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学 期:起止时间:实践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年级专业: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孟凡云实践成绩:
本科实践报告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2015年1月4日至6日 2013级民族学专业
实 践 报 告
一、实践项目名称:五祖寺的基本建筑布局以及佛教文化 二、实践指导教师:孟凡云 三、实践目的与意义:
本次田野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佛教主旨和基本原理,对佛教基本布局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认识到五祖寺在禅宗发展中的地位,名人轶事、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
其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加强对田野调查方法的掌握,特别是怎样观察事物,描述事物,提问的内容与技巧。
最后,在调查中,再一次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四、实践内容与过程:
(一)五祖寺基本简介
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永徽五年(654)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黄梅县召开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确定五祖寺为中国禅宗发源地,弘忍大师为中国禅宗创始人。千百年来,五祖寺历经沧桑,最后一次毁于清咸丰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仅存十几栋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解放后,寺庙和名胜古迹得到妥善保护。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相传创始人为印度的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至第五代禅师弘忍创建“东山法门”,开始兴盛。弘忍被认为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
从黄梅县乘汽车可直抵东山山麓,下车后沿石径登山,经一天门、二天门即至寺院山门。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毗卢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二)五祖寺的四周环境
五祖寺位于距县城13公里的东山。此山形如展翅的凤凰,亦名凤凰山;又因弘忍借山(传说借一架装之地)时,山主姓冯名茂,还称冯茂山。山头有一池,为白莲池,方石砌成,200多平方米,系弘忍手建;池中白莲,亦弘忍手植。因此,其峰便为白莲峰。它是“黄梅十景”之一—“东山白莲”的所在唐代宰相、诗
人裴度游五祖寺时,曾留下“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的诗句。山脚为百里平川,一条宽大的石板古道直达古山门,道中有凉亭,道旁有舍利塔数座。古山门附近是横亘百尺的飞虹桥,俗名花桥,为入寺孔道,桥建于元代,为一跨度大于20m之单孔石拱桥。桥面宽达6m,长50m。桥身高约10m,深谷长虹,仙桥引度,彩云飞瀑,画额流丹,的是胜境。“惆怅飞虹桥下水,流归苍海活鱼龙。”昔人有过桥思归之叹。桥亭两端有牌楼,入额“放下著”,出额“莫错过”,为清人蕲州王万彭书,笔力苍劲。区区六字,充分体现了禅宗“不谈风幡文,不讲大小乘”的汉化佛教特具一格的教貌。过桥,为五塔引路之最后一塔,它与“莫错过”正对,塔腔有洞,名“打儿洞”。昔人求子心切,在此跪拜进香后,面向桥,反手投石,入洞者即兆生子。向左沿石栏西上,便至山门,前有三株古油朴树,据云树龄已有两千多年。气势宏伟。山腰迭宕,茂林修竹掩映殿堂楼阁。山中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气候宜人。
(三)五祖寺的基本布局和特色
由于五祖寺所在的黄梅县地理位置特殊,处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处,有“江西管天,安徽管地,湖北管人之说”,建筑风格有强烈的徽派特色。寺内现存古建筑群即以此殿为主体而展开。 1、山门
五祖寺山门由青石板铸成,重檐翘角,顶部呈宝塔形,有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上刻有弘忍大师两位高徒神秀和惠能的偈子,左为神秀“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右为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位大师阐释了自己对佛的理解,这是关于佛的故事里面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2、天王殿
五祖寺的建筑结构中第一个特殊点就是没有山门
殿,不像一般的寺院结构,如四祖寺中,山门后第一个殿是山门殿,供奉观音菩萨,左右为哼哈二将,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
而五祖寺比较特殊,进山门后,左边为钟楼,右边为鼓楼,造型简约,门窗古朴,双层木雕,雕有祥云、蝴蝶、莲花等图案,带有鲜明的佛教特色。天王殿通体金黄色,挂有牌匾“敕赐”“真慧禅寺” 这是由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改赐的。给我们讲解的传慈说,只有皇帝敕赐的寺庙,牌匾才是竖放,墙壁才能涂成金黄色,象征皇权。
门前有两尊石狮子,身体竖直,头身一般粗,歪着头,面带笑容,除头部有毛外,身体均无毛。据法师介绍,这两尊石狮是唐代中期文物,上有毛发601根,预示着五祖寺开创者弘忍大师于公元601年出世。
天王殿中间供奉着弥勒佛,四周为四大天王。传慈法师说,天王殿供奉弥勒佛是从明朝开始,由于朱元璋是通过宗教起义的方式获得了政权,在佛教中有个说法,接替释迦摩尼来管理世间的就是弥勒佛,所以朱元璋自称是弥勒佛的使者,在天王殿供奉弥勒佛,通过宗教巩固政权。
佛教的菩萨都不是平白设置的,均有其代表意义,弥勒佛有一句常见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法师解释道:“这句话
是形容我们的心胸要广大,这样就可化解世间许多矛盾。因为我们的烦恼、困惑、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执着,有挂碍,如果没有这么多挂碍,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和困惑了。”
四大天王,左边第一尊,谓“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弦的松紧音响乐质,所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能掌握好度,方可持国,乐司调。左边第二尊,谓“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佛教中,剑代表着智慧,如果我们有智慧的宝剑,就能斩断烦恼的纠缠,剑司风。 右边第一尊,谓“西方广目天王”手持的是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世间万物变化多端,我们很难去把握它的本质,都司顺。 右边第二尊,谓“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象征着世人寻求菩萨的保护,伞司雨。
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
同时,法师还说道,四大天王的象征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我命在我不在天” 不是佛祖在保佑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在保佑自己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强调自我努力与修行,因而有“因缘说”,因是内在的努力,缘是外在的环境,但环境也是要靠我们不断的去结善缘。
在弥勒佛像背后,是韦陀菩萨,相当于公安部长,他保佑所有的佛都成佛以后,他自己才成佛,他的方向面向寺院,正对着大雄宝殿,起到保护寺院的作用。 传慈法师解释说,韦陀塑像有三种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一、韦陀的降魔杵则或扛于肩上,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触地而立,降魔杵触地是暗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其三、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这也表示合十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
3、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祖师殿,内供奉禅宗祖师达摩;伽蓝殿,供奉佛教伽蓝神。大雄宝殿是寺院最重要的殿堂,“大雄”象征佛法无边。五祖寺与四祖寺一样,殿内供奉的佛像为横三世佛,主管西方极乐世间的阿弥陀佛,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光世界的药师王佛。
四大菩萨分别在四个角落,分别是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行普陀菩萨,大智文殊菩萨。
传慈法师说,这四尊菩萨告诉我我们成功做事的道理,首先要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树立坚定的理想,其次,要“大行”,脚踏实地,一步步接近理想目标,同时要有“大智”不可蛮干,要有智慧,最后,要有悲悯之心。就像散文家李汉荣所说“生命不是一次享乐,而是一次历险,一种担当,一种对黑暗宇宙的眺望和呼唤,人,不仅只承受命运施予自身的重压,而且也要分担自身之外的更多命运,分担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无穷苦难,人生的最高境界绝不是获得现实的福利,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觉悟到宇宙和万物都在受苦受难,并以自己的爱心和善行分担这种苦难,在发自内心的苦难承担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崇高幸福。”这正是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的体现。
4、圣母殿与麻城殿
圣母殿与麻城殿在大雄宝殿之后,为五祖寺独有。 最左边是圣母殿,圣母殿供奉的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生母,其政治意义大于宗教意义。圣母殿牌匾出自武则天亲笔,五祖弘忍大师的大徒弟,神秀法师入朝当了国师,一天国师与皇帝武则天,讲述弘忍大师和他母亲的故事,武则天认为弘忍法师的伟大是与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分不开的,下旨修建了圣母殿。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为自己当权找到一个宗教借口。
麻城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殿堂是后来湖北麻城人募捐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1985 年维修,更名毗卢殿。
5、真身殿与六祖殿
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此殿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巍峨宏丽,前部左为钟亭,右为鼓亭。两亭造型一致,相互对称,内与正殿相通,飞檐斗拱,撑角镌有鸟像。中部为正殿,正面门上方挂有“真身殿”匾额。门前两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龙,门头上横梁雕成空心“二龙戏珠”,屋顶上有“九龙盖顶”,两侧均用雕花砖砌。正殿后部正中为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于此。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和镌刻匾额。
真身殿右边有一条回廊,名叫“南廊”,四周种有黄梅树,黄梅县的名称也就是这么来的,相传六祖慧能大师就是在南廊顿悟“空”性,得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古偈语。
穿过回廊,就来到了六祖殿,次殿为六祖惠能禅师在东山求法时,曾系坠腰石在此磨房舂米、劳作、学禅,里面保留了磨舂米的工具。
站在六祖殿前,可眺望到江西和安徽边界。
五、实践结果、反思与启示:
五祖寺从总体来看,体现了佛教寺院一中心为主轴,左右对称的伽蓝建筑布局制度,同时,又有细微差别。
自明代以来,佛院基本布局为:建在寺院的南北中心线上是寺院的主体建筑,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殿,左右配钟鼓楼,再往北是天王殿,再后则为大雄宝殿、法堂,再后为藏经楼。正殿前后与两侧是配殿、配屋,有伽蓝殿(东殿)、祖师殿(西殿)、观音殿、药师殿、斋堂、禅堂。
而五祖寺的中轴为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没有山门殿,麻城殿和圣母殿是独有的,藏经阁在地下。真身殿位于四级中的最高级,甚至高于大雄宝殿的3位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的开宗之祖弘忍大师的崇高地位,在佛教禅宗传播发展上的卓越贡献。彰显了佛教禅宗文化的独特历史地位。 五祖寺虽然饱经战乱,但文物古迹任然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不像四祖寺一样,全部都是翻新过的,没有特色。在五祖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探寻到历史的记忆。在麻城殿前,可看的宋英宗赐“天下祖庭”匾额,宋徽宗于崇宁元年(1102年)御题“天下禅林”,唐代名相斐度、宋代词人苏轼、元人赵国宝、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先生均在此地有题字。
殿前的台阶都比较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从唐代到清代,级级叠加,拾级而上,就相当于穿越了历史。殿门前的石狮子从唐代到明代各有特色,姿态各异。从这些小的细节中,我们就可以窥视到五祖寺经历的风雨变化,兴衰变迁。虽然夕梵神钟毕竟成了历史陈迹,但东山的旧颜却在焕变新姿。
六、指导教师评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