,缺乏对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方面素质的考量。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持久和有效的宣传,网络媒体充斥着大

量娱乐信息,客观上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价值观培养方法方面缺乏创新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接触外界信息渠道广、信息获取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在我国高校中,广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一直在培养方法方面进行努力探索,但在大部分高校中,缺乏对网络时代特征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前的教育方法,主要采取课堂教育的方式,在政治理论课堂教育中,政治说教意味较为浓厚,缺乏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政治教育内容,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失去吸引力。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面,一般采取开卷或者闭卷的笔试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而言更多考察的是记忆能力,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因此,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一)建立价值观培养的多元协同体系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仅依靠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封闭式的教育,是不能完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重任的。通过利用网络手段,大学生接收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信息,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也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多元主体有效

协同。1.政府要加强对价值观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有效利用现有爱国主义等教育基地进行价值观教育;2.社会各界要增加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支持力度,用人单位要改变单一用人导向,完善包括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方面在内的复合型用人导向制度,相关网络媒体应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相关团体和社会组织应多开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营造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良好社会氛围;3.高校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规范和引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课堂和课外学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在价值观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须不断在方式、方法上面进行创新,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与时俱进。1.加强对网络的运用,构建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通过微博、论坛、飞信、qq群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建立和大学生进行交流的网络渠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渠道,协助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学;2.运用网络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完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新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网络图片、网络流行语、网络视频等辅助教学,把网络上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社会话题引入课堂,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效性和吸引力;3.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考核方面,改变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建立包含笔试、网络形式的实践测试及其他形式在内的复合考核体系,除笔试之外,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网络形式的测试,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网上讨论、制作网络视频、撰写网络征文和日志、感悟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

(三)构建价值观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要通过构建价值观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实现。1.构建价值观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求把价值观指标和就业指标等一起,列入对高校的考核考评体系,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文社会科类专业进行政策倾斜和就业扶持;2.用人单位要从长远出发,重视人才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素质,重视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网络新闻媒体应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进行有效宣传;3.高校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在评优评先等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对大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4.政府应不断完善企业、高校等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方面的制度规范,在全社会形成企业、高校、社会参与的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铁岩.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2(8)

[2]刘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机制建构[j].前沿,2012(6)

[3]张童童.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3).

作者简介:聂军涛,(1984-),男,汉,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